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科系選擇難題該怎麼解?背景知識、線索蒐集與獨立思考是你的最佳武器!
我不確定這篇文章是否有用,也許大部分學生根本不需要其他人來建議他們如何選科系。
但我高三下時確實思考過這個問題,而且也是從高三下才開始思考,我大學應該選什麼科系?
我明白並非所有學生都是茫然的,一定有那些早在高一、甚至是國中,就已經確定並期許自己長大後的樣子會是什麼,並朝之邁前努力。不過也有高三下才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的人存在。十八年的讀書時間,視線幾乎放在「國英社數自」,沒有看過其他東西。可能直到高三下,才注意到這個問題。
而這個時候,網路與現實就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一大堆與之相關的提問與回答。如果你正在思考這個問題,不妨往下看看我的解法。
讀了 18 年的書,付出了那麼多,興致勃勃地,國中拚過會考選擇了高中,拚過學測選擇了大學,只因為在高三下沒有好好花時間做出抉擇,四年於社會上成為個興致缺缺的人,回過頭來不會後悔嗎?
如果當時能夠更聽從自己心中的聲音,思考更多,未來會不會更好?
我讀過一本名為《學生為什麼不喜歡上學?》的書,它是一本認知、教育及學習方面的心理學書籍,講解大腦是如何思考的。書中提到一個有趣的東西叫作「背景知識」,大概意思是說我們所知道的任何東西都能被稱作為背景知識,再透過它來理解「抽象概念」。
舉例來說,你解了一道「5cm × 10cm」手帕面積問題後,它會化成背景知識儲存在你腦裡。當你未來在計算「3km × 5km」居住地面積問題時,你之前所學的「背景知識:手帕面積」就能協助你解決這道題目,並使你了解「抽象概念:面積」。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我們不能運用高中所學之物,來解「大學科系選擇」這道題目?用自己這段時間讀的書,來替自己做決定呢?
從更多角度來看待,避免衝動下決定
不如就把選擇科系當作解題目吧。
解題目需要做到:仔細閱讀題目、尋找線索、整理線索、思考有沒有什麼「公式」可以套進去、開始計算、得到一個自己滿意的答案……
這樣做,哪怕你未來就讀那個科系可能會懊惱,但至少後悔的感覺會少了一點──因為那是你思考後選出來的。而非那種憑感覺哪間大學好就選擇哪間大學、父母老師建議什麼科系好就直接去讀什麼科系。
自己多思考、多參與、查資料、與父母師長討論,然後選出來的科系,哪怕將來發現自己不太適合,感覺也能好上許多。若是你憑一個老師/家長的意見就決定讀什麼,上大學後卻發現不太喜歡這個科系時,感覺恐怕不太好受。甚至可能把怨念投射在給你意見的那個人身上。
因此,我們得多思考、多和他人交談、獲取更多資料。
哪裡可以獲取線索及資料?哪些是我能用的
師長、父母、親戚、網路文章、學校網站、學長姐分享……
在這部分請容許我分享一下公視的「假新聞出沒! 破解 媒體與牠們的產地」,只是個七分鐘的影片,你們可以看一下。
線索是資訊的一種,而判別資訊可不止在媒體識讀上才會用到。看完這個影片我們可以將其化作「背景知識」儲存起來後,然後拿著它所提供的「抽象概念」運用在這件事。
師長&家長提供的線索
你也許和某個老師關係最好,你是他的小老師或他是你的班導,當你困惑時第一直覺通常也會找他/她。
但你得注意你是否找到正確的人,比如去找英語文學系畢業並擔任英文老師問「資訊工程學系現況如何?」便是不恰當的,即使那個英文老師帶過好幾屆學生,期中大部分都去讀資工系,那也不是老師去讀,因此找錯人提問是愚蠢的。
因此你得思考:你要問誰?他是這個系畢業的嗎?畢業幾年了?給的資訊會不會過期?他是否了解其他系?問他其他較為相近的科系問題是否合宜?他對其他科系了解多少?問「英語文學系」畢業的人「應用英語學系」相關問題可以嗎?問「英語文學系」的人「日語文學系」相關問題可以嗎?
學長姐提供的線索
如果是問學長姐,你甚至可以再想想:他是幾年級的?大一學長姐分享的內容可以相信的嗎,會不會偏向片面之詞?大四學長姐是不是了解更多?他在系上過得如何?學業成績九十和成績六十的學長對於同個科系的觀感會不會不同?
網路文章提供的線索
網路上的資料同樣如此,注意文章發佈的時間點,資訊會不會過期?注意該平台或網站背後的公司是否值得信賴,注意寫這篇文章的作者是不是有相關學經歷。
大學網站提供的線索
如果你是注重學校的,你可以去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台上查你想要的消息:國際合作與交流、圖書館收藏統計、每學生平均經費、師生比……甚至是去大學學系的網站上查,看它們對於課程的介紹、課程表,師資陣容。
另外,我建議各位可以看一下學分表、教學計畫、授課計畫……總之就是希望你們找到你們關注的那個學系的課表,哪間大學的都可以,重點是學系課表,有大概了解後,再拿去找師長學長姐問問題:「這科系會學什麼」、「這大學學系網站上的課表裡有一堂課我很在意,你知道這堂課主要是在學什麼嗎?」做好功課後再去詢問他人意見還是比較恰當的。
整理,然後計算
拿一張有一面空白的廢紙,或是 excel 表格開起來,把你搜尋到的資料照類別打上去:師生比、交通距離、宿舍、境外交流數量……然後對比不同學校。
若是科系的部分:未來出路、薪資……甚至可以把你搜尋到的課程表內容打上去,對於你即將所學的內容,依你興趣或你感覺有多少實用性來進行評分。
在這部分,我想再提到「背景知識」、「抽象概念」這兩件事。先前我有提到,你所學之物將會化成「背景知識」儲存起來,並轉換成抽象概念,將來遇見類似的問題時能化成「抽象概念」來協助你理解、解題。
而在這個部分,若你在十八年的時間有讀一點點課外書、或是了解某領域相關知識,儲存一些「背景知識」進去你的腦海裡。那我非常建議你去看你所關注的科系的「課程表」,一定會有所收穫與了解,這會比你去聽某個學長姐的分享還要有用。
舉例來說,當你了解「骨科」「治療」這兩個詞與它們背後的含意時,那麼當你看見某科系課程表內有「骨科物理治療學」這一堂課,那你大概會了解這堂課會是在教什麼。
甚至你腦海中會浮現出「噢我曾經在 YouTube 上看過三個字有介紹過哪個籃球員做了什麼導致拉傷什麼肌肉」,哪怕你腦海所浮現的與課堂所教的相關性非常小,但在你學習時還是會有幫助──畢竟,那是一棵種子。在你未來四年學習時,說不定能幫助到你。
第二個則是可以用來比對,比如把「物理治療學系」「職能治療學系」的必修課程複製到 excel,刪掉實習、把課程(一)(二)(三)……刪掉,只保留(一),感覺相近的放一起,相異的分開,看看兩科系之間的差別。
左欄與右欄為「物治」與「職治」的課表,我把它從學系網站複製下來放到 excel 上重新排列過的。從課程內容上我們能明白哪些是相同課程、相異課程。這對你選科系時應該會有不小幫助。
你也可以把相近的科系複製到excel來比較,比如「英語學系」和「應用英語學系」。不過在那之前,我建議你先把課程表複製到word上,用「選取與取代」來整理一下。
最後,便是做決定
笨,就是得多讀書、多思考。
不要懶惰,只聽信他人之詞「XX 大學經費較多,比較好,你可以去讀」「OO 大學好像負債過多,別去讀」「這家大學老師比較好」……這些都比不上你上網去公開平台查,甚至是點進去那所大學那所科系的網站看資料。
然後去問第一、第二個老師、親戚、學長姐。然後自己在思考,整理,做表格,然後決定,替你未來抉擇。不要因為這幾個禮拜,而後悔四年。
哪怕你說做錯決定,那就轉系、轉學。但那又何談容易,你能因這數禮拜而怠惰、選自己不滿意的科系。那轉學轉系又能好起來嗎,轉到自己滿意的?不如多找資料,多思考,拓展你的資料來源的管道。
盲目地聽從某一個觀點,而不聽或看其他有悖於這個觀點的言輪與資料,就直接下決定,我不知道有沒有什麼比這個還可怕。
我們時常提到獨立思考,甚至於 108 課綱也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提到,但獨立思考這件事,並非什麼特別的思考方式,而是一個很簡單的防止跟風及盲從。
我文中提到兩次「背景知識」,也是要靠閱讀來獲得的。如果你的「背景知識」儲存量足夠多的話,那麼在閱讀大學課程表時就能夠隱約猜到這堂課會教什麼。在未來就讀這科系四年時會有幫助。甚至是現在對比其他科系資料時就有幫助了。
最後最後,不管最後選擇了什麼科系,都要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終究會離開校園,但不應該離開閱讀。
除了認真學習課內選修內容外,也希望大家能多閱讀。泛科學上的文章、報導者上的文章、故事、法律白話文運動……這些都可以,甚至找幾本書來看,比如提到「背景知識」「抽象概念」的《學生為什麼不喜歡上學》,如果看完覺得不錯,還能看《萬萬沒想到:用理科思維理解世界》,如果你覺得這些偏理科都太硬,那麼試試《正義:一場思辯之旅》,探討社會各種議題,這些都能夠增加你的「背景知識」。
如果看選修課內書再加上課外書會讓你太累的話,也可以先從網路上的 YouTube 短影片開始看起,比如志祺七七、台灣吧、超級歪……盡量增加自己的「背景知識」儲存量。
奧美集團有過這麼一則廣告,廣告部分內容如下:
「我害怕閱讀的人,在他們面前,我就像一個透明的人,蒼白的腦袋無法隱藏。
我所擁有的內涵是什麼?不就是人人都能脫口而出、遊蕩在空氣中最通俗的認知嗎?就像心臟在身體的左邊,春天之後是夏天,美國總統是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
而閱讀的人在知識裡遨遊,能從食譜學論及至管理學,八卦週刊講到社會趨勢,甚至一隻空中躍下的貓,都能讓他們對物理學侃侃而談註1。
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的生命毫不封閉,不缺朋友的忠實,不缺安慰者的的溫柔,甚至連相互較勁的對手,都不缺乏。
他們翻開書,便時而讚歎、時而激辯、有時會獲得勸導與慰藉。一本一本的書,就像一節一節的脊椎,穩穩支持著他們。
我害怕閱讀的人,我祈禱他們不知道我的不安,免得他們更容易地擊垮我,甚至連打敗我的意願都沒有。
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知道無知在小孩身上才可愛,而我已經是大人了。
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懂得生命太短,而人總是聰明得太晚。
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的一小時,就是我的一生。
我害怕閱讀的人,尤其是──還在閱讀的人。」
願我們保持獨立思考,不盲從不跟風,能夠畫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線,走上屬於自己的道路,長成自己想長的樣子。
延伸閱讀:
- 如何擁有好棒棒記憶力?背景知識是關鍵——《學生為什麼不喜歡上學?》
- 大腦動不起來,是因為你不知道該如何思考! ——《學生為什麼不喜歡上學?》
- 你以為你在推理?背景知識是思考運作的源頭——《學生為什麼不喜歡上學?》
註解
- 原廣告內容為「一支空中躍下的貓,都能讓他們對建築防震理論侃侃而談」,我把它修改成「對物理學侃侃而談」。
參考資料
- 《學生為什麼不喜歡上學?:認知心理學家解開大腦學習的運作結構,原來大腦喜歡這樣學》
- 假新聞出沒!破解媒體與牠們的產地
- 大專校院校務資料公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