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近年引發許多焦慮,臺灣的食安政策究竟該如何制訂,才能讓大家吃得安心放心呢?本系列以歐盟、英國、美國、加拿大、中國等國為例,整理歸納系列文章,邀請大家破關點技,點好點滿成為食安鬥士。
- 前一篇請見:加拿大風險溝通的失敗案例│食安簡史17:實戰開始
來一口肥美的戴奧辛鮭魚!
肥美的鮭魚人人都愛,香滑的嫩肉更是香煎魚片、生魚片的首選。橫跨兩大洋的加拿大,鮭魚養殖業對該國也是重要的農產品之一,然而加拿大政府怎麼也想不到,2004 年時一篇來自頂級期刊:科學 (Science) 的文章,對鮭魚養殖戶們來上沉重的一擊,也血淋淋地暴露出官僚體制下,政府機關完全喪失了「與民溝通」的科普傳播能力。
科學認證:被養殖的毒鮭魚?!
2004 年的 1 月 9 日,科學刊出了一篇來自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的研究 (Ronald Hites from Indiana University and David O. Carpenter from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Albany)1。研究指稱,全球各地的養殖鮭魚都受到戴奧辛 (Dioxins) 汙染,並在文中說明依照加拿大養殖鮭魚的戴奧辛濃度,每月不可吃超過 10 餐的鮭魚2。
此研究甫刊出,立即吸引了各媒體紛紛報導,數日之內加拿大的養殖鮭魚價格暴跌,跌幅最高者甚至達到了七成(70~20%),餐廳紛紛自清說明選用的是野生鮭魚,希望和毒鮭魚劃清界線。此恐慌迅速地蔓延到鮭魚出口市場,事態逐漸失去控制。
官僚式回應,再次失去民心……
研究刊出後的第三天,加拿大衛生部就發佈了新聞稿:「根據加拿大的規定,民眾無需恐慌…..我們認為養殖鮭魚食品是安全的。
According to the CFIA, there are no concerns over eating farmed salmon…especially in regard to contaminants. We feel the product is safe.2
然而,罐頭式的新聞稿對穩定民心完全沒有幫助3。各界的關注度持續升高,各業者出示鮭魚產品的報告;民間團體開始批評該研究的作者,而作者也出面回擊2。媒體上的爭議甚至開始遠離了原始的爭論點:「媒體開始討論鮭魚食品是否對心臟有害!?」整個事件彷彿像是 2016 年 8 月台灣許厝學童尿液研究結果,僅管有了科學研究和政府聲明,但民眾和媒體仍舊處在恐慌的氣氛當中4,5。
早在 1995 年,就有研究報告批評加拿大衛生部的溝通技巧拙劣,公務員們只會以家長口吻、單向式的新聞稿和民眾溝通。長期下來,民眾不僅沒有從政府的溝通裡獲得安心感,反而對政府所發出的任何聲明都失去了信心2。而我們都知道,信賴乃是政府進行風險管理最重要的關鍵!沒有優良「科普傳播能力」的政府機構,是難以將主管機關的施政理念傳達給民眾的。
根據美國學者的看法,在緊急的食安危機爆發時,政府應該要傳達的是6:
- 定義問題 (The Problem):
簡短地敘述問題,說明為什麼會演變成現況。
- 提供解法 (The Solution):
說明什麼方法可解決問題。必須是具體、吸引人、並且可行的方法。
- 說明作法(The Response):
說明政府(或企業)正在進行什麼措施試圖解決問題,以及措施能改善到什麼程度?是否有其他組織也正在努力解決問題?
從上述的介紹裡我們可以知道,在應對食安危機時,政府的做法和企業面對公關危機的處理模式是很接近的。然而在官僚氣氛長期薰陶之下,加拿大衛生部的公務員們喪失了與民溝通的「科普傳播能力」,也因此在 2004 年的戴奧辛汙染鮭魚爭議裡,公關危機處理失妥,讓加國農產經濟蒙受了相當的損失。
- 註:【上】美軍在越南噴灑戴奧辛家族裡的橙劑 (Agent Orange);【左下】暴露在農度過高的含氯原子戴奧辛後(如:多氯聯苯、氯化呋喃等),皮膚的病徵;【右下】三種戴奧辛家族化合物的結構圖。
真相究竟如何?鮭魚真的有毒嗎?
雖然那篇研究的真相不是本章的重點,但我們仍在此簡要地描述。為什麼加拿大政府的聲明和在科學上的研究差異會這麼大呢?
- 原研究的標準來自於美國環保署,基於民眾從「已經被汙染的河流,食用釣起的鮭魚」所制定。
- 而加拿大衛生部的標準則是參考加拿大食品檢驗局 (Canadian Food Inspection Agency,CFIA) 以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兩者標準相同),此兩個單位的標準是基於民眾食用「普通市場中買回家的養殖鮭魚」。
兩者的定義有差距,也因此得到了不同的結果。然而,儘管加拿大衛生部在科學上沒有犯錯,但長期以來的官僚體制,已經導致了加拿大公務員失去了與民溝通的「科普傳播能力」,進而導致民眾的恐慌、鮭魚出口市場的重創。為了記取這個教訓,加國衛生部的官方網頁從 2006 年架設了專門用於風險溝通的工具,專注在「與民溝通」,不定時地發布相關訊息,同時民眾亦可在線上討論有興趣的衛生議題。
以加拿大為例,台灣學到什麼?
從加拿大的狂牛症、戴奧辛鮭魚兩個事件來看。加國政府缺乏以「風險管理上以全面的觀點進行考量」、「與利害關係人進行溝通」,以及缺乏與民溝通的「科普傳播能力」。
反觀台灣的食品管理現況,由於缺乏透明的風險評估機制註1,再加上台灣各級政府尚不熟悉公民參與8,並且台灣政府缺乏「與民溝通」的「科普傳播能力」也是眾所皆知的弊病3,導致了許多官方新聞稿,仍與民眾的生活脫節。以上的問題是台灣公務員們陳舊……等困境,有待未來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才能夠有真正的改善。
註解
- 以我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諮議會設置辦法為例,該辦法明訂所有會議資訊、結論除非核可,都不可公開。相對於公開透明的歐洲食安管理,此舉頗為糟糕。理想的改善方式,可利用數位科技的進步,或直播等方式,不僅能夠隨時記錄會議,更可以邀請民眾一同與會參加7
下一篇請見:中國食安管理的困境│食安簡史19:四轉卡等了
參考資料
- Ronald A. Hites, Jeffery A. Foran, David O. Carpenter, M. Coreen Hamilton, Barbara A. Knuth, Steven J. Schwager (2004) Global Assessment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in Farmed Salmon.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1091447
- William Leiss, Anne‐Marie Nicol (2006) A Tale of Two Food Risks: BSE and Farmed Salmon in Canada. Journal of Risk Research, 9, 891-910
- 不會說人話的政府,造成民間對政策極大誤會:金管會「限縮」電子支付總額的真相。火箭科技評論
- 許厝到底該不該遷? 為何政府說服不了家長。聯合報 Focus
- 許厝分校爭議》詹長權:願意接受辯論 但非公平討論只是口水。風傳媒
- 風險管理與溝通研討會。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2016 年 4 月 25 日
-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諮議會設置辦法。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 蔡英文「新政百日」專題評論:林雨蒼:太陽花、公民參與,與想溝通的小英。端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