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鮭啟示?壽司郎行銷手段引發改名潮
本月 15 號,臺灣壽司郎推出「愛的迴鮭,尋人啟事」這項優惠方案,方案主要表示,三月 17 到 18 號如果消費者名字中有「ㄍㄨㄟ」「ㄩˊ」的同音,到壽司郎消費,同音一個字可享消費九折,若同音兩個字則可享結帳五折,若名字為「鮭魚」者即可免費。
這項優惠方案一出,被某些網路鄉民譏諷「沒誠意」,但活動曝光後,反而引發「鮭魚之亂」改名潮,吸引不少民眾真的跑去改名為「鮭魚」。
跟原名「同鮭魚盡」?台灣現行改名法律這樣規定
按照《姓名條例》規定,台灣人一個人人生中,原則上有三次改名機會,換言之,如果你為了鮭魚而動身進行人生中的第一次改名,那麼如果吃飽喝足了,想要改回本名還是可以的。
在《姓名條例》規範之下,改姓則相對困難,需要符合法律規定的特殊情況,如被認領、撤銷認領;被收養、撤銷收養或終止收養等,才能改姓。
人到底是怎麼做決定的?
要作出決定,本來就不是件簡單的事。
決策是個複雜的過程,許多因素會從中影響,例如環境和時間壓力就經常干涉人們的知識解讀和感知。要做出明智的決策,務必先讓自己在紛亂的頭緒中釐清。
以這次「鮭魚」事件來說,正因為每個人處境不同,即使看到相同的行銷活動,也會因此做出截然不同的決定!不管是改名、眼不見為淨,還是直接消費,生而為人,再怎麼艱難還是得選擇 XD
所以說,究竟該如何做出一個明智的決定?
Kristina Guo 教授在 2008 年設計出一個決策的 DECIDE框架,分為以下幾個步驟,我們就利用這回的「鮭魚」行銷活動,來看看人到底該如何做出一個明智的決定。
1. 定義問題 (Define the problem)。
比如說:我能不能吃海鮮?我喜不喜歡吃生鮭魚?或是我其實根本一點都不喜歡握壽司?
2. 建立標準 (Establish the criteria)。
例如:我通常吃一次迴轉壽司能吃幾盤?如果是小鳥胃型的人,每次吃迴轉壽司不過就是個 5、6 盤,那為了這次的活動改名,似乎也沒辦法省多少錢,還得花額外的時間去戶政事務所改名。
又或者你是超級大胃王,跟千千一樣不吃個 100 盤決不罷手,那麼這個活動對你而言肯定穩賺不賠!
3. 考慮替代方案 (Consider the alternatives)。
舉例來說:相較於單價較高的壽司郎,其實你吃爭鮮就夠滿足了;或是你其實喜歡待在家裡用餐,便決定到 Costco 買壽司拼盤解決需求。
又或者假借生日名義,邀請朋友到迴轉壽司店替自己慶生!正好朋友不知道送你什麼生日禮物,十之八九會以請客來打發你,如此一來也能在不改名的情況下免費獲得一餐www
當然啦,想拗別人請客可以有三百萬個理由,這邊就不一一列舉了!
4. 確定最佳選擇 (Identify the best alternative)。
像是改名要請假花時間跑一趟戶政機關,還得自付工本費,對小鳥胃的你而言,10 分裡面大概只能得個 3 分。
自由業的你,正好這陣子手頭比較緊,改個名字就能省好多好多錢,那這個選項就可以得到 9 分!
5. 制定並實施行動 (Develop and implement a plan of action)。
重新檢視列出來的項目以及分數,為「到底要不要為了吃免費壽司改名」下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決定吧!
6. 評估解決方案 (Evaluate the solution)。
不論是用哪種方式吃到壽司,記得回過頭審視一下自己做的決定到底值不值得吧!畢竟作決定的還是「自己」,任誰都無法準確了解你所處的狀況,更遑論其他嚴厲的批評與指教了!
為了鮭魚改名就是貪小便宜?
「鮭魚」活動結束後,根據統計,全台灣有超過 330 個人因為這次熱潮至戶政機關改名。
新聞也指出,根據壽司郎統計,17 日單日有 200 人次使用「鮭魚活動」免費用餐,18日則有近 800 人次。合計整波活動共吸引近千人次吃免費餐。至於這兩日業績和活動引發的效益內部還在評估中,也會做檢討。
眼見這個鮭魚熱潮,各界正反評價不斷,有民眾認為改名是基本權利,也有民眾認為這是年輕人貪小便宜的行為。
不過回歸前段提的「人到底怎麼作決定」,即使反應兩極,也還是無法影響你作的任何決定,所以用「貪小便宜」來概括整個事件,似乎也有些偏頗……
如果改名次數不限,且方案持續,你會不會改名鮭魚呢?
A. 嘗鮮有何不可,人生總要衝一次
B. 沒興趣改名,付原價費用吃就好
C. 譴責改名,浪費資源,數典忘祖
D. 好險我不吃生魚片,戰場遠離我
E. 其他,快跟我們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