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8/04/05
我們身邊充斥數不盡的各種謠言,不僅在電視上會看到許多似是而非的資訊,甚至還全面入侵手機、社交軟體與平台。在科學新知日新月異的時代,該如何不被這些謠言耽誤人生呢?尤其是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安謠言,有什麼辦法可以不被他們淹沒呢?等待他人闢謠不如靠自己!
・2017/12/11
「間接添加物」聽起來或許是個很可怕的名詞,但你知道它其實從古代就一直存在在人類飲食中嗎?食品安全越來越受到重視,這些風險該如何進行分析、管控?
・2017/12/11
「塑膠包裝的食品放進微波爐加熱,會吃到塑化劑!」、「常用美耐皿餐具恐致癌!」大家對這類說法應該不陌生,有關餐具、廚具的食安新聞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重新出現。但是這些言論的依據究竟為何?可信度又有多高?
・2017/10/31
講完外食族的間接添加物,那烹飪族群呢?鍋具使用溫度較高,也容易經歷碰撞、或長時間接觸食物,這些通通都是會加速擴散作用的條件啊!究竟,我們應該如何使用鍋具,才能夠吃得安心呢?
・2017/10/30
這是一篇為了外食族寫的文章。高熱的油炸品與塑膠製品接觸,是不是馬上讓你聯想到「塑化劑」、「雙酚 A」這些好像很可怕的成分?究竟如何才能吃得安心?讓我們來看看如何正確使用餐具吧!
・2017/09/21
你是否也曾經疑惑,吃新鮮的魚有什麼不好?為什麼要把它們製成水產加工食品呢?這些水產加工食品究竟從哪裡來、經過了什麼加工流程,安不安全呢?
・2017/06/24
生鮮食材從產地到家裡,又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呢?你又是否想過,通路究竟是如何保存這些即將進入自己與家人口中的「生鮮食品」呢?
・2017/04/26
日前(4/21)食品藥物管理署(食藥署)公布檢出國內雞蛋戴奧辛超標 , 多名立委和專家批評政府食安管理不善,然而僅看單一案例是難以判斷處理速度是及時?還是太慢?本文希望能透過簡述 2008 年愛爾蘭發生戴奧辛汙染豬肉事件的過程、大眾反應與事後檢討,或許可以藉由他國的經驗,來思考台灣在這次事件的下一步。
・2017/04/13
毒理學之父 Paracelsus 先生(1493-1541)有一句名言:「所有化學物質都有毒,世界上沒有不毒的化學物質。」很恐怖吧?但他話還沒說完,「但依使用劑量的多寡,可區分為毒物或藥物。」也就是許多專家學者努力向大家解釋的:劑量決定毒性!當我們詢問一種物質有沒有毒的時候,「劑量」是決定答案的關鍵。
・2016/11/10
台灣民眾長期習慣從媒體得知訊息,像是食安風暴時也是從電視或網路媒體得知,但是它們卻也長期誤導我們,因為聳動或背後利益的關係,資訊往往可能是誇大的,我們要如何判讀?因此基本的科學素養與媒體素養應該在生活中一一建立,進而不被混淆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