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爆發新冠肺炎院內感染,許多熱心民眾捐贈物資體恤醫療人員的辛勞,而 1 名新北市的民眾竟然送來 500 個鳳梨酥,讓許多醫療人員與民眾大喊:毋湯!
不過也有網友轉貼 2012 年慈濟醫院大林分院的實證研究破除「旺」來迷信。
鳳梨代表「旺來」,吃雞肉就會「雞飛狗跳」
醫療人員、消防人員、社會線記者等行業,在入行時前輩都會叮嚀上班千萬別吃鳳梨、芒果相關產品,否則「旺來」(閩南語讀音)的工作量,會讓你「忙」到叫不敢。
除了鳳梨跟芒果之外,病人病危時就會在名牌上貼小紅點示警,而紅豆就像小紅點的形狀;每日C的C則聯想到CPR(心肺急救術),每天幫病人CPR誰受得了;還有雞肉象徵雞飛狗跳、牛肉象徵像牛一樣忙,對於許多醫療人員來說,這些帶有諧音、延伸意義的相關產品都敬而遠之。
醫師為了要破除迷信,值急診班前記得先吃鳳梨!
但是位於鳳梨產地的大林慈院卻不信這套,在 2007年1月至 2010年12月,一共 4 年的時間,從耳鼻喉科醫師當中推派一位固定的志願代表,在值急診班的當日早上食用鳳梨當作實驗組,其他醫師則是這次實驗的對照組。
沒吃鳳梨的醫師們被急診照會最多7次,反而比吃鳳梨的醫師最多6次還要多。
在四年的實驗中,值急診班前食用鳳梨的醫生,平均一天被急診照會次數,最高6次,與值班前沒有食用鳳梨的醫師相同,但實驗團隊又將鳳梨產季(4月至8月)與非產季(9月至3月)分別進行統計,結果卻發現沒有在值班前食用鳳梨的醫師們,最多7次被急診照會,竟然高於值班前食用鳳梨醫師的6次,實驗顯示食用鳳梨跟醫師患者「旺來」並沒有顯著關係。
吃完鳳梨之後就真的很旺!到底是巧合還是迷信?
看完這個實驗,有些職場新鮮人可能會想要冒險闖一闖,畢竟被表列的這些美食真的令人難以抗拒,但前輩們警告大家不要不信邪,然後舉出可以講上三天三夜的前車之鑑,不過這些迷信真的那麼神奇嗎?
其實這樣的連結比較像行為心理學家伯爾赫斯·弗雷德里克·史金納 (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提出的操作制約 (operant conditioning)。
操作制約實驗的史金納箱 (Skinner box) 中會設置一個控制食物投放的壓桿,只要白鼠按壓操縱桿,就會有食物掉落,即便不再放置食物,白鼠還是會去按壓操縱桿,而人類的迷信也類似這個原理。
制約迷信的安慰劑效果探討研究中,在考試前給予考生不同品牌巧克力作為鼓勵,若該次考試成績較佳,考生若在下次考試前須選擇巧克力,則會選取該品牌,反之則會選擇他牌。
人們總是只相信自己相信的,其他才是「巧合」
幸運巧克力的實驗就像是日常生活中的迷信,人們會忽略那 99 次的「沒問題」,放大了那一次的「有問題」,即便有許多實驗已經證明,這些迷信中的原因和結果都是獨立事件,沒有絕對的關係,但是多數的資訊相關從業人員還是寧可放一包綠色的乖乖在機台上,甚至研究結果發現,年資較長、主管階級人員對此更是深信不疑。
有了這些實驗證明還是不相信?只要不擔心前輩的白眼話,每個人也都能親自做實驗。
參考資料
- 簡守信、林俊龍、賴寧生、陳金城、李宜恭、何旭爵、李承永 (2012)。鳳梨的禁忌:迷思或真實
- 紀宸凱 (2014)。制約迷信的安慰劑效果探討——迷信制約的驗證與時間距離的影響
- 田博仁 (2010)。資訊相關從業人員之核心自我評估對迷信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