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性早熟,讓純真童年提早消失

黃秀美
・2012/11/06 ・1551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25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動物性荷爾蒙,易囤積在富含脂肪的食物上,可能會誘發性早熟。

 二○一二年十一月,美國《兒科》( pediatrics)所發表的美國男孩性早熟(early puberty)的研究,引起相當廣泛的討論。

這項囊括4,131位男孩的研究結論是美國男孩出現第二階段青春期性徵(註:長陰毛、睪丸變大)的時間,提早了六個月到二年。而早在二○一○年八月,美國《兒科》( pediatrics)已發表過女孩性早熟的研究報告。

英國的國家醫療保健服務(National Health Service,簡稱NHS)指出,當女孩六到八歲、男孩九歲前(註:台灣的臨床診斷標準是女孩八歲,男孩九歲),出現乳房或睪丸發育、長陰毛等第二階段青春期性徵時,就有可能是性早熟,原因可能是與腦部腫瘤、腦部外傷、腦部感染或是卵巢、甲狀腺的問題,當然也有可能是遺傳基因使然,讓大腦提早開始啟動青春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會有性早熟的問題?除了上述的疾病外,常被討論的,還包括有女孩的肥胖、環境荷爾蒙、動物性荷爾蒙的影響等等。

因此,有性早熟傾向的孩子們,往往會被臨床小兒科醫師建議,少吃油炸、甜食、高脂高熱量食物,特別是可能含動物荷爾蒙的雞屁股、動物睪丸,以及,豐胸、調經、轉骨的補品。

而目前的研究認為,女孩的性早熟,有可能增加女性癌症,特別是乳腺癌的機率。此外,性早熟,也會讓孩子們的兒童時代結束,提早進入青春的狂暴期,這些性早熟的女孩子們,比同學更早變成一個女人的尷尬,以及,勢必提早面臨女性生理期帶來的種種不便。

另一個可影響終身的改變是,當青春期提早來臨的同時,也會促使骨頭兩端的生長板,提早癒合,讓未來的身高受限,而沒辦法長得像父母那一輩那麼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孩子逐漸進入青春期後,身體會有那些變化?英國NHS,提供了兒童發展學者 James Mourilyan Tanner所作的青春期性徵分期(The Tanner stages)的五個階段變化。

 性別 女孩 男孩
 年齡  8歲到12歲,平均11歲 9到14歲,平均12歲
 第一階段青春期性徵
  • 一年長高5到6公分
  • 乳頭可能稍微膨脹
  • 卵巢開始生長
  • 一年長高5到6公分
 第二階段青春期性徵
  • 乳暈開始膨脹
  • 開始長陰毛
  • 陰蒂和子宮發育
  • 身高開始抽高
  • 陰囊變薄變紅
  • 睪丸變大
  • 開始長陰毛
  • 身高開始抽高
 第三階段青春期性徵
  • 乳暈繼續膨脹,可能需要開始穿胸罩
  • 陰毛變粗
  • 長腋毛
  • 臉、背部長痤瘡
  • 長高成長迅速
  • 陰莖和睪丸長大
  • 陰毛變粗
  • 乳房稍微膨脹
  • 開始夢遺
  • 開始變聲
  • 場高成長迅速
 第四階段青春期性徵
  • 乳房日趨成熟
  • 乳頭和乳暈腫脹
  • 陰毛增長
  • 開始有規律的月經
  • 長高速度變慢
  • 陰囊和睪丸繼續增長
  • 陰囊會變深
  • 陰毛增長
  • 長腋毛
  • 變聲
  • 可能開始長痤瘡
 第五階段青春期性徵
  • 乳暈腫脹消失
  • 擁有成人般的乳房
  • 陰毛擴散到大腿內側
  • 幾乎不會再長高
  • 擁有成人般的生殖器
  • 陰毛蔓延到大腿內側
  • 鬍子長到需要剃
  • 長高生長趨緩,幾乎不再長高

 註:台灣女孩的平均青春期約為12歲,男孩約為14歲,比英國孩童稍晚1到2年。

當您發現孩子過早出現第二階段青春期性徵,如:女孩八歲、男孩九歲,就開始長陰毛、乳暈膨脹、睪丸變大或身高突然抽高很多時,建議可詢求小兒科醫師的專業意見。

參考資料:

文章難易度
黃秀美
23 篇文章 ・ 0 位粉絲
小星星之光》專欄,是我懷抱著對孩子的關切之情,以現今的科學醫療佐証,所撰寫的兒童、青少年(18歲以內)健康新知。黃秀美,現為《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著作商周出版《146位名醫問診》、原水出版《男人看不見的敵人:攝護腺癌》。FB社群:《名醫一點通》。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網路交到壞朋友?網路詐騙如何博取你的信任——《脫癮而出不迷網》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_96
・2024/04/23 ・3552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世代的年輕孩子,隨便一位都比我們大人更精熟網路及數位裝置的操作;但面對網路上無所不在的陷阱,腦袋並沒有因此進化得更靈光。

當你以為壞人都藏在社區附近的陰暗角落時,專家正在警告,潛藏在虛擬世界中的詐騙與剝削,才是你真正該提防的。

網路陷阱:誘騙、色情與性剝削

圖/envato

孩子是如何上鉤的?

先來聽聽宇岩的故事吧!

宇岩是個國二男生,在班上成績中上,行為大致循規蹈矩。和大部分的同學一樣,每天會上網玩一下線上遊戲。他在線上遊戲中,認識了一位網友小芸。因為幾次合作很有默契,小芸主動提議互相加 line,以方便聯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日後,小芸與宇岩就常在 line 上聊天,一開始是聊些與遊戲攻略有關的事,後來,聊及生活中的瑣事。小芸說,她是個高中生,功課壓力大,父母工作忙碌,不太關心她,她常覺得很寂寞。她覺得能和宇岩聊天很開心,希望宇岩當她的男朋友。

有一次,小芸問宇岩有沒有看過女生自慰,宇岩覺得不太對勁,但心中莫名興奮。後來,小芸時常提起一些性方面的話題,也開始傳一些露骨的畫面給宇岩,說是自己胸部、臀部等私密部位的照片。小芸問宇岩想看更多嗎?宇岩當然想!小芸要宇岩也傳張自己裸露生殖器官的照片過去,才要讓宇岩看更多。宇岩不疑有他,既然是男女朋友,應該沒關係,於是照辦了。

後來,小芸好幾次要求宇岩幫她買遊戲點數,但宇岩說自己身上沒那麼多錢。小芸卻生氣地抱怨宇岩一點都不在乎她,宇岩只好偷拿父母的錢。幾次之後,宇岩感到很不安,鄭重地拒絕小芸的要求,但她卻說:「別忘了,我手上有你的裸照喔!」

宇岩這才意識到,對方也許一開始,就不懷好意。事到如今只好硬著頭皮,向父母全盤說出這些事情,請父母出面解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宇岩沒有向大人求助,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

那位名為小芸的高中生網友,肯定會對他糾纏不已,繼續索討更多的金錢,進而要求他交出帳號密碼、家人的個資,或者出賣朋友來「抓交替」。如果宇岩不從,就威脅公開裸照,讓他的聲譽不保,宇岩只能任對方予取予求。

網路誘騙的方式推陳出新,大多都是利用人性的好奇、貪婪或恐懼心態,取得受害者的個資或私密影像,進而抓住把柄,再藉此要脅,逼你就範。詐騙者常是亂槍打鳥,在各種有聊天功能的網路平臺上隨意搭訕,利用兒童或青少年的好奇、同情心或想結交朋友的渴望,逐漸取得信任,再讓你一步一步地走進預先設好的圈套中。

二○二○年南韓媒體披露震驚社會的「N 號房事件」,主嫌在網路上經營類似聊天室的「房間」,每個「房間」都有編號。會員付費後,依照付費多寡,可以進到不同房間裡觀看女性裸露的不雅影像。房間裡的主角有許多是兒童或青少年,影片內容包含了性侵、性虐待等不堪入目的情節,甚至有的以直播的形式供會員觀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起駭人聽聞的性剝削事件,其實已經持續了數年之久,受害少女不計其數,凸顯了網路色情與誘騙氾濫的問題。究竟,這些不幸的孩子,是怎麼落入魔爪的呢?主嫌利用涉世未深的少女想快速賺錢的渴望,在網路上發布高薪兼職廣告,吸引許多有金錢需求的少女;主嫌再進一步要求他們提供個人資料或隱私裸照。如此,主嫌等於握有被害者的把柄了,便進一步要求少女錄下更多不雅影片,甚至約出來予以性侵。被害少女大多擔心自己的名譽不保,不敢不從,只能任憑主嫌擺布。事後有受害者向媒體表示,當時以為只要提供清涼照片,就能獲取大筆金錢,或者,以為只是單純的援交,沒想到,卻落到這般下場。

圖/envato

以網路做為誘騙或性剝削工具的事件在國內也時有所聞。不久之前,有位十四歲少女,在網路上認識三十一歲犯嫌。犯嫌以少女才華洋溢,想栽培她發展演藝事業為理由,哄騙少女離家,再把她囚禁於事先打造的夾層密室中。幸好警方快速偵破此案,少女得以平安返家。後來得知犯嫌專挑家境清寒的未成年少女下手,利用少女懵懂無知且一心致富的心態,誘騙上鉤。

復仇式色情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網路安全問題,是「復仇式色情」,常發生在情侶之間。

舉個常見的校園案例,小華與小明在學校社團中認識並交往,也常在校園中大方放閃。過一陣子,傳出兩人分手的消息。隔天,全校議論紛紛,原來,小華的私密影片被放到網路上瘋傳。才一個晚上,幾乎全校同學都看過這段影片,連別的學校的學生都知道這件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後來,學校調查得知,是小明不滿小華提出分手,心有不甘,便決定在網路上公開小華之前傳來的私密影片,以及兩人親熱時的影像。他決定來個玉石俱焚,做為報復。小華因此心理嚴重受創,她的世界在一夕之間崩解。一方面,光想到不計其數的同學正看著自己的身體品頭論足,覺得快要崩潰了。後來,又聽到同學的閒言閒語:「誰叫她當初要拍這些影片?」「是她自己活該!」「她就自己犯賤呀!」之類的話語,又是二度傷害。

我們確實很少考慮到以數位形式保存的資料,不論是聲音、圖片或影片,是如此容易被複製並散播,一旦放到網路上,就全面失控了。熱戀中的情侶,愛得死去活來,恨不得把自己的一切,毫無保留地獻給對方。萬萬沒想到分手後,那些當初「愛的證明」,竟成了對方遂行報復的武器。

保護個人資訊安全

我們不希望這樣的事件再度發生,但類似事件卻層出不窮。

為了避免孩子成為下一個受害者,建議家長可以善加利用這類新聞事件,與孩子討論網路安全與自我保護的話題。你需要明確地讓孩子知道一個觀念:「網路上是沒有祕密的」,所有的隱私都有被公開的可能,不只不該把私密資料放在網路上,更不可以告知任何人,包括信任的好朋友也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或許可以這麼做,來保護孩子的個人資料與人身安全:

(一)如果可以的話,在孩子法定成年前,由你代為管理孩子的任何網路帳號。若孩子要新增或修改帳號內容,都需經過你的同意或由你代為操作。同時,定期為孩子更改帳戶密碼,避免遭駭。

(二)確保孩子接觸的網路內容符合年齡分級,盡可能不讓孩子接觸到風險性高或隱私控管不佳的網站。就算是一些常見的官方網站,若孩子需要輸入個人資料(姓名、身分證字號、住址、電話等)前,都需經過你的審核並同意。

(三)監督孩子的網路動態與行為。年紀較小的孩子,你需要知道他每次上網的內容,而大一點的孩子,你可以給予多一點的信任,但若察覺孩子出現任何異樣,仍該立即檢查帳戶,了解他在網路上是否惹上麻煩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四)要求孩子養成「登出」的習慣。不論是在家中或使用外面的公用電腦,使用完畢一定要記得「登出」。要求孩子將「下次自動登入」的選項取消勾選,並選擇不讓瀏覽器存取帳戶資訊。

(五)時常提醒孩子,謹慎提防在網路上遇到的任何人,陌生人或認識的朋友師長亦然。告訴孩子,如果與網友互動時有任何不舒服,請相信自己的直覺,立刻終止互動,並向大人求助。請讓孩子知道你會幫助他,而不會責備他。

(六)提醒孩子「天下沒有那麼好的事!」如果有什麼好運、機會或財富從天而降,宣稱能輕鬆致富或讓你飛黃騰達,通常有詐,應立刻提高警覺。

(七)若有發現任何涉及色情、誘騙或性剝削的網站,請向相關單位檢舉或通報。臺灣展翅協會長期關注兒少上網安全問題,你可以進入其建置的「Web547」網站中檢舉不法網站或不當資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如何防範「復仇式色情」呢?

最簡單的方式,不是別把私密影像傳給對方,而是,根本不要拍下這類影像,連留著自己欣賞,都盡可能避免。再重申一次,所有以數位形式保存的內容,都能輕易被複製與流傳。不過,對方可能會因此抱怨:「不傳給我看,就是不夠愛我。」請教導孩子如何回應伴侶的情感勒索:「我認為,我們之間的愛情,不需要透過這種方式來證明。如果你愛我的話,請你尊重我。」 讓孩子知道,以尊重為前提的親密關係,才是健康的。如果對方仍死纏爛打,那麼,或許該認真考慮,是否還要繼續這段關係了。這是情感教育的一部分,而情感教育的核心,就是尊重自己與尊重他人。

——本文摘自《脫癮而出不迷網》,2022 年 1 月,圓神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討論功能關閉中。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_96
13 篇文章 ・ 3 位粉絲
書是活的,他走來溫柔地貼近你,他不在意你在背後談論他,也不在意你劈腿好幾本。 這是一種愛吧。 圓神書活網 www.booklife.com.tw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家長留意!「胎兒小於妊娠年齡」影響生長發展,從出生到成年都會面臨健康問題
careonline_96
・2024/03/05 ・2446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林口長庚醫院 兒童內分泌科 邱巧凡醫師/新生兒科 江明洲醫師

兒童內分泌生長門診中很常出現的一個族群是「胎兒小於妊娠年齡」的孩子。

這些小朋友在長大的過程中,相較於正常出生體重的孩子,容易出現身材矮小、性早熟、過重、肥胖,甚至到成人時期罹患代謝症候群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明顯較高,兒童健康守護者應特別留意。

什麼是「胎兒小於妊娠年齡」

胎兒小於妊娠年齡(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SGA)是指「出生體重低於同樣妊娠週數新生兒第十百分位或低於負二個標準差者」。

如何知道我的孩子是否為「胎兒小於妊娠年齡」

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圖片對照寶寶出生週數與體重,即可得知寶寶出生體重是否符合該週齡。

舉例來說:一個懷孕 39 週出生的足月寶寶,出生體重只有 1800 公克,屬於「胎兒小於妊娠年齡」。

為什麼會「胎兒小於妊娠年齡」

造成「胎兒小於妊娠年齡」的原因包含:母體因素、胎盤因素與胎兒因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母體因素:如高血壓、子癲前症、營養不良、甲狀腺功能低下、感染、抽菸、吸毒、飲酒、高齡妊娠等。
  • 胎盤因素:如胎盤血管異常(如單一臍動脈、雙胞胎輸血症候群)。
  • 胎兒因素:染色體異常、先天性異常、胎兒感染等。

胎兒小於妊娠年齡」孩子成長過程會面臨哪些健康問題

  • 新生兒時期

約有 1/3「胎兒小於妊娠年齡」寶寶,在新生兒時期因為肝醣儲積不足,脂肪量不足,造成「低血糖」的發生。也容易因為體表面積相對較大,皮下脂肪相對不足,而增加「低體溫」的風險。若早產合併胎兒小於妊娠年齡,也明顯「增加新生兒死亡率」。

  • 嬰兒期

「胎兒小於妊娠年齡」的寶寶往往在出生後 3~6 個月開始出現「追趕生長」,且常常體重追趕得比身長來的快。研究發現,此階段的體重快速增加將大幅提升未來長期肥胖、代謝性症候群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兒童時期與青春期

生長

大多數「胎兒小於妊娠年齡」的兒童,可在成長過程發生「追趕生長」。即生長速率可高於同齡同性別之平均值,使生長曲線逐漸邁入正常範圍。將近 90%「胎兒小於妊娠年齡」的兒童可在兩歲前完成「自發性追趕生長」;若「早產」合併「胎兒小於妊娠年齡」,則需要更長時間完成追趕生長,大部分可在四歲前追趕達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仍然有 10% 左右的「胎兒小於妊娠年齡」兒童無法完成自發性追趕生長,造成終生持續身材矮小。此族群目前在美國、歐盟與日本皆已列為「生長激素治療」之適應症族群。此族群透過適當的生長激素治療,除了可改善身高預後,還可改善身體組成(減少脂肪量、增加肌肉量)、改善高膽固醇血症,並提升骨質密度。

青春期發育

大多數「胎兒小於妊娠年齡」的青春期發育時間會落在正常時間:女孩 8~13 歲,男孩 9~14 歲。但平均而言,「胎兒小於妊娠年齡」兒童的青春期還是會早於正常出生體重的兒童(初經比正常出生體重兒童提前 5~6 個月),女孩容易發生「早發性陰毛發育」,青春期的進展速度也較快,但青春期階段的生長速率卻較為緩慢,而這樣「偏早又偏快的青春期,以及偏慢的長高速率」,往往不利於理想成人身高的達成。

神經發展與認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部分「胎兒小於妊娠年齡」兒童的腦部發育是正常的。但在極度早產兒,會增加發展遲緩、認知功能障礙、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與學習障礙的風險。

  • 成人時期

相較於正常出生體重的兒童,「胎兒小於妊娠年齡」兒童在成人階段有較高的機率罹患中樞型肥胖、脂質異常、胰島素阻抗、葡萄糖代謝異常、高血壓等代謝症候群與心血管疾病,特別是兒童時期高熱量飲食、體重快速增加的肥胖兒童。由此可見「小時候胖」幾乎註定成人以後肥胖的趨勢,甚至助長成人肥胖併發症的發生。

「胎兒小於妊娠年齡」的寶寶,從出生一直到長大成人,都有許多健康議題需要特別關注。建議此族群家長,應格外留意以下幾點:

  1. 「胎兒小於妊娠年齡」的寶寶,於兩歲以前的生長曲線未達標請先不要過度擔心,出生後應密切配合新生兒科醫師或兒科醫師的追蹤安排,留意後續的生長發育狀況。
  2. 若 3~4 歲生長曲線仍明顯落後,請就診兒童內分泌科進一步評估診療。
  3. 應留意是否過早出現第二性徵。若女孩 8 歲前胸部、陰毛發育,10 歲前初經來潮;男孩 9 歲前睪丸長大、陰莖明顯變長變粗、長陰毛,請務必就診兒童內分泌科。
  4. 應避免不當餵食導致過度的體重增加,因為這將大幅提升未來代謝症候群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討論功能關閉中。

careonline_96
456 篇文章 ・ 271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5
0

文字

分享

0
5
0
寶寶耳朵一直有聲音,但寶寶不說——孩子的耳鳴困擾你發現了嗎?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_96
・2023/11/22 ・2785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文/蔡宜欣
  • 雅文基金會聽語科學研究中心 助理研究員

全球耳鳴的盛行率約 10% 到 20%,最常發生在 40 至 60 歲的成人身上,且該比率有隨著年齡增長上升的趨勢(Kleinjung, 2020; Pinto, 2010)。

然而,整合過去針對兒童及青少年的研究發現,聽力正常的孩子得到耳鳴的比例在 4.7% 至 46% 不等,而聽力損失的孩子得到耳鳴的比例為 23.5% 至 62.2%,大幅高於一般聽力正常者 (Rosing, 2016)。顯然,耳鳴並非成年人的專利,我們的孩子也可能面臨耳鳴的困擾。

只有我聽得到,是「耳鳴」還是「幻聽」?

人們常混淆「耳鳴」與「幻聽」這兩者同樣都是屬於環境中不存在,但卻是自己聽得見聲音的徵狀,然而,其實二者可以從所聽見的聲音是否有所意義加以區隔。

人們常混淆「耳鳴」與「幻聽」這兩者同樣都是屬於環境中不存在,但卻是自己聽得見聲音的徵狀。圖/envato

幻聽(Auditory hallucinations)顧名思義是指出現聽的幻覺,幻聽者認為自己聽到了某種感覺真實存在的聲音,事實上聲音並不存在,而聲音的類型通常為一種或多種有意義的聲音,如:聽見有人在叫自己的名字,但事實上沒人叫我;聽見手機鈴響,但實際上手機並未有來電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部分偶發性幻聽是由於心理壓力所造成,若未實質影響生活品質或許暫時可以忽略。然而,若是因疾病(如:思覺失調症、躁鬱症、感官系統疾病或腦瘤等)而頻繁出現幻聽,則建議進一步就醫治療(新生精神康復會,2016)。

同樣都是聽見並不存在的聲音,耳鳴(Tinnitus)則是指聽到單調且不具意義的聲音,如:一段連續或間斷的「嗡嗡聲」、「逼逼聲」、「嘶嘶聲」、「沙沙聲」等,每個人出現耳鳴的狀況不太一致:時間從短短幾秒鐘至持續不斷,頻率從偶發的一次性至每天數次皆有可能。

揮之不去的耳鳴也可能找上孩子!

有研究指出,耳鳴並非一種疾病,而是屬於多種潛在疾病的症狀(Han et al., 2009),如:中耳炎、耳垢栓塞(impacted cerumen)或噪音暴露等,即很可能是兒少引發耳鳴的原因(Baguley, 2013; Coelho, 2007)。

揮之不去的耳鳴也可能找上孩子,研究顯示發現有耳鳴的兒少比例有 34%。圖/envato

一項針對 1100 位 6 歲至 16 歲的兒童及青少年的研究顯示,僅有 6.5% 的兒少會主動抱怨耳鳴,在進一步詢問之後,發現有耳鳴的兒少比例提升至 34%,這也表示大人可以透過一些問題的引導,能幫助兒少描述出耳鳴的經驗與感受,譬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是否感覺到耳朵裡有噪音?
在什麼情況下會聽見這些噪音?
這些噪音像什麼樣子的聲音?
哪一隻耳朵會聽見聲音?

以及請他們回想耳鳴發生的頻率和持續時間耳鳴帶來的困擾程度等。

兒少之所以很少會主動表明自己有耳鳴,可能是他們已經習慣了長期存在的耳鳴,或者他們本身並不清楚耳鳴是一種症狀;除此之外,也可能是曾經主動提到過他們的耳鳴問題,但這些感受被大人們忽略了。(Savastano, 2002; Savastano, 2007; Savastano, Marioni, & de Filippis, 2009)。

耳鳴最常見的影響包含:焦慮、抑鬱、失眠、認知和專注力下降、語音辨識能力下降、行為或情緒問題等(Han et al., 2009; Kleinjung & Langguth, 2020),耳鳴還可能讓孩子出現煩躁、緊張、語言能力下降、學習或寫作困難等情況(Savastano, Marioni, & de Filippis, 2009),家長可以留意孩子是否會摀住/拍打/拉扯耳朵、注意力不集中,或是說「我的耳朵好吵」、「一直有聲音」等,來傳達他們聽見了不存在的聲音,若發現孩子出現這類情況,宜盡速就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耳鳴可能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焦慮等症狀。圖/photo AC

找出原因、及時治療,兒少耳鳴就有機會改善

雖然大部分的人遇到的耳鳴並非永久性,經過休息也可能可以改善,但若耳鳴發生的頻率過高,特別是出現其他併發症,如:頭痛、頭暈,或已經影響到生活時,建議尋求醫生的協助,找出引發耳鳴的原因和合適的改善方式。一般來說,常見的耳鳴改善策略如下(Han et al., 2009):

一、直接降低耳鳴的強度

  1. 藥物治療:服用特定藥物可以降低耳鳴強度或舒緩耳鳴所帶來的不適。
  2. 電抑制(Electrical suppression):對耳蝸進行電刺激以抑制耳鳴。

二、減緩耳鳴所帶來的困擾

  1. 認知及行為治療:運用積極的思維取代消極的思維、將注意力轉移至令人愉快的事物、圖片上等方式面對耳鳴困擾。
  2. 聲音治療:透過撥放自然環境音,如雨聲、瀑布聲進而減緩耳鳴者對於耳鳴的感受。
  3. 配戴助聽器:亦屬於聲音治療。針對聽力損失程度較重者,透過助聽器將環境音、語音放大,藉以將注意力從耳鳴上面轉移。
  4. 音樂治療:模擬出與耳鳴頻率、強度相符,但相位相反的音樂,透過音樂與耳鳴聲波的疊加,進而削弱耳鳴聲,讓耳鳴者達到減敏的效果(Liu et al., 2023)。
  5. 耳鳴再訓練療法/耳鳴減敏療法(Tinnitus Retraining Therapy, TRT):結合聆聽低頻率背景音的生理減敏,及醫生引導正向面對耳鳴的心理減敏達到治療效果。
  6. 頸部、咀嚼肌的按摩與伸展:針對下顎、頸部疾病患者,透過頸部、咀嚼肌的按摩和伸展可以有效改善耳鳴。

雖然耳鳴好發於成年人,但是兒童和青少年也容易因為噪音傷害、中耳炎、耳垢栓塞等引起耳鳴,家長除了多加觀察孩子的反應,也可以透過引導的方式幫助孩子表達聽到異聲的頻率、持續時間困擾。若孩子疑似面臨到耳鳴的困擾,建議儘早帶孩子尋求醫生的診治,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參考文獻

  1. Kleinjung, T., & Langguth, B. (2020). Avenue for future tinnitus treatments. Otolaryngolog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53(4), 667-683.
  2. Pinto, P. C. L., Sanchez, T. G., & Tomita, S. (2010). The impact of gender, age and hearing loss on tinnitus severity. Brazilian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76, 18-24.
  3. Rosing, S. N., Schmidt, J. H., Wedderkopp, N., & Baguley, D. M. (2016). Prevalence of tinnitus and hyperacusi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BMJ open6(6), e010596. 
  4. 新生精神康復會(2016)。改變幻聽的世界。香港:香港經濟日報有限公司。
  5. Han, B. I., Lee, H. W., Kim, T. Y., Lim, J. S., & Shin, K. S. (2009). Tinnitus: characteristics, causes, mechanisms, and treatments.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logy5(1), 11-19. 
  6. Baguley, D., McFerran, D., & Hall, D. (2013). Tinnitus. The Lancet, 382(9904), 1600-1607. 
  7. Coelho, C. B., Sanchez, T. G., & Tyler, R. S. (2007). Tinnitus in children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Progress in brain research166, 179-191.
  8. Savastano, M. (2002). A protocol of study for tinnitus in childho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rhinolaryngology64(1), 23-27.
  9. Savastano, M. (2007). Characteristics of tinnitus in childhood. European journal of pediatrics166, 797-801.
  10. Savastano, M., Marioni, G., & de Filippis, C. (2009). Tinnitus in children without hearing impair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rhinolaryngology73, S13-S15. 
  11. Liu, Y., Yang, S., Wang, Y., Hu, J., Xie, H., Ni, T., & Han, Z. (2023). Efficacy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outcomes of customized music therapy combined with a follow-up system in chronic tinnitus patients.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52(1), 1-11.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_96
55 篇文章 ・ 222 位粉絲
雅文基金會提供聽損兒早期療育服務,近年來更致力分享親子教養資訊、推動聽損兒童融合教育,並普及聽力保健知識,期盼在家庭、學校和社會埋下良善的種子,替聽損者營造更加友善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