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舐塑」列車:一段方便、健康與塑膠的故事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_96
・2016/12/03 ・1912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17 ・六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撰文/招名威|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助理教授

塑膠製品充斥著生活,你看,右方慢跑的馬尾正妹正喝著塑膠瓶裝的礦泉水,前方買菜的阿姨用塑膠袋裝著五顏六色的水果,左方啃著炸雞排的學生正用塑膠吸管喝著紅茶,後方霍夫曼大師的療癒黃色小鴨也是塑膠製品。有了塑膠製品,行動迅速、生活方便;有了塑膠製品,擁有更多藝術素材,有了塑膠製品,也多了一些健康的擔憂。

塑膠袋是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塑膠製品。圖/鵬智 賴 @ Flickr
塑膠製品都大量充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圖/鵬智 賴 @ Flickr

針對塑膠製品,民眾最擔心塑化劑雙酚 A。然而,塑化劑是什麼?它是被使用在塑膠製品製成過程中的添加物,主要用途為增加塑膠品之柔軟度、韌性及光澤度。塑化劑種類多達上百種,其中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中的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是最廣泛被使用的塑化劑,根據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統計,每年生產約七百萬噸的 DEHP,其中有接近 98% 是用來生產 PVC 塑膠產品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嚴格來說,塑化劑可讓塑膠品柔軟有韌性,但若添加過量、或聚合製程控制不當,導致聚合不完整或有瑕疵情形,該等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刮痕、磨損,或遇到高溫加熱、酸鹼、微波及接觸高溫油脂情況下,可能就容易導致塑化劑的釋出,並隨著使用過程進入人體。

美國、歐盟及台灣研究證實,已有許多塑化劑被歸類為環境賀爾蒙,雖然過量食入不至於致癌,但卻會影響孩童生殖系統發育,造成女童性早熟和男生精蟲數下降。

我們會透過所使用的塑膠產品接觸到塑化劑嗎?

塑化劑並非合法的食品添加物或食品成分,在我國及世界各國中,都不允許添加至食品中。我國於 2011 年時查獲有不肖業者將塑化劑添加到運動飲料內的事情為例,無論業者在食品中添加的塑化劑含量多寡,或該等含量是否危害人體健康,均已明顯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

排除人為添加塑化劑的違法情形,一般而言,塑膠製的食品容器具於正常使用情形下,也可能微量釋出塑化劑,所以食品藥物管理署已明定相關標準,包括塑膠類材質中的塑化劑檢驗量,不得超過 0.1%(重量比例)。以及透過模擬盛裝高油脂性食品之溶出試驗,訂定下列溶出限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鄰苯二甲酸二(2 – 乙基己基)酯 (DEHP):1.5 ppm 以下;

(2) 鄰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0.3 ppm 以下;

(3) 鄰苯二甲酸丁苯甲酯 (BBP):30 ppm 以下;

(4) 鄰苯二甲酸二異癸酯 (DIDP):9 ppm 以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5) 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 (DINP):9 ppm 以下;

(6) 己二酸二辛酯(DEHA):18 ppm 以下;

也就是說,只要符合「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之塑膠材質容器具,在正常使用情形下,溶出的塑化劑含量真的都是非常非常低的,大眾其實不須恐慌!

除了 DEHP 之外,尚有為數不少的化合物屬於此類,而另一個大家絕對耳熟能詳的環境賀爾蒙就是:雙酚 A(Bisphenol A, BPA)。BPA 是聚碳酸酯(PC)塑料單體之一,也是金屬材質容器內壁塗層之環氧樹脂(epoxy resins)的原料,可避免金屬材質與食品直接接觸。由於 PC 材質具有耐熱性、重量輕及耐衝撞性等特性,所以日常生活使用之食品容器,像是杯子及水瓶等多為 PC 製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08 年美國衛生研究院的報導曾指出,BPA 具有較弱的雌激素活性,會與人體細胞內雌激素受體做接合,可能會影響人類的生殖系統及孩童發育2BPA 可以於人體中正常代謝,但對於嬰幼兒的影響風險則較高,因此,包括我國、歐盟及美國等國,均優先管制嬰幼兒使用之食品容器具中的 BPA。

依據「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之規定,嬰幼兒奶瓶不得使用含 BPA 之塑膠材質,而使用 BPA 為單體之聚碳酸酯(PC)材質容器,則訂有 BPA 之溶出限量為 0. 6ppm 以下。

塑化劑與 BPA 之規定。
(點擊看大圖)

由於日常生活可十分頻繁接觸到塑膠製品,所以,在台灣所有的塑膠材質容器,無論是塑化劑還是 BPA,都必須符合兩項標準(材質與溶出)才能在市面上販售,雖然這些塑膠容器仍然有可能會釋出極低量的塑化劑或 BPA,但不至於造成生理上的影響,一般民眾不須過度擔心。但如果我們經常使用塑膠容器裝熱水、油脂液體,還是可能會提高溶出的塑化劑及 BPA 含量,因此在使用食品容器及塑膠類製品時盡量不要接觸熱源,也不要過度使用,就可以避免吃下過多的塑化劑及 BPA。


參考文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Commission, U. S. C. P. S. Toxicity Review of DEHP, CPSC.  (2010).
  2.  Shelby, M. D. NTP-CERHR monograph on the potential human reproductive and developmental effects of bisphenol A. NTP CERHR MON, v, vii-ix, 1-64 passim (2008).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_96
65 篇文章 ・ 23 位粉絲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依衛生福利部組織法第五條第二款規定成立,職司範疇包含食品、西藥、管制藥品、醫療器材、化粧品管理、政策及法規研擬等。 網站:http://www.fda.gov.tw/TC/index.aspx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近零碳建築新趨勢:從節能創意到 2050 淨零轉型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0/23 ・3709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本文由 建研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根據聯合國統計數據,全球每年 38% 的溫室氣體排放,並非來自道路上的交通工具,而是由「現代都市與建築」所造成的。

我們如今站在兩條路徑的十字路口。一條是依賴更多水泥建築與空調系統來抵禦夏季酷暑,然而這樣的選擇只會加劇室外大氣的惡化。另一條則是徹底改革建築、用電、設計與都市規劃,不僅尋求低碳排放的建築方式,還要找出節能降溫的解決方案,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我們是否真的能將建築業的碳排放歸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建築的溫室氣體哪裡來?

在建築物 60 年的生命週期中,建材的碳足跡其實只佔 9.8%,因為建築一旦完成後,材料不會頻繁更換。相反,日常生活中的用電才是主要的碳排來源,占了 83.4%,其中大部分來自冷氣、照明和各種電器。

當然,讓大家集體關燈停用電器「躺平」來拯救地球,顯然不切實際。既然完全不消耗能源是不可能的,我們應該尋找更現實的解決方案。

現在就來看看全球七棟零碳建築之一——成大的「綠色魔法學校」,臺灣首座淨零建築,如何運用建築技術,成為當代永續建築的典範。這些技巧中,有哪些能應用到你我家中呢?

綠色魔法學校。圖 /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為了省電要把煙囪塗黑、吸收更多太陽光?

都市裡,我們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夏天的高溫,水泥建築群在陽光的烘烤下,變成一個個巨大的窯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綠色魔法學校在國際會議廳裝了一個煙囪,不過這不是為了讓窯爐更熱,而是用來降溫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煙囪為什麼都都要蓋的那麼高?原來煙囪越高,上下的溫差越大。熱空氣因為密度低而向上移動,產生熱對流。溫差越大,這個熱對流就越強烈,這就是所謂的「煙囪效應」。在要幫室內降溫的情況下,我們的目的是產生更強的煙囪效應,抽走熱空氣,讓室溫下降。但這棟建築裡沒有火爐,而溫差不夠大時,這效應會變得微弱,那該怎麼辦?

綠色魔法學校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解法:在煙囪南面下半部改裝透明玻璃窗,並將煙囪內部塗成黑色,還加裝了黑色烤漆鋁板,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陽光。每當艷陽高照,這個不插電的的「自然通風系統」就能自動啟動,創造局部的熱對流,帶動整根煙囪的熱氣向上移動,為室內降溫,達到節能效果。以熱制熱,完全反常識。

綠色魔法學校的特殊煙囪設計,玻璃引入太陽光。圖 / 泛科學攝影畫面截圖

幫室內降溫的最大原則是:通風。

實際上,不是人人家裡都有煙囪。但如果建築的高處沒有任何窗戶或通風設備,熱空氣就是會從屋頂一路往下蓄積在室內。因此,你也一定在許多工廠或民宅的屋頂看過一個不斷旋轉的小風扇,它們也是有異曲同工的效用。雖然不是高聳的煙囪,但特殊的渦輪構造,風吹過就會開始轉動,並連帶空氣排出室外。是個不用插電的通風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綠色魔法學校館內動畫-室內通風排熱補冷。圖 / 泛科學攝影畫面截圖

綠色魔法學校的煙囪就是個效能更強的換氣機,足以讓 300 人大型會議廳的換氣次數,高達每小時 5 到 8 次,甚至能在室內颳起風速每秒 0.5 公尺的微風,是最舒適的環境。這些利用熱氣密度的差異來改善室內溫度的方法,又稱為「浮力通風」。

為了把通風貫徹到底,綠色魔法學校在建築的兩面裝設大量窗戶以及吊扇,來讓水平也能通風。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裝置,其實才是關鍵。靠吊扇的一點點電力讓自然風可以自由進出,耗費的能源,遠比冷氣還要少得多。

幫空調省電的最後一招,就是微環境控制。

綠色魔法學校透過屋頂植栽與造林改善微氣候。圖 / 綠色魔法學校

實際上魔法學校內還是找的到空調設備,並不是完全拔除不用。除了選用最高效率的主機,以及把室內循環做到最好以外,降低周遭環境溫度才能減低冷氣的負擔。要降低水泥叢林的熱島效應,需要植被與水體來做溫度調適。

在太陽照射下,水泥屋頂表面最高可以達到攝氏 70 度,如果屋頂有種植植栽,室內頂層樓板的表面溫度就可以維持在攝氏32 度以下。不用開電就先幫室內降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水也是關鍵的一環。一是水的比熱高,想打破水分子之間的氫鍵,需要大量的熱量,要讓一千克水的溫度升高一攝氏度,需要 4,200 焦耳的熱量,這可以避免溫度因為烈陽就快速上升。二是當溫度真的過高,水也會透過蒸發帶走熱量,讓溫度不至於向上飆。

魔法學校的屋頂花園使用水庫淤泥,研磨後燒製成的再生陶粒,裡頭混合了稻穀,結構極細,不會像有機土一樣分解消失,可以涵養水源,還不用動不動補土壤,不只降低屋頂植被的澆水次數,還能達到降溫效果。地面也採用透水鋪面,讓每一滴水都不浪費。

綠色魔法學校本名是成功大學的「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

2013 年被英國知名出版社羅德里其評為「世界最綠的建築」,並獲選為聯合國全球七棟零碳建築之一。

除了表彰之外,在認證上也確實取得了臺灣最高等級的「鑽石級綠建築」認證,以及美國最高級的「白金級綠建築」兩個綠建築認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讓相同的成效可以陸續在全臺的所有建築上實現,臺灣在既有的綠建築標章體系上,擬定出了「建築能效評估系統 BERS」,針對關鍵的空調、照明、插座電器的用電狀況訂出明確的耗電密度指標得分。簡單來說,就是每平方公尺的面積上,每年平均的用電量。

建築能效標示。圖 /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要打造一棟淨零建築,需要設計與材料硬體的相互配合。在日常用電這最大耗能項目上,能透過前面的淨零設計與智慧能源管理來減低能耗。而我們還沒提到的最後一塊拼圖,則是回到建築的建材本身。這部分減碳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將傳統施作工法改為在工廠就完成模組化建材製造的「預鑄工法」,減少現場搭建鷹架、施工的步驟,達成減碳。又或是將部分建材更換為木、竹等負碳建材,甚至使用零廢棄物、能「循環使用」的建材。例如 2018 年亮相的臺中花博荷蘭館、或是 2021 年台糖在沙崙啟用的循環聚落。

建築物能夠完全不用電嗎?……電從哪裡來?

沒錯,連全球最綠的建築——綠色魔法學校,也無法做到完全不使用電力。正如前面提到的,建築的最大能源消耗來自日常使用,而這所「魔法學校」的成就,是成功將日常能源消耗降低,讓溫室氣體排放減少超過 50%。

這就是關鍵,減少一半後,剩下的部分就靠周邊的造林、太陽能和風能等綠色能源來補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2 年 3 月,國發會公佈了 2050 淨零排放的路徑圖,參考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制定了 2050 年達成淨零建築的目標。

這條路徑包含兩個核心目標:第一,所有建築物要在建築能效評估系統(BERS)中達到 1 級節能,甚至進一步達到「1+ 級」近零碳建築的標準,減少至少 50% 的能源消耗。第二,同步發展再生能源,讓這些近零碳建築朝淨零邁進。

淨零建築路徑。圖 /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這個目標比你想像的要容易實現。比如,2023 年 12 月,台達電的瑞光大樓 II 就成功取得了「1+ 級」近零碳建築認證,並符合 0 級淨零建築規範。而在 2024 年 7 月,國泰人壽在臺中烏日的商辦大樓經過改造後,也達到 0 級淨零建築標準。這些案例證明了綠色魔法學校的成功經驗可以複製,不論是新建築還是舊建築,都能達成甚至超越淨零目標。

圖 / 台達電瑞光大樓 II
圖 / 國泰人壽臺中烏日商辦大樓

如果我們不想讓「每個夏天都是未來最涼的一年」這樣的預言成真,碳排歸零是必須要實現的目標。現在你知道,這個任務的關鍵就掌握在你我手中。就像選擇能源標章電器一樣,只要選擇符合 BERS 能效標準的建築,我們不僅能降低冷氣的依賴,也能節省電費,讓地球和你的荷包都雙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0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塑化劑風暴八年回顧:談 DEHP 對性別的影響與被污染的起雲劑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_96
・2019/11/09 ・3246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579 ・九年級

本文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之推動化學物質綠色生活知識教育平臺計畫企劃,泛科學執行

  • 文/陳衍達

2011 年春末,塑化劑風暴席捲全臺,原本應該邁入旺季的冷飲產業在人心惶惶之下蒙上了一層陰影。這場風暴除了百億元的損失,也給臺灣社會帶來極大的恐慌,並對國人健康造成難以估計的傷害,並重損食品 GMP 標章的公信力,2015 年食品標章 GMP 正式走入廢止。

DEHP (Di(2-ethylhexyl)phthalate,以下簡稱 DEHP) 是一種塑化劑,我國的法律未禁止使用於盛裝食物的容器,不過因為具輕微毒性,所以被禁止直接使用在食物上。但 2011 年 5 月爆出的災難完全超出了人們的想像,竟然有人直接把塑化劑加入食物用的添加起雲劑中,等於讓消費者直接吃進高濃度的塑化劑。這一切是如此駭人聽聞,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一切的始末。

個性有點小瑕疵的軟化小幫手—DEHP

DEHP的中文名是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屬於塑化劑中鄰苯二甲酸酯類的一種。(圖/Smetje desmet @Wikimedia CC0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DEHP (Di(2-ethylhexyl)phthalate) 的中文名是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屬於塑化劑中鄰苯二甲酸酯類的一種。在製作塑膠時,加入塑化劑可以讓產品變柔軟。

雖然塑膠可以粗略分成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以下簡稱 PET)、聚乙烯(Polyethylene,以下簡稱 PE)、聚丙烯(Polypropylene,以下簡稱 PP)、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以下簡稱 PVC)等等大類,但純粹的塑膠通常不容易製成產品,因此必須額外加入其他物質或是在特殊物理條件下加工,以改良其機械或加工特性,稱為「改質」,例如聚苯乙烯(Polystyrene,以下簡稱PS)的質地比較脆(例如:養樂多的瓶子),但將苯乙烯和丁二烯、丙烯腈共同聚合可以產生質硬、易加工、耐磨又抗腐蝕的 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以下簡稱 ABS)樹脂1

主打不含 DEHP 的點滴袋。圖/Ted Eytan @Flickr CC BY-SA 2.0

DEHP 主要用在 PVC 的改質,它的分子在加工過程中會鑽進 PVC 的長鏈分子中間,讓結構變鬆散,進而軟化塑膠的質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依據不同柔軟度需求,DEHP 佔 PVC 製品重量的比例可以從 1% 到 40%,是相當重要的工業原料,包括醫療器材管路、食物包裝袋、塑膠玩具、牆面塗料、電線及電纜包覆等2,3,不過有個小小的問題,由於塑化劑的功能是讓塑膠結構變鬆散,這種特性也讓它比較容易從塑膠製品中釋出,尤其不耐高溫和富含油脂的環境。

對男女都有影響的環境荷爾蒙

DEHP 是一種環境荷爾蒙,對人體器官具有類似雌激素的作用。如果長時間暴露此類物質,會影響內分泌系統的運作,進而引起相關疾病。

  • 成年男性而言,暴露高劑量的 DEHP 有可能造成精蟲數量下降以及生殖率降低;對所有成人則有內分泌系統相關癌症的風險。
  • 對於懷孕中或即將受孕的婦女,建議在選購化粧品以及保養品時,注意產品是否添加 DEHP 等塑化劑,避免它們透過皮膚進入身體。而且孕婦在懷孕期間接觸過量塑化劑,誕下的嬰兒除了有較高的過敏風險,更有統計指出可能造成男嬰生殖器短小、尿道下裂,或是造成女嬰肛殖距過短的情況。
  • 在照顧嬰幼兒時,也應儘量控制他們在巧拼上爬行的時間。幼兒接觸過多 DEHP 可能會產生焦躁不安、過動等神經系統症狀;過量暴露塑化劑可能會使女童提早性成熟,對男童則會延緩性成熟。

因此,一般建議避免使用 PVC 容器盛裝熱食或含油食物,以儘可能減少攝入,DEHP 依法也不可做為食物的原料。

倉儲的液狀食品維持賣相的秘密

接下來,就必須要談談這次的禍首,「起雲劑」了。起雲劑是讓飲料中物質維持懸浮不透明的食品添加劑,一般在食品原料標示中會寫成「乳化劑」或「安定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起雲劑(左杯)能讓飲品的賣相更佳。圖/9gager @Wikimedia CC BY 4.0)

國中理化有提過,溶液分成澄清的真溶液和混濁的膠體溶液。其中,膠體溶液中的分散質、分散媒不同相,經長時間的靜置後會產生沉澱,這導致需要長時間倉儲的飲料賣相不佳,故廠商們通常會求助於起雲劑。

起雲劑通常對分散媒和分散質都有一定程度的親和力,加入後可以讓兩者均勻混和而不易沉澱。無論是在視覺上或是味覺上都會比較有濃稠的感覺。常見的食品用起雲劑有阿拉伯膠、棕櫚油或是二氧化鈦等。

此外,DEHP 也有起雲劑的功能,不過因為毒性問題,只被允許應用在工業製程中5。然而,許多食品卻被發現有異常的塑化劑污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食安風暴,引爆

原本只是「偽劣假藥聯合取締」計畫的產品監測,食品藥物管理署的楊明玉技正卻在檢體中發現未列在清單上的物質存在,而她並沒有放過這個物質,最後發現是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塑化劑。

常見的鄰苯二甲酸酯類有 DEHP、DINP(Di-iso-nonyl Phthalate,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以及 DEP(Diethyl phthalate,鄰苯二甲酸二乙酯),在工業上可用做 PVC 的塑化劑、香水的定香劑等等,更多用途也可以參考《食力》今年年初的「回顧塑化劑污染食品事件:我們學到什麼教訓?

經過追查,發現是上游業者將塑化劑加入起雲劑的原料中,再賣給下游廠商,受污染的產品主要分成「運動飲料」、「果汁飲料」、「茶飲料」、「果醬、果漿或果凍」及「膠囊錠狀粉狀之型態」五大類6

這些非法添加的起雲劑流入市面不是兩三天的事,波及範圍之廣,上下游共有 400 多家業者涉案,1,000 多項產品受污染。隨著涉案廠商一間接著一間被揭發,恐懼便開始在社會上擴散,網路上、街坊間的流言蜚語難辨真假,風暴也襲向輸入受污染產品的 20 多國。

不過在政府、檢驗單位以及民間的努力之下,整起事件從三月初首次檢出,四月初確認,五月初上報,衛生署(按:衛福部前身,在 2013 年正式升格並改為現名)公告「塑化劑污染食品之處理原則」,到了七月底全面控制災情,釐清並排除塑化劑污染,並在八月正式廢止這條短命的原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問題的源頭

歷經了一年多的調查和法律訴訟,製造起雲劑的廠商昱伸香料公司負責人夫婦遭重判 15 年以及 12 年有期徒刑,塑化劑供貨商金童公司負責人則被判 8 年有期徒刑8

只是,除了判決書上認定的 1996 年開始有犯罪行為以外,在這之前是不是有其他人也在從事類似行為?如果有,那塑化劑風暴可能是一場長達二、三十年的禍害,只是已經難以追查。

一般而言,為了避免暴露過多 DEHP,我們可以減少使用塑膠餐具(杯、盤、保鮮膜等)、化粧品,避免讓兒童在塑膠地板爬行或者接觸塑膠玩具,慎選建材並保持居家通風。多運動可以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可以降低塑化劑在身體內累積的量2

但是,當今天塑化劑出現在食物中,民眾再怎麼提防也防不了。一兩家不肖廠商就可以危害臺灣十幾年,這期間無數的小孩在出生前就暴露到塑化劑,國人的健康損失難以估計,實為動搖國本。所以在最後還是要呼籲所有人,無論是什麼產業,不要為了壓低成本就犧牲了產品的安全性,這樣才能永續發展。

參考資料

  1. 《模具內的剪切操作對於PC/ABS聚摻物射出成形品抗拉強度的影響研究》陳英哲、陳仁浩,2005
  2. 《塑化劑事件衛教資訊》國家衛生研究院,2018
  3. 《Some Chemicals Present in Industrial and Consumer Products, Food and Drinking-Water》國際癌症研究署,2013
  4.  塑化劑 維基百科
  5.  起雲劑 維基百科
  6. 《起雲劑中惡意添加塑化劑事件》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2011
  7.  《【那一年的這一天】2011.6.10因應塑化劑事件重創台灣 食管法快速修法 嚴懲無良業者》民報,2017
  8.  2011年臺灣塑化劑事件 維基百科
  9. 黃柏菁、陳重羽、郭育良、李俊璋;鄰苯二甲酸酯國人暴露及其健康效應 台灣醫學 2010 年 14 卷 2 期

本文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之推動化學物質綠色生活知識教育平臺計畫企劃,泛科學執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_96
52 篇文章 ・ 10 位粉絲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落實毒物及化學物質之源頭管理及勾稽查核,從源頭預防管控食安風險,追蹤有害化學物質,維護國民健康。 網站:https://www.tcsb.gov.tw/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生活中到處都是塑膠製品?幾個降低暴露塑化劑的注意事項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_96
・2019/11/07 ・2486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520 ・七年級

本文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之推動化學物質綠色生活知識教育平臺計畫企劃,泛科學執行

  • 文/文詠萱

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著塑膠材料:買菜裝菜的塑膠袋、手搖飲料的塑膠杯、晚餐炒飯的便當紙盒。除了一次性的塑膠容器,還有身上穿的、使用的東西,塑膠製品佔有很大的比例。而除了一次性塑膠用品的廢棄問題,生活中的塑膠往往也與「塑化劑」有著難以分割的關係。

自 2011 年,塑化劑風波席捲全臺,從益生菌,到果汁、手搖飲料、藥品等,越來越多食品被驗出塑化劑,一時之間,在電視、網路新聞中與食安問題相關的報導,時不時會聽到「塑化劑」這個名詞。

塑化劑究竟是什麼?我們的生活中可以有效避開它的危害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容器、食品到藥品都能發現塑化劑的蹤跡,我們該如何避開它的危害?圖/Pixbay

塑化劑是什麼?在塑膠中有什麼作用?

塑膠材料是源自於石化工業的高分子聚合物,塑膠材料中加入少量塑化劑可以增加塑膠品的柔軟度,並且加強韌性。建築材料、家具、衣服、食物包裝及醫藥產品等許多我們生活中的材料都有使用到塑化劑。

塑化劑的種類達上百種,其中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中的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是最廣泛被使用的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易溶於多數有機溶劑中,在日常及工業上被廣泛使用於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以下簡稱 PVC)、聚丙烯(Polypropylene,以下簡稱 PP)、聚乙烯(Polyethylene,以下簡稱:PE)、聚苯乙烯(Polystyrene,以下簡稱 PS)的生產。

舉例來說,PVC 的材質相當堅硬,就是我們常見硬式水管的材料,但只要加入塑化劑,就能將其製成柔軟、易伸縮的材質,如在市面上常見食物用的保鮮膜,絕大部分為有添加塑化劑的 PVC 材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保鮮膜外,我們生活中最常接觸到塑化劑的來源可說是一系列的美粧用品,指甲油、化粧品、洗髮精、沐浴乳中,也常使用鄰苯二甲酸酯類作為定香劑。除了可以讓商品保持香料氣味外,也讓指甲油擦起來看起來更光滑。

但是,由於鄰苯二甲酸酯類結構和雌激素相似,進入人體和動物體內可能會有類似雌激素的作用,干擾人體內分泌。因此被認為對於生殖系統有相當風險,除了性早熟、精蟲減少等影響外,也會對孕婦胎兒有一定的風險。

塑化劑的主要功用是提高塑膠材料的柔軟度和韌性。圖/wikipedia

增加食物包裝中塑化劑擴散的因素有哪些?

除了前述的美粧用品,多數人最擔心莫過於食物包裝中的塑化劑了。的確,如果食物包裝的接觸面為含有塑化劑的塑膠(如塑膠袋、保鮮膜,塑膠杯等),雖然一般的含量非常少,塑化劑仍可能經由擴散作用釋放到食物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主要原因在於,塑膠與塑化劑並非是用化學鍵連結,而是以混合的狀態存在。影響塑化劑轉移含量的因素包含了溫度、食物與包裝材料接觸面積、包裝材料屬性、以及食物本身屬於哪種組成。

液體類的食物與包材的接觸面積最大,轉移效果較固體容易產生。而食物中如果含有油脂或酒精,也會加速塑化劑滲出。在化學反應中,溫度和反應速度大多呈正相關,塑化劑的擴散作用也會此而加快。

這也是為什麼通常不建議以塑膠材料盛裝剛炸好的食物或是熱湯。一方面食物接觸面的溫度較高;二方面食物中的油脂也會增加溶出塑化劑的風險。

因為油脂和高溫容易讓塑膠中的塑化劑溶出,因此不建議用塑膠材料盛裝剛炸好的食物或熱湯。圖/Pixaba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使用塑膠製品的注意事項,如何減少塑化劑的暴露風險?

要減少塑化劑的暴露,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注意自己平常使用的產品,避免使用塑膠材質容器,可選用玻璃、不鏽鋼、陶瓷。並在飲食前養成洗手的習慣,以免食入環境中的塑化劑。

若是一定得使用塑膠包裝,盛裝食物的塑膠製品需慎選,當包裝上標註為 PVC 時,成分較易含有塑化劑,購買時需多加注意,特別是在選擇購買兒童用品時。有高溫加熱的需求時,避免使用 PVC 材質的保鮮膜、包裝一同微波或加熱。若有使用保鮮膜加熱的需求,則儘量選用 PE 保鮮膜。與食物塑膠包裝接觸的時間也要注意,有許多外帶食物多用塑膠袋盛裝,應避免讓食物長時間接觸、浸入塑膠。

除了食物之外,先前提到化粧品、香水等日常用品中的定香劑,也要注意使用。上粧後須澈底卸粧,香味太重的洗髮精、沐浴乳、香皂、洗衣劑等儘量減少使用。另外,許多人會使用巧拼鋪地板,巧拼材若為 PVC 或 PS,含有塑化劑可能性較高,使用上可以鋪上地毯、在觸摸後洗手降低接觸的風險。

塑化劑有優點也有缺點,它讓便宜的塑膠成為我們更隨心所欲的材料,人類生活更便利。但是已經有許多實驗、研究指出暴露在一定濃度的塑化劑對人體有一定的影響。多加注意食品安全,減少塑膠使用,才能讓自己減少暴露在塑化劑的危機之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1. 李允誠,用塑膠容器會吃到塑化劑?都是擴散作用搞的鬼! ──「Pansci Talk:餐具都會釋放間接添加物?」,泛科學。
  2. 如何避免塑化劑的暴露– 馬偕紀念醫院
  3. 維基百科,塑化劑
  4. 馬嘉駿,都是塑膠惹的禍?到底什麼是塑化劑?──「Pansci Talk:都是塑膠惹的禍?」,泛科學。
  5. 高瞻自然科學科學教育平台:塑化劑 ─ 鄰苯二甲酸酯類
  6. 真有那麼毒?!正確認識塑化劑
  7. 塑化劑對生殖系統的影響
  8. 風傳媒:別讓小孩睡在巧拼上!遠離「塑化劑」的毒,作這7件事就對了
  9. 黃柏菁、陳重羽、郭育良、李俊璋;鄰苯二甲酸酯國人暴露及其健康效應台灣醫學 2010 年 14 卷 2 期

本文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之推動化學物質綠色生活知識教育平臺計畫企劃,泛科學執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_96
52 篇文章 ・ 10 位粉絲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落實毒物及化學物質之源頭管理及勾稽查核,從源頭預防管控食安風險,追蹤有害化學物質,維護國民健康。 網站:https://www.tcsb.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