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能都經歷這種讓人迷惘的時期:整天想著某人;異常在乎對方今天對待自己的態度;把人家的生活細節、好惡全記得一清二楚;一看見他/她就怦然心動。這真的是戀愛嗎?還是說生活太過乏味,一時需要找點刺激?
科學上有幾個「指標」,可以代表一個人陷入戀情的跡象喔
看到想到就開心:戀愛是種上癮
研究人員邀請了平均已婚 21.4 年的 10 為女性與 7 為男性,請他們分別觀看自己伴侶、熟悉親友還有陌生人的照片。發現在觀看伴侶照片的時候,受試者的腹側被蓋區(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活化程度最大。
此區大量分泌的多巴胺會讓人產生「被獎勵」的愉悅感,讓人更想藉由接近眼前這個對象,來重獲同樣的感受,這與物質成癮(如:菸癮、酒癮、毒癮)患者的腦部運作機制非常類似。以可以部份解釋,為什麼戀愛的時候會特別想看到某個人,而且光是想著也會讓人心情愉快呢。
比輸了也不在乎:對方優秀你驕傲
「人比人,氣死人」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根據 Tesser 等人 1988 年的研究,多數人都不希望自己被拿來跟其他人比,而且比較的對象是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也就算了,如果是與自己的親朋好友、常常接觸的同事或主管相比,那種「不爽」更是刻骨銘心!長期下來會對人際關係造成不好的影響。
可是 Penelope 等人又發現了另一個有趣的事實:當我們發現伴侶在某個領域的表現或成就明顯超越了自己,通常我們反而會挺高興的,而且較多人期望伴侶某些時候表現比自己好,不想當一個事事超越伴侶的神人。當伴侶的感情很好、信任彼此的時候,似乎越容易抵銷這種被人拿來亂比較所造成的不舒服,這也許是因為隨著感情升溫,我們會漸漸把伴侶當為自我(self)的一部分。
所以下次不妨問問自己,你會為了他/她的成功而感到喜悅嗎?還是覺得丟臉、不給你面子呢?如果是前者的話,很可能代表,他/她在你的心目中真的有著比較特殊的地位喔。
言情小說老招數:嫉妒代表了在乎
嫉妒是一種對潛在威脅的反應,讓我們知道現在如果皮再不繃緊一點這次又要吹了,要加把勁維繫人家對自己的好感。所以如果在與對方相處的過程中,你也感受到了嫉妒,那就很可能是因為你真的很喜歡、很在乎對方喔。
不過嫉妒又可細分成幾種,我們先討論 Robert J. Rydell 與 Robert G. Bringle 定義的「反應性嫉妒(Reactive Jealousy)」還有「懷疑性嫉妒(Suspicious Jealousy)」。
反應性嫉妒是基於對方異常的行為還有態度所生,所以比較像是有根據的合理懷疑,例如:突然冷凍你十幾天,還一直跑去聯繫那個神祕又性感的「青梅竹馬」,很難不讓人有負面聯想吧?
但是懷疑性嫉妒就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了,它只是純然的瞎猜臆測,常常伴隨許多傷害,例如:無故質疑伴侶忠誠度、一再索求保證、控制、調查通聯記錄等,這種情況反應的通常只是一個人的自卑、焦慮、缺乏安全感以及不信任,很難讓彼此幸福。
因為你,我想成為更好的自己
除此之外,對多數的文化圈而言,談戀愛、有過戀愛經驗其實都是讓人羨慕的美事(戴墨鏡),所以戀愛中的人相對來說至少都會有一段時間,自尊心、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破表比以前單身的時候好,當然也會更有信心跟意願,來從事以前沒有做過的活動,或是重新探索自我。
Aron 等人認為,任何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多少都會改變我們的自我概念(Self-concept),例如:你可能會發現,自己原來有這個優/缺點,或是忽然驚覺原來自己一直都有著某種想法,只是從未被重視過。這種情形在戀愛的過程中會變得更明顯,尤其是在年輕的情侶身上,他們可能會因為戀愛而重新開始探索自我,想試著藉由許多新鮮的事物來重新認識自己。
戀愛改變了體內激素的濃度
當我們經歷壓力時,腎上腺皮質會分泌一種稱為「皮質醇(Cortisol)」的激素,幫助我們在壓力之下維持血糖、血壓的平衡,但如果長期分泌有損海馬迴,影響學習與短期記憶。
Donatella 等人發現,戀愛中的男女體內皮質醇含量比控制組高,或許是因為戀愛初期容易使人感到焦慮,特別是對那些剛開始談戀愛的人,除此之外,研究團隊也發現,戀愛中的男性體內睪酮(testosterone)含量較低,而女性的睪酮則是偏高,雖然都沒有達到致病的程度,但這明顯與控制組有很大的差異。
延伸閱讀
- How do you know if you are in love?
- How do you know if you are falling in love?
- 「你在乎什麼,什麼就會傷害你。」嫉妒讓我們抓狂,到底如何正確吃醋?
參考資料
- Penelope Lockwood and Dan Dolderman., Pamela Sadler & Elinora Gerchak., Feeling Better About Doing Worse: Social Comparisons With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4
- John P. Crowley & Meara H. Faw., Support marshaling for romantic relationships: Empirical validation of a support marshaling typology.,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14
- Susan Sprecher.,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networks o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Through the lens of the social network.,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11
- Robert J. Rydell & Robert G. Bringle., Differentiating Reactive and Suspicious Jealousy.,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2007
- Aron, A., Paris, M., & Aron, E. N., Falling in love: Prospective studies of self-concept chang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5
- Rusbult C. E., Commitment and satisfaction in romantic associations: A test of the investment mode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1980
- Marazziti D. & Canale D., Hormonal changes when falling in love.,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2003
- Donatella Marazziti & Domenico Canale., Hormonal changes when falling in love.,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2004
- Bianca P. Acevedo., Arthur Aron., Helen E. Fisher & Lucy L. Brown., Neural correlates of long-term intense romantic love., SCAN.,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