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5

文字

分享

0
0
5

關係中的爭執與修復

貓心
・2015/04/07 ・4660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SR值 473 ・五年級

「我真的很恨她,為什麼不能早點告訴我,她的心已經不再我身邊了?為什麼一定要等到最後,留下我一個人,孤單的在這裡活著?」每一個被劈腿的人,總是帶著許多的責怪以及不解,不知道為什麼對方不要自己了?不知道為什麼,我在她心中,已經不再重要了?

我們總以為,一段愛情的背叛,就是秘密出現了,第三者介入了,原本幸福美滿的愛情,在一夕之間變了色。我們總是去責怪第三者,以及劈了腿的那個人,他帶著他的幸福走了,留下了另一半,以及碎了滿地的心。但是John Gottman告訴我們,其實真正愛情中的背叛,並不是小三,而是我們一次又一次,沒有在滑動門時刻(sliding door moment)面向(turning towards)我們的伴侶。

「她只是無意闖入的第三者/我們之間的困難/在她出現之前就有了/雖然我憤怒/但是我明白的/過錯讓她去揹著/那是不對的」,就如同梁靜茹歌詞中所描述的一般,當一段關係出現了裂痕,才給了第三者闖入的機會,正因為有一些需求無法在關係中被滿足,所以處於關係中的伴侶,才會開始向外尋求他人的溫暖。

John Gottman把關係的破裂,分成了五個階段[1]:滑動門時刻(sliding door moment)、遺憾事件、蔡格尼克效應(Zeigarnik effect)、消極詮釋(Negative Sentiment Override,NSO)、災難四騎士。我們每次和伴侶的互動,都是一個又一個的滑動門時刻;Gottman採用了滑動門時刻來為這些片刻命名,是源自於雙面情人(sliding doors) 這一部電影,在電影中,女主角海倫(Helen)趕上列車與錯過列車,兩種不同的情境帶給了她天差地遠的遭遇;同樣的,在伴侶的互動中,當其中一方給出了一些期望,而另一方是如實的抓住了呢?還是錯過了呢?這一些小小的片刻,造就了不同的結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舉了自身的小故事來說,在一個夜晚裡,他正愉快的讀著一本推理小說,並對劇情做出了推理,迫不及待想看結局是否如他所料。讀一讀,他把小說放在床邊,走向了浴室,當他經過鏡子前,瞥見他太太心事重重。這就是一個sliding doors的時機。他可以選擇溜出浴室,繼續讀他的推理小說,但他選擇去關心他太太怎麼了。就在這一個時刻,他們就是在培養信任,他去關心對方,而不是在乎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也許那一刻並不是那麼的重要,也許只是小事情而已,但是如果一再置之不理,信任就會慢慢的瓦解[2]。如果我們能夠面向(turning toward)我們的伴侶,那將讓彼此的信任更加緊密;若是我們背向(turning away from)我們的伴侶,隨之而來的則是關係的漸行漸遠。

而比起那些關係中的負面時刻,正面事件又更為重要。當我們碰到負向事件時,他人給予的支持(social support),並不一定會讓別人變得比較好,甚至有可能變得更差[3];在伴侶關係中更是如此:當我們覺得自己不如另一半時,會讓自己對這段關係的承諾、滿意度以及愛的感覺都變得更低[4]。但在一段關係中,若是我們能為伴侶的好事錦上添花(capitalization),伴侶大多能夠接受到彼此的訊息,因此正向事件的互動,比起負向事件的互動,更能決定一段關係的好壞[5](延伸閱讀:當一切風景都看透,你是否願意陪我看細水長流?)。

credit: CC by Robert Vitulano@flickr
credit: CC by Robert Vitulano@flickr

若是在這些滑動門時刻,沒能夠接住彼此的訊息,或是視而不見、轉身離開,那麼這些事件就將演變成為遺憾事件。而這樣的演變,雙方都得負起一些責任。表達的那一方,是否能夠用適合彼此的方式表達呢?還是只顧著說自己的需求?接收的那一方,是否能夠為另一方多想一些呢?還是視而不見呢?一段關係的問題,是彼此互動出來的,執著於誰對誰錯,並沒有辦法解決問題,而是讓這些遺憾事件,走入了關係破裂的第三步驟──蔡格尼克效應(Zeigarnik effect)

心理學家蔡格尼克發現,酒吧中的Waiter,總能夠記得每個顧客點的酒是什麼;但是每當他把酒送到顧客手中之後,再去問他他曾經送過那些酒給誰,他就想不起來了。因為,我們對於尚未完成的事情,總是記得特別深[6]。因此,那些伴侶關係中,沒有被解決的問題,總會一次又一次的又回到關係裡,成了我們翻舊帳(flooding)時,攻擊對方的子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留下了許多遺憾的伴侶,會開始對彼此的行為,採取一種消極的詮釋(Negative Sentiment Override,NSO)。這些伴侶,會把對方中性,甚至是正向的行為,詮釋為負向的行為。例如有些伴侶,在其中一方要請另一方吃飯時,另一方第一時間的反應,並不是覺得開心,而是開始懷疑對方是不是做了什麼虧心事,才要請自己吃飯彌補。而那些快樂的伴侶,則會對彼此的行為採取一種積極的詮釋,即使對方做出了一些消極的行為,他們也不會認為對方的消極行為是針對自己的。

事情演變到最後,伴侶們開始採取戰或逃(fight or flight)的姿態來面對彼此。Gottman把這些互動模式,稱為災難四騎士──批評(criticism)、蔑視(contempt)、防禦(defensiveness)、築高牆(stonewalling)。

批評:伴侶對於彼此的行為相互批評,常見的批評有:「我不是要你幫我買東西嗎?為什麼你老是忘記?」、「你真的很沒用耶!這點事情也做不好」

蔑視:對於彼此採取一種輕蔑、貶損人格的方式互動,例如:「你是白癡是不是?為什麼要你買洗碗精,你給我買洗衣精?」、「你做的還真好啊!看你規劃的假期多麼的完美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防禦:面對對方的批評與蔑視,採取防衛的態度,例如憤怒、反擊、裝無辜、抱怨。這其實是一種很正常的自我保護措施,面對他人的批評時,我們總是會採取防衛的態度,但是每次都這麼做,無助於事情的解決。

築高牆:雙方放棄溝通,無視對方的存在,和對方冷戰。

事情演變至今,一段關係已經陷入了泥沼之中。在此時,若是出現了第三者,或是其他可能的對象,都有可能讓這段關係正式決裂。真正破壞關係的,並非那一個第三者,而是在最初的時候,伴侶沒能在彼此的滑動門時刻,面向伴侶的需求。Gottman認為,第三者,只不過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罷了。

IMAG0727

那麼,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們又該做些什麼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John Gottman在《愛的博弈》當中提到了,伴侶們在爭執的時候,要冷靜下來討論似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建議每一對伴侶們,每一周都空出一段時間,來討論一下彼此的議題。就如同海苔熊曾經在他的文章裡面提到的,透過討論來處裡彼此的問題,會比不斷地逃避來得更好:

「對關係的不滿是會像階梯一樣不斷堆疊升高的,如果兩人每週都有「議題溝通時間」,就可以像是從一、兩階的高度跳下來,雖然會有點痛,但不至於讓彼此身受重傷;相反的如果一直躲避不理,最後才一次「處理」,從高處墜落的傷口可能不是兩人目前承擔得起的,關係更有可能因此而崩離。唯有一週一次認真面對兩人之間的困境,每次化解一些、改變一些、為彼此犧牲一些,才可以讓兩個人走得更近一些。」(海苔熊,2013,〈當愛走偏的時刻〉)

想要創造一段美好的戀愛關係,是需要彼此練習的,但是應該要怎麼做呢?Gottman的建議是,在討論時,伴侶們應該要輪流表達自己的意見,當一方在訴說自己的議題時,另一方就負責傾聽,不要插嘴;等到他的議題討論完了,再換另一方提出自己的議題。這樣一來,才能聚焦在討論之上,不至於演變為翻舊帳與交互指責。而訴說方和傾聽方,也有各自應該要盡的責任:

訴說方:

了解(Awareness)

了解的重點在於不指責的態度,我們應該要了解可能會刺激到伴侶的因素,要避免刺激到伴侶,我們必須要注意以下三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自己為重心的句子

為了避免讓伴侶情緒失控,我們應該要用以自己為重心的句子和伴侶溝通,重點不在於是否使用我開頭的句子,而是重心要放在自己身上;別跟伴侶說:「我不喜歡你說我亂買東西,那樣真的很討厭」;試著對伴侶說:「我希望你能在我沒有買很多東西的時候鼓勵我,這樣我會更能節制我的購買慾。」

點名具體事件,不要跑題

討論的時候,要專注在當前的議題上面,不要翻舊帳,不然這將沒完沒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留意可能會刺激伴侶的因素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帶著一些過去的脆弱。了解哪些事情是伴侶的情緒按鈕(emotion button)是很重要的,踩到伴侶的地雷,那麼討論也不可能進行下去了。

寬容(Tolerance)

我們不一定要接受對方的觀點與行為,但是我們必須要接納彼此。接納和接受不同,接納是無條件的包容對方,而接受是認為對方的觀點是對的。但是事實上,人與人相處所談的誰對誰錯,常常是沒有意義的,如果你有和他相同的經驗,你可能也會有和他相同的想法與行為,因此討論誰對誰錯沒有意義。重點在於即使你和我不同,我還是愛你的那份心意。因此,我們要避免基本歸因謬誤(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避免把所有過錯都推給對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變批評為願望或積極需求(Transforming criticisms into wishes and positive needs)

Gottman說,沒有所謂有建設性的批評,批評只會引來防衛。在討論的時候,我們應該試著告訴對方自己希望對方做什麼,而不是不要做什麼。把「別生悶氣」改成「我希望你告訴我你在氣哪件事情」,把「不要忽略我」改成「我好希望你能重視我」。

傾聽方:

理解(Understanding)

不一定要接受他所有的行為,但是要接納伴侶的所有情緒與願望。不要試圖解決問題,而是理解伴侶的情緒與願望。Gottman說,有69%的伴侶有解決不了的問題[7],與問題共處、一起面對問題,會比試圖改變對方來得恰當。並且把你所聽到的說出來,和訴說方做一個核對,避免誤會他所說的意思。

無防衛聆聽(Non-defensive listening)

訴說方有責任不刺激傾聽方,但傾聽方有時候也需要靠自己來平復情緒。當你感到情緒起伏時,試著用下面三種方式讓自己平靜下來:

停頓和喘息

先別急著反駁對方。試著深呼吸吧!放鬆肢體和肌肉,同時專注傾聽對方在說些什麼。

寫下伴侶說的話以及你的反駁

把伴侶所說的,以及你的反駁寫下來,等到換你當訴說方時,再提出來討論。寫下來也能使你放鬆,有助於情緒的平復。

記住你愛他並且尊重他

告訴自己「我們都不會無視對方的悲傷,我必須理解他」。想想愛情中美好的片刻吧,也許是上次一起出遊、也許是他在妳最需要時,突然出現在妳面前、也許是她在妳最脆弱時,給妳一個大大的擁抱;想像愛情中的美好片段,有助於你恢復平靜。

同理(Empathy)

積極傾聽伴侶所說的話,不插嘴,集中注意力在對方身上。理解並非同意,只是如果你們有同樣的經歷,你大概也會和她有相同的感受和需求;理解他的需求,將使你們的關係變得更緊密。

 

除了上面提出來的這些之外,Gottman也在書中強調了幾個要點,分別是:

一、不能爭辯「事實」:事實並不會讓雙方的關係變得更好,了解彼此才是讓關係變好的因素

二、一旦情緒失控,就喊停:情緒失控之後,在討論下去又將陷入災難四騎士的陷阱裡;等到雙方冷靜下來之後再討論,才能讓彼此的關係變得更好。

三、找出雙方的地雷與源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地雷,透過和伴侶討論自己的地雷,以及這些地雷的源頭,將使得雙方關係更美好,也能讓彼此了解哪些是對方的弱點,避免戳到對方。

四、在結束之後,為你的具體行為道歉:道歉很重要,讓對方了解到自己是受對方關心的。找藉口、推託責任不會對事情有任何的幫助;重點是這段關係中,當你這麼做時讓他很難受,你的道歉可以讓對方好過許多。

五、下次怎麼做會更好:討論下次遇到類似事件時,雙方能夠為彼此做些什麼?討論要注重在實際的作法,而非過於理想、遙不可及的作法,這樣才對彼此的關係有幫助。

而讀過了這篇文章之後,如果只是把它作為一個知識,並不能讓你們的關係變得更好;只有當你真的去做之後,才能讓它實際發揮效用。

 

參考資料:

  1. John Gottman(2014)愛的博弈。浙江人民出版社
  2. John Gottman演講「John Gottman on Trust and Betrayal」
  3. Barbee, Rowlett, &Cunningham, 1998; Bolger, Zuckerman, & Kessler, 2000; Coyne,Wortman, & Lehman, 1988
  4. Murray, Holmes, & Griffin, 2000;Murray et al., 2005
  5. Gable SL, Gonzaga GC, Strachman A. Will you be there for me when things go right? Supportive responses to positive event disclosur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6;91(5):904–917.
  6. Zeigarnik 1927: Das Behalten erledigter und unerledigter Handlungen.Psychologische Forschung 9, 1-85.
  7. These 4 Things Kill Relationships. TIME [Aug. 26, 2014]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貓心
76 篇文章 ・ 122 位粉絲
心理作家。台大心理系學士、國北教心理與諮商所碩士。 寫作主題為「安全感」,藉由依附理論的實際應用,讓缺乏安全感的人,了解安全感構成的要素,進而找到具有安全感的對象,並學習建立具有安全感的對話。 對於安全感,許多人有一個想法:「安全感是自己給自己的。」但在實際上,安全感其實是透過成長過程中,從照顧者對自己敏感而支持的回應,逐漸內化而來的。 因此我認為,獲得安全感的兩個關鍵在於:找到相對而言具有安全感的伴侶,並透過能夠創造安全感的說話方式與對方互動,建立起一段具有安全感的關係。 個人專欄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psydetective/ 個人攝影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psyphotographer/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從認證到實踐:以智慧綠建築三大標章邁向淨零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1/15 ・4487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文由 建研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當你走進一棟建築,是否能感受到它對環境的友善?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意識到,但現今建築不只提供我們居住和工作的空間,更是肩負著重要的永續節能責任。

綠建築標準的誕生,正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遷與資源匱乏問題,確保建築設計能夠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污染,同時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然而,要成為綠建築並非易事,每一棟建築都需要通過層層關卡,才能獲得標章認證。

為推動環保永續的建築環境,政府自 1999 年起便陸續著手推動「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以及「綠建材標章」的相關政策。這些標章的設立,旨在透過標準化的建築評估系統,鼓勵建築設計融入生態友善、能源高效及健康安全的原則。並且政府在政策推動時,為鼓勵業界在規劃設計階段即導入綠建築手法,自 2003 年特別辦理優良綠建築作品評選活動。截至 2024 年為止,已有 130 件優良綠建築、31 件優良智慧建築得獎作品,涵蓋學校、醫療機構、公共住宅等各類型建築,不僅提升建築物的整體性能,也彰顯了政府對綠色、智慧建築的重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說這麼多,你可能還不明白建築要變「綠」、變「聰明」的過程,要經歷哪些標準與挑戰?

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綠建材標章
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一招:依循 EEWH 標準,打造綠建築典範

環境友善和高效率運用資源,是綠建築(green building)的核心理念,但這樣的概念不僅限於外觀或用材這麼簡單,而是涵蓋建築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也就是包括規劃、設計、施工、營運和維護階段在內,都要貼合綠建築的價值。

關於綠建築的標準,讓我們先回到 1990 年,當時英國建築研究機構(BRE)首次發布有關「建築研究發展環境評估工具(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築永續評估方法。美國則在綠建築委員會成立後,於 1998 年推出「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這套評估系統,加速推動了全球綠建築行動。

臺灣在綠建築的制訂上不落人後。由於臺灣地處亞熱帶,氣溫高,濕度也高,得要有一套我們自己的評分規則——臺灣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應運而生,四個英文字母分別為 Ecology(生態)、Energy saving(節能)、Waste reduction(減廢)以及 Health(健康),分成「合格、銅、銀、黃金和鑽石」共五個等級,設有九大評估指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就以「台江國家公園」為例,看它如何躍過一道道指標,成為「鑽石級」綠建築的國家公園!

位於臺南市四草大橋旁的「台江國家公園」是臺灣第8座國家公園,也是臺灣唯一的濕地型的國家公園。同時,還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其外觀採白色系列,從高空俯瞰,就像在一座小島上座落了許多白色建築群的聚落;從地面看則有臺南鹽山的意象。

因其地形與地理位置的特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則成了台江國家公園的首要考量。園區利用既有的魚塭結構,設計自然護岸,保留基地既有的雜木林和灌木草原,並種植原生與誘鳥誘蟲等多樣性植物,採用複層雜生混種綠化。以石籠作為擋土護坡與卵石回填增加了多孔隙,不僅強化了環境的保護力,也提供多樣的生物棲息環境,使這裡成為動植物共生的美好棲地。

台江國家公園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二招:想成綠建築,必用綠建材

要成為一幢優秀好棒棒的綠建築,使用在原料取得、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綠建材」非常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建材最早是在 1988 年國際材料科學研究會上被提出,一路到今日,國際間對此一概念的共識主要包括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廢棄物減量(reduce)和低污染(low emission materials)等特性,從而減少化學合成材料產生的生態負荷和能源消耗。同時,使用自然材料與低 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建材,亦可避免對人體產生危害。

在綠建築標章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也於 2004 年 7 月正式推行綠建材標章制度,以建材生命週期為主軸,提出「健康、生態、高性能、再生」四大方向。舉例來說,為確保室內環境品質,建材必須符合低逸散、低污染、低臭氣等條件;為了防溫室效應的影響,須使用本土材料以節省資源和能源;使用高性能與再生建材,不僅要經久耐用、具高度隔熱和防音等特性,也強調材料本身的再利用性。


在台江國家公園內,綠建材的應用是其獲得 EEWH 認證的重要部分。其不僅在設計結構上體現了生態理念,更在材料選擇上延續了對環境的關懷。園區步道以當地的蚵殼磚鋪設,並利用蚵殼作為建築格柵的填充材料,為鳥類和小生物營造棲息空間,讓「蚵殼磚」不再只是建材,而是與自然共生的橋樑。園區的內部裝修選用礦纖維天花板、矽酸鈣板、企口鋁板等符合綠建材標準的系統天花。牆面則粉刷乳膠漆,整體綠建材使用率為 52.8%。

被建築實體圍塑出的中庭廣場,牆面設計有蚵殼格柵。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日常節能方面,台江國家公園也做了相當細緻的設計。例如,引入樓板下的水面蒸散低溫外氣,屋頂下設置通風空氣層,高處設置排風窗讓熱空氣迅速排出,廊道還配備自動控制的微噴霧系統來降溫。屋頂採用蚵殼與漂流木創造生態棲地,創造空氣層及通風窗引入水面低溫外企,如此一來就能改善事內外氣溫及熱空氣的通風對流,不僅提升了隔熱效果,減少空調需求,讓建築如同「與海共舞」,在減廢與健康方面皆表現優異,展示出綠建築在地化的無限可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島式建築群分割後所形成的巷道與水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綠建材的部分,另外補充獲選為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新建工程,其採用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較低的建材,比方提高高爐水泥(具高強度、耐久、緻密等特性,重點是發熱量低)的量,並使用能提高混凝土晚期抗壓性、降低混凝土成本與建物碳足跡的「爐石粉」,還用再生透水磚做人行道鋪面。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同樣入選 2023 年綠建築的還有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首先,他們捨棄金屬建材,讓高爐水泥使用率達 100%。別具心意的是,他們也將施工開挖的土方做回填,將有高地差的荒地恢復成平坦綠地,本來還有點「工業風」的房舍告別荒蕪,無痛轉綠。

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等等,這樣看來建築夠不夠綠的命運,似乎在建材選擇跟設計環節就決定了,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建築是活的,需要持續管理–有智慧的管理。

第三招:智慧管理與科技應用

我們對生態的友善性與資源運用的效率,除了從建築設計與建材的使用等角度介入,也須適度融入「智慧建築」(intelligent buildings)的概念,即運用資通訊科技來提升建築物效能、舒適度與安全性,使空間更人性化。像是透過建築物佈建感測器,用於蒐集環境資料和使用行為,並作為空調、照明等設備、設施運轉操作之重要參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推動建築與資通訊產業的整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 2004 年建立了「智慧建築標章」制度,為消費者提供判斷建築物是否善用資通訊感知技術的標準。評估指標經多次修訂,目前是以「基礎設施、維運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智慧創新」等六大項指標作為評估基準。
以節能管理指標為例,為了掌握建築物生命週期中的能耗,需透過系統設備和技術的主動控制來達成低耗與節能的目標,評估重點包含設備效率、節能技術和能源管理三大面向。在健康舒適方面,則在空間整體環境、光環境、溫熱環境、空氣品質、水資源等物理環境,以及健康管理系統和便利服務上進行評估。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充分展現智慧建築應用綜合佈線、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及智慧創新 8 大指標先進技術,來達成兼顧環保和永續發展的理念,也是利用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打造的指標性建築,受到國際矚目。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11年優良智慧建築專輯」(新北市政府提供)

在興建階段,為了保留基地內 4 棵原有老樹,團隊透過測量儀器對老樹外觀進行精細掃描,並將大小等比例匯入 BIM 模型中,讓建築師能清晰掌握樹木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確保施工過程不影響樹木健康。此外,在大樓啟用後,BIM 技術被運用於「電子維護管理系統」,透過 3D 建築資訊模型,提供大樓內設備位置及履歷資料的即時讀取。系統可進行設備的監測和維護,包括保養計畫、異常修繕及耗材管理,讓整棟大樓的全生命週期狀況都能得到妥善管理。

智慧建築導入 BIM 技術的應用,從建造設計擴展至施工和日常管理,使建築生命周期的管理更加智慧化。以 FM 系統 ( Facility Management,簡稱 FM ) 為例,該系統可在雲端進行遠端控制,根據會議室的使用時段靈活調節空調風門,會議期間開啟通往會議室的風門以加強換氣,而非使用時段則可根據二氧化碳濃度調整外氣空調箱的運轉頻率,保持低頻運作,實現節能效果。透過智慧管理提升了節能效益、建築物的維護效率和公共安全管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結

綠建築、綠建材與智慧建築這三大標章共同構建了邁向淨零碳排、居住健康和環境永續的基礎。綠建築標章強調設計與施工的生態友善與節能表現,從源頭減少碳足跡;綠建材標章則確保建材從生產到廢棄的全生命週期中對環境影響最小,並保障居民的健康;智慧建築標章運用科技應用,實現能源的高效管理和室內環境的精準調控,增強了居住的舒適性與安全性。這些標章的綜合應用,讓建築不僅是滿足基本居住需求,更成為實現淨零、促進健康和支持永續的具體實踐。

建築物於魚塭之上,採高腳屋的構造形式,尊重自然地貌。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1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4
0

文字

分享

0
4
0
要愛不要暴!終結家暴的方法面面觀【科科聊聊 EP64】 ft. 現代婦女基金會督導何雨威
PanSci_96
・2021/11/09 ・3216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圖/Pixabay

「家暴」是社會新聞標題常見的字眼,然而你真的了解「家庭暴力」所涵蓋的範疇嗎?哪一種暴力型態在台灣最為常見?「家暴」案件數量在台灣不減反升是好現象嗎?社工又該如何介入「家暴」被害人、相對人的關係,從而改善關係或家庭?

長年關注性別議題的泛科學,本次邀請到現代婦女基金會督導何雨威,自性別、社會層面切入,與聽眾窺見「家庭暴力」背後的重重議題,也藉由她多年的社工經驗,分享如何介入、協助個案,從而理解家暴被害人、相對人以及家屬的生命歷程,讓個案走出對暴力的恐懼,令家庭、親密關係得以獲得改善。

  • 03:05 「親密關係暴力」佔家暴案例的五成

「家庭暴力」代表被害人遭受家庭成員施以身體、精神上的虐待。何雨威也特別指出,台灣在104年針對《家庭暴力防治法》修法時,更將「經濟虐待」(經濟上的控制或脅迫)納入家暴定義中。其中,目前在台灣常見家暴案件類型,包含:親密關係、兒少或老人,而「親密關係暴力」的案件數量最多,近乎佔總數的五成。

延伸閱讀:這真的是我要的婚姻嗎?二十個藏著「但是」的婚姻殺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06:42 不住同個屋簷下也可能發生家暴?

何雨威舉例,曾經或現在的親密關係對象,對伴侶或前任進行「跟蹤騷擾」,便可能是「家暴」發生的前兆。她也提醒,面對較輕微的跟蹤、騷擾,例如:前任交往對象在對方摩托車上放早餐,也不應該輕忽,這都可能造成對方感受不舒服、不自在,感到自由被剝奪或限制。

  • 08:20 「威脅恐嚇」的危險之處

「親密關係暴力」中,除了肢體暴力外,威脅恐嚇也頗為常見。何雨威提及,家暴相對人可能以小孩、寵物做為威脅理由,或甚至脅迫曝光私密照片,令被害人感到恐懼,藉以要求被害人達成自己的某些需求,例如:維持交往關係不分手、要求提供金錢,讓被害人處於孤立狀態,無法向外界求助。

  • 10:59 「冷暴力」的惡性循環如何發生

「冷暴力」屬於精神虐待中「情緒暴力」的一種類型,也常發生於親密關係之中。相對於肢體暴力的「顯性」,冷暴力則更為「隱性」較難察覺。何雨威也表示,她的某個個案即是丈夫會對妻子嚴厲控管,若妻子無法達到要求,丈夫便會拒絕與她交談、溝通。個案也曾在此種「冷暴力」發生當下,順應丈夫要求,希望減少衝突,卻因而讓暴力持續發生,造成惡性循環。

  • 16:07 家暴被害人「難逃羅網」的原因

何雨威表示,國際間普遍談及家暴,仍會認為它是種「性別暴力」,當今在台灣家暴案件的被害中,仍有八成是遭受親密關係暴力的女性。同時社會對女性的性別角色期待,也可能致使她們難以離開暴力關係,例如:被期許要作為「好媽媽」,而無法放下孩童離開家庭。女性更可能因經濟無法獨立,加上家暴相對人的肢體控制、精神威脅,導致她們無法逃脫出親密關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延伸閱讀:《82年生的金智英》隨處可見,正如源自性別的困境平凡無奇

  • 23:41 為何近年家暴案件不減反升?

即便在性別平等意識逐漸被重視的台灣,家暴的案件仍逐年升高。不過,何雨威解釋道台灣採「責任通報」,即不論案件嚴重程度輕重與否,皆會被列為通報,近年亦有如:情境式暴力(Situational Couple Violence)、或者家庭功能不全而導致的暴力(如家中經濟貧困、或有老人、精神疾病患者等家庭成員),也可能是案件數量升高的原因。

  • 26:16 社工該如何介入案件?

何雨威以多年擔任社工經驗,分享道處理家暴案件時,首要會先確認關係人之間,是否有權力控制關係,並觀察家庭的狀態,給予適當的協助。她也提及,近年的通報案件增多,也代表被害人較勇於發聲,因此案件數字上升未必是「壞消息」,但也認為仍會有些「黑數」存在,這也是她與現代婦女基金會努力的目標,希望破除被害人對於「通報家暴」的畏懼。

  • 28:26 社工該如何輔導被害人面對家暴?

何雨威分享道,根據國內外研究顯示,家暴被害人脫離一段暴力關係,平均需耗費七年的時間。因此社工在接獲通報後,更需了解被害人現今的處境,共同討論出被害人可接受的解決方針。例如:被害人若面對暴力威脅,便須即刻為被害人找庇護所,訴諸法律協助。如果親密關係的暴力情況有機會改善,被害人也有意願繼續經營關係,可能在前期引入安全計畫,後期則更需花時間,協助雙方建立安全的親密關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延伸閱讀:與另一半吵架了,這時你會怎麼做?──依附理論系列(八)

  • 32:46 「安全計畫」的功用為何

何雨威解釋「安全計畫」,意指社工與被害人共同討論,研擬出避免再遭受家暴相對人施暴的方針。她指出,可先從被害人遭受暴力的樣態、對暴力的敏感度,思考該如何避免或預防,例如:相對人有跟蹤的舉止時,計畫可能包含要求被害人不得走小巷;若雙方仍處於親密關係中,並得以請家暴相對人一同加入,共同學習如何在衝突發生時「喊停」,並引入諮商等資源,避免再暴力再度發生,從而改善雙方的親密關係。

  • 37:50 「家暴相對人」也有得求助

如今,家暴中的加害人正統來說應被稱作「家暴相對人」,避免對相對人貼上「標籤」。何雨威提及,如今若家暴相對人面對關係經營、家庭衝突,同樣有相關社福單位可提供協助。她也表示,社工有很多介入可以家暴的面向,例如:被害人、相對人、其他家族成員可能都需協助,或者提升家庭的功效,如同經濟、親子養育能力,亦是社工的「全能」之處。

延伸閱讀:當深愛變成殺害:恐怖情人,要的到底是什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41:20 何雨威投入家暴社工的契機

大學便就讀社工系的何雨威,不僅曾在現代婦女基金會實習,這也成為她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直到今日已在基金會晉升督導。她曾擔任社工面對個案,感受到家暴被害人的無力,甚至一度產生替代性創傷(Vicarious Trauma)。不過對她來說,理解被害人的生命,令對方發覺生命還有其他選擇,即是她堅守崗位的理由。被害人的轉變,更能讓她深信這份工作的意義。

  • 45:50 現代婦女基金會的「包全餐」服務

除了協助家暴被害人之外,現代婦女基金會目前的服務,包含:進行家暴「目睹兒」的輔導,也在小學進行家暴的「一級預防」宣傳,教導孩童如何面對負面情緒、建立身體界線,同時也深入大專院線,與學生談如何戀愛、分手等情感教育。基金會亦有研發針對離婚夫妻與孩童建立親子關係的方案及書籍,也在社區宣導家暴的概念,令社區也得以協助家暴家庭復原。

  • 55:37 「守護幸福分享愛」活動:捐款基金會吃美味蛋糕

現代婦女基金會目前與阿默蛋糕合作,11/19前捐款給基金會600元,即可獲得蛋糕甜點相關產品,捐款將全數使用於「受暴婦幼扶助計劃」,提供受暴家庭完整的協助與預防。何雨威也表示,日後有機會也很有意願再回到節目,和聽眾分享情感教育、親密關係等等相關話題,希望促使大眾更加理解性別議題。

延伸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4
3

文字

分享

1
4
3
看A片會不性福,對真人沒性趣嗎?
miss9_96
・2020/11/18 ・2798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A編按:網路上搜尋「看A片」的相關新聞,通常是負面居多,甚至有人將這些負面新聞的出現怪到A片頭上。然而,A片真的有那麼大的影響力,能影響到正常生活嗎?

 

《看A片學性教育是否搞錯了什麼?》專題帶你一起盤點看A片的迷思,用科學研究破解大眾對A片的想像,如果你對看A片還有其他疑慮,也歡迎偷偷私訊跟我們分享!

聽說看 A 片會「再起不能」,失去對真人的興趣,破壞夫妻和諧。既然這樣,那賓館裡怎麼還會放A片呢?這中間肯定有什麼問題!讓我們一起來破解謠言啦

A片(或稱色情片、動作愛情片等)多受歡迎?數據會說話!全球最大的色情片網站之一 Pornhub 的數據顯示,該網站的瀏覽人數每年成長,2018 年甚至近 350 億人次 ,雖然主要是男性(74%),但觀賞A片的女性比例也持續增加 1

而有多少比例的人在看 A 片呢?據美國調查,約 46% 男性和 16% 女性,在過去一週內曾看過A片 1;而義大利的高三生,更有 8% 的人每天都在看A片 2(年輕人就是不一樣啊!菸~)

歷年來 Pornhub 觀看者的變化。圖/參考文獻 1。

BUT,看 A 片會對人類的生、心理造成影響嗎?

儘管有新聞報導認為,泛濫的 A 片和性功能障礙,如:勃起障礙(erectile dysfunction)有關。那科學理論、臨床調查支持這種說法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A 片似乎太容易使人成癮了?

看 A 片對身心有害的理論很直觀——因為它太好看了。現在的A片取得便利、分類詳細、又是幾乎無限的內容,提供了極為便捷、自由的使用。而看A片與「物質成癮」很像,都會刺激大腦的獎勵迴路、爆發多巴胺,讓人類溺愛其中 3

圖/Pixabay

而眾所皆知,A片裡的情節能超乎常理、脫離真實的世界(如:時間停止器等),若持續、習慣在A片中獲得高強度的愉悅;觀看者在脫離螢幕後,面對3D現實性生活,可能會因大腦無法獲得足量的多巴胺,出現性交障礙、性慾減退等困難 3

乍聽之下,看A片成癮的神經學理論很合理。但實際調查起來,卻不是醬子簡單。

對性的影響,看A片只是其中之一

勃起障礙:A片看太多會再起不能?

勃起障礙,指性行為過程中,男性陰莖無法達到足夠硬度插入,或無法維持硬度直到射精 5。據調查,約三分之一的年輕男性(18-40歲)有此困擾 4

曾有名 24 歲的病人,因勃起障礙、對妻子缺乏性慾而求診。他在治療前半年期間,每日約花 5 小時觀看 A 片,同時伴有酗酒、自殺傾向。在醫療建議下,他戒斷A 片的習慣、隨後回報勃起障礙的症狀消失了 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乍聽之下,勃起障礙和看A片有因果關係,但需注意,此類議題難以研究,因為不少案例帶有複雜的影響因素,如前述患者同時有酗酒、自殺變因,難以釐清A片和勃起障礙的關係。同時,觀看A片是「因」或是「果」?實難判斷。患者可能因為看了太多A片導致勃起困難;也有可能是勃起困難後,只好尋求A片的刺激

而在大型的調查裡,也並未達成共識。克羅埃西亞的研究團隊,在 2011 年針對克羅埃西亞(947人)、挪威(219人)、葡萄牙(1,571人)的男性訪查,但僅有克羅埃西亞的男性在統計上顯示出勃起障礙和觀看 A 片有正相關(該國特殊的國情嗎?) 2, 4。到目前為止,筆者搜尋的文獻裡,沒有較為一致的定論

性慾的變化:A片看太多將永久進入聖人模式?

在上述的 A 片危害論裡,有種說法是「因為 A 片比較刺激好看,所以對現實性生活沒有興趣」。然而,各項大型的調查結果,出現了多元、有趣的結果。

針對 1,163 名義大利高三生的調查,約10%認為看A片讓他們減少對現實生活中性伴侶的興趣 6。而成年男性(18-40歲)的大規模調查,卻沒有類似的發現 2。但一個關於女性的研究卻發現(754人,18-76歲),在長期的戀愛關係裡,頻繁地看A片讓她們增加了對性伴侶的渴望 2

儘管神經學上的推論,頻繁的觀看 A 片可能會讓人對現實性伴侶的慾望降低;但在真實的世界裡,和科學家的想像完全不一致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性滿意度的變化:A片看太多伴侶不性福?

而看A片和性滿意度的關係,也結果了得到多元的結果。多個大型調查發現,似乎僅有男性會因為看A片而感到性滿意度的下滑,女性則否 2。而針對異性戀伴侶的研究,丈夫觀看A片程度和妻子的性滿意度呈現負相關;但妻子觀看A片程度和丈夫的性滿意度卻沒有相關 2

目前似乎顯示,觀看A片對性滿意的影響,並非簡單的關係,必須考量性別、戀愛關係狀態等。

看A片也有好處 

看 A 片,也可以很有正面意義(或理由)。每個人對性都可能產生不安,而看 A 片可減少對性的不安感 3。而夫妻一起觀看 A 片,似乎也對彼此的感情有所幫助。今年(2020)在《性與婚姻治療雜誌(Journal of Sex & Marital Therapy)》的一篇研究顯示,與伴侶一起觀看更多A片後,她們的親密關係越來越多,同時性親密感也隨之增加 7

跟伴侶一起看A片,親密關係更緊密。圖/pixabay

看來,看A片也不都只有壞處呢,而A片迷思中所描述的壞處,也不全是A片惹得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文獻

1. Joshua B.Grubbs, MateuszGola (2019) Is Pornography Use Related to Erectile Functioning? Results From Cross-Sectional and Latent Growth Curve Analyses. The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 https://doi.org/10.1016/j.jsxm.2018.11.004

2. Aleksandra Diana Dwulit and Piotr Rzymski (2019) The Potential Associations of Pornography Use with Sexual Dysfunctions: An Integrative Literature Review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https://doi.org/10.3390/jcm8070914

3. Daniele Mollaioli, Andrea Sansone, Francesco Romanelli, Emmanuele A. Jannini (2019) Sexual Dysfunctions in the Internet Era. 《Sexual Dysfunctions in Mentally Ill Patients》 p163-172

4. Ivan Landripet PhD, Aleksandar Štulhofer PhD (2015) Is Pornography Use Associated with Sexual Difficulties and Dysfunctions among Younger Heterosexual Men? The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 https://doi.org/10.1111/jsm.1285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5. 勃起功能障礙。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6. Damiano Pizzol, Alessandro Bertoldo, Carlo Foresta (2016) Adolescents and web porn: a new era of sexua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olescent Medicine and Health. DOI: 10.1515/ijamh-2015-00037. Charlie Huntington, Howard Markman, Galena Rhoades (2020) Watching Pornography Alone or Together: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with Romantic Relationship Quality. Journal of Sex & Marital Therapy. https://doi.org/10.1080/0092623X.2020.1835760

你知道恩愛原來也有分類型嗎?一起來看 A 片裡學不到的性愛溝通小知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1
miss9_96
170 篇文章 ・ 1076 位粉絲
蔣維倫。很喜歡貓貓。曾意外地收集到台、清、交三間學校的畢業證書。泛科學作家、科學月刊作家、故事作家、udn鳴人堂作家、前國衛院衛生福利政策研究學者。 商業邀稿:miss9ch@gmail.com 文章作品:http://pansci.asia/archives/author/miss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