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一起用好書養成熱愛科學的下個世代吧!《吳大猷青少年科普特別推薦獎》評選感想

葉綠舒
・2018/08/09 ・2870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499 ・六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兩年舉辦一次的《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日前告一段落了。身為青少年科普的評審,很榮幸能再度參與評選,雖然要在期限內看完「所有的」書籍其實是很累人的工作,但對於愛書人(書蟲)來說,得天下好書一覽之還不用付錢,誠一樂也。

圖/pixabay

雖然《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已辦理九屆,但在 2016 年(第八屆)才第一次將《青少年科普特別推薦獎》列入。今年(第二次)參賽的本土原創青少年科普書籍比起兩年前在質與量上都有許多進步。雖然整體比例上看起來本土科普減少了(從將近四成減少為三成),不過筆者認為主因是整體參賽的書籍增加了 67%(由 2016 年的 66 本增加到 2018 年的 110 本)的緣故。

眾多令人驚豔的本土作品

這次有許多令人驚艷的本土作品,如:《都市昆蟲記》(天下文化出版)、《鍬形蟲日記簿》(城邦文化出版)、《黑面琵鷺來過冬》(信誼出版)、《科學史上的今天》(泛科學企劃,究竟出版)等書,都是作者們多年努力的成果;而較有規模的出版社斥資企劃出版的《超科少年 SSJ》、《科學築夢大現場》(均由親子天下出版)等套書,也都令人激賞。

第九屆吳大猷科普著作獎青少年特別獎決選書籍。 拍攝 / y編

以目前台灣書市的慘淡經營狀況來看,願意斥資製作本土科普的出版社,都應該頒發一座「最佳勇氣獎」。想到有這麼多自產的好書可以讓我們的年輕朋友閱讀,只要其中有百分之一能受到啟發、產生了探索科學的興趣,台灣未來的科學發展會非常令人期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連續兩屆的吳大猷科普著作獎都有展覽書參賽。有些展覽書,如 2016 年參賽、由國立台灣博物館出版的《植物的魔法》;以及在本屆參賽、由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配合《看不見的尺度-奈米特展》所出版的遊戲書就製作極精美也富創意。這兩本書告訴我們,即使是配合展覽的書籍也還是大有可為。我們期待未來公部門能繼續斥資製作更好的科普書,讓去參觀展覽的青少年朋友們在看完展覽後還能藉由展覽書得到更多的啟發。

翻譯類科普佳作與建議

翻譯類也有不少佳作,如《科學家的紙上實驗室》(小天下出版)、《如果地球是個小村莊》(東方出版社)、《用數字幫地球量一量》、《地下世界.水下世界》(小天下出版)、《動手動腦玩科學》(親子天下出版)、《生命從臭襪子的細菌開始》(小麥田出版)等,都是相當不錯的翻譯科普書。其中《如果地球是個小村莊》與《用數字幫地球量一量》不約而同地以比例的概念跟大家介紹這個世界的一些面向,相當有趣。

在這裡想提出一些對翻譯類科普的看法。取得國外受歡迎的科普書的版權並進行翻譯,或許在成本上比自己找台灣的作者來撰寫要低;同時國外的高版稅收入,也讓國外在製作科普書時先天上就比較願意投資成本。但有些只有國外才有的現象,不加註解便直接翻譯,在閱讀時不免有扞格不入之感。如《神奇酷科學:無止境的生存競爭》(小天下出版)中提到牛奶殺菌以巴氏滅菌法進行,但台灣主流都是超高溫瞬間(UHT)殺菌,僅有極少數幾種仍採巴氏滅菌(p.59);而《哆啦 A 夢科學任意門 8:全能機器人解讀機》(遠流出版)裡面提到「日本在不久的將來,高齡人口將占總人口數的三分之一。」(p.20)這部份如果可以加入台灣的資料,讀者應該會更有感覺。

還有,在幾本提到地下世界的參賽書籍中,提到污水下水道,但台灣的污水下水道普及率並不高,而且在設計上應該與國外不同,小朋友閱讀時若問家長,想必也相當難以回答。類似的問題也出現在《空想科學讀本:這部動漫超科學》(遠流出版)裡面。雖然《空想科學讀本》這個系列非常受歡迎且口碑極佳,但是當書中提到的動漫在台灣並不是很流行時,能引起的共鳴就極為有限,也就無法吸引大家了。這也是為什麼我會特別看重本土科普書的原因,畢竟有些知識並不能直接「移植」過來,而且能讓小朋友們多瞭解自己周圍的環境當然會更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評審中常見的缺失與呼籲

本土製作的科普書,當然也並非完全沒有缺失;在評審的過程中常見的問題是資訊錯誤。這部分其實翻譯類科普也有相同的問題,所以在此要呼籲:雖然是青少年科普,內容相對不那麼深入,但建議最好還是找專家進行審定會較為妥當。當然能否找到適當而又有意願的人選,對出版社的編輯部門也是一大挑戰。我曾參與一本植物相關的書籍的審定,其中大部分的內容都沒有問題,但因為對分類學極端不熟悉,無法看出作者本身的分類知識早已過時,後來出版時就因為這一部份招來了不少批評。

比較可惜的是不論國內外的青少年科普,在數學與物理上的努力還有待加強。雖然翻譯類的數學科普《我的數學遊戲大發現》(水滴文化出版)是非常令人驚艷的作品,但整體來說數理類的科普量少、內容仍偏艱深。數學跟物理都是很重要的基礎科學,很期待這兩個領域能有更多有志投入科普的朋友,一起來提升這方面的科普教育。

這次參賽的翻譯類科普書有一本相當有趣的書籍:《解事者》(天下文化出版)。說它有趣,是因為它標榜的是「不使用專業詞彙」來解釋許多事物;比方說「器官」到了書裡面成了「身體裡的各種袋子」、「雲端資料中心」成了「放電腦的大樓」等等……當然書中還會仔細介紹這些事物究竟是什麼以及在做什麼等等。雖然有些部分個人覺得有點畫蛇添足(比方說「清洗碗盤的箱子」),但內容還是相當有趣。

不過這本書卻讓我想到最近幾年遇到的一些出版社與報刊的編輯。不知是否是因為這些編輯們並非二、三類組出身,我發現他們會極力避免在文章中出現專有名詞!我認同有些專有名詞乍看之下的確令人摸不著頭腦,但只需要用一小段文字解釋一下即可,而不是以「這些太難」把它們全部封殺。畢竟如果學生對科學有興趣、繼續鑽研下去的話,早晚都要接觸到這些名詞的;與其在此刻用一個努力創造出來的、看起來比較親民的名詞來「促進理解」(個人詢問學生的回應是,專有名詞並不妨害理解),結果造成將來他們看到專有名詞本尊還要再學習一次,我個人是認為沒有必要這麼做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要提到一個與內容無太多相關,但會影響到閱讀意願的點:排版。

不論是國內自製或是翻譯的科普書,有些的排版令筆者想到「課本」。如果主要客群是青少年而非青少年的老師,簡陋的、甚至是類似課本的排版,可能只會招致反效果、影響書籍的銷路。建議排版還是以生動活潑為宜,如有圖像也要注意圖像的品質。畢竟書是知識的載體,若將書做得一望令人生畏甚至生厭,那麼裡面的知識不論再豐富也無法被有效的傳遞了。

文章難易度
葉綠舒
262 篇文章 ・ 9 位粉絲
做人一定要讀書(主動學習),將來才會有出息。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以科普書為主題的「唐恩書店」:從達爾文的家到諾貝爾獎的希望等候室──泛知識節紀實
泛知識節
・2019/05/02 ・2065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479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活動紀錄/李宣蓉

大家都知道寫一本書很難,出一本書很難,賣一本書更難。2019 泛知識節邀請了一位寫了書、開了獨立書店,還是以科普為主的獨立書店的老闆李明燦,分享一下他為何這麼想不開的創業經驗和心路歷程。

  • 唐恩書店店長李明燦,在店門口留影。

達成寫書、開書店的夢想後,李明燦的下一個目標是諾貝爾獎

「實體書店很難經營,這是全世界的趨勢,」一開口,講者李明燦就這麼說道。「但至少在這幾年,因為年輕朋友的加入,台灣有一種到了谷底後,反而向上的感覺。」

一直以來,李明燦的夢想就是寫一本書和開一家書店。在經營書店的三年期間,他加入了「台灣友善書業合作社」,這是許多小型書店為了克服經營困境,嘗試透過彼此集結、互相幫助的方式而成立的組織,現在很多的獨立書店都有加入。

「至少在人生的這個階段,我的夢想算是達成了,後面餘生的夢想就是得到諾貝爾獎。」他笑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諾貝爾獎獎章。圖/flickr

與科普書緣分的起源:《物種原始》

李明燦並非打從一開始就投入書店經營,他的前半生是在半導體業跟電子業打轉。「在電子業過勞是常態,當時我在大陸外派,覺得身體狀況快不行了。」2008 年開始,關心自己身體狀況的李明燦讀了相當大量的科普書,嘗試拯救自己的健康。他以自身和家人為對象,做了很多簡單的人體實驗,並且把這六、七年間的人體實驗成果集結起來,寫成了著作《疾病原始》。

「我很崇拜達爾文,」李明燦說。讀到達爾文的著作《物種原始》 (註:又稱《物種起源》或《物種源始》) 時,李明燦非常驚豔,認為書中的許多論述和他的想法及研究結果不謀而合。李明燦於是將自己的著作命名為《疾病原始》,並在 2014 年 11 月 24 日,也就是達爾文發表《物種原始》的155年後出版。在書中,李明燦加入不少小巧思,比方首刷的冊數,以及每一本書上獨一無二的編號等等,這些都是李明燦的心血結晶。

達爾文的物種原始。圖/wikipedia

「在我研讀科普書,或者解救自己的身體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慢性疾病都找不到原因,目前不少科普書在探討這個現象。而我認為,《疾病原始》已經找出了一些因果關係。我在書中有寫到,世界上並沒有雄性禿、鼻竇炎與皮膚炎,這些病症都有些變數。並且,我以自身做實驗,提出論證基礎來佐證。」

進一步探討疾病存在的原因:《心理原始》

也因為這些獨特的論證,李明燦將目標放在諾貝爾獎,期許自己的研究能夠獲得國際肯定。除了已出版的《疾病原始》外,李明燦還在規劃下一本著作:《心理原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儘管我認為自己已經找到疾病的因果關係了,卻還是擺脫不了壞習慣,因此有些身體毛病依然存在。」秉持著工程師的務實態度和研究性格,李明燦不斷思考,是不是心理方面出了問題。「當然這之中也有家庭因素、工作因素,導致很難改變習慣,但我認為,心理問題是主因。而談到心理問題,就跟大腦脫不了關係。我這幾年研讀的科普書籍不外乎是三個學派:精神分析學派、認知神經科學學派、腦神經學派。這也是我後來的書寫主要的部分。」

心理健康與生理疾病常有關連。圖/pxhere

以自身碰上的問題作為出發點去思索,李明燦主動投入研究,期望藉著自己的實驗成果幫助更多其他有同樣困擾人。他將達爾文的《物種原始》和由他自己撰寫的《疾病原始》、《心理原始》合稱為「原始三部曲」,不僅表達對達爾文的敬仰,也是一種對自我的期許。

書店名「Down house」:達爾文的退休小鎮唐恩

「達爾文在 33 歲時搭著小獵犬號去採集標本,當時他回到倫敦時,因為受不了倫敦的髒空氣,迫切想要治癒自己的皮膚病,於是搬到了近郊一個叫做唐恩的小鎮,他的餘生一直住在那裡。那個地方後來被建成紀念館:Down house。這也就是我的書店店名的由來。」李明燦解釋道,語氣中充滿了對達爾文的祟拜之情。

紀念達爾文的Down House。圖/flickr

唐恩書店並不大,除了販售不少李明燦喜愛的科普書外,平時也會舉辦一些演講跟讀書會活動。書店的風格十分特別,一邊擺放著大量科學書籍,另一邊則是玩具店,陳列許多火柴盒小汽車。「我滿早就開始蒐集這些玩具,收藏火柴盒小汽車已經三十年了。目前店裡的營收超過一半以上都在這個部分。有許多小車都是我的收藏,但是為了店裡的收入,只好把心頭肉賣掉。」李明燦說道,獨立書店的經營困境不言而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即使如此,李明燦仍是十分樂觀。他將唐恩書店稱為「希望等候室」,希望終有一天能獲得諾貝爾獎。在介紹書店的同時,他也推薦了許多優秀的科普書單,包括塔雷伯的《黑天鵝效應》等。最後,李明燦提到了賈伯斯的名言:「人生無法預料」。年輕時,人們並不知道未來會如何,但是到了往後再回頭看,才會發現這一切都是必然的,也因此要盡力去追尋自己的熱情所在,去堅持信念,這也是一切成就的起點。

泛知識節
24 篇文章 ・ 4 位粉絲
從「科學太重要了,所以不能只交給科學家」,到「科學家太重要了,所以不能只懂科學」,再到「知識太重要了,所以不能讓它關在牆裡」,「泛知識節」為泛科知識召集之年度大型活動,承繼 PanSci 泛科學年會的精神與架構,邀請「科學」「科技」「娛樂」「旅行」四個領域的專家與耕耘者,一同談說、分享、攻錯。 這是一個大型的舞台,我們在此治茶拂席,虛位以待,請你上座。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科普閱讀演化論:幾個閱讀科普書的好理由──泛知識節紀實
泛知識節
・2019/05/02 ・2611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534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活動紀錄/李宣蓉

處在資訊流通不發達的古代,書本幾乎就是所有資訊的來源,要獲取知識就必須讀書。但現在的知識來源五花八門,透過 youtube 影片、廣播、電視節目等,也都可以學到新鮮的知識,輕鬆又有趣。我們還需要找個時間坐下來,好好閱讀一本書嗎?

2019 泛知識節邀請到了泛科學專欄作者黃貞祥及出版社資深編輯許鈺祥。兩位講者都是清大生科系畢業,但許鈺祥接著離開生科領域,進入出版界。2017年時,許鈺祥想出版科普領域的書,即使現在出版業相對辛苦,仍將黃貞祥拉進了閱讀推廣的活動。在演講中,兩位分別從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來闡述閱讀科普書有哪些好處。

閱讀能活化我們的大腦

首先,從生理構造方面來看,與其他動物相比,人類的腦部相當獨特。前額葉皮質讓我們能夠理性思辨,擁有邏輯、計算和推衍的能力。但前額葉是需要訓練的。如果不訓練、不做理性思辨,那麼人類大腦其實和黑猩猩是差不多的。閱讀科普書能夠訓練前額葉皮質,靈活運用大自然賦予人類最寶貴的東西,也就是我們的大腦。

若不訓練,人類的大腦其實跟黑猩猩差不多。圖/pxhere

書籍是系統化知識的來源

現代人經常使用數位產品,例如手機、平板電腦等,遇到問題只要上網找資料就行,利用搜尋引擎尋找答案,也有不少人在手機上閱讀文章。這種做法可以快速接收訊息,迅速更新知識庫。但黃貞祥提到,過度使用數位產品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看過的內容一下就忘記了,無法留在腦海。另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網路上的資訊難以避免篇章簡短,知識破碎化、片段化的缺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學習一門全新的知識,是非常需要架構的。尤其,科學領域是相當系統化的東西,需要運用很多抽象性思維。當人們學習系統化的知識時,能夠將資訊連接起來,知識的網絡彼此結合、延伸,讓人們可以應用、創新、創造,協助人們解決問題。

而閱讀這個行為,不只訓練專注力,也連結著大腦的理解能力、再表述能力,並且與溝通能力息息相關。可以說,閱讀科普書就像一種大腦的全方位運動。相反地,如果只是片段地閱讀,片段地吸收資訊,會發現這樣的資訊無法應用到別的領域。

閱讀科普書可以增進創新的能力。圖/pxhere

針對網路文章,許鈺祥也以編輯的角度補充了一些看法:當一篇文章透過社交軟體或各種媒體平台散播出去後,會產生各種數據。除了最多人在意的點擊率之外,也有其他數據需要分析,例如:讀者點擊進入文章後,平均花費多少時間讀完文章。

數據顯示,讀者實際閱讀文章的時間,與編輯們預設的時間是有落差的。例如說,編輯們預設讀完整篇文章應該費時五分鐘,但實際上,讀者只花了兩分多鐘就看完文章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開始,編輯們推測讀者只看完第一頁,卻不知道還有第二、第三頁。但有了更多數據後,他們認為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標題」──許多讀者被標題吸引,心理上認同這個標題而點進文章。然而,閱讀完第一段後,讀者覺得論點好像跟自己想的一樣,認為自己的看法得到印證,就沒再往下看。

這也是閱讀習性上一個很大的改變。以前讀者買了書,往往是讀完整本書才與人交流、發表意見,討論書的內容是什麼,而不是讀了第一頁,就自認為理解了整本書,以自己的觀點去想像、腦補內容。

網路文章自有其發展出的閱讀習慣。圖/pxhere

這種碎片化也是在推廣閱讀時很重要的難題,如何讓讀者瞭解一個主題不是只有單一面向的是非題,不是拋出問題,就期待一個標準答案。閱讀的重點在於思考的邏輯和辯證的過程。

「讀書」並不是讀了就好,如何提升深度,能夠再表述,對於內容產生疑問和思辨,並因此啓動尋找答案的好奇心,因而繼續閱讀更多的書,這才是最關鍵的。「沒有任何一本書可以回答一個學科領域的所有問題。」許鈺祥說。推廣閱讀的重點即是點燃興趣,引發讀者後續探索的動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閱讀可以開闊視野

閱讀可以開闊視野。圖/pxhere

除了深化思考之外,閱讀的廣度也很重要。讀書可以跳出舒適圈。接觸到自己不曾想像過的領域,打開全新的視界。許多書店排行榜或是編輯選書都具有指引功能,順應當下時事潮流,先挑選出讀者應該有興趣的書,或應該閱讀的書。

黃貞祥指出,根據研究顯示,無論在經濟或世界趨勢方面,廣博型的知識家對於事態的預測能力更強。曾有朋友問黃貞祥,當他做出一篇新的評論時,如果與之前的評論互有矛盾,怎麼辦?黃貞祥表示,他並不會因為改變了看法而覺得有罪惡感或丟臉。

閱讀了新的書籍,因而修正原先的看法,這代表著成長。新的知識帶來新的認知,也對這個複雜的世界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修改信仰並不可恥。」他說。廣泛閱讀,並且不斷更新自己既有的認知,能讓人對世界趨勢有更好的理解和預測。

閱讀能產生心流,讓人開心

除了智識上的好處之外,閱讀也是件快樂的事。「閱讀能產生心流。」黃貞祥說。當人們投注心神,專注進行高技能的活動時,會產生愉悅而幸福的感受。專注閱讀需要思維的探索、連結和創造,是非常容易產生心流的活動之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閱讀能產生心流。圖/pxhere

黃貞祥還打趣說,除了閱讀外,編輯一本書也會產生心流,這也是為何編輯們的收入不高,但他們做得很開心 (笑)。

關於這一點,許鈺祥並不否認。他解釋,在出版一本書的漫長過程中,編輯往往是第一個讀者。收到譯者或作者的稿件,編輯首先會沉浸於文字內容,但在此之外,編輯還要跳脫出來,站在讀者的閱讀情境去思考設計,考慮該如何包裝一本書。

當書籍發生錯字、翻譯不理想、圖片缺失等等情況時,就會打斷讀者的閱讀行為。這些細緻的過程都必須由編輯把關,盡可能讓讀者讀得順利、讀得投入。也就是說,編輯不只在閱讀文本時產生心流,同時也要仔細思考製作一本書的各個環節,主動營造讓讀者能夠產生心流的情境。

閱讀能增加人與人間的連結

閱讀不只是個人的、私密的,還能夠分享,增加人與人的連結。當代的科普書越來越傾向將人文性質與科學領域合,例如科學與歷史,科學與親子關係等等。科學的普及化,不光著重在冷硬的知識,也要關注社會面向,更加的「入世」,將科學知識回饋給大眾。這也是科普閱讀推廣中不斷反覆思考的問題:台灣人不讀書,是不是因為沒有做出讀者想讀的書?科學是否應該更加貼近人文與社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泛知識節
24 篇文章 ・ 4 位粉絲
從「科學太重要了,所以不能只交給科學家」,到「科學家太重要了,所以不能只懂科學」,再到「知識太重要了,所以不能讓它關在牆裡」,「泛知識節」為泛科知識召集之年度大型活動,承繼 PanSci 泛科學年會的精神與架構,邀請「科學」「科技」「娛樂」「旅行」四個領域的專家與耕耘者,一同談說、分享、攻錯。 這是一個大型的舞台,我們在此治茶拂席,虛位以待,請你上座。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召喚你對科學無盡的求知慾!「第九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得獎名單
PanSci_96
・2018/07/08 ・8832字 ・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SR值 528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兩年舉辦一次,搜羅了不只有臺灣還有中國大陸、香港的優質科普創作、翻譯及出版的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今年已經堂堂來到第九屆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獎項分為創作類以及翻譯類,以及青少年組的特別推薦獎。今年臺灣參與遴選的書籍共有266冊,而中國大陸則由中國科學報社徵書,共有252冊書籍參與遴選,最終都選出各十本書籍進入決選。

今日(2018/7/8)是第九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的頒獎典禮,不只是得獎作品,有許多入圍作品也非常令人驚艷!尤其是青少年組不論是翻譯或是創作的書籍都可以感受到作者、譯者以及出版社滿滿的巧思,也喚起了y編那顆對科學充滿好奇的童心啊(歐拉歐拉歐拉)!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作品,有哪些還沒看過的就趕快丟購物車然後結帳吧!

青少年科普特別推薦獎

創作類

青少年科普特別推薦獎創作類得獎的兩本書都非常的熱血!

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那些與大體老師在一起的時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好書搶先看
為什麼婚戒要戴在無名指?什麼是腕隧道症候群?
肝膽相照?脂肪肝和膽結石
無語良師,照亮人世燭光的大體老師

只介紹得獎作品還不過癮,入選書單中的其他書籍也讓人科學魂爆發啊!

入選書單:

鍬形蟲日記簿

生物課好好玩2:野外探險生物課!28堂尋寶課╳7大學習主題╳8個國內外自然景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超科少年04:星際使者伽利略

黑面琵鷺來過冬

自然老師沒教的事6:都市昆蟲記

地球小孩的天氣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植物不簡單

還有還有!!!各位觀眾注意囉!!!XD

科學史上的今天:歷史的瞬間,改變世界的起點

專欄:科科史上的今天

雖然沒得獎(嗚嗚),還是懇請大家用新台幣帶它回家~ 送禮自用都相宜,可惜太有份量了(無誤)沒辦法邊泡泡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翻譯類

青少年科普特別推薦獎翻譯類的得獎書籍是一部讓人看完好想成家(無誤)作品。

天生建築家:鈴木守的109種動物巢穴大發現

接下來一樣介紹翻譯類入選書單中讓人選擇困難好想通通帶回家的其他書籍。

入選書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勇往直前:50位傑出女科學家改變世界的故事
Women in Science: 50 Fearless Pioneers Who Changed the World

銀籤獎

佳作獎

孟德爾之夢:基因的百年歷史

蘭的10個誘惑:透視蘭花的性吸引力與演化奧祕

好書搶先看:
欺騙處男的蘭花,露水姻緣都是假
天作之合的一吻:大彗星風蘭與它驚奇的30cm之謎

數學簡史

  • 作者:蔡天新
  •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銀籤獎

演化
Evolution in Action: Natural History Through Spectacular Skeletons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佳作獎

萬物皆數——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探索宇宙深層設計之美
A Beautiful Question: Finding Nature’s Deep Design

薩克斯自傳
On the Move: A Life

日益寂靜的大自然

聚光燈下的明星科學家
The New Celebrity Scientists: Out of the Lab and into the Limelight

以上就是本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所有得獎作品,對你來說最近看過最令你印象深刻的科普書是哪一本呢?歡迎與我們分享!

不知道要找哪本書來看也歡迎到好書搶先看專欄尋寶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