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非平衡軟物質特集:細胞骨骼的動態運動

Scimage
・2011/08/11 ・781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R值 493 ・六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只生物個體有骨骼,在細胞的層次也有各種分子支架來支撐細胞的外型,也就是所謂的細胞骨骼(cytoskeleton)。 不同於一般的支架,這些細胞骨骼不僅有被動的支撐,這些分子的組裝動態也直接關係到細胞的運動。之前有介紹過吃掉煙麴黴孢子的白血球角膜細胞的爬行這兩個很有趣的影片,都是利用這種細胞骨骼的動態變化來達成的。但是因為細胞骨骼分子都太小,所以一般的顯微鏡看不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用電子顯微鏡可以看到的,可是只能看到死的……所以分子螢光顯微術又派上用場了!

方法是先把一種會跟細胞骨骼結合的蛋白利用基因改造的方式加上一段螢光綠蛋白GFP,送回要研究的細胞中。這樣一來,當有細胞骨骼形成的時候,這些蛋白會馬上附著上去,在藍光激發下發出綠光。但是問題又來了…細胞是一個立體的結構,有太多的螢光訊號會互相干擾,所以用一般的螢光顯微鏡去看,就只會看到一團綠光,什麼細微的結構的看不到。影片裡的實驗裝置是利用一道藍光雷射所自行架設的全反射顯微鏡,把激發的藍光用超過臨界角的角度射入,所以藍光的激發範圍只有表面的一小層(消逝波,可以想像是藍光在全反射時接近表面的漏光)。 這樣一來,只有表面的螢光蛋白可以被激發到。接著把會爬的基因改造黏菌放入,就可以欣賞到的即時的細胞骨骼運動狀態了。影片中一根一根的光還有在細胞邊界不停產生的「腳」就是這些螢光分子所還原的一類細胞骨骼的動態 (F-actin)。 影片是即時的影片,可以看到在一個會運動的細胞中,分子的組裝就是這麼動態!這樣基因改造GFP技巧跟光學技巧可以被用在很多研究,讓以往只能用推測的分子動態即時的顯示出來。不僅對科學有用,也可以用來觀測很多不同分子對外界刺激或是跟各種藥物的結合與反應。

八月紀念特集: 屬於scimage的故事 – 非平衡軟物質 目錄

本文原發表於科學影像Scimage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Scimage
113 篇文章 ・ 4 位粉絲
每日介紹科學新知, 科普知識與實際實驗影片-歡迎每一顆好奇的心 @_@!

2

5
1

文字

分享

2
5
1
雞蛋對蛋糕有多重要?缺蛋也可以做無蛋「旦糕」(下篇)
Evelyn 食品技師_96
・2023/06/13 ・2937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篇提到,在這波嚴峻的缺蛋危機中異軍突起的無蛋「旦糕」,就是有業者利用南瓜泥、豆漿、豆腐、腰果或果醬等食材取代蛋,研發出各式各樣的「旦糕」,包括布朗尼或杯子旦糕等,做出來就和一般的蛋糕非常相似。

其標榜以蔬果取代雞蛋做出的甜品更低脂,含有豐富營養素及植化素,獲得許多年輕女性、運動員客群青睞。加上自西方風行的「Vegan」(純植物)的概念日漸盛行,該業者在這場缺蛋潮中成為最大贏家[1]

無蛋旦糕。圖/envatoelements

烘焙需求轉變,使雞蛋替代物的市場增長

確實近年來,因消費者健康意識提升或受食安問題等影響,在烘焙需求上有所轉變,包括健康問題如苯酮尿症、雞蛋過敏;公共衛生問題如禽流感;飲食偏好如全素者;以及生產者是否能持續供應雞蛋等因素。

根據 Egg Replacers Market 報告,2020 年雞蛋替代物市場價值約為 14 億美元,預計到 2025 年將達到 16 億美元(2019 年預測),顯然雞蛋替代物的市場日益增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沒有雞蛋的「旦糕」逐漸受到重視,食品科學家在積極尋找各式各樣的雞蛋替代物製作旦糕,並且希望利用這些替代物所製作出的旦糕質地,能夠接近真的蛋糕[2]

雞蛋替代物所做出的「旦糕」質地能接近真的蛋糕嗎?。圖 / pixabay

製作旦糕的材料——雞蛋替代物

雞蛋對蛋糕有多重要?缺蛋可以做無蛋「旦糕」——上篇有提到,雞蛋在蛋糕中所提供的功能,所以雞蛋的替代物,也需要有這些相似的特性才行,目前常見的雞蛋替代物主要分為三大類:

一、蛋白質類

又區分成動物來源或植物來源的蛋白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動物來源:如乳清蛋白,乳清蛋白可提供吸水、黏著或彈性、乳化和起泡等功能特性,可作為蛋糕中的蛋之完全或部分取代物。
  • 植物來源:如鷹嘴豆蛋白或大豆蛋白等,這些植物蛋白皆具有乳化性,能幫助起泡安定、凝膠、風味結合及黏度增加。

二、食品添加物

通常使用親水性的膠體或乳化劑兩種食品添加物:

  • 親水膠體:通常被歸類於增稠劑,可改善產品之親水性、保水性、黏稠度等,以增加產品的安定性,延長保存期限,如玉米糖膠(xanthan gum)及關華豆膠(guar gum)等。
  • 乳化劑:屬於界面活性劑,具有乳化、 起泡、消泡、分散及潤滑等作用。可提高產品品質、延長保存期限、防止食品變質及改善食品風味等,如脂肪酸蔗糖酯(sucrose fatty acid ester)和乳酸硬脂酸鈉(sodium stearoyl lactylate)等[2, 3]

三、其它食品原料

大多數為含有豐富多醣類的膠質,以奇亞籽和亞麻籽為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奇亞籽:在水溶液中可形成黏液或膠體,是由木糖、葡萄糖和葡萄醣醛酸所組成的支鏈多醣,具有強大的增稠效果,已被用於代替蛋糕中的蛋和油。
  • 亞麻籽:亞麻籽殼中含有亞麻籽膠,膠主要成分為多醣類和蛋白質,具有良好的親水與親油性,以及高保水性及高乳化性,已廣泛應用於食品及化工製藥業[4, 5]
亞麻籽粉。圖 / pixabay

戚風旦糕的製作流程

然而上述的那些替代物,很少會單一使用,常會多種搭配一起使用,效果更佳,至於製作方式就以常見的戚風蛋糕為例。

戚風蛋糕一開始製作時會將蛋白與蛋黃分開攪拌,形成蛋白霜和麵糊兩部分,戚風旦糕也是,其流程為:

  1. 蛋白霜:將乳清蛋白粉(或植物來源的蛋白)和水混合均勻後打至濕性發泡,再分次加入白砂糖,並繼續打至硬性發泡(可在前一分鐘加入 SP 拌至均勻)。
  2. 麵糊:將所有粉料(含膠體或乳化劑)過篩,加入已拌均之卵磷脂、油、水、糖中。
  3. 將蛋白霜和麵糊兩部分拌均成蛋糕麵糊,倒入鋁製活動烤模中,以特定時間和溫度烤焙,最後取出倒扣於架上冷卻即完成。

上述的做法中出現做烘焙常會聽到的 SP(surfactant powder),其實就是一種乳化劑,通稱為「蛋糕乳化劑」或「蛋糕起泡劑」,在大陸被稱作「蛋糕油」[3]

食品添加物會影響旦糕的品質,左為無添加海藻膠之旦糕,右為有添加海藻膠之旦糕。圖 / 參考資料 3

與雞蛋蛋白性質相似的全素食材 aquafaba

沒有蛋,就需要使用多種食品添加物來幫助旦糕膨大及穩定,然而許多人為了製作天然無負擔的旦糕,還是會拒絕使用食品添加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通常他們所使用的食材,大多是亞麻籽粉、香蕉泥、蘋果泥或花生醬等,但是這些食材的味道本身就很有個性,做出來的成品也很難百分百像真蛋糕,使用上會有所限制。

不過近年來出現了一個神奇的食材稱作 aquafaba,名字是由拉丁文的水(aqua)和豆(faba)所組成,是一種具黏性液體,這個食材就是煮過的鷹嘴豆水

2014 年,法國廚師 Joël Roessel 發現,鷹嘴豆罐頭的水(含蛋白質)與雞蛋蛋白頗為相似,具有乳化、起泡、黏合、凝膠和增稠等功能特性,甚至可打成全素的蛋白霜。

如此,aquafaba 從食品廢棄物變成有價值的材料,而且成本不高,也許未來會成為全素、無麩質的新興烘焙材料也說不定[2, 6]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想看 aquafaba 怎麼打成豆蛋白霜嗎?可以點此連結觀看影片 :
BEGINNER’S GUIDE to Aquafaba! | Minimalist Baker Recipes

煮過的鷹嘴豆水就是 aquafaba。圖 / pixabay

健康美味的植物基產品已成趨勢

近年植物基飲食、減碳風潮席捲全球,根據市調機構 Innova Market Insights 的全球食品市場調查,植物基產品以每年近 20% 的速度成長,市場潛力大。

植物基產品除了要求口感擬真與美味之外,營養價值也受到重視[7]。這次的缺蛋危機雖然還不知道會持續多久,但也意外讓美味的植物基旦糕被更多重視健康的消費者所關注。

參考資料:

  1. 嚴雅芳,2023。不怕缺蛋!無蛋奶甜點「綠帶」在民生社區異軍突起。經濟日報。
  2. Yazici, G. N. and Ozer, M. S. 2021. A review of egg replacement in cake production: Effects on batter and cake properties. 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11: 346-359.
  3. 梁麗卿,2003。無蛋蛋糕製作技術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系碩士學位論文。屏東。
  4. 邱恩亭,2018。添加奇亞籽對無麩質蛋糕品質之影響。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碩士學位論文。基隆。
  5. 蔡佩珊,2017。探討添加亞麻籽粉對無麩質蛋糕營養價值與品質之影響。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碩士學位論文。基隆。
  6. 尹嘉蔚,2017。【素食替身】鷹嘴豆水變蛋白霜 Aquafaba做蛋糕唔用雞蛋白一樣得。香港01。
  7. 劉家瑜,2023。低碳飲食!工研院打造全台首顆植物荷包蛋 口味、營養兼顧。民眾日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2
Evelyn 食品技師_96
23 篇文章 ・ 29 位粉絲
一名食品技師兼食品生技研發工程師,個性鬼靈精怪,對嗅覺與味覺特別敏銳,經訓練後居然成為專業品評員(專業吃貨)?!因為對食品科學充滿熱忱,希望能貢獻微薄之力寫些文章,傳達食品科學的正確知識給大家!商業合作請洽:10632015@email.ntou.edu.tw

1

5
6

文字

分享

1
5
6
雞蛋對蛋糕有多重要?缺蛋可以做無蛋「旦糕」——上篇
Evelyn 食品技師_96
・2023/05/26 ・3330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雞蛋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物之一,像是蛋餅、蛋捲、蛋包飯、玉子燒、茶碗蒸、烤布丁或雞蛋糕等,處處都可見到它的蹤影。

然而,今年的「缺蛋危機」不只蛋價變貴,蛋量還大幅減少,令人感到蛋蛋的哀傷。而這也大大影響到國內的蛋糕業者,不少蛋糕業者開始減量供應,當日蛋糕賣完即提早打烊,時間不固定。

知名麵包舖佳湘麵包,一度停售人氣商品蜂蜜蛋糕和布丁[1];更慘的是,位在澎湖販售脆皮雞蛋糕的網紅名店澎湖龜,直接宣布今年暫停營業[2],由此可見蛋對於製作蛋糕有多麽重要。

那麼雞蛋在蛋糕中到底有什麼重要功能呢?

首先,就從蛋的構造開始說起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雞蛋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食物。圖/pixabay

雞蛋的構造與營養價值

雞蛋的構造從外側依序由蛋殼、蛋殼膜、蛋白、蛋黃繫帶所構成,兩層蛋殼膜於鈍端包圍出一個空間,稱為「氣室」,氣室會隨著蛋儲放時間延長,導致水分蒸發而變大[3]

重量而言,一顆雞蛋中的蛋殼約佔蛋重之 10%、蛋白約佔 60% ,蛋黃約佔 30%。

蛋黃係母雞卵巢所排出的卵,如果有受精則內含胚胎,是受精胚胎發育成小雞的主要能量來源。在卵進入輸卵管之後,輸卵管會分泌蛋白,在卵的周圍形成蛋白層,以幫助受精蛋中的胚胎發育,接著依序形成蛋殼膜和蛋殼。蛋殼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鈣,殼上佈滿無數氣孔,可提供受精蛋中胚胎呼吸所需的氧氣交換[4]

雞蛋也是優質完全蛋白質之來源,一顆蛋就幾乎涵蓋人體必需的所有營養物質,如蛋白質、脂肪、卵黃素、卵磷脂、維生素和鐵、鈣、 鉀等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雞蛋構造圖。圖/農委會

蛋糕的麵糊攪拌程度要根據「比重」判斷

雞蛋是製作蛋糕重要的原料之一,在蛋糕製作過程中,麵糊的攪拌是影響蛋糕成敗的關鍵,因為麵糊在攪拌過程中會不斷地拌入空氣,攪拌程度恰當與否會決定蛋糕的品質。

為此我們需要根據不同類型蛋糕之標準比重,作為攪拌程度的參考,比重是蛋糕「麵糊的重量」「體積」的比,計算公式為:

比重 = 相同容積之麵糊重/相同容積之水重

空氣拌入愈多,蛋糕的比重愈小,烤出來的蛋糕體積愈大,組織亦較鬆軟。如果過度攪拌,則因拌入太多的空氣,蛋糕組織會變得粗糙,氣孔太多,使烤出來的蛋糕水分損失太多。若攪拌不夠,則拌入的空氣太少,蛋糕進爐後膨脹無力,內部組織堅韌,所以每種蛋糕在攪拌時其麵糊都有一定的比重[5]

至於蛋糕的種類,可依照使用的原料、攪打方式和麵糊性質的不同分為三大類,分別為麵糊類乳沫類戚風類三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蛋糕分成麵糊類、乳沫類和戚風類

一、麵糊類(batter type)蛋糕

是利用大量的固體氫化油脂(shortening),以粉油或糖油拌合法,使麵糊於攪拌時能拌入空氣,進爐烤焙受熱後讓蛋糕體膨大。攪打完成之麵糊在三類蛋糕中的比重最大,約為 0.85;配方中油含量也是三類蛋糕中最高,是為了潤滑麵糊,產生柔軟的組織。

當配方中油脂含量佔麵粉量的 60% 以上時,不需使用化學膨大劑,只要利用油脂在攪拌過程中拌入空氣即可使蛋糕膨脹;當油脂用量低於 60% 麵粉量時,則需要添加發粉或小蘇打以幫助蛋糕膨大。

該類蛋糕組織緊密堅實、口感較硬,風味濃郁潤醇,如奶油蛋糕、水果蛋糕、磅蛋糕等皆屬之。

磅蛋糕屬於麵糊類蛋糕。圖/pixabay

二、乳沫類(foam type)蛋糕

是利用雞蛋的起泡性,將其與砂糖攪拌拌入大量空氣形成泡沫(泡沫即是將空氣保留於蛋白質薄膜中),再拌入經過篩的粉料後烤焙,過程中氣泡因受熱而持續膨脹,最終薄膜固化而形成蛋糕的支架與組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乳沫類蛋糕可不需添加膨大劑,麵糊比重約為 0.46,產品組織鬆軟且富彈性,又可因使用雞蛋的成分不同,又分成:

  • 蛋白類(meringue type):僅使用「蛋白」作為蛋糕膨發的主要原料,如天使蛋糕。
  • 海綿類(sponge type):使用「全蛋」或「蛋黃」作為蛋糕膨發的主要原料,如海綿蛋糕、蜂蜜蛋糕、瑞士捲的蛋糕體。
瑞士捲蛋糕屬於乳沫類蛋糕。圖/pixabay
畫《小魔女 DoReMi》曾出現 「最心愛的道魯賓」這道覆盆苺蛋糕,是許多人印象很深刻的甜點之一,
其蛋糕體就是屬於乳沫類的瑞士捲蛋糕。圖/擷取自 YouTube

三、戚風類(chiffon type)蛋糕

綜合麵糊類與乳沫類蛋糕的做法,在製作時分別製作「麵糊」與「蛋白霜」,最後將兩者拌勻後送入烤箱烤焙成型。同時具有麵糊與乳沫的特性,水分含量豐富,鬆軟度亦介於乳沫類與麵糊類之間,

麵糊比重最小,約為 0.43,蛋糕體積最大,組織細緻鬆軟,水分充足,口感清淡不膩。為國內消費量最大之蛋糕,如戚風蛋糕、鮮奶油蛋糕(生日蛋糕)即屬之[3, 6]

生日蛋糕常用戚風蛋糕體。圖/pixabay

雞蛋在蛋糕中所提供的功能

不管是哪種類型的蛋糕,雞蛋在蛋糕中具有以下功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黏結作用

在蛋糕製作過程中,雞蛋的「蛋白」可以打發形成安定的泡沫(即蛋白質變性),加入麵粉攪拌後,「雞蛋的蛋白質」與「麵粉的麵筋」相互黏結形成複雜的網狀結構,直到烤焙受熱而形成蛋糕組織,此功能在乳沫類蛋糕的製作更為重要。

二、膨大作用

麵糊受熱時,蛋所形成的泡沫內部所包圍的氣體受熱而膨脹,增大蛋糕體積,因此蛋的打發性質是決定蛋糕體積與顆粒組織柔軟之最重要因素。

三、柔軟作用

蛋黃具柔軟作用,主要是因蛋黃內含的油脂比例較高,且蛋黃本身所含的卵磷脂為非常有效的乳化劑(編按:可以將原本不互溶「油脂」和「水」均勻混合,使界面消失)。

四、顏色

蛋的顏色能賦予蛋糕美觀的黃色色澤,如海綿蛋糕需要有良好之黃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五、營養價值

蛋加入產品內可提高營養價值[6]

雞蛋蛋白可打發形成安定的泡沫,即蛋白霜,是決定蛋糕體積與顆粒組織柔軟的最重要因素。圖/pixabay

沒有雞蛋的「旦糕」開始興起

蛋具有黏結、膨大、柔軟蛋糕組織等作用,賦予蛋糕悅目的顏色及增加營養價值,要是製作蛋糕沒有蛋,似乎做不出美好的蛋糕。

不過現在有一種無蛋「旦糕」,在這波嚴峻的缺蛋危機中異軍突起,究竟有哪些東西可以取代蛋做旦糕呢?我們就在下篇揭曉吧!

參考資料

  1. 東森新聞,2023。獨/蛋量減價格漲 佳湘麵包暫停售蜂蜜蛋糕、布丁
  2. 楊惠琪,2023。獨/缺蛋看不到盡頭!雞蛋糕名店「澎湖龜」宣布今年暫停營業。ETtoday新聞雲。
  3. 施明智,2022。食物學原理 (第四版)。新北市:藝軒圖書出版社。
  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10。認識農產。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5. 梁麗卿,2003。無蛋蛋糕製作技術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屏東。
  6. 陳欣妤,2006。攪打時間與添加物對取代蛋之海綿蛋糕品質影響。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臺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1
Evelyn 食品技師_96
23 篇文章 ・ 29 位粉絲
一名食品技師兼食品生技研發工程師,個性鬼靈精怪,對嗅覺與味覺特別敏銳,經訓練後居然成為專業品評員(專業吃貨)?!因為對食品科學充滿熱忱,希望能貢獻微薄之力寫些文章,傳達食品科學的正確知識給大家!商業合作請洽:10632015@email.ntou.edu.tw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鬼月談鬼火(下):鬼火等於磷火?分析鬼火的真正成因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_96
・2019/08/15 ・3564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SR值 524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楊海彥(小波)

上一集,我們回顧了臺灣的鬼火傳說,並歸納出鬼火的幾個特點,分別是:(1)通常在夜裡出沒,(2)在墓地、河畔或是海濱都可能見到,(3)顏色以淡藍色為主,但也有橘紅色的伯公火,(4)火焰的數量可能是一至多個,且(5)有會跟著人跑的紀錄。

可是這樣一來,「屍體骨頭中的磷因高溫自燃產生鬼火」這個說法,似乎就有些站不住腳了。

磷火的幾個疑點

磷質佔人體體重的 1%,一個大約 70 公斤的成年男子,體內大約會有 700 公克左右的磷。其中又以無機鹽類狀態與鈣結合者最多,佔 85%,形成骨骼,牙齒中不溶性的磷灰石。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骨骼中的磷的確不少,但鬼火=磷這個解釋這樣就可靠了嗎?Image by Eliane Meyer from Pixabay

一個人能提供 700 公克左右的磷作為鬼火的燃料,這樣的量看來並不少。而磷源自屍體中的骨頭和牙齒,也足以解釋鬼火為何通常在墓地出現,河畔與海濱也可以視為富含水生動物的骸骨。再加上磷的自燃溫度大約攝氏 34 度,越潮濕自燃溫度越低,只要夏天氣溫夠高就可能引發自燃。

磷似乎完美解釋了鬼火如何產生,只是有個問題:磷燃燒的火焰不是淡藍色。

這是國外 Youtuber 拍攝的白磷燃燒的影片。影片中可以看見,白磷燃燒的反應相當激烈,焰色是橘黃色,並伴隨產生大量的濃煙(這也是為什麼白磷是煙霧彈的主要成分),這與目擊描述中幽幽飄盪的淡藍色鬼火一點也不相像。更重要的是,磷並不以純物質的狀態存在於自然界中,因此形成鬼火的不可能是純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一個自燃的可能人選是磷化氫(PH3)。這是一種無色、可燃、劇毒的氣體,是屍體分解後的產物之一。一般來說磷化氫沒有味道,但伴隨產生的聯膦(P2H2)具有魚腥或大蒜的臭味,兩者混合時,在空氣中極度容易自燃。

即便如此,磷化氫與聯膦的燃燒一樣既快速又猛烈,與鬼火相去甚遠:

這樣一來,鬼火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鬼火到底是什麼?從古至今都有人在研究

中國早在南宋時期,就有人提出磷與鬼火之間的關係。陸遊《老學庵筆記˙卷四》中提到:「予年十餘歲時,見郊野間鬼火至多,麥苗稻穗之杪往往出火,色正青,俄復不見。蓋是時去兵亂未久,所謂人血為磷者,信不妄也。今則絕不復見,見者輒以為怪矣。」到了清代,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第九卷》更直接寫道:「磷為鬼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日治時期的臺灣,正處於日本明治維新後,破除迷信、科學至上的氛圍中,當時漢文臺灣日日新報上也出現了一篇〈捉燐辯惑〉,故事大概是這樣:作者在學校看見鬼火,日人校長便讓眾人一起抓鬼火,沒多久校長抓到了,眾人一看卻只是一片枯葉。正疑惑這怎麼會是鬼火,校長便要大家進到屋內,不一會,枯葉刷地一聲燃燒起來,就像有人摩擦燐石一樣,眾人非常詫異。校長於是趁機教育眾人,鬼火就是燐火,是磷素和水素和合而成。2

看到鬼火也要趁機教化學,這校長也不太容易。(誤)Image by HG-Fotografie from Pixabay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早自宋朝,乃至清朝、日治時期,就已經有人知道鬼火與磷之間的關係,那也是少數知識分子的事,民間對於鬼火的忌諱並沒有減少多少,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鬼火傳說了。

東方是如此,那西方又是如何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西方解釋鬼火的思路:天然氣?

與東方認為鬼火與磷有關的思路不同,西方人最開始認為鬼火與天然氣有關。

西元 1596 年,一名叫 Ludwig Lavater 的神學家,在其著作《Of Ghostes and Spirites, Walking by Night: And of Straunge Noyses, Crackes, and Sundrie forewarnings, which commonly happen before the death of men: Great Slaughters, and alterations of Kingdomes》(對,書名就是這麼長),書中〈That many naturall things are taken to be ghoasts〉的章節中,便認為鬼火是由富含硫磺的礦脈燃燒導致。3, 4

到了 1776 年,亞歷山德羅˙伏打在讀完一篇由班傑明‧富蘭克林所著,關於「可燃空氣」的論文後研究並發現甲烷。在研究甲烷期間,他提出可能由於自然界中的電,比如閃電,與沼氣中的甲烷反應,才導致鬼火的產生。這個論點被當時的學界廣泛接受。(值得一提的是,亞歷山德羅‧伏打後來發明了世界第一個電池,並且成為今天電勢的單位,伏特。)

世界各地的鬼火焰色跟溫度都有所不同。Image by Waldkunst from Pixaba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目前為止都只是紙上談兵,要一直到1832年,Louis Blesson才算真正開始對自然界產生的鬼火進行研究。

他到世界各地發生鬼火的地方進行實驗,發覺不同地區的鬼火,焰色與溫度也會不同。此外當他第一次接觸鬼火,便意外發現鬼火會在他接近時後退,並且非常容易被他的呼吸吹動;他必須撇過頭、站定一會,鬼火才回到原位。不只如此,沼氣引發的鬼火在夜晚離地面比較高,越接近黎明就越低,最後消失無蹤3。這兩者很好地解釋了鬼火為何會移動,以及為何只有在夜晚才看得到鬼火。

與鬼火性質最接近的答案:冷焰

1980 年,英國的地理學家 Alan A. Mills,第一次嘗試在實驗室裡複製鬼火。

他混合了油狀的磷化氫與天然氣,成功產生了綠色的火光,然而大量刺鼻煙霧也伴隨產生,與自然界中看到的鬼火實在相差甚遠。但他持續進行研究,直到 2000 年時,重新提出鬼火可能是一種「冷焰」。4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謂的冷焰是一種最高溫度低於攝氏 400 度的火焰,通常必須以特定的比例混合燃料與空氣才會產生。與一般火焰不同之處在於,冷焰的燃燒反應並不激烈,且只會釋放些許的光、熱和二氧化碳,這是因為一般的燃燒會將化合物完全分解與氧氣結合,但冷焰的燃燒互相反應的幾乎都是部份分解的化合物自身。冷焰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見,但卻是引擎發生爆震的主要原因。5

冷焰不僅溫度低、燃燒不劇烈,導致必須在非常暗的地方才可看見,焰色光譜大多落在藍色與紫色之間,更重要的是,天然氣也符合產生冷焰的條件!屍體分解後不僅會產生磷化氫,更會產生大量甲烷,雖然沼氣與天然氣不盡相同,但成分接近的沼氣產生冷焰,是有可能的。

有興趣的話,上面影片就是在實驗室中製造了冷焰。

世界上的鬼火目擊事件眾多,我們無法確認每一起鬼火事件引發的真正原因。不過若是以臺灣來看,根據上一集蒐集的傳說,冷焰已經很好地解釋大部分鬼火的特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結來說,整個鬼火產生的故事應該是這樣的:墳場或河畔、海濱的屍體腐壞,產生磷化氫聯膦甲烷,因為種種原因,這些氣體逸散出來,甲烷與空氣恰好混合成能夠形成冷焰的比例,磷化氫和聯膦再自燃形成火源,便能產生淡藍色的、幽幽飄盪的鬼火。若是混合的比例不對,單純燃燒甲烷,那便會成為橘紅色的伯公火。

除了冷焰之外,還有其它的解釋

除了冷焰之外,科學家也提出其它鬼火的可能成因。2008 年,義大利的化學家 Luigi Garlaschelli和Paolo Boschetti 提出了「化學發光」的假說;他們將磷化氫與空氣和氮氣混合,製造出一種黯淡的綠色冷光,雖然伴隨著煙霧和臭味,但根據他們的說法,只要調整環境中的溫度、溼度等條件,煙霧和異味都可以消除,而且人眼在黑暗中難以辨別顏色,把綠色看成淡藍色是有可能的。6

此外,還有地質學家提出因地殼變動的「壓電效應」產生的「地電」,以及森林中的生物──比如某些蜜環菌屬的菇類、微生物、昆蟲──所發出的「生物螢光」兩種假說,不過礙於篇幅便不多作介紹。

螢光蕈經過長時間曝光的攝影作品。圖/wiki commons

近代,鬼火的目擊事件越來越少,這不僅是在臺灣,全世界都是一樣。除了因為火葬逐漸取代了土葬,也是因為沼澤與森林被大肆開發,就像失去棲地的動物,鬼火也失去了生成的源頭。過往的神祕傳說,在文明與科技的發展中逐漸消失,彷彿是某種詩意又悲劇的比喻,卻是實在發生的過程。

過去我們常說的「鬼火即磷火」看似科學,實際上卻是過度簡化的解釋,偏偏我們大多數人對此深信不疑。部份的人認為傳統迷信又落後,擁有科學至上的想像,但若是對事物的成因不求甚解,科學和迷信又有什麼不同呢?

資料來源

  1. 維基百科-磷質
  2. 〈捉燐辯惑〉。1907年7月6日,漢文臺灣日日新報。
  3. 《Of Ghostes and Spirites, Walking by Night: And of Straunge Noyses, Crackes, and Sundrie forewarnings, which commonly happen before the death of men: Great Slaughters, and alterations of Kingdomes》,〈That many naturall things are taken to be ghoasts
  4. Wikipedia-Will-o’-the-wisp
  5. Wikipedia-Cool flame
  6. Wikipedia- Chemiluminescence


【作者簡介】楊海彥/
轉換多次跑道,最終決定與朋友們一起開妖怪工作室。目前專注於台灣怪談研究,擅長將台灣文史和民俗轉化為故事,也設計實境遊戲和桌遊。嗜讀奇幻文學,熱愛電影,喜歡咖啡也喜歡茶,養一隻以拿鐵為名的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_96
23 篇文章 ・ 256 位粉絲
妖怪就是文化!北地異工作室長期從事臺灣怪談、民俗、文史的考據和研究,並將之轉化成吸引人的故事和遊戲。成員來自政大與臺大奇幻社,從大學時期就開始一起玩實境遊戲和寫小說,熱愛書本、電影和實地考察。 歡迎來我們的臉書專頁追蹤我們的近況~https://www.facebook.com/TPE.Leg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