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0/05/13
為了更了解米以及發酵的知識,合理化嗑飯的強烈衝動,泛科學來到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參加《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多樣性:發酵、科學、微生物》系列首場講座。這系列講座以「發酵文化」出發,邀請不同專業領域的研究者與實務工作者對談,探索其如何交織於地方自然環境條件、農作型態與飲食文化。
・2018/02/05
當癌症在身體中散播時,會入侵並破壞維持身體恆定的器官,阻礙體內系統的運行。而在自然生態的問題中,也有類似「環境癌症」的失衡問題,殺了扮演抑制者角色的掠食者,獵物就會瘋狂增加--從湖泊藻類暴增、稻田害蟲肆虐、野生狒狒入侵農田到海底的扇貝吃個精光都是。
・2015/04/21
現代生活食物種物更多樣且方便,只為了提高台灣的糧食自給率,為何就要犧牲口腹之慾少吃香噴噴的白麵包等等呢?因為,多吃幾口飯,除了讓台灣農村受惠,可以救到的還可能有自己的健康和腰圍,以及我們優良的經濟文化傳統!
・2013/05/17
由於氣候潮濕,加上土壤偏酸性,過去科學家們想要瞭解到底南方沿海的中國人在稻米馴化之前究竟吃什麼,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最近由北京的中科院的Yang博士等人發表在PLOS One上面研究顯示(1),在稻米馴化之前,居住在南方沿海的中國人應該是以西米棕櫚(sago palm)為主食。
・2013/05/04
台灣受稻米文化的影響非常的深。就連台灣的高工時,搞不好也是稻米文化的深刻印象之一,雖然高工時主要出在的是在工商業。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在其暢銷的《異數》(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中,舉了一個極為有趣的理論,那就是稻米文化和數學能力的關係。
・2012/07/19
中國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稻米基因,可以同時提高主要農作物的品質和產量。
・2011/11/19
人血清白蛋白(HSA)是廣泛應用於藥物和疫苗產品中的一種血蛋白。2011年10月31號,《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刊登了武漢大學轉基因水稻的研究。中國的科學家相信他們找到了一種生產和大量收穫人血清白蛋白(HSA)的方法:從種植普通稻米開始。
・2011/09/19
現代稻米(Oryza sativa)的祖先是Oryza rufipogon。 1960年代綠色革命時,育種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