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1/12/30
「環氧乙烷」常用於醫療消毒或農業殺蟲,在台灣或歐盟屬禁用農藥。那為什麼法國來的 GODIVA 冰淇淋,會檢出「環氧乙烷」呢?
・2018/12/31
2016 年八月,全台灣的中小學即將開學之際,不到百人的雲林麥寮橋頭國小許厝分校,因為台塑公司在六輕工業區的聚氯乙烯製程中排放的氯乙烯1,迫使政府決議遷校,學生們只能在陌生的環境裡開始新的學期。然而聚氯乙烯和氯乙烯是何方神聖?為什麼讓政府做出這項破天荒的決定?站在外頭的我們耳聞各種消息,卻總是霧裡看花,不如就讓我們用科學的角度來揭開聚氯乙烯的面紗吧!
・2017/11/26
什麼是甜味劑呢?它的定義是添加在食品中、賦予食品甜味的物質,而在其中,甘精算是很早就被發現的物質,也曾經受歡迎過,但問世沒多久就因為毒性疑慮被打入冷宮,算是命運較為坎坷的甜味劑。
・2017/09/20
「回歸最基本的定義,只要你改變食材的原貌,就是食品加工。」讓我們一起三分鐘搞懂食品加工到底是在加什麼!
・2017/05/01
《自由時報》又報導了這一則降低生育率的驚悚新聞〈世衛:從奶嘴到保險套 都含有MBT致癌物質〉,內容首段指出: 世界衛生組織證實,目前發現一種名為MBT,全名為2-巰基苯的化學物質可能致癌,其隱含於工業塑料中的膠粉,而膠粉的用途相當廣泛,從嬰兒吸吮的奶嘴到成人使用的保險套,都含具有恐致癌物質MBT的膠粉。 什麼!已經獲得「證實」?!這下子可不得了,世界衛生組織(以下簡稱世衛)證實MBT會致癌,而且牽涉的範圍相當廣泛,連安撫嬰兒的奶嘴都被點名了,吃奶嘴竟然會致癌?吃過奶嘴的嬰兒需不需要全身健康檢查?這太可怕了吧!媽媽們的擔憂沒有盡頭,還沒生育的年輕人還敢生嗎?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2017/04/13
毒理學之父 Paracelsus 先生(1493-1541)有一句名言:「所有化學物質都有毒,世界上沒有不毒的化學物質。」很恐怖吧?但他話還沒說完,「但依使用劑量的多寡,可區分為毒物或藥物。」也就是許多專家學者努力向大家解釋的:劑量決定毒性!當我們詢問一種物質有沒有毒的時候,「劑量」是決定答案的關鍵。
・2016/12/23
如果你是一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早上來一杯咖啡醒醒腦,濾掛咖啡是當然首選。只是有名醫說濾掛式咖啡、濾紙中含有致癌的濕強劑,對我們的身體恐造成危害,真的嗎?
・2012/10/25
這兩天最驚恐的新聞除了Apple推出iPad mini之外(無誤),大概就是韓國暢銷泡麵檢出致癌物質苯並芘(Benzo[a]pyrene, BaP)了吧。就算不是毒理或者食品安全專業,還是可以循以下的步驟來了解到底辛拉麵恐怖還是「辛聞」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