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加拿大風險溝通的失敗案例│食安簡史17:實戰開始

miss9_96
・2019/09/30 ・1639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96 ・九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食品安全近年引發許多焦慮,臺灣的食安政策究竟該如何制訂,才能讓大家吃得安心放心呢?本系列以歐盟、英國、美國、加拿大、中國等國為例,整理歸納系列文章,邀請大家破關點技,點好點滿成為食安鬥士。

英國活羊造成加拿大狂牛症?

根據文獻,早在 1994 年時,加拿大政府就開始評估歐洲的狂牛症對加拿大的影響。當年的報告指出,由於加拿大的商家進口英國活羊,因此狂牛症確實有感染加拿大牛群的風險。該報告同時建議政府做政策的應對,以減少民眾恐慌和貿易損失,可以得知加拿大在歐洲狂牛症疫情的初期就有了科學的研究。

然而,加拿大政府最大的問題就在風險管理的最後一里路:風險溝通。

1994 年的狂牛症報告僅限於政府體制內閱覽,並未公開此研究,更沒有與牧場主和民眾討論相對應的策略1,因此當加拿大境內爆發狂牛症時,牧場主和人民立刻陷入了恐慌之中。

害怕民眾玻璃心,政府不敢說實情?

從 1994 年到 2003 年疫情爆發為止,加拿大政府裡至少有三份針對狂牛症的研究報告1,而這些報告裡都不約而同認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狂牛症出現在加拿大境內的可能性極低。
  • 但倘若不幸爆發狂牛症,則加拿大的經濟損失將十分巨大。

但加拿大政府從未和牧場主、民眾討論如何應對狂牛症的發生。為什麼加拿大政府要隱匿狂牛症可能會在國內爆發的可能性呢?或許政府不是故意要隱藏消息?有研究者推論公務機關的想法是「民眾們可能會過度恐慌!」但在資訊流通的現今,政府已經不可能完全隱匿訊息,且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發現到隱匿只會導致更糟的結果!

罹患狂牛症的牛隻會失去行動控制能力,試圖站立但卻會失敗。圖/wikimedia

如同中國政府隱匿 SARS 疫情、英國政府隱匿狂牛症疫情、屏東縣政府低估餿水油案2等,可以發現政府在處理負面事件時,如果採取不願交流、不善溝通、擔心選票流失的心態,其最終結果將會陷入大爆炸的負面結果,一如當年的 SARS 引爆進而導致全球流行;而狂牛症、餿水油案導致執政黨下台,都可以看到隱匿新聞後的政府,反而則需要耗費數倍的功夫才能重建民眾對政府的信心。

記取教訓,加國食安評估重新上路

綜觀來看,加拿大在處理狂牛症時做錯了什麼呢?首先:輕忽狂牛症的潛伏期。狂牛症的病原體是一種極為頑強的蛋白質:普立昂 (prion),不僅可在動物身上可以潛伏數年之久3,而高溫、化學性溶劑都難以消滅它。因此一但染病的牲畜進入加拿大,可能會潛伏多年後再突然爆發。

再者:「機率很小」≠「不會發生」。在加拿大的科學評估中,將狂牛症爆發的可能性定位為「機率很小」,因此忽略了狂牛症的威脅。但食安管理並非僅考量單一因素,對加拿大而言,農業是國家的經濟命脈之一,因此狂牛症同時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爆發機率很低
  • 經濟損失巨大
  • 影響民眾人數多
  • 媒體關注度高的食安問題。

而當年加拿大政府手上雖然有科學報告,卻僅考量了「爆發機率很低」,忘了考量其他的層面,因此才會覺得可以忽略狂牛症,最終導致了嚴重的損失。因此加拿大在學取教訓後,現採取了比四象限劃分法更複雜的模式,並考量議題在媒體圈的發酵力,進而評估每次的食安事件管理策略。

(點圖放大)現加拿大的食安風險初步評估表4,5。圖/作者繪製。

下一篇請見:全新物種──加拿大養殖鮭魚│食安簡史18:實戰開始

參考資料

  1. William Leiss, Anne‐Marie Nicol (2006) A Tale of Two Food Risks: BSE and Farmed Salmon in Canada. Journal of Risk Research, 9, 891-910
  2. 老農5次檢舉無效 為什麼。蘋果日報
  3. 呂旭峰、薛樹清、陳媛孃。動物普粒子疾病。控制感染雜誌
  4. 徐进、刘秀梅、樊永祥、于庆华、张凤、张琪、赵雪莲 (2007) 加拿大食品召回管理分析。中国食品卫生杂志,545
  5. 何翔,张伟力,韩宏伟,杨华,郑贵森,康凤琴 (2008) 加拿大食品安全监管概况。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16-22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miss9_96
170 篇文章 ・ 1077 位粉絲
蔣維倫。很喜歡貓貓。曾意外地收集到台、清、交三間學校的畢業證書。泛科學作家、科學月刊作家、故事作家、udn鳴人堂作家、前國衛院衛生福利政策研究學者。 商業邀稿:miss9ch@gmail.com 文章作品:http://pansci.asia/archives/author/miss9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消滅狂牛症驚悚謠言,催生英國科學媒體中心│科學家與媒體的橋樑(一)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_96
・2020/08/17 ・3679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SR值 591 ・九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編按:充斥在新聞媒體或社群上的偽科學謠言,或似是而非的「新發現」,通常都以誇張聳動的標題吸引讀者的目光,並讓多數人深信不疑。誰能擔任這個破除迷思的角色,成為科學家與媒體傳播間的橋樑,為閱聽者導正視聽呢?這一系列文章,將介紹英國科學媒體中心(SMC)如何運作,打擊新聞上的偽科學、假訊息。

偽科學與謠言終結者──英國科學媒體中心

英國科學媒體中心(Science Media Centre,簡稱 SMC)的名氣,遠不如原生於英國、赫赫有名的電視台 BBC,也不如英國《衛報》(The Guardian)那般舉世所知,甚至,英國社會上的普羅大眾也不一定知道,英國 SMC 在許多重大新聞事件上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SMC 的 logo。
圖/SMC 官方推特

唯有當科學家有良好的媒體溝通能力,媒體才能報導更好的科學新聞。

國際權威的科學期刊《自然》(Nature)在其深度報導中,以<關注的焦點>(Centre of Attention)為題介紹這個成立於 2002 年、在科學新聞上無役不與的「科學媒體中心」,以及其中的靈魂人物費歐娜.福克斯(Fiona Fox)。

既是中心主任亦是創始人之一的福克斯,在文章、訪談與報導中談及科學與媒體傳播時,常提到「唯有當科學家有良好的媒體溝通能力,媒體才能報導更好的科學新聞。[1]並以此為中心運作宗旨,致力於提高新聞中的科學知識含量,兼顧科學報導的正確性與即時性。

吃牛肉傳播狂牛症?謠言催生英國 SMC

英國 SMC 的催生期,正是狂牛症肆虐英國,各報頭條充斥各種傳聞的 2000 年。俗稱為狂牛症的病症,在學理上稱為牛海綿狀腦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病源是牛隻染色體中的變異普昂蛋白質(prion protein),造成牛隻的腦神經結構會退化如海綿一般且近百分百致死,且具傳染性。1986 年在英國確認第一起牛隻病例後,媒體爭相報導,然牛隻疫情持續擴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990 年 5 月科學家出來呼籲,因其具傳染性與百分百的致死率,應全面撲殺英國牛隻。同月,英國農業部長召開記者會,宣稱牛肉是安全的,並讓記者拍攝他 4 歲女兒大口咬下牛肉漢堡的畫面。[2]

1992 至 1993 年間,染病牛隻到達高峰,接著便傳出4位畜養牛隻的農場主人,因罹患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的新型庫賈氏病(variant Creutzfeldt-Jacob Disease,vCJD)而死亡。 吃牛肉會致死的謠言不脛而走,而「盤子裡的食物會殺人」如此令人難以抗拒的新聞訊息,終於蔓生至家家戶戶,英國社會無人不對此恐慌。

名嘴、政客搶盡版面,專業科學家的聲音呢?

狂牛症事件中,檯面上卻鮮少有研究普昂蛋白質科學家的聲音,倒是政治人物、媒體名嘴、各級政府官員的「專家意見」佔滿版面。

所以到底吃牛肉會不會致死?

沒有專業人員親上火線回答,在這樣的媒體環境下,這謠言渲染成人人聞之色變的「事實」。然而,2000 年英國農業部所發表的狂牛症報告明確指出 [3],雖在小鼠上確認新型庫賈氏病,是由造成狂牛症的普昂蛋白質而導致,但在人類身上還不能直接確認其因果關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當時的科學證據,只能確認人類所患之罕見新型庫賈氏病與狂牛症有關,因為這些患病的人曾暴露於高風險環境從 1990 到 2017 這 28 年來,英國庫賈氏病的統計上,只有 178 人可確認死因或其可能死因為新型庫賈氏病;而 1990 到 2000 年的累積人數,是 80 人 [4]。但這一統計數據與政府報告,完全不能消減英國社會對吃食牛肉的漫天恐懼,於是狂牛症事件重創英國畜牧業,災情更擴及整個歐洲。

重建大眾對科學家與媒體信任,英國SMS誕生

事實上,狂牛症事件不僅重創畜牧業,更凸顯失能的政府治理,並深深破壞了民眾對政府、專家、科學與科學家的信任。

這年,在英國皇家科學研究院(Royal Institution)主任、牛津大學知名神經科學家蘇姍.格林菲爾德(Susan Greenfield),和科學部長森士伯立勳爵(Lord Sainsbury)的號召下,科學界具顯赫研究成果的科學家,與資深媒體編輯和記者紛紛響應,組成 SMC 創立之諮詢委員會,花了近兩年時間,確立英國SMC的定位與角色。

2002 年,旨於重建大眾對科學家與媒體信任的英國科學媒體中心,正式成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狂牛症事件重擊畜牧業,更凸顯政府失能,並危急民眾對於政府、專家、科學與科學家的信任。
圖/pixabay

快速轉介科學家,與媒體配合破除謠言

英國 SMC 在成立之時雖有明確任務,但是怎麼達成目的、該怎麼進行,仍然缺乏明確的路徑。福克斯在英國 SMC 成立十週年所寫的文章中回憶到,那時關切科學在新聞媒體傳播呈現的各方專業人士,紛紛給予意見,表達對中心應如何運作的想法。她舉例,當時頂尖科學家的建議包括「應該專注於推進園藝計畫中的科學」到「作為世界各地科學家參訪英國的接待中心」都有。

經過一輪拜訪、討論與媒體觀察,英國 SMC 確認它的功能應補足科學家與媒體關係之中,最缺乏的一塊:有效溝通

補足科學家與媒體關係之中,最缺乏的一塊:有效溝通。
圖/pixabay

運作 16 年至今,英國 SMC 的專家資料庫中已有約 3,000 位科學家,固定為其撰寫科學新知(或研究報告)的短評與新聞回應,以呈現多元的科學家觀點。若因混沌不明的科學事實未能釐清而產生重大爭議,英國科學媒體中心會第一時間親上火線,邀集專家召開記者會,澄清新聞上的科學謬誤。

科學家提供正確知識,媒體進行專業轉譯

英國 SMC 所扮演的角色,是科學家與媒體的媒合者。說來輕鬆,卻因科學與新聞專業在各自的養成過程中多有差異,雖可說關注的面向都是呈現真相,但是探求真相與呈現的方式卻大相徑庭。英國 SMC 一方面與科學家溝通,指出公共領域若缺乏真正的科學證據與論述,不僅無助於公眾討論,長久下來更可能危害社會凝聚力;公眾愈輕忽科學,也愈可能影響科學社群的研究經費來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一方面,英國 SMC 與傳播媒體溝通,指出科學證據的產出、呈現方式的理解門檻雖然高,但卻能有效提供掌握問題的背景知識,因此得透過傳播媒體的專業轉譯能力,艱澀的科學知識才有可能為大眾所接受。

英國 SMC 的每日工作重點,便是整理科學家提供的最新研究期刊成果的短評(roundups),如此一來,讀者或媒體便能透過科學家的解讀,正確傳遞此項研究的發現與限制,不會在引用時因不解而誇大,而媒體也常引用此類短評來補充事件的背景知識;二來,希望能呈現相近領域專家,在相同研究上的不同觀點,這些觀點不僅可能有所出入,甚至可能相左,這也反映出科學社群慣常的辯論。

若粗略回顧那似乎是線性發展的科學進程,事實上是時經多年、多個團隊實證研究彼此衝突的結果,再不斷經由科學方法來回否證、累積而成。

黃金三招:即時回應、開記者會、事實查核表

為了做好科學傳播,英國 SMC 有三大重要行動,其一便是在重大事件登上頭條後,展開「即時回應」(rapid reaction),邀請該領域的專家出面澄清新聞謬誤,以書面解釋目前科學發展所能提供的知識背景;其二行動,是召開記者會(briefing),邀請專家提供科學新聞事件的口頭簡報。記者會又分為兩類,一是解釋事件背景及其影響(background briefing),二是發布新的科學研究(news briefing);其三行動,是即時整理出專家回應該事件所能提供的事實查核表(factsheets),並在專家同意之下,提供聯繫方式以供媒體朋友獲得第一手正確訊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以想見這任務難關重重,對於科學媒體中心來說,最艱困的任務莫過於在對的時間點、對的題目上,找到對的科學家。什麼是對的科學家?那不只是這位科學家的研究主題相符,更是他有意願與信任的媒體接觸,且有能力清楚解釋科學證據,讓媒體能從中吸收正確資訊,促成有力的報導。

最重要任務:破壞謠言,阻假消息流竄

最後一項任務也是英國 SMC 最熱中的,便是破壞謠言(crap busting)。英國 SMC 在和科學記者建立信任關係之後,會主動提供可攻破科學假新聞的資料,以及可聯絡之專家,讓謠言在足夠證據下,被即時破壞,防止假消息進一步流竄。

例如說曾有新聞指出西洋菜(watercress)可以降低罹癌風險,英國 SMC 便找到世界首屈一指的癌症科學家,計算出若要用西洋菜抵抗癌症,得吃上很多噸的西洋菜才能有效,雖然此新聞仍登上報紙,但英國 SMC 所提供的資料,能讓讀者保有足夠的懷疑心,不致輕信。

如何說服科學家面對媒體?挑戰接踵而來

對科學家來說,在新聞熱點上為科學研究挺身而出,面對可能抱持敵意的閱聽眾,那要承擔的學術風險、耗費的精力與犧牲的時間,都難以估量。英國 SMC 是如何說服科學家面對媒體?在基改作物、MMR 疫苗是否會導致自閉症的爭議上,又是如何踏浪而行?批評者是如何看待貌似「僅以科學意見為尊」的英國 SMC?英國 SMC 又是如何回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下一篇,會以幾個案例來爬梳這些年英國 SMC 所經歷的大小戰役,以及在光環之外,又是如何飽受批評。

透過傳播媒體的專業轉譯能力,大眾才可能接受艱澀的科學知識。
圖/piqsels

註釋

  1.  福克斯所言之原文為:”The media will DO science better when scientists DO the media better.”
  2.  The Guardian (2000). “BSE crisis: timeline.”
  3.  FAO (2000).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in Great Britain- A Progress Report.”
  4.  NCJDRSU (2018).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IN THE UK.”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_96
46 篇文章 ・ 328 位粉絲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希望架構一個具跨領域溝通性質的科學新聞平台,提供正確的科學新聞素材與科學新聞專題探討。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全新物種──加拿大養殖鮭魚│食安簡史18:實戰開始
miss9_96
・2019/10/07 ・2745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563 ・九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食品安全近年引發許多焦慮,臺灣的食安政策究竟該如何制訂,才能讓大家吃得安心放心呢?本系列以歐盟、英國、美國、加拿大、中國等國為例,整理歸納系列文章,邀請大家破關點技,點好點滿成為食安鬥士。

來一口肥美的戴奧辛鮭魚!

肥美的鮭魚人人都愛,香滑的嫩肉更是香煎魚片、生魚片的首選。橫跨兩大洋的加拿大,鮭魚養殖業對該國也是重要的農產品之一,然而加拿大政府怎麼也想不到,2004 年時一篇來自頂級期刊:科學 (Science) 的文章,對鮭魚養殖戶們來上沉重的一擊,也血淋淋地暴露出官僚體制下,政府機關完全喪失了「與民溝通」的科普傳播能力

科學認證:被養殖的毒鮭魚?!

2004 年的 1 月 9 日,科學刊出了一篇來自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的研究 (Ronald Hites from Indiana University and David O. Carpenter from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Albany)1。研究指稱,全球各地的養殖鮭魚都受到戴奧辛 (Dioxins) 汙染,並在文中說明依照加拿大養殖鮭魚的戴奧辛濃度,每月不可吃超過 10 餐的鮭魚2

此研究甫刊出,立即吸引了各媒體紛紛報導,數日之內加拿大的養殖鮭魚價格暴跌,跌幅最高者甚至達到了七成(70~20%),餐廳紛紛自清說明選用的是野生鮭魚,希望和毒鮭魚劃清界線。此恐慌迅速地蔓延到鮭魚出口市場,事態逐漸失去控制。

全球商業販售的鮭魚估計總量,Y軸的單位是百萬公噸,藍色是野生鮭魚,綠色是養殖鮭魚。此數據出自於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圖/wikimedia

官僚式回應,再次失去民心……

研究刊出後的第三天,加拿大衛生部就發佈了新聞稿:「根據加拿大的規定,民眾無需恐慌…..我們認為養殖鮭魚食品是安全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According to the CFIA, there are no concerns over eating farmed salmon…especially in regard to contaminants. We feel the product is safe.2

然而,罐頭式的新聞稿對穩定民心完全沒有幫助3。各界的關注度持續升高,各業者出示鮭魚產品的報告;民間團體開始批評該研究的作者,而作者也出面回擊2。媒體上的爭議甚至開始遠離了原始的爭論點:「媒體開始討論鮭魚食品是否對心臟有害!?」整個事件彷彿像是 2016 年 8 月台灣許厝學童尿液研究結果,僅管有了科學研究和政府聲明,但民眾和媒體仍舊處在恐慌的氣氛當中4,5

早在 1995 年,就有研究報告批評加拿大衛生部的溝通技巧拙劣,公務員們只會以家長口吻、單向式的新聞稿和民眾溝通。長期下來,民眾不僅沒有從政府的溝通裡獲得安心感,反而對政府所發出的任何聲明都失去了信心2。而我們都知道,信賴乃是政府進行風險管理最重要的關鍵!沒有優良「科普傳播能力」的政府機構,是難以將主管機關的施政理念傳達給民眾的。

根據美國學者的看法,在緊急的食安危機爆發時,政府應該要傳達的是6

  • 定義問題 (The Problem):
    簡短地敘述問題,說明為什麼會演變成現況。
  • 提供解法 (The Solution):
    說明什麼方法可解決問題。必須是具體、吸引人、並且可行的方法。
  • 說明作法(The Response):
    說明政府(或企業)正在進行什麼措施試圖解決問題,以及措施能改善到什麼程度?是否有其他組織也正在努力解決問題?

從上述的介紹裡我們可以知道,在應對食安危機時,政府的做法和企業面對公關危機的處理模式是很接近的。然而在官僚氣氛長期薰陶之下,加拿大衛生部的公務員們喪失了與民溝通的「科普傳播能力」,也因此在 2004 年的戴奧辛汙染鮭魚爭議裡,公關危機處理失妥,讓加國農產經濟蒙受了相當的損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戴奧辛為鹵素原子和苯環結構結合物,為多個分子的家族。圖/wikipedia
  • 註:【上】美軍在越南噴灑戴奧辛家族裡的橙劑 (Agent Orange);【左下】暴露在農度過高的含氯原子戴奧辛後(如:多氯聯苯、氯化呋喃等),皮膚的病徵;【右下】三種戴奧辛家族化合物的結構圖。

真相究竟如何?鮭魚真的有毒嗎?

雖然那篇研究的真相不是本章的重點,但我們仍在此簡要地描述。為什麼加拿大政府的聲明和在科學上的研究差異會這麼大呢?

  • 原研究的標準來自於美國環保署,基於民眾從「已經被汙染的河流,食用釣起的鮭魚」所制定。
  • 而加拿大衛生部的標準則是參考加拿大食品檢驗局 (Canadian Food Inspection Agency,CFIA) 以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兩者標準相同),此兩個單位的標準是基於民眾食用「普通市場中買回家的養殖鮭魚」。

兩者的定義有差距,也因此得到了不同的結果。然而,儘管加拿大衛生部在科學上沒有犯錯,但長期以來的官僚體制,已經導致了加拿大公務員失去了與民溝通的「科普傳播能力」,進而導致民眾的恐慌、鮭魚出口市場的重創。為了記取這個教訓,加國衛生部的官方網頁從 2006 年架設了專門用於風險溝通的工具,專注在「與民溝通」,不定時地發布相關訊息,同時民眾亦可在線上討論有興趣的衛生議題。

以加拿大為例,台灣學到什麼?

從加拿大的狂牛症、戴奧辛鮭魚兩個事件來看。加國政府缺乏以「風險管理上以全面的觀點進行考量」、「與利害關係人進行溝通」,以及缺乏與民溝通的「科普傳播能力」。

反觀台灣的食品管理現況,由於缺乏透明的風險評估機制註1,再加上台灣各級政府尚不熟悉公民參與8,並且台灣政府缺乏「與民溝通」的「科普傳播能力」也是眾所皆知的弊病3,導致了許多官方新聞稿,仍與民眾的生活脫節。以上的問題是台灣公務員們陳舊……等困境,有待未來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才能夠有真正的改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註解

  1. 以我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諮議會設置辦法為例,該辦法明訂所有會議資訊、結論除非核可,都不可公開。相對於公開透明的歐洲食安管理,此舉頗為糟糕。理想的改善方式,可利用數位科技的進步,或直播等方式,不僅能夠隨時記錄會議,更可以邀請民眾一同與會參加7

下一篇請見:中國食安管理的困境│食安簡史19:四轉卡等了

參考資料

  1. Ronald A. Hites, Jeffery A. Foran, David O. Carpenter, M. Coreen Hamilton, Barbara A. Knuth, Steven J. Schwager (2004) Global Assessment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in Farmed Salmon.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1091447
  2. William Leiss, Anne‐Marie Nicol (2006) A Tale of Two Food Risks: BSE and Farmed Salmon in Canada. Journal of Risk Research, 9, 891-910
  3. 不會說人話的政府,造成民間對政策極大誤會:金管會「限縮」電子支付總額的真相。火箭科技評論
  4. 許厝到底該不該遷? 為何政府說服不了家長。聯合報 Focus
  5. 許厝分校爭議》詹長權:願意接受辯論 但非公平討論只是口水。風傳媒
  6. 風險管理與溝通研討會。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2016 年 4 月 25 日
  7.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諮議會設置辦法。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8. 蔡英文「新政百日」專題評論:林雨蒼:太陽花、公民參與,與想溝通的小英。端傳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miss9_96
170 篇文章 ・ 1077 位粉絲
蔣維倫。很喜歡貓貓。曾意外地收集到台、清、交三間學校的畢業證書。泛科學作家、科學月刊作家、故事作家、udn鳴人堂作家、前國衛院衛生福利政策研究學者。 商業邀稿:miss9ch@gmail.com 文章作品:http://pansci.asia/archives/author/miss9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加拿大對跨海英國狂牛症│食安簡史16:實戰開始
miss9_96
・2019/09/30 ・2132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78 ・九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食品安全近年引發許多焦慮,臺灣的食安政策究竟該如何制訂,才能讓大家吃得安心放心呢?本系列以歐盟、英國、美國、加拿大、中國等國為例,整理歸納系列文章,邀請大家破關點技,點好點滿成為食安鬥士。


2003 年,加拿大爆出第一起狂牛症,經濟驟跌,估計損失高達五十億美元。

萬事俱備,只欠溝通?加國的風險溝通

在網路尚未興起的年代,電視和報紙是政府熟悉的政令布達管道,但自從數位科技和公民意識崛起,「透明、公開」成了民眾檢視政府的主要焦點,過往「單向宣導」、「專家獨審」的施政方式,逐漸轉變為「雙向溝通」、「專家、公民協同溝通」的年代1

然而,食安管理的風險溝通並非簡易之事。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接下來我們從加拿大面對狂牛症入侵、戴奧辛鮭魚事件,來探討當時的加拿大在面對食安的風險溝通上,出了什麼問題?

好貴的一堂課,50 億美元一夕蒸發

時光退回 1996 年左右,英國首相首次公開坦承英國牛肉含有致命蛋白,歐陸前後爆發狂牛症的受害者,歐洲各國猶如天翻地覆一般。但大西洋彼岸的加拿大政府面對此事,卻悄然無聲。直到進入了 21 世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03 年 5 月,北美加拿大境內出現第一例狂牛症,加國出口市場立即大幅萎縮、蒙受巨大的損失。截至 2006 年為止,僅管只有 7 個零星的案例,但仍引起天價的經濟損失,文獻評估加拿大光在 2003 年裡就損失了約五十億美元(約當時兩千億台幣)2。但從 1996 年到 2003 年,整整七年裡,難道加拿大政府真的完全沒有準備嗎?

英國紀念狂牛症的郵票。圖/wikimedia

食安簡易分析法:風險評估四象限

食品安全的基石在於風險評估風險管理風險溝通3。而根據美國學者4和我的看法,風險評估可針對「科學上已知危害程度」、「民眾受影響的時間長度」和「受影響人數」劃分成四個象限的圖表。

  • 以 2016 年初在屏東查獲的國興鮮公司販售逾期冷凍雞肉案為例5,此案件的黑心企業屬地方性廠商,代表受害人數的圓圈直徑較小。
  • 由於風險暴露的時間長達數年,所以在代表「民眾受影響的時間長度」的 X 軸上屬於中間的位置;但由於理論上冷凍肉品並不會產生毒素或微生物,所以在科學上的危害度較低,因此列於 Y 軸的最低點。
  • 所以就風險評估的四象限示意圖來看,此食安事件應該會落在第三、四象限之間。
(點圖放大)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四象限圖。圖/作者整理繪製。註:此圖的案例分析僅為範例。

食安事件的「風險評估」以這種四象限視覺化的呈現方式,可以清楚地告訴決策者,目前的食品安全風險影響的範圍到什麼程度,快速地協助決策者能夠將適量的資源投入正確的案件當中

食安簡易分析法:風險溝通四象限

而風險溝通也可以用「爆發的機率」、「爆發的嚴重度(健康/經濟)」和「媒體關注熱度」進行視覺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假設進口肉品進入國內導致台灣牛隻感染狂牛症為例,由於台灣媒體必然會大幅度炒作,因此在「媒體關注熱度」上,圓圈的直徑會極大。
  • 但發生的機率極低,所以在 Y 軸的最底端,但此事件必然對民眾健康和市場經濟會造成極大的傷害,所以圓圈將落在 X 軸的最右端,因此最後的位置將在第四象限,形成下圖的型態。
(點圖放大)食品安全風險溝通四象限圖。圖/作者整理繪製。註:此圖的案例分析僅為範例。

而「風險溝通」的四象限劃分法,能讓決策者很清楚、快速的評估未來發生食安危機的可能性、嚴重度以及媒體反應,以利決策者進行下一步的決定。上述的兩種四象限法,是簡單地幫助決策者快速地判斷事態嚴重度的方向之一。然而食安風險管理要考量的因素尚有科學、獨立、透明、溝通技巧6等,仍需要獨立且長期研究的風險研究中心才能夠勝任。

接下來,我們將來看看輕忽風險溝通的加拿大政府,在狂牛症和戴奧辛鮭魚的衝擊下,疏忽了什麼呢?

下一篇請見:加拿大風險溝通的失敗案例│食安簡史17:實戰開始

參考資料

  1.  放寬三聚氰胺標準 台衛生署長辭職。BBC新聞網
  2. 食品科技與安全:三聚氰胺。中華民國科技部科技大觀園
  3. 蔡英文「新政百日」專題評論:林雨蒼:太陽花、公民參與,與想溝通的小英。端傳媒
  4. William Leiss, Anne‐Marie Nicol (2006) A Tale of Two Food Risks: BSE and Farmed Salmon in Canada. Journal of Risk Research, 9, 891-910
  5. 林昱梅 (2015) 論食品安全管理法制中之預防原則:以歐盟與臺灣為中心。台大法學論叢。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中華民國
  6. 風險管理與溝通研討會。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2016年4月25日
  7. 過期冷凍雞肉改標重賣 黑心廠商聲押。蘋果日報
  8. 不會說人話的政府,造成民間對政策極大誤會:金管會「限縮」電子支付總額的真相。火箭科技評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miss9_96
170 篇文章 ・ 1077 位粉絲
蔣維倫。很喜歡貓貓。曾意外地收集到台、清、交三間學校的畢業證書。泛科學作家、科學月刊作家、故事作家、udn鳴人堂作家、前國衛院衛生福利政策研究學者。 商業邀稿:miss9ch@gmail.com 文章作品:http://pansci.asia/archives/author/miss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