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我男友根本不愛我。我好姐妹們的男朋友都從聖誕節『做』到跨年,我只是跨年夜那天跟他說我想要,他竟然說他想打電動,因為那天晚上遊戲有經驗值加倍……我真不懂,通常男生慾望不是都會比女生高嗎?」Amy 說。
雖然我覺得「從聖誕節做到跨年」有點誇張,但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抱怨「男友對她沒性慾,感到難受想哭」了。同樣一起來參加元旦升旗的還有 Chloe,在旁邊一副很正常的樣子,我看她都不說話,就問她對 Amy 的辛辣發言有什麼想法。
「這很正常阿,人生又不是只有性愛。做愛很麻煩的,投資報酬率又不高,常常做很久都沒有爽到,所以後來我都跟我ㄤ說要的話就快,速戰速決就好。後來他也覺得自討沒趣,所以就找 D 槽和右手幫忙自己解決了。」Chloe 說,講得好像把做愛當打卡一樣。
其實,她們兩個恰好是「性」格相反的人,而如果你的伴侶和你的「性」格不同,就可能因為做愛這件事情而吵架。
「性」格測試
你知道自己是什麼「性」格的人嗎?這裡的性格指的並不是個性(personality trait),是指你在性愛方面的特徵是什麼?你是一個性慾望很強的人嗎(糟糕這樣問會不會太露骨)?每次做愛的時候你會有擔憂或害怕嗎?
Birnbaum 等人1最近的研究發現,我們的「性行為系統」(sexual behavioral system)可能會與我們對性的感覺、態度和經驗有關,甚至也可能和我們在感情裡面的擔心有關。
性愛聽起來是「潮爽 der」,當然性愛滿意度高的人,他們的關係也會比較好。但並不是每個人的經驗都很好,很可能因為小時候的一些經歷、過去不舒服的經驗、或者在感情裡面的一些創傷,使得他們在脫下衣服之後做的事情並不一定是快樂的。有的人會開始不斷地換伴侶,有的人會對它產生排斥的感覺,還有一些人是「不得不」被伴侶逼著做愛……
你呢?性愛對你來說是什麼?
繼續往下看之前,我們簡單的用下面幾個項目,來測試看看你是哪一類型的人。請從下面三個段落當中,選出一個和你最像的類型。
A. 在性愛的過程中,我通常能夠很自在地回應伴侶的需要,討論性的議題的時候也不會特別覺得尷尬(比方說等一下誰要在上面之類的),進行的過程當中也蠻舒服的,願意嘗試和探索不同的「玩法」。
B. 雖然我很少跟別人說,其實是我是慾望很強的人,我想要「有人想要我」,伴侶都覺得我的慾望比他們還要強。每次做愛我都會擔心自己的表現不夠好,擔心他會不會之後不想跟我做了,然後一邊做也會問他說「你有覺得舒服嗎?」如果他反應普通,我就會覺得自己很不好。
C. 老實說我很難在性愛當中獲得滿足和快樂的感覺,做的時候,有時候覺得我好像是用第三人稱的視角,沒有參與其中的感覺,常常是半推半就。「性愛」在我的人生清單當中應該算是很後面的一項,有些時候會想要趕快草草結束做愛,去做其他的工作。
雖然可能上面三個都並不完全可以描述你,不過請選擇一個和你最接近的項目(註 1)。
準備好了嗎?要解答囉!
透析你的三種「性」格
A. 安全型
在過往的感情或是性愛經驗當中,通常你都還蠻滿足的。大部分的時候你可以和伴侶好好討論要怎麼做,結束之後兩個人都可以很愉悅的躺在床上。你是屬於比較有安全感的人,不會害怕身體性愛的接觸,可以有穩定的性關係,和伴侶在性愛溝通上也比較不會有擔心。
B. 渴望型(Hyperactivation)
對你來說,性愛可能是你維繫人際關係與社會連結的一個重要方式。你常常性幻想(想像自己是 S 或 M),日常生活當中也投入更多的時間和金錢想辦法來吸引自己的伴侶。在感情方面,你可能很缺乏安全感,害怕被遺棄、或者是不喜歡和別人太過親密。不過,有時候你卻緊迫盯人或者是強迫要求伴侶和你做愛的行為。當然,有的人也會很技巧地用反話來說:你是不是不喜歡我的身體了?你是不是不愛我了,不然為什麼不跟我做愛?不過不論你採取什麼方式,都可能會讓對方感覺到壓力很大。
C. 冷感型(Deactivation)
你嘗試壓抑(suppress)自己的性慾,或是覺得自己不太需要性愛這件事情。通常只有在伴侶逼你做愛的時候你才會做。在做愛的過程當中,常常覺得自己很像局外人一樣,很難從中獲得快樂的感覺。或許,以前你有不舒服的一些經驗,讓你對性產生排斥和疏遠的感受。有些時候,你甚至會有意無意地逃避那些「讓你感到興奮的人或刺激」(people or Stimuli that turn you on)3。
「性」格與依戀風格
讀到這裡可能有些人會懷疑,是不是「渴望型」的人是焦慮依戀(anxiety attachment),「冷感型」的人是逃避依戀呢?作者在文章當中提到,事情可能沒有這麼簡單,世上,只要你在感情裡面是不安全依戀,的確都有可能是這兩種的任何一種(也就是這兩種類型的分數同事都很逃避與焦慮依戀成正相關)4—這不是跟沒講一樣嗎?
好啦我要講了:
1. 渴望型:
可能是焦慮依戀者,因為他們有時候點神經質(neuroticism)、或是對自己有比較負面的看法,所以會擔心自己在性愛表現上是不是做得夠好、或極度需要伴侶認可;當然,也可能是逃避依戀者,看起來好像性需求很大總是不斷換炮友(casual sex),實際上只是他們不想要有一段穩定而有承諾的關係。
2. 冷感型:
有可能是焦慮依戀者,不想和對方做愛其實是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或因為害怕做了會有失落的感覺,不如就把工作放在最前面,嘴巴上面說性愛不重要,內心深處真正想要表達的卻是自己不重要(negative self-views and distress);也有可能是逃避依戀者,總是要等到伴侶說想要做愛自己才半推半就,看起來好像不喜歡做愛,實際上是不習慣和其他人太過親密,而呈現退縮的行為(withdraw orientation toward others)。你會盡量逃避談論性愛相關的話題,儘管對方可能是你的愛人或伴侶,也比較不會利用性愛來解決衝突(吵後砲)。
其實,逃避和焦慮依戀都是缺乏安全感的人,然而在性愛這件事情上面,這個不安全的系統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來運作—所以當他總是說自己不想要的時候,並不代表他在感情上就是逃避依戀的人;而當你覺得他總是性需求很高,也並不代表他就是焦慮依戀的人。
當然,你可能會想到「會不會比較多男生是渴望型,女生是冷感型呢?」,不過 Birnbaum 等人1並沒有發現性別差異的情況-不論男女,不論你是焦慮或逃避依戀,都可能是這兩種類型之一。
如果你想要的性不是對方的愛
講了那麼久,如果你和對方對於性愛的期待不一樣怎麼辦啊?倘若你發現沒有辦法好好溝通,或許可以針對兩條路來做一些些小小的改變:
1. 重建感情當中的安全感:
從前面的研究當中我們可以知道,很多做愛的時候的不滿、冷感、或者是擔心,真正重要的議題並不是做愛本身,而是安全感。過往我曾經寫過許多有關於安全感的主題,如果你想要知道不同依戀風格的人可以怎麼相處,可以參考這些文章(註 2)。
2. 自己來:
如果你是慾望很強的渴望型,你可以先從自己開始了解並且刺激自己的身體。根據一項柯夢波丹的調查,至少對於女性來說,「DIY」比起性交本身更容易「到」,因為身體是你自己的,你當然也比較知道「點」在哪裡3。Mah and Binik 認為2,高潮實在是一個很複雜的東西,牽涉到認知、情感、生理、心理與兩人關係狀態。如果自慰也能達到類似的效果,似乎也是一種選擇。
其實,不論是愛或者是性愛,很多時候我們少的只是一種潤滑,一次被好好接住的溝通,一種「我知道你和我想的不一樣,但因為我愛你,所以我們可以彼此體諒」的貼心關懷。在爭吵的時候,很多情侶會各自冷靜一下,也有人會透過寫日記、運動、或者是做自己喜歡的事,來緩和情緒。如果我們的感情都需要這些潤滑,那麼在你性愛中的不適,除了溝通以外,是不是也願意給自己一些不同的嘗試?
別忘了,性愛滿意度與關係滿意度是雙向的—當你擁有一段好的關係,通常你也會越做越爽;而當你可以享受性愛的時候,或許你的感情也和以往有所不一樣。
- 註 1:原始的問卷中共有 24 題,將缺乏安全感的人區分為 B 與 C 兩種類型。我在這裡加上 A 安全型,並簡約把它改寫成 3 種類型,想要得到更精確結果的人,可以找 Birnbaum 等人的文章1,該文最後有附上完整量表。
- 註 2:基礎版〈經典!成人依戀理論及研究簡述〉;進階版〈重新擁抱安全感:近年成人依戀的研究趨勢〉;
- 註 2.5:關於依戀理論的6堂課
- 註 3:工商服務時間:Smile maker潤滑液
參考資料:
- Birnbaum, G. E., Mikulincer, M., Szepsenwol, O., Shaver, P. R., & Mizrahi, M. (2014). When sex goes wrong: a behavioral systems perspective 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xual attitudes, motives, feelings, and behavio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6(5), 822-842. doi: 10.1037/a0036021
- Mah, K., & Binik, Y. A. (2005). Are orgasms in the mind or the body? Psychosocial versus physiological correlates of orgasmic pleasure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Sex & Marital Therapy, 31(3), 187-200. doi: 10.1080/00926230590513401
- Selterman, D. (2014). What Kind of Sexual Personality Do You Have? Retrieved Jan, first, 2017
- Shaver, P. R., Segev, M., & Mikulincer, M. (2011). A behavioral systems perspective on power and aggression. Human aggression and Violence: Causes, Manifestations and Consequences, 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