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的禿鷲似乎已經度過了瀕臨滅絕的慘境,而僅僅在十年前,它們的生存還是個問題。
每年有幾十萬禿鷲喪命,科學家卻找不出原因。在最後關頭,人們幸運地發現這種威嚴的動物是被牛吃的藥無意中毒害的。
從2006年開始,這種藥被禁用於動物。儘管它還沒有完全停用,但已經足夠減緩禿鷲的死亡速度了。禿鷲能否免於滅絕還不能確定,但至少它們有了繼續存活的機會。
「曾經,在所有大城市的中心地帶有幾百萬隻禿鷲。它們在花園中、行道樹上繁殖。」英國劍橋大學的動物學家裡斯•格林(Rhys Green)說,「但現在它們都不見了,再也沒有這樣的集群了。它們還會恢復到原來那樣嗎?我不這麼認為,但至少它們可以回到安全的種群大小。」
格林作為第一作者在5月11日的《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上發表了一篇有關禿鷲狀況評估的文章,他的禿鷲研究工作是從2004年開始的。幾個月前,由已故華盛頓州立大學微生物學家林賽•奧克斯(J.Lindsay Oaks)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雙氯芬酸(一種在牲畜中廣泛使用的抗炎藥)是殺死印度次大陸三種禿鷲的罪魁禍首。
他的發現既有賴科學偵探,又帶有一點好運氣。奧克斯碰巧對中東的獵鷹訓練術感興趣,聽說過雙氯芬酸致鷹死亡的事情。他靈機一動,決定試試這種藥對印度禿鷲的作用,過去十年中印度禿鷲的種群已經縮小了95%。
這些禿鷲神秘地死於腎衰竭和痛風,研究者不斷尋找重金屬、殺蟲劑或疾病的蹤跡,卻毫無成果。他們沒有考慮到獸藥的副作用,因為之前從未有過獸藥致野生動物大幅死亡的先例。假如奧克斯的發現稍微晚了幾年,可能就於事無補了。
將雙氯芬酸與禿鷲死亡聯繫起來,研究者們就立即意識到了格林所說的「完美風暴」狀況。在九十年代早期,雙氯芬酸的知識產權屬於製藥巨頭諾華製藥公司。當專利過期之後,印度那些精明的藥廠就接手製造雙氯芬酸,這種廉價而高效的藥物迅速風靡全國,在農民中銷量過百萬。在南亞的許多地方,牲畜是神聖的,而雙氯芬酸能夠緩解年老牲畜的痛苦。
然而,正由於牲畜是神聖的,死亡牲畜的屍體不能被食用或火化。相反,它們要「曝屍荒野」,供禿鷲啄食。2004年,調查中有十分之一的屍體被雙氯芬酸污染了,研究者估算,禿鷲每吃一次含有雙氯芬酸的肉,就有百分之一的死亡幾率。2006年,印度、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禁止了獸醫使用雙氯芬酸。
在新發表的文章中,格林和同事們研究了這項禁令的效果,分析了從2004年到2008年動物屍體調查的數據。他們發現,2008年雙氯芬酸污染從10.1%降到了5.6%,這標誌著禁令起到了作用,儘管並不像預期的那樣快。禿鷲的年死亡率從頒布禁令前的80%降到了18%。
「如果我們能將死亡率降到5%,那麼禿鷲還有一線生機。」格林說,「它們的數量仍有下降,但我們已經可以通過給它們提供食物、保護巢址來彌補。這種水平的下降是可以人工補償的。」
數據中也有許多其它樂觀的跡象。在2008年,含有美洛昔康(一種不危害禿鷲的抗炎藥替代品)的屍體數目超過了含有雙氯芬酸的屍體。儘管對雙氯芬酸的禁令並非統一嚴格執行,但還是有這樣的效果。格林認為這種成功意味著獸醫和農民們做了超出預期的努力,因為他們許多人都十分尊重禿鷲。
在印度神話中,禿鷲也有一個神,叫做佳塔由(Jatayu)。在印度拜火教徒(Parsi)中,宗教傳統禁止埋葬或火化,屍體歷來留在平台上供禿鷲享用。由於禿鷲減少,印度拜火教徒轉而採用其它方式處理屍體,例如太陽能裝置加速分解,但它們都不如禿鷲那樣有效而衛生。禿鷲胃液的強酸性環境抑制細菌生長,而且鳥群瓜分一具屍體只需要幾分鐘時間。
禿鷲的減少也影響了那些收集牲畜屍骨製造肥料的人。如今,牲畜屍體常常被埋葬(因為它們是神聖的,不能被吃掉),或者被野狗分食,而日漸龐大的野狗群成了狂犬病的溫床。
「禿鷲和人類之間再也不存在那種共生關係了。如今,禿鷲不復繁榮,而半野生犬越來越多。」格林說。他認為野狗在生態系統中地位的上升,會阻止禿鷲恢復原先角色。不過,就在十年前,人們還一點也看不出禿鷲有什麼繼續存活的可能。就算99%的禿鷲都死亡了,剩下那1%也足矣。
「它們繁殖很慢,每年最多養育一隻幼鳥。」格林說,「它們每年的增長率可以達到3%至5%。它們的數量絕不會爆發,但終將重建。」
———————————————————-
文中第四段的後半部分內容中存在一個矛盾:「科學連線」的這篇報導中說這個結果是幾個月前發現的,但2006年前後印度等幾個國家就禁止了雙氯芬酸作為獸藥使用,原因是知道了其對禿鷹的致毒效果。
原始文獻中引用的參考文獻[4]即為這位已故科學家發表的第一篇雙氯芬酸致禿鷹死亡的文章,發表於2004年,這在時間上是與文中內容吻合的。
這篇文章第四段中「幾個月前,由已故華盛頓州立大學微生物學家林賽•奧克斯(J.Lindsay Oaks)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雙氯芬酸(一種在牲畜中廣泛使用的抗炎藥)是殺死印度次大陸三種禿鷲的罪魁禍首。」這句話,很可能是進行報導的記者誤讀了。(白鳥)
來源:《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5月11日論文、果殼網「科技名博」主題站
白鳥 審稿 / 本文來自於科學松鼠會資訊小分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