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你家的孩子,「夠眠」嗎?

黃秀美
・2014/03/27 ・2145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454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549618172_5433686d2a_z
一起玩電動是很常見的親子活動,但要注意,別把3C帶進孩子的臥室裡。credit: CC by Reggie fun@flickr

有如超級耐力電池般的孩子,到底何時才會把電力耗盡,趕快滾去床上睡覺呢?相信是很多家長,都很關心的議題。

但你知道家裡的孩子,到底每天該睡多久呢?看到睡眠專家的建議,肯定讓你掉下巴!

睡眠是大腦的食物,有助管理壓力,其重要性有如空氣、水和食物,對身體的機能跟大腦的活動,都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只可惜現代人普遍缺乏足夠的睡眠時間,而孩子的入睡時間,往往與家庭環境及家人作息有相當密切的關係。

經常沒睡好或睡眠不足,可能會讓孩子的情緒,變得喜怒無常,不只是會影響專注力及記憶力,而拖累學業的考試,也較容易出現衝動的不恰當行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4年3月最新發表在《神經科學雜誌》(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的小鼠試驗,就發現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大腦神經元的喪失,即使之後再補眠,仍無法償還之前所欠下的「睡眠債」,這表示,長期睡眠不足可能比以往認定的更嚴重,不只會損害認知能力,也可能導致不可逆的腦細胞損傷。

到底孩子需要多少睡眠?《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對兒童及青少年的睡眠時間,建議如下:

  • 新生兒:1到2個月大的新生兒,每天需要10小時30分鐘到18小時的睡眠。新生兒沒有明顯的晝夜節律,隨時都可以入睡。
  • 嬰兒期:3到11個月的嬰兒,白天需要30分鐘到2小時的小睡,次數可能會有一到四次左右。晚上則需要9小時30分鐘到12小時的睡眠。
  • 幼兒期:1到3歲的幼兒,白天可能會有一次1到3小時的小睡,晚上需要12到14小時的睡眠。當然,儘可能不要讓白天小睡的時間太晚,以免延遲晚上入睡的時間,保持一貫的就寢時間很重要。
  • 學齡前兒童:3到5歲的學齡前兒童,晚上需要11到13小時的睡眠。5歲大的孩子,可能已經不太會白天小睡,建議不要在房間放電視機,宜建立規律的入睡時間及環境。
  • 學齡期:5到12歲的學齡前兒童,晚上需要10到11小時的睡眠。這個年齡的孩子很熱衷玩電動、看電視,要注意別讓3C,帶進孩子的臥室裡。
  • 青少年期:12到18歲的青少年,晚上需要8小時25分鐘到9小時25分鐘的睡眠。而且,最好能在晚上11點前入睡,不要在周休熬夜,以免影響正常的生理時鐘。

看到睡眠專家建議的睡眠時間,我想絕大多數的台灣父母,應該都會嚇一跳。因為,台灣的孩子遠遠「不夠眠」,根本沒有睡這麼久。有時,即使人已經躺在床上,都還在看電視,玩平板電腦呢!這種把臥室當成家庭視聽娛樂中心的情況,其實還蠻普遍的。

在美國,8到18歲的兒童及青少年的臥室裡,有71%有電視,36%有電腦。在台灣,會在臥室裡看電視、玩電腦、滑智慧型手機的家庭,也不少見,但近年各國的醫學研究,都已經証實,在臥房使用3C,可說是影響睡眠最常見的因素之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2012年9月發表在《兒童肥胖雜誌》(Pediatric Obesity)的研究,共囊括了加拿大五年級(約11歲)近3400位學童,其中有64%的父母說,孩子的臥室裡有電子娛樂和通信設備,如:電視、電玩、電腦或智慧型手機。

其中,有一半的孩子臥室裡有電視、DVD或電動玩具,21%有電腦,17%有智慧型手機,大約有5%的孩子,擁有這三類的電子娛樂和通信設備。在臥室裡擁有一種電子娛樂和通信設備的孩子比沒有的孩子體重超重的機會多1.47倍,而有三種設備的孩子,體重超重的機會更多了2.57倍。

研究中,有57%的學童說,他們在該上床睡覺的時間,還在看電視或電影。而事實上,只要減少短短1小時的睡眠時間,就會讓超重、肥胖的機會,分別增加28%、30%。

結論是晚上使用這些電子產品,與孩子的睡眠時間縮短、肥胖、較差的飲食質量,以及較少的身體活動,都有關連性。因此,專家建議不要讓孩子的臥室裡有這些電子產品,對於幫忙孩子建立好的生活型態、睡好覺及減少兒童肥胖,都會有正面的作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一個,2013年7月發表在英國《BMC公共衛生雜誌》(BMC Public Health)的研究指出,10到11歲的學齡孩童臥室裡,若有擺設電腦、電視等電子媒體設備,不只會延遲孩子上床的時間,也會讓孩子睡覺的時間縮短,改變睡眠習慣,對睡眠產生不利的影響,可能會讓孩子更容易出現白天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跟行為問題。家長在平常上學日對於孩子睡眠時間的監督,會比周末更加重要。而男孩房間裡有電腦,又比女性房間裡有電腦,更容易干擾到他們的睡眠。

身為父母,希望孩子能有充足的睡眠,別再讓3C混進臥室,變成孩子的「床伴」是第一步。

 

延展閱讀

啥咪?母奶日夜成份大不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寶寶睡不穩,跟媽媽情感回應度低有關?

別小看,大尺寸電視的致命吸引力

看電視、玩電玩,只會教壞小孩子?

玩電玩,可補腦,你相信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孩子會打鼾,家長怎麼辦?

睡覺時,張口呼吸又打鼾,竟會上顎暴牙?

夜夜磨牙,孩子的牙齒會怎樣?

 

參考資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黃秀美
23 篇文章 ・ 0 位粉絲
小星星之光》專欄,是我懷抱著對孩子的關切之情,以現今的科學醫療佐証,所撰寫的兒童、青少年(18歲以內)健康新知。黃秀美,現為《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著作商周出版《146位名醫問診》、原水出版《男人看不見的敵人:攝護腺癌》。FB社群:《名醫一點通》。

0

8
2

文字

分享

0
8
2
快!還要更快!讓國家級地震警報更好用的「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1/21 ・2584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文由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 文/陳儀珈

從地震儀感應到地震的震動,到我們的手機響起國家級警報,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臺灣從 1991 年開始大量增建地震測站;1999 年臺灣爆發了 921 大地震,當時的地震速報系統約在震後 102 秒完成地震定位;2014 年正式對公眾推播強震即時警報;到了 2020 年 4 月,隨著技術不斷革新,當時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以下簡稱為地震中心)僅需 10 秒,就可以發出地震預警訊息!

然而,地震中心並未因此而自滿,而是持續擴建地震觀測網,開發新技術。近年來,地震中心執行前瞻基礎建設 2.0「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預計讓臺灣的地震預警系統邁入下一個新紀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連上網路吧!用建設與技術,換取獲得地震資料的時間

「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起源於「民生公共物聯網數據應用及產業開展計畫」,該計畫致力於跨部會、跨單位合作,由 11 個執行單位共同策畫,致力於優化我國環境與防災治理,並建置資料開放平台。

看到這裡,或許你還沒反應過來地震預警系統跟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有什麼關係,嘿嘿,那可大有關係啦!

當我們將各種實體物品透過網路連結起來,建立彼此與裝置的通訊後,成為了所謂的物聯網。在我國的地震預警系統中,即是透過將地震儀的資料即時傳輸到聯網系統,並進行運算,實現了對地震活動的即時監測和預警。

地震中心在臺灣架設了 700 多個強震監測站,但能夠和地震中心即時連線的,只有其中 500 個,藉由這項計畫,地震中心將致力增加可連線的強震監測站數量,並優化原有強震監測站的聯網品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地震中心的評估中,可以連線的強震監測站大約可在 113 年時,從原有的 500 個增加至 600 個,並且更新現有監測站的軟體與硬體設備,藉此提升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

由此可知,倘若地震儀沒有了聯網的功能,我們也形同完全失去了地震預警系統的一切。

把地震儀放到井下後,有什麼好處?

除了加強地震儀的聯網功能外,把地震儀「放到地下」,也是提升地震預警系統效能的關鍵做法。

為什麼要把地震儀放到地底下?用日常生活來比喻的話,就像是買屋子時,要選擇鬧中取靜的社區,才不會讓吵雜的環境影響自己在房間聆聽優美的音樂;看星星時,要選擇光害比較不嚴重的山區,才能看清楚一閃又一閃的美麗星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表有太多、太多的環境雜訊了,因此當地震儀被安裝在地表時,想要從混亂的「噪音」之中找出關鍵的地震波,就像是在搖滾演唱會裡聽電話一樣困難,無論是電腦或研究人員,都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才能判讀來自地震的波形。

這些環境雜訊都是從哪裡來的?基本上,只要是你想得到的人為震動,對地震儀來說,都有可能是「噪音」!

當地震儀靠近工地或馬路時,一輛輛大卡車框啷、框啷地經過測站,是噪音;大稻埕夏日節放起絢麗的煙火,隨著煙花在天空上一個一個的炸開,也是噪音;台北捷運行經軌道的摩擦與震動,那也是噪音;有好奇的路人經過測站,推了推踢了下測站時,那也是不可忽視的噪音。

因此,井下地震儀(Borehole seismometer)的主要目的,就是盡量讓地震儀「遠離塵囂」,記錄到更清楚、雜訊更少的地震波!​無論是微震、強震,還是來自遠方的地震,井下地震儀都能提供遠比地表地震儀更高品質的訊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於 2008 年展開建置井下地震儀觀測站的行動,根據不同測站底下的地質條件,​將井下地震儀放置在深達 30~500 公尺的乾井深處。​除了地震儀外,站房內也會備有資料收錄器、網路傳輸設備、不斷電設備與電池,讓測站可以儲存、傳送資料。

既然井下地震儀這麼強大,為什麼無法大規模建造測站呢?簡單來說,這一切可以歸咎於技術和成本問題。

安裝井下地震儀需要鑽井,然而鑽井的深度、難度均會提高時間、技術與金錢成本,因此,即使井下地震儀的訊號再好,若非有國家建設計畫的支援,也難以大量建置。

人口聚集,震災好嚴重?建立「客製化」的地震預警系統!

臺灣人口主要聚集於西半部,然而此區的震源深度較淺,再加上密集的人口與建築,容易造成相當重大的災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多都會區的建築老舊且密集,當屋齡超過 50 歲時,它很有可能是在沒有耐震規範的背景下建造而成的的,若是超過 25 年左右的房屋,也有可能不符合最新的耐震規範,並未具備現今標準下足夠的耐震能力。 

延伸閱讀:

在地震界有句名言「地震不會殺人,但建築物會」,因此,若建築物的結構不符合地震規範,地震發生時,在同一面積下越密集的老屋,有可能造成越多的傷亡。

因此,對於發生在都會區的直下型地震,預警時間的要求更高,需求也更迫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著手於人口密集之都會區開發「客製化」的強震預警系統,目標針對都會區直下型淺層地震,可以在「震後 7 秒內」發布地震警報,將地震預警盲區縮小為 25 公里。

111 年起,地震中心已先後完成大臺北地區、桃園市客製化作業模組,並開始上線測試,當前正致力於臺南市的模組,未來的目標為高雄市與臺中市。

永不停歇的防災宣導行動、地震預警技術研發

地震預警系統僅能在地震來臨時警示民眾避難,無法主動保護民眾的生命安全,若人民沒有搭配正確的防震防災觀念,即使地震警報再快,也無法達到有效的防災效果。

因此除了不斷革新地震預警系統的技術,地震中心也積極投入於地震的宣導活動和教育管道,經營 Facebook 粉絲專頁「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跨部會舉辦《地震島大冒險》特展、《震守家園 — 民生公共物聯網主題展》,讓民眾了解正確的避難行為與應變作為,充分發揮地震警報的效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雖然地震中心預計於 114 年將都會區的預警費時縮減為 7 秒,研發新技術的腳步不會停止;未來,他們將應用 AI 技術,持續強化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降低地震對臺灣人民的威脅程度,保障你我生命財產安全。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6 篇文章 ・ 300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瞎咪!邊走邊滑手機比駕駛分心,還容易受傷?
黃秀美
・2014/05/06 ・1376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422 ・四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很難禁止孩子不用手機,但專家也提醒父母要教導孩子,別邊走路邊講電話。 (圖/Sofia Wei提供)
很難禁止孩子不用手機,但專家也提醒父母要教導孩子,別邊走路邊講電話。(圖/Sofia Wei提供)

 

猜猜看,邊走路邊煲電話粥比較危險,還是邊走路邊滑手機比較危險?

答案是:邊走路邊滑手機。

那你贊成過馬路時,滑手機罰300元?事實上,邊走路邊滑手機所造成的安全問題,在智慧型手機也相當盛行的歐美國家,也引起很多的討論,相關的研究,也不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根據美國急診室的研究,年輕人,最容易因為邊走路邊使用手機而受傷送醫,其中,最多的年齡層是21到25歲,16到20歲的青少年次之,這個現象很值得家長們注意。

早在2012年12月《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就曾發表過一個十字路口的隨機研究,發現有近三之一的行人(29.8%)會在過馬路時,分心使用行動設備,像是聽音樂、發短訊、講電話等等,其中又以發短訊,最容易在過馬路時,出現像是不遵守紅綠燈、沒注意兩方來車等不安全的行為。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Stony Brook University)所作的研究,則是發現當人們邊走路邊講手機或是發簡訊時,講手機組會比專心走路的那一組走得稍微慢一點且偏離目標一些,但是發簡訊組那一組,不只是走得較慢,有61%以上會偏離目標,更有13%以上會走過頭。

根據美國俄亥俄州大學的傑克.納薩爾教授(Jack L. Nasar),2013年發表在《事故分析與預防期刊》(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的研究指出,儘管美國因受傷到送急診的行人,已從2004年的9萬7千人,降低到2010年的4萬1人,相當於因受傷而被送急診的行人,在五年間,已減少了一半以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因邊走邊使用手機受傷而被送急診室治療的行人,從2004年的559人,曾一度下降到2005年的256人,然後,就開始連年爬升,到2008年已破1055人,2010年更達1506人,五年間整整增加了一倍以上。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University at  Buffalo)急診醫學教授迪特里希.傑勒(Dietrich Jehle),也表示,雖然因駕駛分心發簡訊所引起的車禍往往更嚴重,但事實上,行人邊走邊發短訊所造成的傷害,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頻率卻更高。其中,很多意外會因當事人覺得說出來很丟臉、隱瞞不說,而沒被列入官方統計數據中。

舉例來說:像是撞牆、撞電線桿、從樓梯上滾下來、被路上的雜物絆倒、掉落月台,或是影響交通,導致有些汽車駕駛,為了避免撞上這些分心的行人而出車禍的情況,在智慧型手機風行的國家,都屢見不鮮。

邊走邊滑手機,不管行人是正在發短訊、上社交媒體,或是收發電子信箱,都比邊走邊講手機更加危險,因為,邊走邊滑手機的低頭族,不只是分心在作別的事、分心在想別的事,就連一雙眼睛,也是緊盯著手機的螢幕不放,往往沒有注意到周遭路況的變化,而讓自己在無意中,陷入危險之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家長們,現在除了提醒孩子過馬路時,要注意號誌變化及兩方來車等路況外,也得教導孩子們在走路,尤其是過馬路時,也要把手機收起來。

 

延展閱讀:

玩3C,讓你家的孩子,「不夠眠」?

 

參考資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秀美
23 篇文章 ・ 0 位粉絲
小星星之光》專欄,是我懷抱著對孩子的關切之情,以現今的科學醫療佐証,所撰寫的兒童、青少年(18歲以內)健康新知。黃秀美,現為《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著作商周出版《146位名醫問診》、原水出版《男人看不見的敵人:攝護腺癌》。FB社群:《名醫一點通》。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你家的孩子,「夠眠」嗎?
黃秀美
・2014/03/27 ・2145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454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549618172_5433686d2a_z
一起玩電動是很常見的親子活動,但要注意,別把3C帶進孩子的臥室裡。credit: CC by Reggie fun@flickr

有如超級耐力電池般的孩子,到底何時才會把電力耗盡,趕快滾去床上睡覺呢?相信是很多家長,都很關心的議題。

但你知道家裡的孩子,到底每天該睡多久呢?看到睡眠專家的建議,肯定讓你掉下巴!

睡眠是大腦的食物,有助管理壓力,其重要性有如空氣、水和食物,對身體的機能跟大腦的活動,都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只可惜現代人普遍缺乏足夠的睡眠時間,而孩子的入睡時間,往往與家庭環境及家人作息有相當密切的關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經常沒睡好或睡眠不足,可能會讓孩子的情緒,變得喜怒無常,不只是會影響專注力及記憶力,而拖累學業的考試,也較容易出現衝動的不恰當行為。

2014年3月最新發表在《神經科學雜誌》(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的小鼠試驗,就發現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大腦神經元的喪失,即使之後再補眠,仍無法償還之前所欠下的「睡眠債」,這表示,長期睡眠不足可能比以往認定的更嚴重,不只會損害認知能力,也可能導致不可逆的腦細胞損傷。

到底孩子需要多少睡眠?《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對兒童及青少年的睡眠時間,建議如下:

  • 新生兒:1到2個月大的新生兒,每天需要10小時30分鐘到18小時的睡眠。新生兒沒有明顯的晝夜節律,隨時都可以入睡。
  • 嬰兒期:3到11個月的嬰兒,白天需要30分鐘到2小時的小睡,次數可能會有一到四次左右。晚上則需要9小時30分鐘到12小時的睡眠。
  • 幼兒期:1到3歲的幼兒,白天可能會有一次1到3小時的小睡,晚上需要12到14小時的睡眠。當然,儘可能不要讓白天小睡的時間太晚,以免延遲晚上入睡的時間,保持一貫的就寢時間很重要。
  • 學齡前兒童:3到5歲的學齡前兒童,晚上需要11到13小時的睡眠。5歲大的孩子,可能已經不太會白天小睡,建議不要在房間放電視機,宜建立規律的入睡時間及環境。
  • 學齡期:5到12歲的學齡前兒童,晚上需要10到11小時的睡眠。這個年齡的孩子很熱衷玩電動、看電視,要注意別讓3C,帶進孩子的臥室裡。
  • 青少年期:12到18歲的青少年,晚上需要8小時25分鐘到9小時25分鐘的睡眠。而且,最好能在晚上11點前入睡,不要在周休熬夜,以免影響正常的生理時鐘。

看到睡眠專家建議的睡眠時間,我想絕大多數的台灣父母,應該都會嚇一跳。因為,台灣的孩子遠遠「不夠眠」,根本沒有睡這麼久。有時,即使人已經躺在床上,都還在看電視,玩平板電腦呢!這種把臥室當成家庭視聽娛樂中心的情況,其實還蠻普遍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美國,8到18歲的兒童及青少年的臥室裡,有71%有電視,36%有電腦。在台灣,會在臥室裡看電視、玩電腦、滑智慧型手機的家庭,也不少見,但近年各國的醫學研究,都已經証實,在臥房使用3C,可說是影響睡眠最常見的因素之一。

根據2012年9月發表在《兒童肥胖雜誌》(Pediatric Obesity)的研究,共囊括了加拿大五年級(約11歲)近3400位學童,其中有64%的父母說,孩子的臥室裡有電子娛樂和通信設備,如:電視、電玩、電腦或智慧型手機。

其中,有一半的孩子臥室裡有電視、DVD或電動玩具,21%有電腦,17%有智慧型手機,大約有5%的孩子,擁有這三類的電子娛樂和通信設備。在臥室裡擁有一種電子娛樂和通信設備的孩子比沒有的孩子體重超重的機會多1.47倍,而有三種設備的孩子,體重超重的機會更多了2.57倍。

研究中,有57%的學童說,他們在該上床睡覺的時間,還在看電視或電影。而事實上,只要減少短短1小時的睡眠時間,就會讓超重、肥胖的機會,分別增加28%、30%。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結論是晚上使用這些電子產品,與孩子的睡眠時間縮短、肥胖、較差的飲食質量,以及較少的身體活動,都有關連性。因此,專家建議不要讓孩子的臥室裡有這些電子產品,對於幫忙孩子建立好的生活型態、睡好覺及減少兒童肥胖,都會有正面的作用。

另一個,2013年7月發表在英國《BMC公共衛生雜誌》(BMC Public Health)的研究指出,10到11歲的學齡孩童臥室裡,若有擺設電腦、電視等電子媒體設備,不只會延遲孩子上床的時間,也會讓孩子睡覺的時間縮短,改變睡眠習慣,對睡眠產生不利的影響,可能會讓孩子更容易出現白天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跟行為問題。家長在平常上學日對於孩子睡眠時間的監督,會比周末更加重要。而男孩房間裡有電腦,又比女性房間裡有電腦,更容易干擾到他們的睡眠。

身為父母,希望孩子能有充足的睡眠,別再讓3C混進臥室,變成孩子的「床伴」是第一步。

 

延展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啥咪?母奶日夜成份大不同?

寶寶睡不穩,跟媽媽情感回應度低有關?

別小看,大尺寸電視的致命吸引力

看電視、玩電玩,只會教壞小孩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玩電玩,可補腦,你相信嗎?

孩子會打鼾,家長怎麼辦?

睡覺時,張口呼吸又打鼾,竟會上顎暴牙?

夜夜磨牙,孩子的牙齒會怎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文章難易度
黃秀美
23 篇文章 ・ 0 位粉絲
小星星之光》專欄,是我懷抱著對孩子的關切之情,以現今的科學醫療佐証,所撰寫的兒童、青少年(18歲以內)健康新知。黃秀美,現為《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著作商周出版《146位名醫問診》、原水出版《男人看不見的敵人:攝護腺癌》。FB社群:《名醫一點通》。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光是打屁股,竟會讓孩子智商降、更叛逆
黃秀美
・2014/05/01 ・1457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480 ・五年級

你知道嗎?愛孩子,千萬別打屁股。因會增加男孩子亂發脾氣的不當行為。(圖/Vivine Wang提供)
愛孩子,別打他屁股。因會增加男孩亂發脾氣的不當行為。(圖/Vivine Wang提供)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乖巧,但當孩子不守規矩,恨鐵不成鋼時,又往往會忍不住想打孩子的小屁股,但是近年的研究卻發現,打屁股不只會讓孩子的智商變低,行為更加叛逆,甚至,更容易增加大學時代的犯罪率,無助管教。

早在2009年被發表在美國《攻擊、虐待與創傷研究雜誌》(Journal of Aggression, Maltreatment & Trauma)囊括超過1,500位美國兒童的研究,就已經指出二到四歲沒被打過屁股的孩子,在四年後作智力測驗會比同齡被打過屁股的孩子,智商高出5分。

五到九歲沒被打過屁股的孩子,在四年後,則比同齡被打過屁股的孩子,智商高了2.8分。越常被打屁股的孩子,認知能力,則落後越多,顯示「不打不成材」的舊觀念,不但是錯得離譜,更會讓孩子更加不聰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一個,在2011年11月發表在《攻擊行為期刊》(Aggressive Behavior)的研究,則是提醒,除了遺傳因素外,家長打孩子,尤其是打男孩子的屁股,也會大大增加孩子亂發脾氣、破壞性行為等侵略行為。身為父母無法改變孩子的遺傳基因,但至少可以作到避免以打屁股作為懲戒孩子的手段。

而包括台灣在內的一個橫跨十五個國家,超過一萬名大學生的國際育兒研究數據,則顯示,在生活中會被家長打屁股的孩子,即便他們擁有的是熱情又樂於助人的父母,在大學時代的犯罪率,仍會比較高。

就算家長是抱持著「為了愛,希望孩子守紀律,才打孩子的屁股。」一樣對孩子的行為問題,沒有正面助益。在這上萬個大學生中,約有三分之二的大學生說,他們是十歲時被打屁股,而且最典型的頻率,大概是一個星期被打1到2次左右。

那父母到底是為了什麼原因,動手打了心愛孩子的屁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2014年4月發表在《家庭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的小型研究顯示,家長會體罰孩子的因素,有九成是因為孩子不乖,像是吸吮手指、不好好吃飯、亂弄椅子或是沒經過予許就自行外出等等。

約有四成九的家長,在體罰孩子前,已經先發脾氣了。而被體罰的孩子,有七成以上,會因為再次不聽話,在10分鐘內被打屁股,被體罰的孩子中,年齡最小的,只有七個月,有位媽媽甚至連續打了孩子11次。

更引人注目的是,家有二歲孩子的美國父母,通常會承認他們每年大約打孩子18次,但事實上,這次的研究,卻發現,光是一個星期就打了18次,體罰率遠比父母自己所說的,超過預期,也比上個跨國性大學生的研究,所說的每星期打1到2次,多了非常多次。

在美國,打屁股是一種常見的管教方式。另一個,也是在2014年發表,關於2,788個家庭的研究,則是發現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就有30%的家長,開始用他們幫孩子洗澡、餵孩子吃東西的那雙手,來打寶寶的屁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個研究,突顯的問題是,「不到一歲的嬰幼兒,被打屁股,真的是為了管教嗎?」,還是父母自己缺乏育兒的技巧,才打寶寶的屁股?

下次怒氣攻心時,不妨,先深呼吸,閉上眼睛想一想,打屁股對孩子將造成的傷害,把已經高高舉起的手,先輕輕放下來吧!

參考資料:

黃秀美
23 篇文章 ・ 0 位粉絲
小星星之光》專欄,是我懷抱著對孩子的關切之情,以現今的科學醫療佐証,所撰寫的兒童、青少年(18歲以內)健康新知。黃秀美,現為《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著作商周出版《146位名醫問診》、原水出版《男人看不見的敵人:攝護腺癌》。FB社群:《名醫一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