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鬼月談鬼火(上):世界各地都有鬼火傳說?分析前先來講故事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_96
・2019/08/15 ・4279字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SR值 528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楊海彥(小波)

農曆七月鬼門開,這次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不免俗地,要來和大家介紹一些和「好兄弟」有關的傳說。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半夜,被飄浮在空中的淡藍色火球嚇到的經驗?沒錯,這次要和大家探討的傳說,就是「鬼火」。

聽到鬼火,大家第一時間的反應應該都是:「啊,是因為屍體的骨頭中含有磷,夏天高溫導致自燃,燃燒之後就成為鬼火。」這是我們在課本上學到的標準答案,簡單又科學的解釋,彷彿一下子將鬼火的恐怖與神祕消解得一乾二淨──然而,真的是如此嗎?

其實這個說法的疑點不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只靠骨頭中含的磷,能支持鬼火燃燒這麼久嗎?磷又是如何飄浮在空中的呢?磷的自燃溫度大約攝氏34度,夏天還說得過去,那麼冬天被目擊到的鬼火又該如何解釋?若是繼續思考下去,疑點恐怕不只如此。
難道我們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是錯誤的嗎?

別著急,若想分析神秘現象的成因,還得先從神秘現象的傳說本身開始下手。

幾乎每個文化都有鬼火傳說

在日本有所謂的「狐火」,當地人認為那是狐狸吐出或尾巴放出的火焰,也有說是嘴裡叼著骨頭尖端發出的火光。狐火會迷惑旅人,使旅人迷路,這與狐狸精作弄人的印象相符。此外也有所謂的「陰火」,每當妖怪現身時,四周就會出現這種漂浮的火焰。關於鬼火,日本還有「人魂」的說法,認為人的靈魂脫離肉體之後便會形成這種帶尾巴的火焰,四處飄蕩。1

南瓜燈其實跟鬼火有點關係? Image by Andreas Lischka from Pixabay

在歐洲則有所謂的「Will-o’-the-wisps」,這個字也是對於鬼火現象的通稱,鬼火現象的另一個通稱是「ignis fatuus」,拉丁文「愚人之火」的意思。Will-o’-the-wisps後來演變成知名的Jack-o’-lantern,也就是知名的南瓜燈傑克,萬聖節鬼王。這個故事的版本非常多,在愛爾蘭的版本中,Jack是一位欺騙了惡魔的醉鬼,雖然因此多活了幾年,卻導致死後天堂和地獄都不願意收留,只好帶著惡魔給他的地獄之火四處遊走人間,並引誘不知情的旅人進入沼澤。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在丹麥、芬蘭、瑞典等地,Will-o’-the-wisps被認為是一種藏寶人所設立的標記,只有在Will-o’-the-wisps出現的時候,帶著「死人之手」(一種從吊死之人取下並風乾的手,通常是左手),才能找到被藏起來的寶藏。對於寶藏的說法,芬蘭還有另一個版本,不過寶藏是由妖精所埋下,只有攜帶「蕨類之花」才能找到寶藏。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蕨類是不會開花的,若是真的開了花,那一定是非常罕見的事,因此也傳說取得蕨類之花的人能夠得到隱形的魔法。

在墨西哥,鬼火被稱為「Brujas」,意思是女巫,因為這種火焰是女巫化身而成;巴西人則稱之為「Boitatá」,意思是火蛇,當地傳說巨蛇Boitatá活過了遠古的大洪水,之後便以動物或屍體的眼睛維生,這些眼睛給了牠在夜晚視物的力量,也給了牠火紅的眼睛;孟加拉的「Aleya」是死去的漁夫所化,會使行船的漁夫迷失方向或是溺死,但也有使漁夫避開危險的紀錄;泰國的「bung fai phaya nak」,意思是「娜迦火球」,當地人認為這種火球是由居住在湄公河的帕雅納水龍所產生,等待娜迦火球從湄公河畔上升漂浮,是一年一度帕雅納聖火節的重頭戲。2


影片即是娜迦火球從湄公河畔上升漂浮的畫面。

這些當然不是鬼火傳說的全部,對於這種神秘火焰產生的原因,幾乎每種文化都有不同的解釋,有時解釋還不只一種。根據出現的時間、地點、當地的習俗不同,也會產生完全不同的鬼火傳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麼,臺灣有沒有自己的鬼火傳說?

當然有。而且不只是漢人,原住民族也有關於這種神祕火焰的傳說。

漢人的對鬼火的想像大抵承自中國,且在清朝時就已經有關於鬼火的紀錄。那時的人們認為鬼火是人死後變化而成,比如《澎湖廳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相傳虎井嶼海口,昔有商船失事於此,每當風雨將至,則火大熒熒,游行水上;豈長游者怨氣未散,化為磷火,以示後人,使知戒避歟?……」3虎井嶼海口的鬼火,被認為是從前商船失事,溺死者的怨氣所變化而成。

到了日治時代,臺灣日日新報上也有許多目擊鬼火的記載,比如 1915 年 3 月 25 日的〈大甲溪心の鬼火〉一文,便認為鬼火是冤死之人前往閻羅廟檢舉犯人所致:

「……大正二年六月二十四日白天,大甲溪上有個叫李川流的人因故被手槍射殺,犯人將李川流懷中的兩百圓奪走逃逸……這次在同樣地點出現鬼火,當地人認為是李川流前往閻羅廟檢舉犯人……」4

1924 年 2 月 6 日的〈富貴角海面之怪火〉,也提到富貴角出現多個怪火,但文章描述角度較為科學,並沒有提到怪火的民俗成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富貴角燈臺西面,一日午前一時,突然有二十個怪火,忽而合為一團,忽而分散。其近陸者,如上下跳躍,集散數次,約一時間後乃倏然而滅……火色比電燈及焚火,較為光艷而燦爛,光度亦強,海岸岩石樹木,映照畢現,如所謂燐光……」5

曾出現多個怪火的富貴角。圖片來源:wiki commons

此外,還有一些鬼火會出現在人們家中──這種時候,人們會稱之為「怪火」。發生在家中的怪火事件,有時難以與人為縱火區分。

比如 1907 年 11 月 28 日到 12 月 3 日這段期間,不論是臺灣日日新報的日文版或漢文版,都記錄了頻繁發生在大龍峒李家的怪火事件,漢文版更是連續三次的追蹤報導。6, 7, 8, 9 文中提到怪火一下子燒遍柴薪,一下子燒遍蚊帳,最終家裡到處都是,卻又自己慢慢熄滅,這樣的情況幾天來發生了十幾次。當時的人們都認為是道士的符咒所為,婢女也稱曾經在起火點看過一名年約四十歲的陌生男子。警察後來抓了兩個婢女去問話,事件竟自行平息,最後似乎也不了了之。

類似的怪火事件並不是孤例,臺灣日日新報上關於怪火的報導並不少,就連片岡巖的《臺灣風俗誌》中,也提到類似的事件:

「……明治二十八年臺北大稻埕陳某家裡附近發現怪火飛行。明治三十四年新竹中港附近某莊亦發現怪火飛行……眾人遇著這種怪異,猶如遇著天災地變,生出非常恐怖心理。這可不是巫覡、道士輩玩弄的惑人邪法。」10

當時的房屋密度並不高,若是屏除人為的可能,怪火應該可以看作是鬼火恰好發生在住家附近所導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與鬼火相似的伯公火

有趣的是,漢人對於類似的現象,由於出現地區和特徵的不同,也有「伯公火」的說法。

在 1994 年開始陸續出版的《東勢鎮客語故事集》中,就有兩篇與鬼火相關的故事,兩篇口述者除了提到在大甲溪畔看過鬼火之外,都提到了伯公火,並解釋了伯公火與鬼火之間的不同。〈伯公火同鬼火〉中說:「神明火是紅色的,那是伯公火啊。鬼火有時候會追人噢~你從那走過,他會追。」〈鬼火〉中也說:「藍色的火焰是鬼火,伯公火火焰是紅紅的。」11

也就是說,顏色的不同是兩者最大的差異。值得一提的是,客家人還有一句俗話「為人不做虧心事,看著伯公火乜毋會著驚」12,與「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不只是臺中東勢有伯公火,在苗栗竹南的崎頂土地公廟,據說颱風大雨前三天,也都會在附近看到土地公火出現,被認為是土地公在巡視地方13;臺中新社也有被當成土地公祭拜的「古榕王」,樹頂飄出橘紅色的火球,巡繞村莊一圈回到樹中的傳說。14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榕樹在台灣很多地方被當作土地公祭拜。(示意圖,非當事榕樹)圖/ChingHua Chung@flickr

原住民也有鬼火傳說

除了漢人之外,原住民也有鬼火傳說。

比如阿美族與撒奇萊雅族的「Tadatadah」就是鬼火的形象,據說運氣不好的人遇見 Tadatadah 還可能因此生病。在日治時期的《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中也有 Tadatadah 的記載:

「塔大塔大即母國所說的鬼火,有時一分為多,有時多合為一,聚散離合千變萬化,遠遠看著,就像無數的人舉著火把徒步涉水一樣。」15

不過到了近代,撒奇萊雅族的 Tadatadah 似乎演變成完全不同的樣貌。根據馬立雲部落的耆老徐成丸(Tobah Komod)口述,Tadatadah 會隱藏在樹木群裡,當部落的人深入樹群裡時,Tadatadah 就會主動來捉弄並跟隨部落的人,使用障眼法來捉弄:

「Tadatadah 長矮矮的,衣服或是身體看起來像是黃色的。Tadatadah 引誘你的時候沒有感覺,他會麻木你的神經,醒過來的時候就怕了。Tadatadah 曾將女子放入 20 公尺高的洞內、老人放入刺竹之中、小孩置於檳榔葉梢等惡作劇行徑,而當有人放屁、大便或小便時,Tadatadah 會覺得很臭而馬上跑掉。部落人如果看到Tadatadah 時,如果馬上用腳去踢樹,隔天那個樹木就會枯死。」16

從鬼火到身穿黃衣的矮小妖怪,撒奇萊雅 Tadatadah 傳說的轉變可說是非常之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鬼火的形象

看了這麼多傳說之後,我們可以大致歸納出臺灣鬼火傳說的幾個特點:

  1. 通常在夜裡出沒;
  2. 在墓地、河畔或是海濱都可能見到;
  3. 顏色以淡藍色為主,但也有橘紅色的伯公火;
  4. 火焰的數量可能是一至多個;
  5. 有會跟著人跑的紀錄。
鬼火應該是一種相對普遍的自然現象,但鬼火到底是什麼? Image by Rachel Burkum from Pixabay

鬼火很顯然是一種自然現象,否則不會全世界都有關於鬼火的記載,但究竟是怎麼樣的自然現象會產生鬼火?鬼火真如課本所說,只是屍體中磷燃燒所導致的嗎?

讓我們下集分曉

 

參考資料

  1. Wikipedia-Onibi
  2. Wikipedia-Will-o’-the-wisp
  3. 林豪(1894)。《澎湖廳志》。
  4. 〈大甲溪心の鬼火〉。1915年3月25日,臺灣日日新報,第七版。
  5. 〈富貴角海面之怪火〉。1924年2月6日,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六版。
  6. 〈大龍峒の怪火〉。1907年11月28日,臺灣日日新報,第五版。
  7. 〈怪火胡來〉。1907年11月28日,漢文臺灣日日新報。
  8. 〈怪火詳報〉。1907年12月1日,漢文臺灣日日新報。
  9. 〈怪火休矣〉。1907年12月3日,漢文臺灣日日新報。
  10. 片岡巖(1921)。《臺灣風俗誌》,〈臺灣人對鬼怪的迷信9〉,〈鬼火與怪火〉。
  11. 彭維杰。〈論臺灣客家神鬼傳說的倫理意識──以臺中東勢民間故事為對象〉。
  12. 客語萌典-伯公火
  13. 崎頂土地公
  14. 〈中部〉古榕王受傷 土地公托夢求救
  15.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15)。《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二卷 阿美族、卑南族〉。
  16. 黃嘉眉。〈花蓮地區撒奇萊雅族傳說故事研究〉。

【作者簡介】楊海彥/
轉換多次跑道,最終決定與朋友們一起開妖怪工作室。目前專注於台灣怪談研究,擅長將台灣文史和民俗轉化為故事,也設計實境遊戲和桌遊。嗜讀奇幻文學,熱愛電影,喜歡咖啡也喜歡茶,養一隻以拿鐵為名的貓。

文章難易度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_96
23 篇文章 ・ 256 位粉絲
妖怪就是文化!北地異工作室長期從事臺灣怪談、民俗、文史的考據和研究,並將之轉化成吸引人的故事和遊戲。成員來自政大與臺大奇幻社,從大學時期就開始一起玩實境遊戲和寫小說,熱愛書本、電影和實地考察。 歡迎來我們的臉書專頁追蹤我們的近況~https://www.facebook.com/TPE.Legend

0

3
3

文字

分享

0
3
3
圖形處理單元與人工智慧
賴昭正_96
・2024/06/24 ・6944字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 作者/賴昭正|前清大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所長;合創科學月刊

我擔心人工智慧可能會完全取代人類。如果人們能設計電腦病毒,那麼就會有人設計出能夠自我改進和複製的人工智慧。 這將是一種超越人類的新生命形式。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英國理論物理學家

大約在八十年前,當第一台數位計算機出現時,一些電腦科學家便一直致力於讓機器具有像人類一樣的智慧;但七十年後,還是沒有機器能夠可靠地提供人類程度的語言或影像辨識功能。誰又想到「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t,簡稱 AI)的能力最近十年突然起飛,在許多(所有?)領域的測試中擊敗了人類,正在改變各個領域——包括假新聞的製造與散佈——的生態。

圖形處理單元(graphic process unit,簡稱 GPU)是這場「人工智慧」革命中的最大助手。它的興起使得九年前還是個小公司的 Nvidia(英偉達)股票從每股不到 $5,上升到今天(5 月 24 日)每股超過 $1000(註一)的全世界第三大公司,其創辦人(之一)兼首席執行官、出生於台南的黃仁勳(Jenson Huang)也一躍成為全世界排名 20 內的大富豪、台灣家喻戶曉的名人!可是多少人了解圖形處理單元是什麼嗎?到底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

黃仁勳出席2016年台北國際電腦展
Nvidia 的崛起究竟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圖/wikimedia

在回答這問題之前,筆者得先聲明筆者不是學電腦的,因此在這裡所能談的只是與電腦設計細節無關的基本原理。筆者認為將原理轉成實用工具是專家的事,不是我們外行人需要了解的;但作為一位現在的知識分子或公民,了解基本原理則是必備的條件:例如了解「能量不滅定律」就可以不用仔細分析,即可判斷永動機是騙人的;又如現在可攜帶型冷氣機充斥市面上,它們不用往室外排廢熱氣,就可以提供屋內冷氣,讀者買嗎?

CPU 與 GPU

不管是大型電腦或個人電腦都需具有「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 unit,簡稱 CPU)。CPU 是電腦的「腦」,其電子電路負責處理所有軟體正確運作所需的所有任務,如算術、邏輯、控制、輸入和輸出操作等等。雖然早期的設計即可以讓一個指令同時做兩、三件不同的工作;但為了簡單化,我們在這裡所談的工作將只是執行算術和邏輯運算的工作(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簡稱 ALU),如將兩個數加在一起。在這一簡化的定義下,CPU 在任何一個時刻均只能執行一件工作而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個人電腦剛出現只能用於一般事物的處理時,CPU 均能非常勝任地完成任務。但電腦圖形和動畫的出現帶來了第一批運算密集型工作負載後,CPU 開始顯示心有餘而力不足:例如電玩動畫需要應用程式處理數以萬計的像素(pixel),每個像素都有自己的顏色、光強度、和運動等, 使得 CPU 根本沒辦法在短時間內完成這些工作。於是出現了主機板上之「顯示插卡」來支援補助 CPU。

1999 年,英偉達將其一「具有集成變換、照明、三角形設定/裁剪、和透過應用程式從模型產生二維或三維影像的單晶片處理器」(註二)定位為「世界上第一款 GPU」,「GPU」這一名詞於焉誕生。不像 CPU,GPU 可以在同一個時刻執行許多算術和邏輯運算的工作,快速地完成圖形和動畫的變化。

依序計算和平行計算

一部電腦 CPU 如何計算 7×5+6/3 呢?因每一時刻只能做一件事,所以其步驟為:

  • 計算 7×5;
  • 計算 6/3;
  • 將結果相加。

總共需要 3 個運算時間。但如果我們有兩個 CPU 呢?很多工作便可以同時(平行)進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同時計算 7×5 及 6/3;
  • 將結果相加。

只需要 2 個運算時間,比單獨的 CPU 減少了一個。這看起來好像沒節省多少時間,但如果我們有 16 對 a×b 要相加呢?單獨的 CPU 需要 31 個運算的時間(16 個 × 的運算時間及 15 個 + 的運算時間),而有 16 個小 CPU 的 GPU 則只需要 5 個運算的時間(1 個 × 的運算時間及 4 個 + 的運算時間)!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為什麼稱 GPU 為「圖形」處理單元。圖一左圖《我愛科學》一書擺斜了,如何將它擺正成右圖呢? 一句話:「將整個圖逆時針方向旋轉 θ 即可」。但因為左圖是由上百萬個像素點(座標 x, y)組成的,所以這句簡單的話可讓 CPU 忙得不亦樂乎了:每一點的座標都必須做如下的轉換

x’ = x cosθ + y sinθ

y’ = -x sinθ+ y cos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即每一點均需要做四個 × 及兩個 + 的運算!如果每一運算需要 10-6 秒,那麼讓《我愛科學》一書做個簡單的角度旋轉,便需要 6 秒,這豈是電動玩具畫面變化所能接受的?

圖形處理的例子

人類的許多發明都是基於需要的關係,因此電腦硬件設計家便開始思考:這些點轉換都是獨立的,為什麼我們不讓它們同時進行(平行運算,parallel processing)呢?於是專門用來處理「圖形」的處理單元出現了——就是我們現在所知的 GPU。如果一個 GPU 可以同時處理 106 運算,那上圖的轉換只需 10-6 秒鐘!

GPU 的興起

GPU 可分成兩種:

  • 整合式圖形「卡」(integrated graphics)是內建於 CPU 中的 GPU,所以不是插卡,它與 CPU 共享系統記憶體,沒有單獨的記憶體組來儲存圖形/視訊,主要用於大部分的個人電腦及筆記型電腦上;早期英特爾(Intel)因為不讓插卡 GPU 侵蝕主機的地盤,在這方面的研發佔領先的地位,約佔 68% 的市場。
  • 獨立顯示卡(discrete graphics)有不與 CPU 共享的自己專用內存;由於與處理器晶片分離,它會消耗更多電量並產生大量熱量;然而,也正是因為有自己的記憶體來源和電源,它可以比整合式顯示卡提供更高的效能。

2007 年,英偉達發布了可以在獨立 GPU 上進行平行處理的軟體層後,科學家發現獨立 GPU 不但能夠快速處理圖形變化,在需要大量計算才能實現特定結果的任務上也非常有效,因此開啟了為計算密集型的實用題目編寫 GPU 程式的領域。如今獨立 GPU 的應用範圍已遠遠超出當初圖形處理,不但擴大到醫學影像和地震成像等之複雜圖像和影片編輯及視覺化,也應用於駕駛、導航、天氣預報、大資料庫分析、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加密貨幣挖礦、及分子動力學模擬(註三)等其它領域。獨立 GPU 已成為人工智慧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及許多行業的遊戲規則。英特爾在這方面發展較遲,遠遠落在英偉達(80%)及超微半導體公司(Advance Micro Devices Inc.,19%,註四)之後,大約只有 1% 的市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典型的CPU與GPU架構

事實上現在的中央處理單元也不再是真正的「單元」,而是如圖二可含有多個可以同時處理運算的核心(core)單元。GPU 犧牲大量快取和控制單元以獲得更多的處理核心,因此其核心功能不如 CPU 核心強大,但它們能同時高速執行大量相同的指令,在平行運算中發揮強大作用。現在電腦通常具有 2 到 64 個核心;GPU 則具有上千、甚至上萬的核心。

結論

我們一看到《我愛科學》這本書,不需要一點一點地從左上到右下慢慢掃描,即可瞬間知道它上面有書名、出版社等,也知道它擺斜了。這種「平行運作」的能力不僅限於視覺,它也延伸到其它感官和認知功能。例如筆者在清華大學授課時常犯的一個毛病是:嘴巴在講,腦筋思考已經不知往前跑了多少公里,常常為了追趕而越講越快,將不少學生拋到腦後!這不表示筆者聰明,因為研究人員發現我們的大腦具有同時處理和解釋大量感官輸入的能力。

人工智慧是一種讓電腦或機器能夠模擬人類智慧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科技,因此必須如人腦一樣能同時並行地處理許多資料。學過矩陣(matrix)的讀者應該知道,如果用矩陣和向量(vector)表達,上面所談到之座標轉換將是非常簡潔的(註五)。而矩陣和向量計算正是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演算法的基礎!也正是獨立圖形處理單元最強大的功能所在!因此我們可以了解為什麼 GPU 會成為人工智慧開發的基石:它們的架構就是充分利用並行處理,來快速執行多個操作,進行訓練電腦或機器以人腦之思考與學習的方式處理資料——稱為「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

黃仁勳在 5 月 22 日的發布業績新聞上謂:「下一次工業革命已經開始了:企業界和各國正與英偉達合作,將價值數萬億美元的傳統資料中心轉變為加速運算及新型資料中心——人工智慧工廠——以生產新商品『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將為每個產業帶來顯著的生產力提升,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和提高能源效率,同時擴大收入機會。」

附錄

人工智慧的實用例子:下面一段是微軟的「copilot」代書、谷歌的「translate」代譯之「one paragraph summary of GPU and AI」。讀完後,讀者是不是認為筆者該退休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GPU(圖形處理單元)和 AI(人工智慧)之間的協同作用徹底改變了高效能運算領域。GPU 具有平行處理能力,特別適合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所需的複雜資料密集運算。這導致了影像和視訊處理等領域的重大進步,使自動駕駛和臉部辨識等技術變得更加高效和可靠。NVIDIA 開發的平行運算平台 CUDA 進一步提高了 GPU 的效率,使開發人員能夠透過將人工智慧問題分解為更小的、可管理的、可同時處理的任務來解決這些問題。這不僅加快了人工智慧研究的步伐,而且使其更具成本效益,因為 GPU 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執行與多個 CPU 相同的任務。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發展,GPU 的角色可能會變得更加不可或缺,推動各產業的創新和新的可能性。大腦透過神經元網路實現這一目標,這些神經元網路可以獨立但有凝聚力地工作,使我們能夠執行複雜的任務,例如駕駛、導航、觀察交通信號、聽音樂並同時規劃我們的路線。此外,研究表明,與非人類動物相比,人類大腦具有更多平行通路,這表明我們的神經處理具有更高的複雜性。這個複雜的系統證明了我們認知功能的卓越適應性和效率。我們可以一邊和朋友聊天一邊走在街上,一邊聽音樂一邊做飯,或一邊聽講座一邊做筆記。人工智慧是模擬人類腦神經網路的科技,因此必須能同時並行地來處理許多資料。研究人員發現了人腦通訊網路具有一個在獼猴或小鼠中未觀察獨特特徵:透過多個並行路徑傳輸訊息,因此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多任務處理能力。

註解

(註一)當讀者看到此篇文章時,其股票已一股換十股,現在每一股約在 $100 左右。

(註二)組裝或升級過個人電腦的讀者或許還記得「英偉達精視 256」(GeForce 256)插卡吧?

(註三)筆者於 1984 年離開清華大學到 IBM 時,就是參加了被認為全世界使用電腦時間最多的量子化學家、IBM「院士(fellow)」Enrico Clementi 的團隊:因為當時英偉達還未有可以在 GPU 上進行平行處理的軟體層,我們只能自己寫軟體將 8 台中型電腦(非 IBM 品牌!)與一大型電腦連接來做平行運算,進行分子動力學模擬等的科學研究。如果晚生 30 年或許就不會那麼辛苦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註四)補助個人電腦用的 GPU 品牌到 2000 年時只剩下兩大主導廠商:英偉達及 ATI(Array Technology Inc.)。後者是出生於香港之四位中國人於 1985 年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成立,2006 年被超微半導體公司收購,品牌於 2010 年被淘汰。超微半導體公司於 2014 年 10 月提升台南出生之蘇姿豐(Lisa Tzwu-Fang Su)博士為執行長後,股票從每股 $4 左右,上升到今天每股超過 $160,其市值已經是英特爾的兩倍,完全擺脫了在後者陰影下求生存的小眾玩家角色,正在挑戰英偉達的 GPU 市場。順便一題:超微半導體公司現任總裁(兼 AI 策略負責人)為出生於台北的彭明博(Victor Peng);與黃仁勳及蘇姿豐一樣,也是小時候就隨父母親移居到美國。

(註五)

延伸閱讀

  • 熱力學與能源利用」,《科學月刊》,1982 年 3 月號;收集於《我愛科學》(華騰文化有限公司,2017 年 12 月出版),轉載於「嘉義市政府全球資訊網」。
  • 網路安全技術與比特幣」,《科學月刊》,2020 年 11 月號;轉載於「善科教育基金會」的《科技大補帖》專欄。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賴昭正_96
43 篇文章 ・ 56 位粉絲
成功大學化學工程系學士,芝加哥大學化學物理博士。在芝大時與一群留學生合創「科學月刊」。一直想回國貢獻所學,因此畢業後不久即回清大化學系任教。自認平易近人,但教學嚴謹,因此穫有「賴大刀」之惡名!於1982年時當選爲 清大化學系新一代的年青首任系主任兼所長;但壯志難酬,兩年後即辭職到美留浪。晚期曾回台蓋工廠及創業,均應「水土不服」而鎩羽而歸。正式退休後,除了開始又爲科學月刊寫文章外,全職帶小孫女(半歲起);現已成七歲之小孫女的BFF(2015)。首先接觸到泛科學是因爲科學月刊將我的一篇文章「愛因斯坦的最大的錯誤一宇宙論常數」推薦到泛科學重登。

0

6
0

文字

分享

0
6
0
當盜腎傳說進入臺灣與中國,故事也要來個大變身——《特搜!臺灣都市傳說》下
PanSci_96
・2020/06/19 ・3837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SR值 503 ・六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若問問臺灣讀者,他們聽到的盜腎傳說背景為哪個國家?近一半的人會回答中國,一半以上的人會回答美國。

這部分得益於《獨角獸查理》的流行,另一部分則是因為,德州大學版本在臺灣流傳得實在太廣了。它流行時間主要集中於 1997 至 2002 年(之後當然還有流傳,2002 年只是以「網路追追追」的闢謠為界),這段時間正是臺灣網路使用者快速增加的時期。

當時接觸網路的一代用戶,最小的可能是國小生,也都受過這傳說的洗禮。如今,他們也已經長成二十七、八歲的年輕人了,還記得小的時候在網路上瀏覽過的「盜腎傳說」。他們當初看到的,應該就是德州大學版。

除了盜腎傳說,肯 X 基的基因雞傳說,也是翻譯來的。(怒吃一波)圖/giphy

除此之外,2000 年前後,似乎是臺灣迅速接受美國都市傳說的一個時期。不少翻譯的傳說在臺灣流傳。2000 年左右的「肯德基基因雞」傳說,也是從英文翻譯而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化」的盜腎傳說,更強調「性」的版本

德州大學版被臺灣人被翻成中文後,傳至中國,並且在中國本地開始「中國化」,雖然中國化得相當不徹底。

2004 年左右,盜腎傳說出現了廣州大學版。這個版本現在可以在論壇裡找到轉貼。轉貼文章以「特級警告!不要和陌生人喝酒」開頭,在 2005 至 2007 年間廣泛傳播。雖然少數接觸到的讀者表示,他們兩年前看過美國版,但多數人還是相信了這則翻譯的傳說。

這個最早出現的廣州大學版,有幾個改動:

  1. 將德州大學改成廣州大學,但保留原文,包括「廣州大學慶祝期中考結束是個傳統」,但實際上根本沒有這個傳統。以及把「德州大學正與拜爾大學醫學中心合作,在尋找這個大四學生的腎臟」改成「中山大學與廣州大學醫學中心」。改編者至少對於廣州有基本的了解,雖然他編造了廣州大學的傳統,但還知道廣州的著名大學是中山大學。
  2. 將美國的「911」改成中國的「110」,這是中國的報警專線。
  3. 德州大學版的完整版原有一句「這犯罪行為正發生在絕大多數的主要城市,最近尤其是在新奧爾蘭」,中國版則改成了「廣州」這個快速興起的南方城市。
  4. 提到男生去女孩們的公寓,是「坐出租車去(有車喔)」(中國稱計程車為「出租車」)

除此之外,全文照搬,一字不差。中國改編版襲用了臺灣的翻譯。

只是,為什麼要強調「有車喔」?圖/pixaba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若將兩段文字放在一起比對,會發現字句根本一模一樣,只有上述四處不同。但地點、電話這些,都是因地制宜的合理改動,唯有「坐出租車」是多餘的,為什麼要強調出租車,還說「有車喔」?

計程車給予人昂貴的印象,但其實和臺灣相比,中國的出租車相當便宜。廣州現在的收費標準是 2.3 公里以下 10 元人民幣,此外每多一公里多收 2.6 元。多便宜呢?這表示 2.3 公里只要花臺幣 47 元,同樣距離臺灣要花 95 元。

在中國,計程車連學生都坐得起。不過廣州改編版主要流傳在非廣州的外地,對於這些地方的人來說,「坐出租車」可能仍是件相當奢侈的事,值得強調。

廣州大學版在流傳中改變。例如「廣州大學」變成廈門大學等中國其他南方大學,或是增加了更為艷情的描寫。

嘣!你的腎臟我要了!圖/giph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例如一個出現於 2007 年左右的版本,刪去公寓派對一段,而讓男生「在女孩的百般調情挑逗下」,去「酒店」開了「一間雙人間」。因為這版本中,「性」的主題更明顯,因此這版本的警示往往是「千萬不能嫖妓」、「大家以後千萬不要嫖娼啊」。

警告!大學女生不要輕易發生一夜情

2007 年版還改了一個細節,讓男孩醒來時,發現在他旁邊的並不是電話,而是手機——在德州大學版開始流傳的 1996 年,手機還不夠普遍,但在 2007 年的變體中,保留飯店電話而不使用手機,才是不自然的。

2008 年,大學男生版又變成了大學女生版,這回主角換成了四川的大學女生,誘惑者變成一位年輕帥哥。同年,「網路追追追」在〈十年不衰盜腎傳奇話從頭〉裡,新增了這個四川女大生版。經過中國本地化改編的大學生版,也來到了臺灣。

父母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不小心就被拐走了(?)圖/giph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都市傳說都含有某種警告,從德州大學版到廣州大學男生版、四川女大生版,相同的故事,卻攜帶不同的寓意。

德州大學男生在派對上遇害,因此傳說常以「Reason to not party anymore」(不要再參加派對的理由)開頭,但派對文化在中國並不興盛,因此中國版警告的是「不要和陌生人喝酒」(或是不要嫖娼),四川女大生版所代表的寓意,或許是警告年輕女孩們「不要輕易發生一夜情」。

2008、2009 年,剛好就是第一批「90 後」上大學的年紀。經過改革開放、經濟成長,這些新一代的年輕女孩,在感情、性方面的態度已經和上一輩不同了。而在廣大的中國,女孩們又往往到外地求學,「上大學」意味著脫離父母的掌控,這足以引發父母輩的焦慮,擔憂「90 後女孩」會因為誘惑而出事。

但無論是何種警告,這些都是中國本地才有的寓意。廣州大學版和四川女大生版都曾來到臺灣。一旦脫離中國,來到臺灣人眼前,傳說所代表的主要意涵就改變了。兩個傳說版本,都只說明了一件事。

那就是,中國很危險。

對臺灣人而言,盜腎傳說展現「中國很恐怖」

2000 年後的十年,是兩岸經貿交流的成長期。2000 年赴陸旅遊人數為 310 萬人,此後逐年成長(只有 2003 年因 SARS 下跌),2010 年,赴中國旅遊的臺灣人有 514 萬。較十年前成長了 200 萬人。而這段時間,也因為中國加入 WTO 的影響,而使得臺商紛紛投資中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是不是想要偷走我的腎臟?圖/giphy

我們不難想像,在中國的盜腎傳說傳播的 2000 年代,臺灣已經有許多人前往中國工作、貿易、旅遊。但同時,也有許多對中國的惡劣印象在臺灣人之間流傳著:在中國容易被搶劫、中國人上廁所不關門、中國治安衛生狀況非常可怕、在中國容易失蹤……

「盜腎」是發生在中國的恐怖故事,那麼對臺灣人而言,它就是顯示「中國有多恐怖」的故事。

這些警訊跟隨著盜腎傳說流傳。若你在網路上搜尋傳說的轉貼,你可能會發現以下標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出國旅遊中國不要去!可怕!」
  • 「去大陸旅遊的人要注意了」

2009 年,PTT NetRumor 板轉貼的四川女大生版,以這樣一段文字開頭:

「如果您自己或有親戚朋友常往來大陸請一定要認真看完以下的內容」

接著敘述四川的大學女生腎臟被偷的故事,文章最後結束在:

「這種犯罪行為正發生在很多主要城市,最近尤其是在山東、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廈門、泉州、北京、上海、四川、重慶、全國各地酒吧!!發給你關心的任何一個朋友,不要吝嗇區區的十秒,也不要煩。」(見文章開頭所附傳說的第二個版本)

文末列舉的這串城市,不乏臺商聚集處。例如東莞、深圳、廣州、廈門,都是臺商註冊前幾名的都市。但臺商可能更早就注意到這些傳說。廣州大學版出現時,他們就已經在論壇上討論過了。四川女大生版的傳播範圍可能更廣,更及於那些只是想到中國旅遊、探親的臺灣人,或是臺商的親人朋友,所以才以「如果你有親友往來大陸」開頭。

2009 年,一位想到中國旅遊的男生上網發問:我怕大陸很危險,我身上的器官可以賣錢,我擔心會被分解拿去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時已經是 2000 年代後半,但「盜腎傳說」似乎回到了它 1990 年在歐洲流傳時的樣貌:負責告訴旅客,某些外國很危險。無論這些傳說在中國時夾帶的寓意是「不要嫖娼」或「不要喝陌生人給的酒」,到了臺灣,都成了「不要去中國」的警告。

經由臺灣翻譯的傳說,來到中國並獲得了中國化的版本,又回到臺灣,成了象徵中國危險的故事。

傳說不死:切合人心的都市傳說,繼續廣流傳

2008 年,臺灣又經過一輪政黨輪替。在那之後,親中的馬英九就任,和中國的關係轉好。臺灣商人和旅客繼續往來中國,中國沿海城市繼續發展,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文化品味趨於精緻。中國 GDP 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

臺灣人已經不再熱衷轉寄郵件和論壇,臉書成為主要的社交媒介。2012 年,臺灣擁有了 LINE,接下來,它將成為幾乎每個臺灣人都會使用的通訊軟體。你以為經過這些改變,臺灣已經離上一個十年,很遠、很遠了。

一切都結束了嗎?
並沒有。

Facebook 的出現讓盜腎傳說再度廣為流傳。圖/giphy

2012、2013 年間,四川女大生版又在臉書上擴散,有一篇文章甚至被轉發了將近 4800 次。

國際村臉書上的居民有很多,不只臺灣人,除了臺灣人以外,香港人、馬來西亞等中文使用者,也有部分人對中國懷抱負面觀感,因此看待這個故事的方式依然是:「如果發生在中國,一點也不足為奇。」、「中國人多,犯罪手法無奇不有。」「到中國旅遊要注意。黑心事很多」……

都市傳說之所以能夠廣泛傳播,是因為它反映了人們內心的焦慮與恐懼。其實在臺灣,盜腎傳說也曾有過泰國版,但它並未能成為臺灣「盜腎傳說」的主流版本。讀者、傳播者自己選擇了他們想要的故事,其結果就是,中國版被保留了下來,並且持續傳播。

那麼你現在知道盜腎傳說流傳許久的原因了。

——本文摘自《特搜!臺灣都市傳說》,2020 年 3 月,蓋亞出版

PanSci_96
1226 篇文章 ・ 2337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蔓延世界各地的盜腎傳說:一覺醒來腎臟就不見了?——《特搜!臺灣都市傳說》上
PanSci_96
・2020/06/18 ・3341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475 ・五年級

  • 作者/謝宜安

一個男生參加了一場聚會。在聚會上,有個年輕女孩頻頻對這男生表示好感,他答應了,兩人到飯店裡開了間房間,又喝了酒,男生沒多久就睡著了。當他再次醒來,發現自己全身赤裸地坐在滿是冰塊的浴缸之中,眼前有一張紙條寫著:「快打 119!」

他打電話過去,119 叫他檢查自己的背後,他發現背上有兩道長長的割痕。119 告訴他:你的腎臟已經被偷了。

這故事是真的——才怪。

我是誰?我在哪裡?我的腎有被偷走嗎?圖/giphy

你是第幾次讀到這個故事了呢?

我大約在 2010 年左右聽到這個傳聞。那時我才 18 歲,打算隻身前往中國。我被我的父母提醒,要小心陌生人。他們可能會下藥,並且偷走我的器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當時很震驚,彷彿看到《獨角獸查理》動畫情節在我生活中成真。(《獨角獸查理》裡頭有一段,查理昏迷以後甦醒,發現自己腎臟被偷了。)我後來才知道,信以為真的人不只我一個。盜腎傳說是流傳最廣的恐怖傳說之一,讀過這個故事的人,遍布歐洲、美洲、亞洲。

最早的一批讀者,約在 1990 年左右接觸到這則都市傳說。如今已經 30 年了,盜腎傳說依然在催生它的新讀者。每隔幾年,就會有新聞報導、論壇轉載,說哪位受害者被偷了腎,敘述充滿情節與細節,實際上並無此事,卻看起來真有其事。故事被當成真相,再次引發恐慌。

同樣的過程已發生過無數次,每次總會有新讀者上當。為什麼盜腎傳說總是能精準激起人們的恐懼呢?它憑什麼?

令人心動的艷遇,背後卻是不為人知的危險?

原因之一,可能是人們喜歡恐怖傳說。

廣泛流傳的恐怖傳說,包括「鉤子」、「男友之死」和「更衣室的門」,這些聚焦於突如其來的死亡、失去和傷害的傳說:男友下車後不再回來,幽會時遇上殺人犯,妻子進入更衣室被擄走,危險總伴隨著約會、旅行等令人愉快的事物出現,提醒人們得意之時不可忘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我拿起刀,就是切蛋糕。圖/giphy

「盜腎傳說」也遵循一樣的原則,警告人們性邀約背後的威脅。美女是誘餌,性是陷阱,一夜春宵後換來的不是滿足,而是被劃開的身體。

「帶有性意味的恐怖傳說」是盜腎傳說受歡迎的原因之一,但不會是全部。綜合考察它的幾個版本,會發現它所涉及的主題,遠遠超出性和恐怖。

窮國對富國的怨恨?起源於南美洲的盜腎傳說

南美洲擁有「盜腎」這一系列傳說最早的前身。盜腎傳說在歐洲、美國、中國、臺灣都有流傳,但在南美洲的流傳時間是最早的,即便這時候,它還與後來的歐洲版、美國版、中國版不同。南美洲版的盜腎傳說,受害者是兒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南美洲盜腎傳說中的受害者為兒童。圖/pixabay

法國研究者維若尼卡.坎皮儂.文森發現,1987 年已有傳聞指出南美洲的大城市裡,商人付錢給不肖警察和軍人,讓他們屠殺流浪兒童,以取得新鮮器官。1991 年 12 月,《星期日泰晤士報》等國際媒體又報導,人體器官的黑手黨正在掠奪貧民窟:

「年僅十一歲,奧斯卡住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南部郊區,在一個悲慘聚落裡一條充滿惡臭的街上被綁架。惡徒們把他綁架到一間至今仍無法查明的診所裡,開刀摘取他的一枚腎臟,一個月之後把他送回家,塞給他四百塊錢並在他身上留下一道疤痕。」

這則報導說,這類故事已在阿根廷流傳了兩年之久,它可能是某種南美國家的集體幻想。除了阿根廷,墨西哥也出現相似的新聞。布魯范德記錄了 1990 年 2 月 28 日墨西哥的英文媒體《新聞報》的報導:一個八歲的小孩在街上失神徘徊,他身上有一道傷口,腎已經被割走了。

想偷腎臟,沒有個高超的醫學技術,還偷不走呢!要是真在旅館被偷走,那個當事者也不一定能夠再醒來打電話報警了。圖/giph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類「新聞」在南美洲不斷出現。當然它們都是虛構的,這類故事忽略偷腎所需要的高超醫學技術,一個犯罪組織要同時擁有這般技術而不被發現,是不可能的。

坎皮儂.文森概述了這類故事的典型模式:兒童失蹤後再次出現,伴隨著疤痕、失明,或是剩下的一顆腎。通常,還有他們口袋裡的一筆錢(表示了富人的虛偽)、一張諷刺的紙條(「謝謝你的眼睛」),擄走他們的常是開著黑色高級車、穿著黑皮衣、拿著槍的外國人。

那個「外國人」,很有可能是美國人——這類故事很常將苗頭指向富裕的第一世界。那則阿根廷的報導就提到,「腎臟可能被賣向北美、巴西或阿根廷的病人。」

我們不難發現南美洲版本中,處處透露著來自富裕國家的威脅。這展現在富裕的外國人、北美的器官需求等細節裡。坎皮儂.文森認為,南美洲的這些傳聞,「象徵性地呈現了富國利用不公平的貿易和經濟關係攻擊傷害窮國的事實」,富人身體若有殘缺,就自窮人身上豪取強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很快地,「盜腎傳說」開始在歐洲流傳。這時故事的主角、背景都產生改變,貧民窟小孩和他口袋裡的錢消失了,地點變成陌生的異地,空間也改成旅館、酒吧等空間。但發展程度不同國家間的衝突仍在。
只是,倒過來了。

盜腎傳說在歐洲:歐洲遊客在落後國家被偷

盜腎傳說的受害者主要有三種:旅行者、商務客、大學生。

這三種人的共通之處,是會因為旅遊、工作,或求學,進行長距離的移動,到一個非他們原本所居住的都市。對他們來說,這些地方足夠陌生,也足夠危險。

歐洲人到落後國家旅行,被偷的不只是金錢,還可能是身上的器官?圖/giphy

1990 年夏天,德國流傳著這樣一則事件:一團來自德國布萊梅的旅客,在拜訪土耳其伊斯坦堡的過程中失散了。兩天後,旅行團內的一位婦女在海灘上找到了她的丈夫,他眼神呆滯,身上有一道疤痕。她將丈夫帶回德國,醫生告訴她,她丈夫的腎臟已經被摘除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起「事件」成為德國該年度的熱門話題,但當然,它也是虛構的。土耳其警方和伊斯坦堡德國領事館都未曾接到報案消息。除德國以外,盜腎的故事也在瑞典、荷蘭流傳。

1990 年 10 月,一名女孩告訴瑞典的民俗傳說研究者,她父親和一位男性友人一起拜訪巴西,那名友人在喝了酒後失聯。隔天,友人在某家旅館裡醒來,背上有一道疤痕。他返回瑞典接受治療,發現自己被偷走了一顆腎臟。

美國的都市傳說研究者布魯范德也收過一封來自荷蘭的信,信中告訴他一個「荷蘭萊登的旅行者在北非突尼西亞被偷腎」的版本。

昨天還好好的,今天就消失不見。我的腎臟吶 QAQ。圖/giph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歐洲旅行者會被偷腎的國家,除了上述的土耳其、巴西,還包括其他南美洲、東歐國家。和瑞典、荷蘭、德國這些北歐、西歐國家相比,這些國家被認為現代化程度較低,出售腎臟是窮人可以快速得到金錢的辦法。當然,這並不會是這些歐洲富裕旅客的選擇。正是如此,所以這個傳聞特別驚悚。

我們不難想像隱藏在這則傳說底下的衝突。遊客怕被偷,但和「身體一部分被偷」相比,錢財都是小事,對足夠富裕的國家來說尤其是。因此歐洲版本中,受害者口袋中的那筆錢不見了。若說南美洲版本裡,貧民窟小孩遭遇的是「強迫性的不公平交易」,那麼歐洲版本中遊客遇到的,則是更為單純的竊盜。

南美洲版本中,是富國用其經濟、武力優勢,掠奪了南美洲小孩健康的身體,並給出少得可憐的一筆錢。這筆看起來像是補償、又像是施捨的錢,表現了富人對於窮人的虛假態度。

但在歐洲版本中,富裕的一方才是受害者,他們並不需要被施捨,因此「口袋裡的那筆錢」也就從故事中消失了。對於歐洲遊客來說,他們就只是「被偷了」,就像錢財被偷一樣,偷竊者都是為了錢。而這批外國遊客既有錢,又好欺負,只是這回,偷竊者偷的是更無價的東西——器官

——本文摘自《特搜!臺灣都市傳說》,2020 年 3 月,蓋亞出版

PanSci_96
1226 篇文章 ・ 2337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