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馬甲,勒出來的美麗

科學松鼠會_96
・2012/12/10 ・2106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06 ・六年級

國民法官生存指南:用足夠的智識面對法庭裡的一切。

看過《亂世佳人》和《鐵達尼號》的觀眾,一定不會忘記郝思嘉和蘿絲被拉緊馬甲的情景。馬甲確實能給女性帶來美麗,可是,穿著它會舒服嗎?健康嗎?

馬甲(Corset)男女同胞都不陌生,無論是穿著束腰晚禮服的宮廷貴婦還是穿著束腰舞衣的兔女郎,它總能把女性S型曲線完美勾勒。只是,為了獲得曼妙身段而穿上這一身束腰馬甲,女性也要付出不少代價。

馬甲,美到無法呼吸?

《神鬼奇航1》裡頭女主角因為穿馬甲呼吸不暢暈厥,還掉下了懸崖蹦極!天妒紅顏啊!想來片中女主角已非常瘦條,為何穿上馬甲後還會無法呼吸?

其實馬甲的設計想法本是很好的——把肉挪到該去的地方。具體說就是將腰腹的贅肉上下推擠,達到「豐胸」、收腰、提臀之效,這樣胸前戴上珠寶、腰下穿上晚禮服十分好看[1]。只是馬甲是利用機械力生硬排擠腰腹空間,且留下的腰腹圍極小,因此對包裹部位壓力很大。

 女性穿上馬甲前後正面對比圖(手繪)

X光片下透視的確鑿證據(穿著馬甲的女性)

壓力大小和馬甲的鬆緊程度密切相關。比較寬鬆的馬甲大約會對身體造成156牛頓(約15.5公斤)的壓力,而緊的馬甲施加的壓力可達290牛頓(約29公斤)[2]。這麼大的力量壓在女性的胸、腰、腹部,使其暈厥自然也不算什麼稀奇的事情了。

內臟擠壓無去路

早在上個世紀初,臨床大夫們就已經指出馬甲可導致胸腔體積減少、心臟負荷增加、消化吸收受限、甚至導致不孕症、子宮脫垂等[3]。這是因為馬甲實在是沒有給腰腹部留空間以容納臟器。

 穿上馬甲後內臟移位側面示意圖(手繪)

由圖可以看出,腰是細了,可是腹腔的空間也因此成了沙漏,腰部的臟器被硬生生推擠到上腹部或是盆腔。表面上看起來身材確實因為馬甲而前凸後翹,實際上內臟位置也因此亂了套。特別是自小穿戴馬甲的女性,其肋骨的發育很容易變成漏斗型畸形[4]。除了肋骨,肋緣下方的肝臟也受到馬甲的嚴重擠壓,其正常功能受到影響[2]

由於受壓,臟器向上直頂橫膈膜,壓縮肺部空間;更有甚者因此發生食道裂孔疝[5]。同樣,盆腔也會因為巨大壓力受累:女性盆底本由非常強韌的韌帶牽拉,以保持臟器處於正確姿態,但馬甲卻能將其壓下降約0.9釐米[2],有可能因此引發子宮脫垂等症[6]。舊時不少穿戴馬甲的貴婦便受此病困擾,嚴重影響正常生活[3]

在此基礎上再想像一下,如果女性懷孕了,還有沒有空間給嬰兒呢?穿上馬甲之後腹腔內本已經十分擁擠,孩子在母親的子宮裡基本上就是蝸居了。也有相關資料顯示,不少穿馬甲的女性都存在生育障礙[3][7]

胸罩是凶兆?

果殼上曾有文章關注過胸罩過緊對於排便的不利影響(相關閱讀:《論胸罩與大便的因果關係》)。過緊的馬甲顯然也有著類似的抑制副交感神經的作用,進而對消化及其他各系統造成影響。

但不少女性在購買馬甲時最擔心的問題恐怕不是消化,而是馬甲是否會給乳房健康帶來負面影響。一個流傳非常廣的觀點宣稱,「帶胸罩或穿馬甲會增加乳腺癌患病概率」,認為穿戴胸罩等緊身衣物使得乳房淋巴回流受阻,從而增加乳腺癌發病率。

實際上,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臨床證據支持上述言論。美國癌症協會、乳腺癌組織等都明確指出穿戴胸罩並不會導致乳腺癌的發生[8][9],所謂淋巴回流受阻導致乳腺癌發生的理論也站不住腳[10]

新式馬甲,好不到哪裡去

馬甲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了,其設計風格也一再發生著變化。從最初的絕對平整到後來的高腰馬甲,再到十九世紀中後葉沙漏型的流行,馬甲的設計理念與時代流行理念同步[11]

人們很早就認識到了舊式馬甲對人體造成的巨大傷害,因此在上世紀初,歐美服裝設計師改變了舊式馬甲「變態細」的腰圍設計,改成了「特細」,對胸部的包裹也不那麼緊了[12]

也許不少人覺得,既然穿馬甲對乳腺癌並無影響,且現代馬甲腰圍也相對寬鬆,那現代新款馬甲必定健康很多,不像從前那麼恐怖有害。但恐怕實際情 況並非如此。實驗研究表明,即使穿上新型馬甲並縮小腰圍3英吋(約7.6釐米),也能夠顯著改變女性氧氣攝入量,並且給正常工作帶來明顯的不適[3]

追求美麗可謂天性,如若因此損失了生活的樂趣,恐怕美麗亦失去了意義。

參考文獻

  1. Corset wikipedia
  2. The Corset
  3. The evil effects of the corset(read responses)
  4. THE DANGERS OF DRESS: MEDICAL HAZARDS IN FASHION AND FADS
  5. Course of stomach dysfunction
  6. The Corset Shapes More than Our Waists
  7. Clothing
  8. Can Wearing a Bra all the Time Cause Cancer?
  9. What are the risk factors for breast cancer?
  10. Bras and Cancer
  11. History of corsets
  12. 束胸衣變遷

轉載自 科學松鼠會,作者:

文章難易度
科學松鼠會_96
112 篇文章 ・ 5 位粉絲
科學松鼠會是中國一個致力於在大眾文化層面傳播科學的非營利機構,成立於2008年4月。松鼠會匯聚了當代最優秀的一批華語青年科學傳播者,旨在「剝開科學的堅果,幫助人們領略科學之美妙」。願景:讓科學流行起來;價值觀:嚴謹有容,獨立客觀

0

0
1

文字

分享

0
0
1
震驚!這就是胸部的真面目嗎?
PanSci_96
・2019/05/10 ・1570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53 ・八年級

國民法官生存指南:用足夠的智識面對法庭裡的一切。

一直以來,女性的胸部大小常被當作評價女性身材的標準之一,貧乳、巨乳各有所好,但你有想過,胸部的「真面目」究竟是什麼嗎?如果你沒有想過,現在可以讓你看看:

想知道乳腺到底長怎樣?心理素質強大者請點擊看原圖。圖/BBC

這張乳腺圖一出,便在網路上引起一陣熱議,讓許多人讚嘆人體的神奇。不過,無論胸部多大多小、長得怎樣,女性乳房最主要的功能其實還是哺乳啊!

媽媽呀~媽媽呀~請用母乳保護我

無論是人類、黑猩猩或是乳牛,沒有乳房的存在,身為哺乳類的我們就很難長大成人,這是因為媽媽的乳汁有兩種功能:提供營養與保護。

幼兒可以從乳汁中攝取蛋白質、脂肪、乳糖、鈣質與其他礦物質,來獲得營養。另外,乳汁中含有的抗體及其他具備抗菌功能的酵素,則可以提供幼兒保護。這些提供保護的成分在初乳中特別豐富,所謂初乳,是指嬰兒剛出生時最早吸到的乳汁,其中更含有母親的免疫細胞。

那麼,能夠產出超營養乳汁的乳房又是由哪些組織組成的呢?一般而言,乳房長在胸前,其組成除了外部的乳頭與皮膚以外,底下還包含脂肪組織、結締組織,以及哺乳時會分泌乳汁的乳腺,最底下則為胸大肌、胸小肌。另外還有一些神經、血管、淋巴、懸韌帶等。

乳房的構造可一點兒也不簡單呢!圖/MedPartner
  • 看完正乳的介紹,想了解副乳請看:

ABCDEFG,胸部大小的秘密

雖然說哺乳功能極為重要,但大家在談論女性胸部的時候,似乎更常用比大小的方式進行討論,那麼,什麼才是「決定胸部大小的關鍵」呢?

貧乳、巨乳,到底是怎麼決定的呢?圖/pixabay

決定胸部大小的關鍵,在於乳腺與脂肪細胞的總量跟大小(乳腺約占 1/3、脂肪細胞約占 2/3),以及胸大肌、胸小肌的大小(一般女性偏小,當然還是會有例外)。

所以,如果想讓胸部長大,基本上就是要讓乳腺與脂肪變多或脹大,又或是讓胸肌變大。除此以外,還有一種讓胸部變大的東西,不要太高興,它叫做「腫瘤」。

小叮嚀:近年來,年輕女性有良性乳房腫瘤的比率很高,罹患乳癌的機率也在提高,真的要小心注意!

  • 想知道按摩胸部,到底能不能讓胸部長大?

內衣穿還是不穿,這是個好問題

提到乳癌,穿戴胸罩到底會不會增加我們患得乳癌的機會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越常穿戴胸罩,越容易得乳癌?」的這種說法?這種理論強調:因為胸罩很緊,妨礙淋巴循環,導致代謝廢物累積在胸部不易排出,所以胸罩戴得越久,得乳癌的就會風險越高。不過事實上,並沒有證據支持,穿戴胸罩會提高女人患乳腺癌的風險。無論每天穿著幾小時、有無鋼圈、幾歲開始穿,風險是相似的。

現在穿戴內衣,其實跟大家很在意的下垂較有關連,乳房下垂是一種自然現象(老化的寫照),上面介紹過乳房組成,其中的結締組織便是用以懸掛乳房、維持乳房位置,除非過度拉伸導致組織斷裂,一般外界因素並不會對它有什麼影響,而如果想要減少結締組織的過度拉伸,不如戴一個合適的胸罩吧!

圖/pixabay

說了這麼多,對於身為哺乳動物的咱們人類,胸部其實最主要的功用還是育兒哺乳用,只要能夠養活孩子,什麼樣的乳房都好。那你又是媽媽親餵,還是喝配方奶長大的嗎?在母親節前夕,快去關心我們偉大的媽媽吧!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穿戴胸罩越久越容易得乳癌?
葉綠舒
・2014/09/07 ・672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R值 591 ・九年級

國民法官生存指南:用足夠的智識面對法庭裡的一切。

不知道女性同胞們聽過這種說法沒有呢?說穿戴胸罩越久,就越容易得乳癌。筆者之前曾經聽過,而通常這種說法都是強調:因為胸罩都很緊,會妨礙淋巴循環,導致代謝廢物累積在胸部不易排出,所以胸罩戴得越久,得乳癌的風險越高。

穿戴胸罩會提高得乳癌的風險嗎?圖片來源:wiki
穿戴胸罩會提高得乳癌的風險嗎?圖片來源:wiki

最近,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以及赫金生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合作的一項研究發現:穿戴胸罩,跟得乳癌的風險沒有相關性。

研究團隊從西雅圖 – 普吉特海灣大都市區找了1513名絕經後婦女做為研究對象。他們的年齡介於55至74歲之間,其中454名女性罹患乳腺浸潤性導管癌(IDC,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另外590名女性罹患浸潤性小葉癌(ILC,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這兩種最常見的乳腺癌。另外469名未罹患乳腺癌的女性作為對照組。

研究人員進行了面對面的採訪,並獲得人口統計資料、家族史、以及生育史。他們還問了一系列的結構性問題,以評估胸罩穿戴的模式。問題包括研究參與者幾歲開始穿胸罩、是否穿戴有鋼圈的胸罩、罩杯尺寸和帶寬的大小,每天、每星期穿戴胸罩的天數時數,以及在不同的時間是否曾改變胸罩穿著方式等等。

結論就是,沒有證據支持,穿戴胸罩會提高一個女人患乳腺癌的風險。無論每天穿著幾小時、有鋼圈或沒有、幾歲開始穿,風險是相似的。

所以,女性同胞們,大家可以放心了。雖然,在台灣夏天的酷暑中穿戴胸罩,實在是一種接近「火刑」的行為啊….

原刊載於作者部落格Miscellaneous999 

參考資料:

  1. 2014/9/5. No aspect of wearing a bra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for either IDC or ILC. Science Daily.
葉綠舒
262 篇文章 ・ 8 位粉絲
做人一定要讀書(主動學習),將來才會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