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 2 月 26 日,以驗出介殼蟲為由,自 3 月 1 日起暫停進口台灣鳳梨,為了避免即將來到的鳳梨盛產季生產過剩,造成滯銷,許多政治人物都呼籲國人多吃國產鳳梨,因而掀起一波鳳梨購買熱潮,有人說鳳梨可以拿來打成果汁、做成果乾、炒鳳梨木耳,還有人提出可以多吃夏威夷披薩和鳳梨酥來消耗鳳梨。
此外,前立委候選人林佳新也質疑政府為何台糖的鳳梨罐頭都來自泰國,為何不讓鳳梨罐頭產線重回台灣?對此行政院長蘇貞昌的回應則是台灣的鳳梨太甜,不能做成罐頭。
太甜的鳳梨不能做成罐頭?鳳梨罐頭和我們一般吃的鳳梨有差別嗎?夏威夷披薩和鳳梨酥可以幫助到鳳梨農嗎?在釐清這些鳳梨小知識之前,我們先來讀一段鳳梨的歷史。
鳳梨是台灣戰後經濟的護國神山之一
台灣在戰後的 1950 至 70 年代,是台灣的鳳梨生產的黃金年代,當時的鳳梨以種植加工品種為主,甚至還一度登上全球鳳梨罐頭出口龍頭呢!當時的鳳梨罐頭生產工業與洋菇、蘆筍合稱為「三罐王」,是當時經濟的護國神山,然而後來因為台灣的農業生產成本提高,產業轉向工業轉型邁進,鳳梨罐頭的產業鏈也因競爭力下降,轉往工資較低廉的泰國、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
目前台灣鳳梨罐頭的主要進口國,大多來自全球最大的鳳梨罐頭生產地泰國,自從產業出走之後,台灣的鳳梨生產就轉以栽種鮮食用的品種為主了。
生產過剩的鳳梨可以拿來做罐頭嗎?
鳳梨按照用途可粗略分成鮮食用和加工用兩種類型,台灣生產的鳳梨中,有超過 9 成栽種的是鮮食鳳梨。目前以 1998 年完成命名,俗稱金鑽鳳梨的台農 17 號為最大宗,另外有部分栽培加工鮮食兩用鳳梨,以俗稱土鳳梨的開英種為主,包括台農 2 號和 3 號鳳梨等,目前開英種的栽培主要為與鳳梨酥業者契作的模式。
開英種果型方正、花腔淺、纖維較粗,適合拿來做成罐頭,也可以做成鳳梨酥內餡,一般來說,加工用的農產品追求產量,產品外觀則為其次,果肉酸一點或不夠甜都沒關係,因為在生產過程中可以加入砂糖改良口感,而粗糙的纖維也會因為高溫烹煮殺菌的過程,與酸性的水溶液共同作用,打斷纖維素的部分氫鍵,使得口感變得更為軟嫩,更易入口。
鮮食品種力求纖維細緻、甜度高,相對種植管理需求和生產成本也比較高,適合直接食用,細緻多汁的口感甚至可能因為加工而變的軟爛,而犧牲原有的品質(想像你打開鳳梨罐頭結果出現鳳梨醬的情景),更何況鮮食種在市場販賣的價格也比罐頭好,因此不是太甜的鳳梨不能拿來加工,而是拿來做成罐頭太可惜了!然而,還是有少數金鑽鳳梨會拿來加工成果乾、果醬、水果酒等等,因為這些加工產品的經濟價值比較高,農產品是否用來加工,主要考量的是經濟效益。
夏威夷披薩和鳳梨酥可不可以幫助到鳳梨農呢?
鮮食用鳳梨具有一定的保存期限,販售壓力大於加工後的鳳梨,賣不掉的鳳梨常常只能倒掉回收,所以鮮食鳳梨較具有銷售壓力。
大多數的夏威夷披薩都是使用鳳梨罐頭製作,而鳳梨罐頭都是國外進口的,因此吃夏威夷披薩,並不會幫助消耗國產鮮食鳳梨!除非有商店強調使用國產的金鑽鳳梨製作披薩,才會對消費本土鳳梨有幫助。
而傳統鳳梨酥主要使用冬瓜醬製作,後來才有使用全鳳梨醬的鳳梨酥出現,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鳳梨酥就有:冬瓜醬混土鳳梨醬的混合鳳梨酥、用開英種作成的土鳳梨醬和金鑽鳳梨酥等三種,不管是吃冬瓜醬還是土鳳梨醬的鳳梨酥,都可能對即將盛產的金鑽鳳梨幫助不大喔!
但比起這些加工食品,消耗鳳梨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多吃新鮮鳳梨,畢竟育種家育出鮮食用的鳳梨本來就是要拿來生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