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06/16
1983 年,美國遺傳學家芭芭拉 · 麥克林托克因發現基因轉位,而獲頒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距離她此項發現已過三十二年。此一遲來的榮耀,恰恰反映出她的一生寫照:一位踽踽獨行、遠遠走在時代前面的遺傳學先知。
・2015/06/15
黑洞的本體是看不見的,這也是為什麼科幻電影的黑洞如此令人著迷的緣故。 我們只能仰賴那些僥倖逃逸出黑洞而噴射到黑洞南北極的氣體,來建構黑洞的外觀。這使黑洞的外觀看起來像極了一個陀螺... 2004年觀測到RX J124211星系發出了強烈的X射線,標誌著一顆星球被巨大的黑洞吞噬了。巨大的重力使這顆星球扭曲和伸展,直至破裂而爆發出X射線。天文學家斯特凡尼.科莫薩(Stefanie Komossa)說:「這顆不走運的星迷路了,走錯了地方,跑到了這個黑洞的附近。」
・2015/06/15
今年五月發表在《自然遺傳》上的研究,由劍橋大學陳雅君(Ya-Chun Chen)博士所領導的團隊,在患有先天痛覺不敏感症(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 ; CIP)的人身上,找出了可能與疼痛感知相關的關鍵基因,
・2015/06/15
想像力豐富、狂野奔放的《亞特蘭提斯.基因》劇情緊湊、高潮迭起,讓人一直要追下去看,儘管多次出現不太合理的劇情,或者明顯瞎扯蛋的情節。心中暗罵「搞什麼鬼啊?」的同時還是愉快地讀下去。
・2015/06/15
1752 年 6 月 15 日這一天,風強雨大、雷電交加,正是好日。富蘭克林在兒子的協助下,在穀倉內將風箏升到半空中,期待掛在風箏線上的鑰匙引來閃電。終於閃電擊中鑰匙,沿著導線一路傳到穀倉內的萊頓瓶,證明了閃電與靜電並無二致,同樣可以貯存於萊頓瓶中。
・2015/06/14
1783年,天文學家約翰.米契爾(John Michell)想到:「如果一顆星星變得如此之大,以至光線也不能逃離,將會發生什麼?」 1916年,物理學家,卡爾.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指出:質量非常大的星球,會變成有著奇異特性的「魔球」。任何經過「魔球」的人將立刻被重力吸到這顆星星中,甚至光線掉進這個球也不能逃離。 物理學家約翰.德羅斯特(Johannes Droste)指出,當你接近這個魔球時,遠處的人會說你變得越來越慢,事實上,當你到達這個魔球時,你的時間就被凍結了。 數學家赫爾曼.魏爾(Herman Weyl)指出,如果我們研究魔球的內部,似乎在另一側也存在著另外的宇宙...
・2015/06/14
庫倫定律是電學的第一條物理公式,因此是電學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代表電學的研究從定性跨入定量的階段。為了表彰他的成就,庫倫成為電量的單位,代表一安培的電流在一秒內通過導線截面積的電量。不過,其實庫倫在四十歲之前根本就是軍中的結構工程師,幾乎和電學沾不上邊。
・2015/06/13
宇宙最終的命運是甚麼?達爾文(Charles Darwin)曾沮喪的說:「一想到人類得在長期持續的緩慢過程中,完全地滅絕,讓人不能忍受。」 現在的物理學家確實在尋找能夠進入平行宇宙的方法,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甚至俏皮地說:「蟲洞,將會是快速太空旅行的理想通道。你可以穿過蟲洞到星系的另一側,然後趕回來吃午餐。」 在《平行宇宙》此書中,將審閱宇宙學的歷史和矛盾,最後闡述現今的暴脹理論,以及想像中的多重宇宙的概念。
・2015/06/13
既然咖啡因正是以咖啡為名,2014年這篇中果咖啡(Coffea canephora)基因組定序的論文,標題除了咖啡基因組外,還加上「咖啡因生合成的趨同演化」,似乎是再自然也不過的事。可惜《咖啡為何要合成咖啡因?咖啡的基因體還說了什麼》一文對這篇論文的內容多有誤會,因此特別為文說明。
・2015/06/13
兩歲即能閱讀;;青少年時已精通十二種語言、會製作顯微鏡與望遠鏡;還自學《光學原理》、《化學要論》。這樣的天才兒童日後出類拔萃一點兒也不奇怪吧!不過,湯瑪斯 · 楊所跨的領域之廣,所作的貢獻之多,用「天才科學家」都還不足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