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1

文字

分享

0
0
1

吃泡麵會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還會中風?

葉綠舒
・2014/08/18 ・929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R值 510 ・六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家從小應該都聽過家長說過,泡麵有防腐劑,常吃肝臟會壞掉、會變成木乃伊等等這類的話吧?

圖片來源|cc by Daniel Go
圖片來源|cc by Daniel Go

說歸說,可是對於在外面唸書的學生來說,泡麵實在是恩物。生活費不足的時候吃它、考試前熬夜時吃它、外面下雨懶得出去的時候吃它、缺少飯友沒動力出門的時候吃它、就是懶得出門的時候吃它…筆者還記得大學時甚至為了方便,買了一個特大號的鋼杯跟電湯匙,連去飲水機裝熱水都免了呢!

在台灣,大學生應該是吃泡麵吃最凶的族群了吧?想猜猜全世界吃泡麵吃最凶的人是那個國家呢?

答案是:南韓。南韓的「人均泡麵消耗量」是全世界最高的,所以最近Baylor的研究團隊便找上了南韓來研究吃泡麵對健康是否真的有影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們調查了一萬零七百一十一位19-64歲的南韓民眾,其中有54.5%是女性。

研究團隊發現,一週吃兩次或更多次泡麵,與代謝症候群的發展有相關性。而代謝症候群繼續發展下去,就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與中風。而這個相關性在女性比男性更高。

為什麼會有性別上的不同呢?研究團隊認為可能是因為女性在生理上就與男性不同造成,而由於這個研究是要求受試者自己記錄每週吃的東西,或許女性記錄的比較詳實,所以比較容易顯出相關性。

研究團隊認為,除了泡麵本身的問題以外,或許碗麵的保力龍碗在加熱時會釋出雙酚A(bisphenol A,BPA)也對於健康造成影響。雙酚A會干擾賀爾蒙(尤其是雌激素)的作用,或許這也是使泡麵對我們的影響呈現性別上的差異的原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泡麵多半都只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目前也已經知道,經常性的攝食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會導致肥胖,而肥胖也會導致代謝症候群;加上泡麵多半都是高油、重鹹,多吃對健康真的是不好。如果泡的是碗麵,不但會產生難以回收又萬年不化的保力龍垃圾,在加熱時還會釋出雙酚A,對健康真的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如果真的非吃不可,建議一週最多吃一次,不要泡碗麵吧!

 

原刊載於作者部落格Miscellaneous999 

參考文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2014/8/12. Can instant noodles lead to heart disease, diabetes and stroke? Science Dail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葉綠舒
262 篇文章 ・ 9 位粉絲
做人一定要讀書(主動學習),將來才會有出息。

0

3
1

文字

分享

0
3
1
血糖、血脂異常,代謝症候群是三高前的警訊!
careonline_96
・2022/12/13 ・2086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小陳,你竟然也變胖了。」

「是呀,畢業到現在,體重增加了 20 公斤。」幾位老同學難得聚在一塊兒,看著彼此的變化,忍不住感嘆,「哎呀,歲月不饒人,大家都發福囉!」

其實,發福不是福,而是不可忽視的健康警訊!

「代謝症候群」的判定標準有幾項,包括腰圍、血壓、空腹血糖、空腹三酸甘油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這五項裡面如果有三項異常,就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奇美醫院新陳代謝科陳柏蒼醫師指出,「現在認為代謝症候群就是三高發生之前的警訊,如果已經有代謝症候群,卻依然沒有好好注意,三高就會找上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目前,代謝症候群的盛行率在男性約 39%,女性約 30%。陳柏蒼醫師說,如果有不良生活習慣,飲食又沒有注意,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可能會更高。

代謝症候群算是亞健康的狀況,在這個階段還有機會改善,如果做好生活型態調整,可以恢復到健康的狀況。

代謝症候群與三高問題密切相關,陳柏蒼醫師表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導致腦中風、心肌梗塞,或周邊動脈阻塞等心血管事件,可能造成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

代謝症候群常讓人三酸甘油酯 TG 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 偏低,因為腰圍超標時,堆積的是不健康的脂肪,這些不健康的脂肪容易有脂肪酸游離,過多的游離脂肪酸會使肝臟產生過多三酸甘油酯,因此 TG 會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 偏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 偏高,並導致胰島素阻抗,造成血糖異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混合性高血脂,不能顧此失彼

代謝症候群逐漸惡化之後,除了造成糖尿病,還會伴隨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患的高血脂往往是混合性血脂異常,除了注意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還要注意三酸甘油酯 TG。陳柏蒼醫師說,臨床上會希望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 控制好,而且三酸甘油酯 TG 也不可忽視。因為三酸甘油脂太高,會產生急性胰臟炎,亦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都必須注意,才能避免後續嚴重的併發症。

控制高血脂必須從飲食、運動、藥物著手。飲食方面要少吃油炸物、精緻澱粉、甜食、糖飲等,陳柏蒼醫師說,因為過多精緻醣類進到我們體內,會轉化成三酸甘油酯。另外,喝酒一定要適量,酒精過度攝取量也會加重三酸甘油酯產生。

運動方面,每週至少要有 5 天運動達到中等強度,持續 30 分鐘,可搭配有氧運動與肌力訓練,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並循序漸進。

針對高血脂病人,一般會先嘗試飲食、運動控制三個月。若依然無法達標,便會建議使用藥物控制,目前已有多種藥物可以使用,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狀況選用合適的藥物。由於糖尿病患者屬於高風險族群,除了生活型態的調整,應該盡早用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控制膽固醇,留意蹺蹺板效應

使用藥物控制膽固醇時,經常會發現蹺蹺板效應,陳柏蒼醫師解釋,因為在代謝過程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 與三酸甘油酯 TG 是上、下游的關係,所以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 下降時,三酸甘油酯 TG 會有上升的情形,類似蹺蹺板,所以被稱為「蹺蹺板效應」。

三酸甘油酯 TG 過高時,會使急性胰臟炎的風險上升,陳柏蒼醫師提醒,在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 時,也需要小心監測,預防三酸甘油酯 TG 過高。

為了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 和三酸甘油酯 TG 都控制好,醫師會適時調整藥物,在狀況許可時,會選擇合併型藥物,幫助血脂達標,以解決兩個相反的問題,而且方便性較高,也能提升患者服藥的順從度,治療上較容易成功。

貼心小提醒

代謝症候群是重要健康警訊,一定要盡快調整生活型態,做好飲食控制,並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陳柏蒼醫師叮嚀,三酸甘油酯 TG 過高將導致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 偏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 偏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現在的藥物很多樣,能夠幫助血脂達標,在控制膽固醇時,可能出現蹺蹺板效應,因此要小心監測三酸甘油酯 TG,並適時調整藥物。

高血脂是不容輕忽的慢性病,在控制達標後還是要按時服藥,才能降低中風、心肌梗塞的風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三高加上中廣身材,當心「代謝症候群」
careonline_96
・2019/12/02 ・2951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524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可能聽過醫師皺起眉頭,喃喃唸出「代謝症候群」這幾個字眼,卻很難明白這代表的是什麼意思?!我們今天就來看看「代謝症候群」究竟說的是什麼?

代謝症候群指的是一些疾病的「組合」,不算一種疾病,然而代謝症候群是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總稱,因此重點在這裡!如果有代謝症候群的話,之後發作心血管疾病,像是狹心症、心肌梗塞、中風等問題的機會就會大增

那「代謝症候群」是哪些疾病的組合呢?就是我們常聽到的三高問題 – 血壓變高、高血糖、異常的血脂肪升高(包括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或是已經在用藥控制血壓、血糖、或血脂肪,以及腰腹部聚集太多脂肪,就屬於代謝症候群。想想看,血壓高、血糖高、及肥胖這幾種問題各自都會影響血管健康。當三個問題都有的話,威力加成,對健康就特別危險!

這樣說起來,既然「代謝症候群」對健康影響這麼大,想必會讓患者從頭到腳都很不舒服吧!錯!代謝症候群的患者通常沒有什麼症狀,你沒看錯,是沒什麼症狀喔!想想看,手沒伸進去血壓計測量之前,誰會知道自己血壓高嗎?其實很難啊!常有人誤以為高血壓會讓脖子綁綁緊緊的,如果沒有不舒服就代表血壓正常。錯!血壓變高的初期通常不會造成什麼症狀的!而血糖逐漸變高的時候,也還不會帶來太多不適,都是要高血糖影響一段時間後,才會讓人有視力模糊、容易渴、常解尿、吃的多等症狀。所以啦,唯一比較容易讓「代謝症候群」患者注意到自己不太對勁兒的,就是發現自己腰圍愈來愈往「中廣」方向邁進。而要知道自己有沒有代謝症候群,不是靠有症狀才求醫,唯一比較可靠的方式是定期健康檢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條件在世界各地的標準並不盡然相同,我們以下所述是台灣的標準,如果以下五個項目符合了三樣的話,就是「代謝症候群」。

● 腰圍過寬,指女性腰圍超過 80 公分,或男性超過 90 公分

● 三酸甘油脂過高,數值大於 150 mg/dL,或已經用藥控制三酸甘油脂

● HDL(好膽固醇)過低,女性小於 50 mg/dL或男性小於 40 mg/dL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血壓高,指收縮壓超過 130 mmHg,舒張壓超過 85 mmHg,或已用藥物控制血壓。

● 空腹八小時後抽血,血糖大於 100 mg/dL,或已經用藥控制血糖。

容易罹患「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

▲ 體重過重,尤其是腹部脂肪過多,代表內臟脂肪過多,就比較容易有代謝症候群。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不良生活型態,特別與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有關。

▲ 年紀大,隨著年齡增長,得到代謝症候群的機會也增加了

▲ 非酒精性脂肪肝

▲ 妊娠糖尿病,也就是懷孕時曾被診斷為高血糖的婦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父母或手足有第二型糖尿病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與代謝症候群非常相關的一件事叫做「胰島素阻抗性」,我們來了解一下這是什麼意思。我們吃進的食物由腸胃分解後,會轉成葡萄糖的形式進到血液裡,這時由胰臟分泌的一種荷爾蒙 – 胰島素開始作用,將葡萄糖收進細胞裡變成燃料,以供我們活動所需。

簡單講,胰島素可以幫助身體使用葡萄糖作為能量。那如果有「胰島素阻抗性」呢?這代表細胞對胰島素反應不夠靈敏,因此葡萄糖沒法好好進入細胞內,血糖就只能一直很高。身體剛開始會試著做出更多的胰島素荷爾蒙,但最後仍是無法改善高血糖狀態,就會破壞血管健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罹患代謝症候群的後果是容易讓「血管硬化」,想想看,當膽固醇、脂肪等物質黏在血管壁上,再加上高血糖不斷破壞血管,血管這條通道就變得卡卡的,如同水管卡了一層層陳年鏽垢那樣,時不時就塞住,我們稱為「動脈粥狀硬化」。而當血管不通暢健康,時不時會發生阻塞問題,若阻塞在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會讓人有狹心症,甚至心肌梗塞。若阻塞發生於腦部的動脈,就是腦中風。若阻塞發生在供應腸子的血管,則為腸中風

每次提到一個病症,有些人就會擔心這是不是醫療產業的陰謀,要恐嚇民眾並多賺藥費?其實代謝症候群這個診斷有如暮鼓晨鐘,用意不是叫大家趕快吃藥,而是要讓人警醒,我們目前的生活型態對健康有礙,已經是往一條錯誤的路上走了,如果再不趕快回頭,就會一路抵達動脈粥狀硬化與胰島素阻抗性等終點了!那要做什麼改變呢?最重要的,就是從生活習慣及態度開始做起!

簡單講,就是減重、規律運動、健康飲食、戒菸、和不過量飲酒!這些不是老生常談,然而從小事做起,從生活的各個面向讓自己自然而然地接近健康,才是最有效達到健康的手段!

像是你可以從多走路開始做起,盡量以走路及騎腳踏車取代原有的交通工具,在公司地點的捷運站前一站下車,多走點路去上班,或者少搭電梯,改成爬樓梯上樓。或是要求自己每天至少要走個二十分鐘,再逐步增加運動的時間到每天三十分鐘。戴上記步器也是個不錯的做法,若過去真的很少運動,可以從要求自己每天至少要走五千步做起,接著則是挑戰每日一萬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生活步調愈來愈習慣「多活動」,體力也變好之後,再繼續往前推進,學習不同的運動,增加運動的趣味性及強度。千萬不要剛開始就越級打怪,心肺功能不夠好或體重過重時,很容易因為突然運動造成傷害而馬上放棄。記住,我們追求的是可以持之以恆的作法,可以把因為運動而產生的美好感覺延續到明天的做法,不需要躁進!如果你本來就不喜歡走路,而是喜歡跳舞,那就從跳舞開始下手!沒問題的!就找到自己喜歡做的運動,並開始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持之以恆地做吧!

飲食部分的建議要提醒大家減少食物中的反式脂肪、減少飽和脂肪,也要選擇鹽分不過高的飲食,盡量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及優質蛋白質,少吃加工食物。地中海飲食是很好的選項,想知道更多飲食細節的,可以閱讀「高血糖的前奏–糖尿病前期」內文介紹,及觀賞「地中海飲食」的影音。

假如我們規則運動,注意飲食內容,通常體重就能得以獲得控制,而這點很重要,體重如果失控狂飆,對身體的影響絕不僅止於美觀,而是對血糖、血壓、血脂等都有負面影響。另外,抽菸影響血管健康這件事情,請閱讀「史上最強殺手–香菸」這篇,你會發現吸菸容易提高我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因此想要預防代謝症候群帶來的動脈粥狀硬化,戒菸是一定要的!期望大家都能明白,在生活習慣方面做出正確的選擇,才是讓自己愈活愈健康的良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加工食品不健康?黑化加工食品的元兇:高糖、高鹽、高脂肪
careonline_96
・2019/06/26 ・2471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455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聽到加工食物,你是否也覺得「這好像很不健康」呢?可是,我們不會一天到晚在廚房忙進忙出,也不是都有個後院小菜圃或雞舍,每人都能吃到最新鮮最原始的食物,甚至不太能每天上街採買新鮮蔬菜或肉品。因此我們必需承認,我們能採買到的食品,或多或少都是經過加工處理的

什麼?牛奶也是加工食品?!

加工食物不只是超商的微波食品,也不是僅指香腸、肉乾這些香甜多汁的肉品。不管是經由冷凍、罐裝、乾燥、烘焙、殺菌哪一種加工手段後製成的食物,其實都算是加工食品。所以我們到大賣場買的冷凍肉品、殺菌後的牛奶、不加鹽調味的堅果,或在速食店或夜市買一包切片的蘋果,這些也都算是加工食品。

由此可知,並不是所有加工食物都不能吃,反而沒人敢喝不經殺菌的牛奶吧!而常見的加工食品有以下這幾類:

  • 「輕」加工食物:切好、洗好的蔬菜,烘培的堅果。這類加工只是為了烹調或食用的方便。
  • 「對時」加工食物:在營養成分最高、品質好的時候處理食物,例如冷凍蔬菜、冷凍水果、罐裝番茄、罐裝魚類。
  • 「添味」加工食物:增加甜味劑、糖份、油脂、辣味等來增添食品風味,例如蛋糕粉、鬆餅粉、沾醬等。
  • 「即食」加工食物:餅乾、肉乾、香腸、滷味,與微波後就能享用的即時餐。

生活的必要?為何會有加工食品?

這時我們就要想想,我們買加工食品時,會希望這種食品能放在冰箱、貯藏櫃裡久一點,隨時要吃都方便的,不用每日花時間採買食材。我們希望這些東西買來拜拜、買來送人也不會馬上壞掉,不用急著把這些食物都吞下肚。也就是說,我們常是為了獲取便利性而買加工食物,那換到的會是什麼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常常就是脂肪高、鹽分高、糖份高。糖與鹽能幫助保存食物,加上脂肪更形美味,因此加工食物很難脫離高糖、高鹽、高脂肪的陷阱,卻極少保留食物纖維,再加上對健康不利的防腐劑,難怪常會被說加工食物不健康。

黑化加工食品的元兇:高糖、高鹽、高脂肪

如果你常常吃一些過度加工的食物,例如餅乾,早餐加糖的穀片,汽水,洋芋片,罐裝高湯,培根、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或泡麵、微波食物等加工食物,研究已經顯示不僅會比較容易會得到癌症,也比較容易早死。所以我們需要避免的,是這些「加了太多糖份、鹽份、脂肪」的加工食品。

一、泡麵

說到泡麵,大家一定會說,颱風天不能沒有它,熬夜準備考試、報告時一定要吃,出外旅行更不能少了它。泡麵真的是生活良伴嗎?其實仔細一看,泡麵裡幾乎都是碳水化合物的組合,沒能帶來其他營養成分,只會吃到更多的脂肪。而且鹽分含量高,一包泡麵裡含的鈉甚至可能超過 1.5g,很容易讓人血壓飆高的。以後很想吃宵夜時,可以考慮一根香蕉加一杯牛奶這種不用費心準備的組合,比泡麵營養價值高很多喔。

台灣有很多好吃的泡麵,自從韓劇在台發燒,許多民眾也開始瘋韓國泡麵。據統計,南韓大概是全世界吃泡麵吃最多的國家,而南韓自己的研究也顯示,泡麵吃得愈多,肥胖與代謝症候群的人就愈多,尤其女性吃泡麵會帶來更多的健康問題,即使是大學生都可能因此有心血管、代謝問題。所以千萬不要太鐵齒,以為年輕人吃吃泡麵沒差,或學日劇《大和拜金女》的女主角,為了省錢買名牌衣而吃泡麵度日,這樣可是會帶來許多健康問題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加工肉品

有些人早餐會吃培根、香腸、熱狗,像培根的鹽分就很高,你吃一片的培根的時候,已經吃下約每日鹽分攝取量的 8% 了。早餐時吃下三片培根,已經超過一天五分之一的鹽分了。培根還添加不少飽和脂肪和防腐劑,因此培根、熱狗等的高鹽分不僅是心血管疾病的大敵,這些富含硝酸鹽的加工肉類其實已經到了是致癌物的程度了。而台式的肉乾、滷味也是暗藏危機,不僅加了許多鹽,還加了更多糖,都是造成身體負擔的元兇。

三、調味堅果和調味果乾

過年、放假時大家喜歡在家擺上一大桶的堅果,有的裹著楓糖糖衣,有的則是芥末嗆辣風味,基本款的鹽味也是一定要的。「來來來,吃堅果對身體好,電視都說應該天天吃。」然而你知道嗎?這些額外的糖和鹽會讓人血壓上升,體重飆高。所以當我們要吃堅果時,請吃沒調味的原始烘培版本吧。

也有人在嘴饞想吃零食時,會想:「水果乾應該很健康吧!」沒錯,果乾裡仍含有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營養成分佳,但常常在加工處理的過程中,被店家添加了不少糖來增添風味!更別提水果風味的零食了,不管是果凍、餅乾、飲料,其中水果的成分都可說是少之又少,大家只會吃到一堆糖。

真的好想吃?你可以這樣挑

面對選擇加工食品,請大家在購買時讀一下食品成分標示。如果你看到這食品每 100 克裡,含有超過 17.5 克的總脂肪、超過 5 克的飽和脂肪、超過 22.5 克的糖、或超過 0.6 克的鈉,那真的對身體並不好,脂肪、糖份、鹽類過高。多吃多有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以的話,盡量選擇每 100 克裡,總脂肪小於 3 克、飽和脂肪小於 1.5 克、糖小於 5 克、及鈉小於 0.1 克的加工食品

如果需要吃零食的話,可以考慮冷凍水果。在水果盛產時,把水果切塊成一口的大小,冰在冷凍庫裡,想到時拿出來吃,也可以把冷凍水果加進早餐的麥片裡。

天然、看得到食物原型的食物最好,但為了與現實妥協,我們不可能完全不碰加工食品,但聰明選擇才能在你獲得便利之際,不同時失去了健康。

延伸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