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讀《科學》期刊專欄經營研究團隊:處理衝突的三個重要心法

學術職涯線上討論會
・2020/04/14 ・1529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44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林煜軒,國家衛生研究院醫師

最近分別在頂尖期刊《科學》(Science) 與《自然》(Nature) 的職涯專欄各看到一篇談經營管理的文章,摘錄幾段自己非常有共鳴的重點,讓學術界的朋友們參考。

《科學》期刊的文章是在「寫給年輕科學家」專欄,討論如何處理研究團隊衝突的幾個心法。

薩比諾女人出面調停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Sabine Women:Jacques-Louis David,1799)。(這當然只是示意圖)
圖/Wikipedia

第一、不要預設對方是壞人

大部分的研究團隊的衝突,都不是蓄意,而是誤會造成的。

但是面對衝突時,我們常常會用防衛的態度,把對方當做蓄意的針對,使得衝突越滾越大。不要預設對方是壞人,或是蓄意針對,是化解衝突的第一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為在學界的高度競爭的環境,特別是學生或年輕的學者,都會很在乎自己名聲。

不要預設對方是壞人,或是蓄意針對,是化解衝突的第一步。。圖/GIPHY

我自己待過學界、醫界、和業界,非常認同這個觀點:可以在面對衝突時「不要預設對方是壞人」可能最適用的是在學界。

學界追求的價值非常單純──發表好的學術成果建立聲望;比起其他工作環境,可能還需要考慮財務的收支平衡,升遷的標準相對複雜,還有面對的病患、商場上形形色色的應對進退,都遠比學界複雜。

我自己的另一層警惕是:身為主管,自己的團隊有沒有「不要預設對方是壞人」環境的本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研究團隊不是每個人都在乎有沒有好的學術成果,反而是常常計較工作分配有沒有平均?資深同事待久了,總是擺爛推事情,要如何自保?這可能就把「不要預設對方是壞人」的原則想得太樂觀了。

第二、評估衝突的嚴重性

一個團隊有適度不嚴重的衝突,才是健康發展的團隊。

身為主管,不可能一直是同事眼中的好老闆。先認清天下沒有不被員工罵的老闆,或許是當上帶人主管的必備心理建設。

永遠想當「好老闆」的主管,常常做出更多兩邊不討好的決策,對團隊更是另一層的「職場冷暴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主管一定會被罵,所以常常是孤單的。在保護隱私與機密的原則下,最好定期和比自己稍微資深點的同事、學長姊常聊聊、取暖。

先認清天下沒有不被員工罵的老闆,或許是當上帶人主管的必備心理建設。圖/energepic.com@Pexels

如果處理較嚴重的衝突,一定要留下記錄:將相關的 email 存查、通訊記錄截圖存證。

我自己幾乎都會留下所有當事人都有簽名的輔導記錄,並且判斷是否需要與機構裡的相關部門諮詢可能有的倫理與法律問題。

第三、在檢討衝突後,主管自己接受改變與調整

這篇文章主要建議在檢討衝突之後,可以把這些經驗轉化成研究團隊的新政策與制度,而且主管自己要也必須夠開明,接受調整與改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在經營研究室時,則沿襲以前在業界一項很好的制度:每年的年中與年終,分別與每位團隊成員,一對一面談 1~2 小時。

在固定一年兩次的主管面談,通常比較不會有處理衝突後,推出新制度對某些人的針對性。

主管自己要也夠開明,接受調整與改變!圖/Christina Morillo@Pexels

就像如果在選舉前,某條捷運剛好通車,通常會讓大家多了幾分算計的猜疑,也為政治人物的努力打了不少折扣。

在每年固定兩次的面談後,宣佈新的方向與制度,能讓大家在最好的氛圍中,接受改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文章難易度
學術職涯線上討論會
2 篇文章 ・ 1 位粉絲
國家衛生研究院林煜軒醫師研究室與國衛院編輯中心,隔週舉辦《科學》(Science)、《自然》(Nature)、《英國醫學期刊》(BMJ)等頂尖期刊的職涯專欄文章討論會。目前採用線上討論會的形式,也歡迎有興趣加入的實驗室與我們聯繫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吾家初長成子女到底在想什麼?- 從《糖糖online》看青少年的成長變化
雞湯來了
・2019/12/14 ・1945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27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文/雞湯來了王韻捷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張芷晴
    製圖/雞湯來了黃珮甄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圖/糖糖Online

翹課的糖糖和同學在校園中直播跳舞,和教官玩追逐戰……彷彿與大人作對,試圖證明自己可以不受大人控制。

《糖糖Online》講述著幾個青少年各自碰到的人生議題,有的在管教非常嚴謹的家庭中長大,有的在非常開放自由的家庭中成長。

儘管他們成長背景非常不同,但我們深入去看,可以發現他們有一個共通點:都是青少年——對於關係、社會、自我都還處於探索階段的年紀。

他們對自我的好奇,讓站在大人視角的我們產生許多無法理解的行為。面對無數的頭痛、失眠的夜,我們可以從心理與社會的角度來看看,這群青少年到底發生什麼事。

青少年最重要的發展—自我認同的建立

自我概念發展

心理學家 Erik Erikson 將人生視為一個連續不斷的人格發展歷程,強調心理社會發展是連續累積的,且在此同時,發展是具有次序性、階段性的,也就是說各個階段都有某些特定其需要完成的發展任務。這些任務需要藉由經歷衝突、危機事件,個體才得以發展,而所謂的成長就是學習突破危機的種種過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青少年(12-18 歲)的個體發展任務是「發展自我認同」以及「角色認同」。此階段的青少年藉由對自我的省思與體悟,開始建立自我在團體中的社會地位,希望能在不違背自己的需要、價值觀的情況下調整自我,以增加對社會的適應性。

就像《糖糖online》劇中,欣恬面對酸民的冷嘲熱諷,仍對自己的自我價值有所確立,她呈現了一種自我概念完整後的堅定感;而小文年僅 15 歲,資質優異,通過跳級考試的她進入高中二年級的班級裡,儘管成績表現優良,但不難發現小文對自我的發展仍感到有所不足,大部份時候是需要糖糖照顧的。

同儕關係

進入青少年期最大的特徵就是和同儕相處的時間大幅增加,和家長的相處時間減少。青少年在此時期為了融入團體、尋求被認同感,會追求自己在社交群體中的地位。

其實,類似的需求也在成人世界當中有同樣的運作方式:例如繼續接受教育、賺取財富等來得到社會的認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若家長可以看見孩子也有這份需求,也就更能理解「自己的孩子需要在群體之中獲得歸屬感」而有的種種「想和朋友待在一起的行為」。

圖/糖糖Online

家庭關係

在青少年發展自我的過程之中,會漸漸的和父母轉變為「類同儕」之關係,也就是說希望和爸媽像朋友,能夠參與更多家庭事務的討論與決策,對於生活有選擇和可控制感。

也因為青少年孩子心理狀態逐漸朝向獨立、成熟,與父母的價值觀產生落差,就容易發生衝突。(延伸閱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青少年如何應對衝突?

圖/糖糖Online

家長如何與青少年子女一起成長

青少年是人生發展中的重要轉捩點,個體將由不成熟轉至成熟,若我們能試著理解此階段的孩子需要一點空間、養分好好長大,不僅能將心中的焦慮放下,也讓青少年多些自己的空間得以好好發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時代的改變也是現代家長需要正視的一項因素。現代社會變遷的速度已快到無法想像,當家長以自身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問題時,有可能無法讓孩子吸收到父母想要表達的內容,反而推開了與孩子的距離。

如在《糖糖Online》劇中,面對網路的世界,父母也從未接觸過,就無法以過來人的心態給出建議,但家長能給予的或許是一種陪伴。

身為家長,或許我們可以試著這麼做:

  1. 調整心態:

    試著理解這些處於青少年的孩子們正逢一項人生自我探索的危機中,他們也正在努力的長出自我,或許家長們會覺得:我的小孩不再是過去那個順從、聽話乖巧的小寶貝了,但父母需要適時的理解這些是人生成長的一部分,孩子們有自己的路需要拓展。

  2. 釐清界線,嘗試放手:

    理解孩子的狀態後,可以慢慢思考哪些事是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獨立完成的,哪些事情仍然無法,透過與孩子清楚的溝通也是重新調整關係的最佳方式。

  3. 多傾聽:

    當孩子正試著表達自我時,可以先試著以開放的心態、詢問的角度去和孩子互動,再慢慢的和孩子說明該如何適當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侵犯他人。

參考資料

  1. 洪光遠、連廷嘉(譯)(2018)。青少年心理學:發展、關係與文化(原作者:F. Philip Rice 、 Kim Gale Dolgin)。學富文化,台北。

本文與雞湯來了 同步刊登,原文標題 「吾家子女初長成」- 從《糖糖online》看青少年的成長變化

雞湯來了
51 篇文章 ・ 463 位粉絲
幸福,如何選擇?雞湯來了相信我們值得擁有更優質的家人關係。致力提供科學研究證實的家庭知識,讓您在家庭生活的日常、人生選擇的關卡,找到適合的方向。雞湯來了官網、雞湯來了FB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雙颱夾擊?當「叛逆青少年」遇上「中年風暴父母」-從《糖糖online》看親子關係
雞湯來了
・2019/12/13 ・2262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15 ・六年級

  • 文/雞湯來了蕭子喬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張芷晴
    製圖/雞湯來了黃珮甄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電視劇《糖糖online》故事中直播走光意外,掀起了一連串青少年孩子與中年師長的衝突。

我們時常討論著青少年藏在「叛逆」背後的身心需求,卻忘了關注親子關係中的另一方「家長」多半正值 30-50 歲之間,很可能正值「中年危機」。

青少年和爸媽同時經歷著身心劇烈變化的「風暴期」,究竟雙重身心風暴的相遇會發生什麼事?有和平共處的可能嗎?

 

為何「雙重」風暴?認識青少年與父母的身心發展階段

心理社會發展學家 Erikson 指出青少年階段的重要發展任務為建立「自我認同」,需要在生活中找到自我意義並獲得獨立感、生活可控制感,生活焦點為「同儕關係」;而中年父母此時重視自己的生產力與傳承,重視自己在工作與為人父母的表現。

也就是說,當孩子想要做個「大人」自己管自己的事、有自己的朋友死黨,而父母此時卻將生活焦點聚焦在孩子身上,極有可能造成孩子想往家外跑、父母卻想將孩子緊緊拉在身邊的景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青少年和父母在此時都正經歷著身心變化與重要的發展任務,親子之間的生活不會是彼此真空的,而會在生活中透過互動,相互影響彼此的發展狀況。

因此同時關注親子關係中「雙方」的需求及感受,才能看見親子關係的全貌,也找到彼此最佳的平衡。

雙重風暴下的 8 種親子關係

台灣學者使用「台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計畫」青少年與父母所填的問卷,發現可以將「親子關係類型」區分為 8 種。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指出爸爸和媽媽分別與孩子形成的親子關係,是很不一樣的樣態,因此將「父-孩子」與「母-孩子」的關係類型區分開來。

圖/中年父母與青少年孩子之親子關係類型
註解:若支持與榮耀平均值較高,而衝突平均值較低的話,稱此關係傾向為「親」;若支持與榮耀平均值較低而衝突平均值較高的話,稱為「悖」;若支持、榮耀及衝突平均值均低的話,稱為「疏」;若支持、榮耀與衝突平均值均高的話,稱為「趨避」。

在這個 8 個類型中,皆由「父母」和「孩子」分別對於對方的「支持」程度與「衝突」程度之高低組合而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親愛型」指的是像劇中糖糖和媽媽的狀態,父母和孩子雙方對彼此高支持、低衝突,相親相愛。「衝突型」則相反,指的是父母和孩子雙方對彼此高衝突、低支持,很容易吵架。

除此之外,有許多類型是爸媽和孩子相處時衍生截然不同的樣貌,例如劇中小文和爸爸時常處於疏離,爸爸權威很高,父女之間少有互動,即為「父疏」的表現。又可分「父疏子親型」和「父疏子悖型」兩種類型。

而劇中小文和家琪,都和媽媽有比較多互動,可以反映出「母親子悖型」和「母悖子趨避型」,媽媽和孩子不是高支持就是高衝突,但很少出現疏離的狀態。

在上述類型中,有一個特點值得注意:親子對關係知覺感受不一致,父母對於支持等正向知覺強過子女,而子女知覺的衝突程度強過於父母,這可能和彼此之間在溝通及表達愛的方式有所落差有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例如爸媽覺得自己很愛孩子、默默替孩子做了很多,但孩子可能沒有接受到爸媽愛的訊號,只覺得爸媽管很多。

而這樣親子關係狀態,其實對於中年父母生活感受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在青少年的 8 種親子關係類型中,只有親愛型對於父母中年生活不會帶來負面影響,但親愛型的比例卻只有三分之一。由此可知,青少年風暴期,其實不只是孩子風暴、爸媽也很可能能壟罩在暴風圈之中,如何找到青少年階段親子關係的共處之道,值得我們重視。

如何防颱?青少年與中年父母的相處之道

  1. 看見對方表達愛的方式,也調整彼此感受得到的方法。
    延伸閱讀:如何有效表達愛?
  2. 釐清親、子雙方真正的想法與深層需要,藉由挖掘彼此內心深處的情緒與內在需要,進而找到解決方法。
    延伸閱讀:〈情緒冰山怎麼一回事?薩提爾的溝通練習〉〈三步驟,打開孩子的心門

參考資料

  1. 周玉慧、吳明燁、黃朗文(2010)。 當中年遇到青少年: 親子關係類型與父母中年生活感受。台灣社會學,20, 1-37。
  2. 吳明燁(2016)。
  3. Erikson, Erik H. (1959) Identity and the Life Cycle. Psychological Issues 1: 1-171.

本文與 雞湯來了同步刊登,原文標題 雙颱夾擊? 「叛逆青少年」遇上「中年風暴父母」 -從《糖糖online》看青少年親子互動

雞湯來了
51 篇文章 ・ 463 位粉絲
幸福,如何選擇?雞湯來了相信我們值得擁有更優質的家人關係。致力提供科學研究證實的家庭知識,讓您在家庭生活的日常、人生選擇的關卡,找到適合的方向。雞湯來了官網、雞湯來了FB

0

4
3

文字

分享

0
4
3
保持理性就能做出最佳選擇嗎?什麼又才是最佳的選擇呢?──《囚犯的兩難》下
左岸文化_96
・2019/09/27 ・2884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590 ・九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多科學中的重大進展是源於具有洞察能力的人,在看似不相關的事物中找到一些共同的要素。賽局理論也是如此。馮紐曼發覺在客廳玩的遊戲中蘊含著基本的衝突。隱藏在撲克牌、棋子、骰子背後的這些衝突深深吸引了馮紐曼,他在經濟學、政治學、日常生活以及戰爭中也觀察到類似的衝突。

玩遊戲時對方的小眼色,也是你出手的考量之一嗎?圖/GIPHY

在馮紐曼的術語中,「賽局」就是一種衝突的態勢,在這種態勢下,一個人必須做出某種選擇,並且知道對方也在做選擇,所有選擇將決定衝突的結果。有些賽局簡單而易於分析;有些賽局則因為參與者不斷做猜測而很難分析。

馮紐曼想知道賽局(尤其是有許多虛張聲勢和相互猜測的那類賽局)是否總是存在一種理性的玩法,而這正是賽局理論的基本問題之一。

你可能會天真地以為每一種賽局必然有一種理性的玩法。一定是這樣嗎?馮紐曼想弄清楚這一點。世界並不總是合乎邏輯,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充斥著那麼多的非理性。更有甚者,像撲克牌遊戲一樣,相互猜測可能引發無窮盡的循環推理。理性的玩家對於如何進行遊戲,也不一定有明顯的結論。

缺乏天才的數學家或許也能發現上述問題,但只能無能為力嘆口氣,重新退回做「嚴肅的」研究。馮紐曼則不然,他抓住這個問題不放,以數學的嚴密性去對付它,終於獲得了非凡的證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正解在此!最理性的選擇,最佳的局面

馮紐曼從數學證明了在雙人賽局中,只要彼此的利益完全對立,就永遠存在一個理性的行動方針。這一證明被稱為「大中取小定理」。

圖/pixabay

這個定理所涵蓋的賽局種類包括簡單的井字〇╳遊戲到非常複雜的棋類遊戲,它適用於所有一輸一贏的兩人遊戲(這是符合賽局雙方利益「完全對立」要求的最簡單情況)。馮紐曼證明在這樣的賽局中,總有一種「正確的」玩法,或者更確切地說,「最佳的」玩法

如果大中取小定理就是上面所說的這一些,那麼它最多就是對「娛樂數學」的一個挺不錯的貢獻罷了。實際上,馮紐曼看出了其中蘊含的更深意義。他意圖把大中取小定理作為基礎,延伸到包含所有其他類型賽局的賽局理論,例如兩人以上的賽局、參與者利益部分重疊的賽局等等。經過這樣擴充以後,賽局理論就可以適用於所有類型的人世衝突。

馮紐曼和摩根斯坦把賽局理論當作經濟學的數學基礎。在他們眼中,不同的經濟衝突可以看成各種「賽局」,以賽局理論的定理來分析。競標一項工程的兩個承包商,或者在拍賣會上競相出價的一群買主,都纏繞在互相猜測的微妙賽局之中,值得做嚴密的分析。

所有難題迎刃而解?圖/GIPHY

賽局理論幾乎從一開始就被視為一個重要的新領域而受到推崇。對馮紐曼和摩根斯坦的著作,《美國數學學會學報》有一篇書評預言:「我們的子孫會把這本書當作二十世紀前半葉最重要的科學成就之一,因為該書的作者們已經成功創建了一門真正的新科學──經濟科學。」在《賽局理論與經濟行為》出版以後,賽局理論及其術語成為經濟學家、社會科學家和軍事戰略家口中十分流行的行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賽局理論一生的對手?──「囚犯的兩難」

蘭德機構是最早接受並應用賽局理論的地方之一。蘭德是二次大戰結束後不久根據美國空軍的要求而建立的智庫,最初目的是完成洲際核武戰爭的戰略研究。蘭德聘用了許多戰時從事國防工作的科學家,逐漸發展為擁有眾多顯赫思想家的著名諮詢機構。

聘請馮紐曼為顧問的蘭德機構對賽局理論極為重視,投入極大的力量,不僅研究賽局理論的軍事應用,也對賽局理論本身進行基礎研究。在一九四〇年代末和一九五〇年代初,馮紐曼是位於加州聖塔莫尼卡的蘭德機構總部的常客。

一九五〇年,蘭德機構的兩位科學家佛拉德和德萊歇提出了賽局理論問世以來影響最大、看似簡單卻難解的一種賽局,也就是「囚犯的兩難」這幾乎動搖了賽局理論的部分基礎。

「囚犯的兩難」這個名稱是蘭德機構的顧問塔克所取的,因為塔克為了說明這種賽局而描述出一個有關囚犯的故事,對此書中第六章將會再詳細介紹,暫時我們只要知道它是極難思索的衝突處境,至今仍使我們困惑不已。

還是怎麼想都無解啊!嗚嗚嗚~(抱頭)圖/Pexels

研究民間傳說的人知道,兩難困境的故事中會出現難以決斷的局面,讓聽故事的人苦思該怎麼辦。囚犯困境也是這一類故事,它的結局是留給聽故事的人或讀者一個解不開的難題。囚犯困境發明以後並沒有立即公開,在一九五〇年代只是在科學界口頭傳播,但它確實滿足民間傳說的研究者對兩難故事所下的定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然,囚犯困境不只是一個故事,它既是一個精確的數學結構,也是現實生活中的一個問題。從一九五〇年囚犯困境「被發現」的時代背景來說,它其實沒有看起來的那樣神祕,因為當時大家正嚴重關切核武擴散和軍備競賽。事實上,早期核武時代的緊張形勢正是出現囚犯困境這種賽局的原因。

以犧牲共同利益為代價而使一方獲得安全的這般苦惱問題,並非核武時代的新問題。自有戰爭開始,這樣的問題就存在了。

但核武攻擊的突發和毀滅性使這個問題更加凸顯。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囚犯困境是國防的核心問題,而每個人對此的反應都不能被證明對錯,但可以從這些反應中看出誰是保守派、誰是自由派。

本書並不是談軍事策略的書。囚犯困境是一個普遍的概念,理論家們現在已經體認,它會發生在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法律等領域。只要有利益衝突的地方,就會有囚犯困境,而利益衝突並非只發生在有感知能力的生物之間。

選擇沒有對錯,只是考量有所不同。圖/Pexels

對於動物和人類社會為什麼呈現目前的社會組織型態,囚犯困境的研究有很強的解釋能力。這是二十世紀所出現的最偉大思想之一,它簡單得任何人都可以掌握,又具有極大的重要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馮紐曼生命的最後幾年裡,他看到現實戰爭變得愈來愈像虛構的兩難困境,或者說像他的理論中的抽象賽局。核武時代的危機常常被歸咎於「技術進步超越道德進步」。這一結論使人沮喪,使人懷疑道德進步是否還存在,以及原子彈越做越大,人類是否還能如以往存活。囚犯困境已成為當代最基本的哲學和科學課題,它和我們的生存緊密相關。

當代賽局理論的應用者試圖創造一種道德進展。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在囚犯困境的賽局中促成共同的利益呢?試圖回答這個問題,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大的知識挑戰之一。

本文摘自《囚犯的兩難:賽局理論、數學天才馮紐曼,以及原子彈的謎題》,2019 年 6 月,左岸文化

左岸文化_96
36 篇文章 ・ 11 位粉絲
左岸的出版旨趣側重歷史(文明史、政治史、戰爭史、人物史、物質史、醫療史、科學史)、政治時事(中國因素及其周邊,以及左岸專長的獨裁者)、社會學與人類學田野(大賣場、國會、工廠、清潔隊、農漁村、部落、精神病院,哪裡都可以去)、科學普通讀物(數學和演化生物學在這裡,心理諮商和精神分析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