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0/04/14
最近分別在頂尖期刊《科學》(Science) 與《自然》(Nature) 的職涯專欄各看到一篇談經營管理的文章,摘錄幾段自己非常有共鳴的重點,讓學術界的朋友們參考。《科學》期刊的文章是在「寫給年輕科學家」專欄,討論如何處理研究團隊衝突的幾個心法。
・2019/12/14
對於關係、社會、自我都還處於探索階段的青少年,他們對自我的好奇,讓站在大人視角的我們產生許多無法理解的行為。面對無數的頭痛、失眠的夜,我們可以從心理與社會的角度來看看,這群青少年到底發生什麼事。
・2019/12/13
們時常討論著青少年藏在「叛逆」背後的身心需求,卻忘了關注親子關係中的另一方「家長」多半正值 30-50 歲之間,很可能正值「中年危機」。青少年和爸媽同時經歷著身心劇烈變化的「風暴期」,究竟雙重身心風暴的相遇會發生什麼事?有和平共處的可能嗎?
・2019/09/27
我們總是希望能有一個通則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但又偏偏會在這個時候發現無解的例外,這就是人生的跌宕起伏啊(嘆氣)。同樣地,賽局理論也遇到這個瓶頸,當研究者試圖以理論去解決一切衝突時,「囚犯的兩難」卻赫然誕生,並且也出現在各個領域上,成為這個世代既重要又難解的困境。選擇利他或者利己?抉擇是否存在對錯?
・2019/09/24
九品芝麻官的「我全都要!」是流傳多年的經典台詞,至今都還是網路熱門梗圖之一,從這句話的廣傳程度,似乎就可以一窺人類面對選擇時的無助與抗拒,在兩難的情況下總會想要吶喊:為甚麼我一定要選?不可以全部都要嗎!因此自古以來,人類都非常熱衷於棘手問題的討論,而在本文之中,將藉由各種絕境難題的例子,來為大家介紹兩難問題的迷人之處。
・2017/02/05
前面討論過了許多不同依附類型在愛情關係裡面的互動狀況,這篇文章,我要開始談談,不同依附類型在維持一段長遠的關係時,各會採取哪一些行為呢?本篇文章將討論負向事件與正向事件的溝通,幫助讀者更了解如何維持一段穩定的長期關係。
・2014/04/18
新研究發現,較低的血糖指數會讓已婚人士對伴侶更為生氣,增加敵意與衝突的發生。
・2013/12/25
睡眠是人類生活中重要的休息時間,糟糕的睡眠帶來許多不良影響,除了生理與認知功能外,也可能會影響到人際關係,特別是與枕邊伴侶的互動。正所謂「好的睡眠讓你上天堂,不好的睡眠讓你上槍膛」,加州柏克萊大學的Amie Gordon和Serena Chen教授發現,不好的睡眠會惡化情侶間的衝突並降低對另一半的同理心,讓戀人間的關係拉起警報。
・2012/12/05
這幾天旺中買壹傳媒的社會事件已經轉變為一名手無寸鐵的學生與媒體怪獸間的鬧劇,筆者很私心的希望可以指桑罵槐,但也沒那麼多時間找直接相關的研究,倒是找到一篇談論情緒控制與政治態度的研究。就讓我們透過這個研究來思考,為什麼選前政客們總是要製造熱情,為什麼他們不希望你保持冷靜。
・2011/06/20
大約一個月前,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佈能源報告的新聞稿,內容中說到了2050年,77%的能源需求都可以靠再生能源,這份新聞稿獲得全球媒體報導跟不斷引用。而現在這份能源報告的全文已經公開,卻被人發現這篇報告的主線是Sven Teske-綠色和平國際再生能源部門主任-之前擔任主要作者發表過的一篇,經過同儕評鑑的研究論文(綠色和平網站上也發表過較長的版本)。而Teske本人也是IPCC報告中相關章節的主要作者。這件事被揭露出來之後,引起了許多爭議,包括聯合國單位愈來愈喜歡利用新聞稿跟正式報告發佈之間的時間差作行銷,是否恰當?以及在未充份揭露的前提下,環境行動人士此舉是否構成利益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