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從塑膠到罐頭,如何避免食物容器中的雙酚A?

社團法人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_96
・2019/04/24 ・2717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568 ・九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
    李俊璋 特聘教授│成功大學工業衛生學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
    張偉翔 助理研究員│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

食品包裝容器對我們的生活不可或缺,外食人口的增加、烹煮條件及保存需求等都會影響食品接觸材質的發展,許多一次性或重複性食品容器應勢而生,卻也使民眾對這些食品接觸材質是否會影響健康產生疑慮,其中多數金屬罐頭食品內部塗層所含的雙酚 A (Bisphenol A) 就是時下熱門的例子。

多數金屬罐頭食品內部塗層所含的雙酚A ,到底對人體有沒有危害?圖/pixabay

考量雙酚 A 對人體健康具潛在影響,歐盟於 2018 年 2 月發布命令,加嚴食品接觸材質中雙酚 A 的管制,包括嬰幼兒產品禁用及限制塑膠食品接觸材質的遷移值,並已於2018 年9 月開始實施。

本期 ILSI Taiwan 專欄邀請成功大學工業衛生學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李俊璋特聘教授與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張偉翔博士撰文,為讀者解答何謂雙酚 A?它是如何被我們吃下肚?有哪些方法能降低雙酚A的暴露風險?

對發育有害?環境賀爾蒙雙酚A重啟研究評估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 (IARC) 尚未認定雙酚 A 對人類或動物具有致癌性,但科學證據已將雙酚 A 視為環境荷爾蒙,若過量暴露下,雙酚 A 將會干擾人體內分泌系統,對生殖及生長發育造成危害。在公眾嚴厲訴求下,歐盟食品安全局終於同意了,承諾於 2018 年重啟「雙酚 A 毒性再評估1」,針對雙酚 A以科學程序進行,篩選所有動物及人體研究數據,並參考美國提供的兩年期核心毒理研究及人體研究 (CLARITY-BPA project) 中所發表之數據,以全面性健康影響為基礎,完整進行雙酚 A 暴露之風險評估,並提供歐盟食品安全局重新制訂每日耐受量 (Tolerable Daily Intake, TDI) 之建議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吃罐頭不吃罐頭皮,怎麼會吃到雙酚A?

雙酚 A 在食品接觸材質的製造主要用於生產「聚碳酸酯塑料」─製造水瓶和餐具的常見物料。此外,雙酚 A 亦可用於製造食品和飲料金屬罐內層保護層的環氧樹脂(占市場之90%)之有機塗層2,以防止金屬罐直接與食品接觸,使食品和飲料可保存其填充物風味和營養價值長達數年。

然而愈來愈多研究發現,雙酚 A 可以從聚碳酸酯塑料或環氧樹脂內層遷移到食品與飲料中。此外,金屬罐頭的儲存時間、溫度、酸鹼值及脂肪量都會影響雙酚 A 的釋出量,並透過食用、飲用途徑進入人體。

過去嬰兒奶瓶的材料會溶出微量雙酚A,為保護嬰幼兒安全,我國已修法禁止販售使用含雙酚A材料製作的奶瓶。圖/pixabay

罐頭製品都使用,各類濃度卻不同?

在台灣,罐頭食品每年的產值高達 76 億元3。雖然罐頭食品並非普遍大眾的主食,但不少國內外研究皆指出,肉類、海鮮、蔬菜、濃湯、水果等各類罐頭食品中皆有雙酚 A 的檢出。

各國食品包裝用的金屬罐頭內層大多採用環氧樹脂等有機塗料,在製造時皆須符合雙酚 A 遷移限值,不同的食物類別因為內含物、運送、保存、烹調方式等差異皆有不同濃度檢驗值,而脂肪含量較高的罐頭食品,檢測到的雙酚 A 濃度較高則是罐頭食品的共同特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際間各類罐頭食品中雙酚A的平均濃度。圖/作者提供

即使低劑量,幼兒孕婦仍須注意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2016年委託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針對全國 250 件食品樣本進行雙酚 A 含量調查,其中包含 45 件罐頭食品。調查結果與其他國家的調查相似,金屬罐頭食品中雙酚 A 平均濃度及範圍為 14.0 ± 11.4(1.22 – 49.4)μg/kg ww,較生鮮食品高約 2~3 倍,因此未來監測台灣市售罐頭食品中的雙酚 A 濃度相形重要。

依據該計畫風險評估結果顯示,每日每公斤體重從金屬罐頭中攝取雙酚 A 劑量,各年齡層皆約佔其總雙酚 A 暴露劑量 33%。相較於其他年齡層,3-6 及 6-12 歲兒童從金屬罐頭攝入雙酚 A 劑量偏高,但綜合來說,經飲食攝取之雙酚 A 劑量遠小於歐洲食品安全局 2015 年建議的每日每公斤體重耐受量 4 微克:

  • 0-3歲為0.015 微克
  • 3-6歲為0.032微克
  • 6-12歲為0.018微克
  • 12-18歲為0.014微克
  • 19-65歲為0.011 微克
  • 65歲以上為0.005微克

即使對成人而言,雙酚 A 的暴露量都在每日耐受量的範圍內,但孕婦、哺乳期及食用嬰幼兒配方奶粉和副食品的嬰幼兒等族群,皆可能受到環境中低濃度雙酚 A 暴露而導致流產、腦部、生殖、代謝、神經與免疫系統的潛在健康風險,無法排除可能影響,且除了飲食之外,若長期持續暴露於化妝品、感熱紙與灰塵之下,仍可能會超過每日耐受量。

會跑的雙酚A?各國雙酚A遷移限量規範

雙酚 A 常存於聚碳酸酯塑料及罐頭內層環氧樹脂塗料,會經由與食品接觸遷移至食物上,導致消費者暴露於雙酚 A 風險中。因此除了美國及澳洲外,各國皆以限制食品接觸材質中雙酚 A 的遷移值進行管理[註1]。目前以歐盟 2018 年 9 月公告的新管制標準最嚴格,塑膠食品接觸材質中雙酚 A 的遷移限值從 0.6 修正至0.05 ppm,與食品接觸的漆和塗料中雙酚 A 遷移值,也不得超過0.05 ppm。用於嬰幼兒食品接觸材質上的漆和塗料禁用雙酚 A,亦不得用於製造嬰兒用聚碳酸酯奶瓶、嬰幼兒用飲用杯或瓶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台灣,環保署已於 2009 年公告雙酚 A 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疑似毒化物,相關業者在使用時需有政府核可文件。食藥署於食品接觸材質中雙酚 A 的遷移值,則限制為不得超過 0.6 ppm,日本的規範限值最寬鬆,不得超過 2.5 ppm,中國則與台灣相同。

國際間食品接觸物質中雙酚A規範限值。圖/作者提供

生活中隨處可見,如何降低雙酚A 的暴露風險?

雖然罐頭食品並非國人的主食,且台灣罐頭食品中的雙酚 A 濃度均低於國際罐頭食品中雙酚 A 調查結果,各年齡層的平均暴露量亦小於歐盟食品安全局的建議值,但是對於經常食用或大量食用罐頭食品者,仍可能有雙酚 A 暴露過量並對人體造成潛在健康風險。

呼籲民眾採取均衡飲食原則,分散購買的食物來源與種類,避免長期過度食用相同種類的食物,尤其是金屬罐頭食品,以降低雙酚 A 的累積暴露風險。若要加熱食用金屬罐頭食品時,切勿將金屬罐頭直接置於火上加熱、隔水加熱,或用電鍋直接加熱的方式,以避免因高溫烹煮時金屬罐塗層之雙酚 A 遷移至食品中而被吃下肚。食用罐頭食品前應先將罐內的食品取出,改使用玻璃、陶瓷或不鏽鋼等容器盛裝再加熱食用。

備註

參考資料

  1.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BPA plan ready for new EFSA assessment in 2018.
  2. Food Packaging Forum
  3. 陳麗婷、邱盟媚、鄔嫣珊,2015,國內調理食品巿場需求變化與展望,食品研究所。
文章難易度
社團法人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_96
28 篇文章 ・ 8 位粉絲
創會於2013年,這是一個同時能讓產業界、學術界和公領域積極交流合作及凝聚共識的平台。期望基於科學實證,探討營養、食品安全、毒理學、風險評估以及環境的議題,尋求最佳的科學解決方法,以共創全民安心的飲食環境。欲進一步了解,請至:ww.ilsitaiwan.org

4

20
2

文字

分享

4
20
2
太甜的鳳梨不能做罐頭?夏威夷披薩幫不了鳳梨農?黃澄澄甜膩膩的鳳梨身世大解密
陳明陽_96
・2021/03/17 ・1925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475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Pixabay

中國在 2 月 26 日,以驗出介殼蟲為由,自 3 月 1 日起暫停進口台灣鳳梨,為了避免即將來到的鳳梨盛產季生產過剩,造成滯銷,許多政治人物都呼籲國人多吃國產鳳梨,因而掀起一波鳳梨購買熱潮,有人說鳳梨可以拿來打成果汁、做成果乾、炒鳳梨木耳,還有人提出可以多吃夏威夷披薩和鳳梨酥來消耗鳳梨。

此外,前立委候選人林佳新也質疑政府為何台糖的鳳梨罐頭都來自泰國,為何不讓鳳梨罐頭產線重回台灣?對此行政院長蘇貞昌的回應則是台灣的鳳梨太甜,不能做成罐頭。

太甜的鳳梨不能做成罐頭?鳳梨罐頭和我們一般吃的鳳梨有差別嗎?夏威夷披薩和鳳梨酥可以幫助到鳳梨農嗎?在釐清這些鳳梨小知識之前,我們先來讀一段鳳梨的歷史。

鳳梨是台灣戰後經濟的護國神山之一

台灣在戰後的 1950 至 70 年代,是台灣的鳳梨生產的黃金年代,當時的鳳梨以種植加工品種為主,甚至還一度登上全球鳳梨罐頭出口龍頭呢!當時的鳳梨罐頭生產工業與洋菇、蘆筍合稱為「三罐王」,是當時經濟的護國神山,然而後來因為台灣的農業生產成本提高,產業轉向工業轉型邁進,鳳梨罐頭的產業鏈也因競爭力下降,轉往工資較低廉的泰國、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

目前台灣鳳梨罐頭的主要進口國,大多來自全球最大的鳳梨罐頭生產地泰國,自從產業出走之後,台灣的鳳梨生產就轉以栽種鮮食用的品種為主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生產過剩的鳳梨可以拿來做罐頭嗎?

鳳梨按照用途可粗略分成鮮食用和加工用兩種類型,台灣生產的鳳梨中,有超過 9 成栽種的是鮮食鳳梨。目前以 1998 年完成命名,俗稱金鑽鳳梨的台農 17 號為最大宗,另外有部分栽培加工鮮食兩用鳳梨,以俗稱土鳳梨的開英種為主,包括台農 2 號和 3 號鳳梨等,目前開英種的栽培主要為與鳳梨酥業者契作的模式。

開英種果型方正、花腔淺、纖維較粗,適合拿來做成罐頭,也可以做成鳳梨酥內餡,一般來說,加工用的農產品追求產量,產品外觀則為其次,果肉酸一點或不夠甜都沒關係,因為在生產過程中可以加入砂糖改良口感,而粗糙的纖維也會因為高溫烹煮殺菌的過程,與酸性的水溶液共同作用,打斷纖維素的部分氫鍵,使得口感變得更為軟嫩,更易入口。

鮮食品種力求纖維細緻、甜度高,相對種植管理需求和生產成本也比較高,適合直接食用,細緻多汁的口感甚至可能因為加工而變的軟爛,而犧牲原有的品質(想像你打開鳳梨罐頭結果出現鳳梨醬的情景),更何況鮮食種在市場販賣的價格也比罐頭好,因此不是太甜的鳳梨不能拿來加工,而是拿來做成罐頭太可惜了!然而,還是有少數金鑽鳳梨會拿來加工成果乾、果醬、水果酒等等,因為這些加工產品的經濟價值比較高,農產品是否用來加工,主要考量的是經濟效益。

你知道鳳梨酥也有四大門派嗎?分別是純用冬瓜醬做成的古早旺來酥、混合了鳳梨和冬瓜醬製成的傳統鳳梨酥、口味酸一點的土鳳梨酥以及食用鳳梨做出來的金鑽鳳梨酥。圖/Wikipedia

夏威夷披薩和鳳梨酥可不可以幫助到鳳梨農呢?

鮮食用鳳梨具有一定的保存期限,販售壓力大於加工後的鳳梨,賣不掉的鳳梨常常只能倒掉回收,所以鮮食鳳梨較具有銷售壓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多數的夏威夷披薩都是使用鳳梨罐頭製作,而鳳梨罐頭都是國外進口的,因此吃夏威夷披薩,並不會幫助消耗國產鮮食鳳梨!除非有商店強調使用國產的金鑽鳳梨製作披薩,才會對消費本土鳳梨有幫助。

而傳統鳳梨酥主要使用冬瓜醬製作,後來才有使用全鳳梨醬的鳳梨酥出現,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鳳梨酥就有:冬瓜醬混土鳳梨醬的混合鳳梨酥、用開英種作成的土鳳梨醬和金鑽鳳梨酥等三種,不管是吃冬瓜醬還是土鳳梨醬的鳳梨酥,都可能對即將盛產的金鑽鳳梨幫助不大喔!

但比起這些加工食品,消耗鳳梨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多吃新鮮鳳梨,畢竟育種家育出鮮食用的鳳梨本來就是要拿來生吃的!

每餐都吃夏威夷披薩,是連吃一百年也幫不到臺灣鳳梨農夫的。圖/Wikipedia

資料來源:

  1. 《穿越時空愛鳳梨》鳳梨罐頭曾是台灣護國神山,照亮台灣經濟
  2. 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果樹/常綠果樹/鳳梨
  3. 歷經 86 年努力,培育鳳梨國家隊 18 強!鳳梨專家官青杉,揭開台灣鳳梨好吃秘密
  4. 為什麼以前的鳳梨酥沒有鳳梨,要用冬瓜醬?
所有討論 4
陳明陽_96
1 篇文章 ・ 1 位粉絲
台大園藝畢業,農藝準研究生,喜歡和你分享生活中的科學知識,尤其是食物從農場到餐桌的過程。

2

7
6

文字

分享

2
7
6
塑膠瓶泡牛奶,竟讓寶寶吞下數百萬塑膠微粒?恐慌的爸媽們,請先冷靜!
羅夏_96
・2020/11/29 ・2169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32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寶寶快快喝奶,然後看著孩子健健康康的快樂長大,想必都能帶給父母莫大的喜悅。但發表在 Nature Food 的新研究指出,在用塑膠奶瓶沖泡配方奶的同時,也會產生大量的塑膠微粒,隨著配方奶一同被寶寶喝下肚。

寶寶喝奶的同時,可能也把塑膠微粒喝下肚!圖/Pixabay

雖然有關塑膠微粒對人體影響的研究並不多,但讓寶寶喝下塑膠微粒這種讓人擔憂的情境,或許能增加人們對此的重視與研究。

什麼是塑膠微粒?從哪裡來?

目前科學上對塑膠微粒(Microplastics)沒有有明確的標準定義,但依據各界(如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普遍定義,塑膠微粒是直徑或長度少於 5 毫米(5 mm)的塊狀、細絲或球體的塑膠碎片。

其來源可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塑膠原料為了特定目的而生產的塑膠顆粒,一開始就製成小尺寸(如:洗面乳的柔珠),其融化後可製成更大的塑膠物、塑膠片;第二種是大塊塑膠經過風吹日曬、高溫等影響導致其脆化和分解後產生的小分子;第三種則是纖維,來自石油提煉產品所生產的布料、人造纖維(如:聚酯纖維、尼龍纖維等)清洗過程中產生的碎屑顆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著時間,大塊的、大片的塑膠也會逐漸變成小小的微粒塑膠。圖/Pixabay

愛爾蘭的三一學院的團隊近期發表了研究報告,他們依照國際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建議的消毒方式與嬰兒配方奶沖泡指示測試了十種從 Amazon 買來的嬰兒用奶瓶,發現皆會產生大量的塑膠微粒。

聚丙烯 (polypropylene, PP)是一種常用於食品製造和存放的塑膠,而這些嬰兒用奶瓶不是全都由 PP、就是部分由 PP 而製成。

溫度增加,塑膠微粒也增加

他們發現,在奶瓶消毒的過程中,會產生 130 萬到 1620 萬的塑膠微粒。

尤其用滾燙的水直接沖洗奶瓶來消毒的方式,是讓塑膠微粒大量產生的關鍵。當消毒用水的溫度由 25℃ 上升到 77℃ 後,塑膠微粒的數量也由 60 萬上升到 550 萬。而且對單一奶瓶重複試驗 21 天,其產生的塑膠微粒數量並沒有降低。

該團隊根據這項初步研究,進一步分析世界不同地區對奶瓶種類的使用、每日平均配方奶攝取量、哺乳率等因素,來統計 12 個月大的嬰兒暴露在塑膠微粒的機會有多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們總結:亞洲和非洲地區的嬰兒暴露的機會最少;北美、歐洲與大洋洲的嬰兒暴露機會最大。

降低微粒釋放,可以怎麼做?

根據研究結果,他們有以下幾點建議來降低塑膠微粒釋放到奶瓶中。

不要讓沸水接觸奶瓶是首要原則。圖/Wikimedia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不要重複用沸水消毒塑膠奶瓶,也不要直接在塑膠奶瓶中用沸水沖泡配方奶,更不要在使用塑膠奶瓶沖泡時使用微波爐!

他們建議應該使用非塑膠容器和至少 70℃ 的水來沖泡配方奶,待配方奶的溫度降到常溫後,再將其移到高品質的嬰兒餵食用塑膠容器中。

至於消毒方面,他們建議沖泡配方奶的容器應用玻璃或不鏽鋼等材質,用沸水沖洗後以常溫滅菌後的水至少再潤洗三次較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等等,塑膠微粒真的那麼可怕嗎?

在你開始焦慮、恐慌之前,也千萬別忽略以下幾個重點!

首先,關於塑膠微粒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目前並沒有太多研究,同樣地,塑膠微粒在食品中是否有毒性,也沒有足夠和確切的證據與研究。

誒等等!我們確定塑膠微粒真的有害嗎?圖/Giphy

近期 WHO 發出聲明:「沒有證據指出塑膠微粒在飲用水中會造成健康影響」,但也別因此又疏忽大意、每天用熱水重複沖洗奶瓶了,畢竟這項聲明也是從當前有限資料中得出的結論。

另外,這篇研究的團隊也表示,他們並不想提出任何有關嬰兒飲食安全的建議,也沒有想對家長們大聲疾呼這個議題,只是希望這篇研究能拋磚引玉,讓更多研究團隊和組織能重視塑膠微粒對人體和健康的影響,進而加速此領域的研究。

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的 Oliver Jones 教授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他第一眼看到這個研究的標題和結論時,感到很驚恐,但細想之後,他才發現我們目前對於塑膠微粒之於人體的影響所知甚少,遑論其毒性。

這篇研究確實成功引起不少學者的注意,包括他自己。「這篇研究是拼圖的一小塊,讓我們意識到或許塑膠微粒的問題比我們想像的更大。這個議題是需要跨領域的研究和整合,而且越快越好!」Oliver Jones 教授如此說道。

參考資料

  1. Li, D., Shi, Y., Yang, L., Xiao, L., Kehoe, D. K., Gun’ko, Y. K., … & Wang, J. J. (2020). Microplastic release from the degradation of polypropylene feeding bottles during infant formula preparation. Nature Food, 1-9.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Microplastics in drinking-water》
  3. EXPERT REACTION: Babies exposed to huge amounts of microplastics from their bottles
所有討論 2
羅夏_96
52 篇文章 ・ 818 位粉絲
同樣的墨跡,每個人都看到不同的意象,也都呈現不同心理狀態。人生也是如此,沒有一人會體驗和看到一樣的事物。因此分享我認為有趣、有價值的科學文章也許能給他人新的靈感和體悟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從塑膠到罐頭,如何避免食物容器中的雙酚A?
社團法人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_96
・2019/04/24 ・2717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568 ・九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
    李俊璋 特聘教授│成功大學工業衛生學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
    張偉翔 助理研究員│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

食品包裝容器對我們的生活不可或缺,外食人口的增加、烹煮條件及保存需求等都會影響食品接觸材質的發展,許多一次性或重複性食品容器應勢而生,卻也使民眾對這些食品接觸材質是否會影響健康產生疑慮,其中多數金屬罐頭食品內部塗層所含的雙酚 A (Bisphenol A) 就是時下熱門的例子。

多數金屬罐頭食品內部塗層所含的雙酚A ,到底對人體有沒有危害?圖/pixabay

考量雙酚 A 對人體健康具潛在影響,歐盟於 2018 年 2 月發布命令,加嚴食品接觸材質中雙酚 A 的管制,包括嬰幼兒產品禁用及限制塑膠食品接觸材質的遷移值,並已於2018 年9 月開始實施。

本期 ILSI Taiwan 專欄邀請成功大學工業衛生學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李俊璋特聘教授與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張偉翔博士撰文,為讀者解答何謂雙酚 A?它是如何被我們吃下肚?有哪些方法能降低雙酚A的暴露風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發育有害?環境賀爾蒙雙酚A重啟研究評估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 (IARC) 尚未認定雙酚 A 對人類或動物具有致癌性,但科學證據已將雙酚 A 視為環境荷爾蒙,若過量暴露下,雙酚 A 將會干擾人體內分泌系統,對生殖及生長發育造成危害。在公眾嚴厲訴求下,歐盟食品安全局終於同意了,承諾於 2018 年重啟「雙酚 A 毒性再評估1」,針對雙酚 A以科學程序進行,篩選所有動物及人體研究數據,並參考美國提供的兩年期核心毒理研究及人體研究 (CLARITY-BPA project) 中所發表之數據,以全面性健康影響為基礎,完整進行雙酚 A 暴露之風險評估,並提供歐盟食品安全局重新制訂每日耐受量 (Tolerable Daily Intake, TDI) 之建議值

吃罐頭不吃罐頭皮,怎麼會吃到雙酚A?

雙酚 A 在食品接觸材質的製造主要用於生產「聚碳酸酯塑料」─製造水瓶和餐具的常見物料。此外,雙酚 A 亦可用於製造食品和飲料金屬罐內層保護層的環氧樹脂(占市場之90%)之有機塗層2,以防止金屬罐直接與食品接觸,使食品和飲料可保存其填充物風味和營養價值長達數年。

然而愈來愈多研究發現,雙酚 A 可以從聚碳酸酯塑料或環氧樹脂內層遷移到食品與飲料中。此外,金屬罐頭的儲存時間、溫度、酸鹼值及脂肪量都會影響雙酚 A 的釋出量,並透過食用、飲用途徑進入人體。

過去嬰兒奶瓶的材料會溶出微量雙酚A,為保護嬰幼兒安全,我國已修法禁止販售使用含雙酚A材料製作的奶瓶。圖/pixaba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罐頭製品都使用,各類濃度卻不同?

在台灣,罐頭食品每年的產值高達 76 億元3。雖然罐頭食品並非普遍大眾的主食,但不少國內外研究皆指出,肉類、海鮮、蔬菜、濃湯、水果等各類罐頭食品中皆有雙酚 A 的檢出。

各國食品包裝用的金屬罐頭內層大多採用環氧樹脂等有機塗料,在製造時皆須符合雙酚 A 遷移限值,不同的食物類別因為內含物、運送、保存、烹調方式等差異皆有不同濃度檢驗值,而脂肪含量較高的罐頭食品,檢測到的雙酚 A 濃度較高則是罐頭食品的共同特性。

國際間各類罐頭食品中雙酚A的平均濃度。圖/作者提供

即使低劑量,幼兒孕婦仍須注意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2016年委託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針對全國 250 件食品樣本進行雙酚 A 含量調查,其中包含 45 件罐頭食品。調查結果與其他國家的調查相似,金屬罐頭食品中雙酚 A 平均濃度及範圍為 14.0 ± 11.4(1.22 – 49.4)μg/kg ww,較生鮮食品高約 2~3 倍,因此未來監測台灣市售罐頭食品中的雙酚 A 濃度相形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依據該計畫風險評估結果顯示,每日每公斤體重從金屬罐頭中攝取雙酚 A 劑量,各年齡層皆約佔其總雙酚 A 暴露劑量 33%。相較於其他年齡層,3-6 及 6-12 歲兒童從金屬罐頭攝入雙酚 A 劑量偏高,但綜合來說,經飲食攝取之雙酚 A 劑量遠小於歐洲食品安全局 2015 年建議的每日每公斤體重耐受量 4 微克:

  • 0-3歲為0.015 微克
  • 3-6歲為0.032微克
  • 6-12歲為0.018微克
  • 12-18歲為0.014微克
  • 19-65歲為0.011 微克
  • 65歲以上為0.005微克

即使對成人而言,雙酚 A 的暴露量都在每日耐受量的範圍內,但孕婦、哺乳期及食用嬰幼兒配方奶粉和副食品的嬰幼兒等族群,皆可能受到環境中低濃度雙酚 A 暴露而導致流產、腦部、生殖、代謝、神經與免疫系統的潛在健康風險,無法排除可能影響,且除了飲食之外,若長期持續暴露於化妝品、感熱紙與灰塵之下,仍可能會超過每日耐受量。

會跑的雙酚A?各國雙酚A遷移限量規範

雙酚 A 常存於聚碳酸酯塑料及罐頭內層環氧樹脂塗料,會經由與食品接觸遷移至食物上,導致消費者暴露於雙酚 A 風險中。因此除了美國及澳洲外,各國皆以限制食品接觸材質中雙酚 A 的遷移值進行管理[註1]。目前以歐盟 2018 年 9 月公告的新管制標準最嚴格,塑膠食品接觸材質中雙酚 A 的遷移限值從 0.6 修正至0.05 ppm,與食品接觸的漆和塗料中雙酚 A 遷移值,也不得超過0.05 ppm。用於嬰幼兒食品接觸材質上的漆和塗料禁用雙酚 A,亦不得用於製造嬰兒用聚碳酸酯奶瓶、嬰幼兒用飲用杯或瓶子。

在台灣,環保署已於 2009 年公告雙酚 A 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疑似毒化物,相關業者在使用時需有政府核可文件。食藥署於食品接觸材質中雙酚 A 的遷移值,則限制為不得超過 0.6 ppm,日本的規範限值最寬鬆,不得超過 2.5 ppm,中國則與台灣相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際間食品接觸物質中雙酚A規範限值。圖/作者提供

生活中隨處可見,如何降低雙酚A 的暴露風險?

雖然罐頭食品並非國人的主食,且台灣罐頭食品中的雙酚 A 濃度均低於國際罐頭食品中雙酚 A 調查結果,各年齡層的平均暴露量亦小於歐盟食品安全局的建議值,但是對於經常食用或大量食用罐頭食品者,仍可能有雙酚 A 暴露過量並對人體造成潛在健康風險。

呼籲民眾採取均衡飲食原則,分散購買的食物來源與種類,避免長期過度食用相同種類的食物,尤其是金屬罐頭食品,以降低雙酚 A 的累積暴露風險。若要加熱食用金屬罐頭食品時,切勿將金屬罐頭直接置於火上加熱、隔水加熱,或用電鍋直接加熱的方式,以避免因高溫烹煮時金屬罐塗層之雙酚 A 遷移至食品中而被吃下肚。食用罐頭食品前應先將罐內的食品取出,改使用玻璃、陶瓷或不鏽鋼等容器盛裝再加熱食用。

備註

參考資料

  1.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BPA plan ready for new EFSA assessment in 2018.
  2. Food Packaging Forum
  3. 陳麗婷、邱盟媚、鄔嫣珊,2015,國內調理食品巿場需求變化與展望,食品研究所。
文章難易度
社團法人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_96
28 篇文章 ・ 8 位粉絲
創會於2013年,這是一個同時能讓產業界、學術界和公領域積極交流合作及凝聚共識的平台。期望基於科學實證,探討營養、食品安全、毒理學、風險評估以及環境的議題,尋求最佳的科學解決方法,以共創全民安心的飲食環境。欲進一步了解,請至:ww.ilsitaiwan.org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受保護的內容: 潛藏在電腦外殼的環境賀爾蒙——多溴二苯醚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0/10/08 ・74字 ・閱讀時間少於 1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篇內容受到密碼保護。如需檢視內容,請於下方欄位輸入密碼: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從塑膠到罐頭,如何避免食物容器中的雙酚A?
社團法人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_96
・2019/04/24 ・2717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568 ・九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
    李俊璋 特聘教授│成功大學工業衛生學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
    張偉翔 助理研究員│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

食品包裝容器對我們的生活不可或缺,外食人口的增加、烹煮條件及保存需求等都會影響食品接觸材質的發展,許多一次性或重複性食品容器應勢而生,卻也使民眾對這些食品接觸材質是否會影響健康產生疑慮,其中多數金屬罐頭食品內部塗層所含的雙酚 A (Bisphenol A) 就是時下熱門的例子。

多數金屬罐頭食品內部塗層所含的雙酚A ,到底對人體有沒有危害?圖/pixabay

考量雙酚 A 對人體健康具潛在影響,歐盟於 2018 年 2 月發布命令,加嚴食品接觸材質中雙酚 A 的管制,包括嬰幼兒產品禁用及限制塑膠食品接觸材質的遷移值,並已於2018 年9 月開始實施。

本期 ILSI Taiwan 專欄邀請成功大學工業衛生學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李俊璋特聘教授與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張偉翔博士撰文,為讀者解答何謂雙酚 A?它是如何被我們吃下肚?有哪些方法能降低雙酚A的暴露風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發育有害?環境賀爾蒙雙酚A重啟研究評估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 (IARC) 尚未認定雙酚 A 對人類或動物具有致癌性,但科學證據已將雙酚 A 視為環境荷爾蒙,若過量暴露下,雙酚 A 將會干擾人體內分泌系統,對生殖及生長發育造成危害。在公眾嚴厲訴求下,歐盟食品安全局終於同意了,承諾於 2018 年重啟「雙酚 A 毒性再評估1」,針對雙酚 A以科學程序進行,篩選所有動物及人體研究數據,並參考美國提供的兩年期核心毒理研究及人體研究 (CLARITY-BPA project) 中所發表之數據,以全面性健康影響為基礎,完整進行雙酚 A 暴露之風險評估,並提供歐盟食品安全局重新制訂每日耐受量 (Tolerable Daily Intake, TDI) 之建議值

吃罐頭不吃罐頭皮,怎麼會吃到雙酚A?

雙酚 A 在食品接觸材質的製造主要用於生產「聚碳酸酯塑料」─製造水瓶和餐具的常見物料。此外,雙酚 A 亦可用於製造食品和飲料金屬罐內層保護層的環氧樹脂(占市場之90%)之有機塗層2,以防止金屬罐直接與食品接觸,使食品和飲料可保存其填充物風味和營養價值長達數年。

然而愈來愈多研究發現,雙酚 A 可以從聚碳酸酯塑料或環氧樹脂內層遷移到食品與飲料中。此外,金屬罐頭的儲存時間、溫度、酸鹼值及脂肪量都會影響雙酚 A 的釋出量,並透過食用、飲用途徑進入人體。

過去嬰兒奶瓶的材料會溶出微量雙酚A,為保護嬰幼兒安全,我國已修法禁止販售使用含雙酚A材料製作的奶瓶。圖/pixaba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罐頭製品都使用,各類濃度卻不同?

在台灣,罐頭食品每年的產值高達 76 億元3。雖然罐頭食品並非普遍大眾的主食,但不少國內外研究皆指出,肉類、海鮮、蔬菜、濃湯、水果等各類罐頭食品中皆有雙酚 A 的檢出。

各國食品包裝用的金屬罐頭內層大多採用環氧樹脂等有機塗料,在製造時皆須符合雙酚 A 遷移限值,不同的食物類別因為內含物、運送、保存、烹調方式等差異皆有不同濃度檢驗值,而脂肪含量較高的罐頭食品,檢測到的雙酚 A 濃度較高則是罐頭食品的共同特性。

國際間各類罐頭食品中雙酚A的平均濃度。圖/作者提供

即使低劑量,幼兒孕婦仍須注意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2016年委託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針對全國 250 件食品樣本進行雙酚 A 含量調查,其中包含 45 件罐頭食品。調查結果與其他國家的調查相似,金屬罐頭食品中雙酚 A 平均濃度及範圍為 14.0 ± 11.4(1.22 – 49.4)μg/kg ww,較生鮮食品高約 2~3 倍,因此未來監測台灣市售罐頭食品中的雙酚 A 濃度相形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依據該計畫風險評估結果顯示,每日每公斤體重從金屬罐頭中攝取雙酚 A 劑量,各年齡層皆約佔其總雙酚 A 暴露劑量 33%。相較於其他年齡層,3-6 及 6-12 歲兒童從金屬罐頭攝入雙酚 A 劑量偏高,但綜合來說,經飲食攝取之雙酚 A 劑量遠小於歐洲食品安全局 2015 年建議的每日每公斤體重耐受量 4 微克:

  • 0-3歲為0.015 微克
  • 3-6歲為0.032微克
  • 6-12歲為0.018微克
  • 12-18歲為0.014微克
  • 19-65歲為0.011 微克
  • 65歲以上為0.005微克

即使對成人而言,雙酚 A 的暴露量都在每日耐受量的範圍內,但孕婦、哺乳期及食用嬰幼兒配方奶粉和副食品的嬰幼兒等族群,皆可能受到環境中低濃度雙酚 A 暴露而導致流產、腦部、生殖、代謝、神經與免疫系統的潛在健康風險,無法排除可能影響,且除了飲食之外,若長期持續暴露於化妝品、感熱紙與灰塵之下,仍可能會超過每日耐受量。

會跑的雙酚A?各國雙酚A遷移限量規範

雙酚 A 常存於聚碳酸酯塑料及罐頭內層環氧樹脂塗料,會經由與食品接觸遷移至食物上,導致消費者暴露於雙酚 A 風險中。因此除了美國及澳洲外,各國皆以限制食品接觸材質中雙酚 A 的遷移值進行管理[註1]。目前以歐盟 2018 年 9 月公告的新管制標準最嚴格,塑膠食品接觸材質中雙酚 A 的遷移限值從 0.6 修正至0.05 ppm,與食品接觸的漆和塗料中雙酚 A 遷移值,也不得超過0.05 ppm。用於嬰幼兒食品接觸材質上的漆和塗料禁用雙酚 A,亦不得用於製造嬰兒用聚碳酸酯奶瓶、嬰幼兒用飲用杯或瓶子。

在台灣,環保署已於 2009 年公告雙酚 A 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疑似毒化物,相關業者在使用時需有政府核可文件。食藥署於食品接觸材質中雙酚 A 的遷移值,則限制為不得超過 0.6 ppm,日本的規範限值最寬鬆,不得超過 2.5 ppm,中國則與台灣相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際間食品接觸物質中雙酚A規範限值。圖/作者提供

生活中隨處可見,如何降低雙酚A 的暴露風險?

雖然罐頭食品並非國人的主食,且台灣罐頭食品中的雙酚 A 濃度均低於國際罐頭食品中雙酚 A 調查結果,各年齡層的平均暴露量亦小於歐盟食品安全局的建議值,但是對於經常食用或大量食用罐頭食品者,仍可能有雙酚 A 暴露過量並對人體造成潛在健康風險。

呼籲民眾採取均衡飲食原則,分散購買的食物來源與種類,避免長期過度食用相同種類的食物,尤其是金屬罐頭食品,以降低雙酚 A 的累積暴露風險。若要加熱食用金屬罐頭食品時,切勿將金屬罐頭直接置於火上加熱、隔水加熱,或用電鍋直接加熱的方式,以避免因高溫烹煮時金屬罐塗層之雙酚 A 遷移至食品中而被吃下肚。食用罐頭食品前應先將罐內的食品取出,改使用玻璃、陶瓷或不鏽鋼等容器盛裝再加熱食用。

備註

參考資料

  1.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BPA plan ready for new EFSA assessment in 2018.
  2. Food Packaging Forum
  3. 陳麗婷、邱盟媚、鄔嫣珊,2015,國內調理食品巿場需求變化與展望,食品研究所。
文章難易度
社團法人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_96
28 篇文章 ・ 8 位粉絲
創會於2013年,這是一個同時能讓產業界、學術界和公領域積極交流合作及凝聚共識的平台。期望基於科學實證,探討營養、食品安全、毒理學、風險評估以及環境的議題,尋求最佳的科學解決方法,以共創全民安心的飲食環境。欲進一步了解,請至:ww.ilsitaiwa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