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使用 Google 查資料時,是否曾經看過打著「看完這個我震驚了!」「知道這件事,讓全網都傻眼了!」這類吸睛標題的文章,點進去卻發現內容乏善可陳、錯誤百出甚至跟標題完全無關?這就是所謂「內容農場」文!
內容農場透過稿費低廉的寫手,在短時間內大量產生品質不穩定、缺乏資料來源,且內容缺乏價值的文章,用聳動標題吸引點擊,並在網站中插入一堆廣告,藉此將流量變現。
假如每次查資料,出現的搜尋結果都是內容農場的文章,讓人無法得到問題的真正解答,搜尋者的感受肯定糟透了。因此,Google 為了解決內容農場氾濫的問題,在 2011 年推出名為「熊貓」的演算法(Google Panda),以維護使用者的搜尋體驗。
什麼是熊貓演算法?從 2010 年開始說起
2010 年左右,內容農場大舉興起,隨便搜個關鍵字都可能會跑出帶有聳動標題、內容卻毫無意義的廢文。當時,一間名為 Demand Media 的網路公司突然竄起、擠進美國前二十大網路媒體中,靠的就是內容農場。
Demand Media 一天可以產出七千多篇品質低劣的文章、透過廣告把高流量轉成鉅額收入,甚至在 2010 年下半宣布申請公開募股。2011 年初,美國知名的網路媒體商業內幕(Bussiness Insider)發布一篇報導直指 Google 的搜尋引擎演算法已經「被摧毀」,顯見內容農場的猖狂。
2011 年 2 月,Google 宣布新演算法正式上線,此次更新為的是打擊內容品質低下或是對使用者來說價值極低的網站,直衝內容農場而來。隨後,Google 當時負責搜尋引擎的領頭人物之一 Amit Singhal 在採訪中表示內部稱呼這個演算法為「熊貓」 (Panda) 、取自其主要開發工程師 Navneet Panda 之名,熊貓演算法的名號就此廣為人知。
官方提到,熊貓演算法推出後有效影響了 11.8% 的查詢結果。2012 年初,洛杉磯時報報導 Demand Media 的營收虧損了 640 萬美金,正是受到熊貓演算法的衝擊;Demand Media 也在自家的前景報告中兩次提及 Google 演算法變化帶來的潛在風險,足見熊貓演算法對內容農場的「殺傷力」。
熊貓演算法的打擊對象
根據美國 SEO 權威網站 Moz 的整理,熊貓演算法主要打擊的低品質對象有這些類型:
- 內容農場
- 惡意抄襲、剽竊他人的原創內容
- 低可信度、高誤導性的內容
- 膚淺內容(Thin Content),也就是對使用者而言價值極低、毫無幫助的內容。例如在內文裡刻意堆一堆關鍵字,整體文章卻跟該關鍵字毫無關聯;大量轉載別人的文章或熱門論壇的討論、沒有自己的原創內容等。
- 為了塞廣告而打造的內容,廣告佔幅遠遠超過內文。
- 標題聳動,內容卻毫無相關的網站。例如標題寫「肯德基優惠券」,點進去卻根本找不到優惠券。
- 被使用者手動封鎖的網站。會讓使用者花時間和心力手動封鎖,極可能是內容品質真的太差勁。
一旦被熊貓演算法判定為垃圾內容,就會受到懲罰、拉低該網頁在搜尋結果頁的排名。隨著排名下降,使用者依循關鍵字搜尋而點擊進來的自然流量當然也會瞬間盪到谷底;更嚴重者,甚至可能會直接消失在網路世界,再也無法被搜尋到。
不想被熊貓演算法懲罰,該怎麼做?
既然熊貓演算法是為了清掃低品質內容而生,遠離演算法懲罰的最好辦法就是產出優質內容。
什麼才是優質內容呢?Google 在其官方說明中已經給了解答:搜尋引擎的根本目標是要針對使用者的疑問,最有效率地找出相關答案。也就是說,搜尋引擎的本質是為使用者服務,對用戶來說實用、有價值的,就是高品質內容。
在判斷內容品質低劣與否時,使用者的操作數據是重要指標之一。Google 會從網頁的點擊率、跳出率、停留時間等數值,來評判人們是否喜歡這個網頁。此外,Google 亦從第三方聘請許多搜尋品質評分者(Google Quality Rater),從讀者的角度審查網頁內容的專業性、可信度等等,以衡量搜尋結果的品質。
由於內容農場空洞乏味、言不及義,很難通過這些考驗;由此也可看出,好的內容並非是要迎合演算法。事實上,只要能為使用者帶來幫助、受到青睞,自然會成為優質內容。
至於打造高品質內容的具體方式,Moz 所提出的「十倍內容法」(10 x Content)是很實用的技巧。在資訊爆炸、SEO 成為顯學的現在,「好」內容的競爭力已經不夠,必須要比搜尋結果排名第一的網站好上十倍、達到「極致好」,才有可能脫穎而出。例如,在文章中加入自己的親身體驗、數據研究、精美懶人包等等,都是實踐十倍內容法,創造與競爭對手不同的獨特性,進而打造出極優秀內容的好方法。
在撰寫內容之前,也可以參考當初 Google 在設計熊貓演算法時,所制定的 23 條基本問題。比如:「你是否信任這個網頁所提供的資訊?」、「這個網頁是否提供任何原創資訊、報告或數據?」、「這是一個你會想收藏或是分享、推薦給朋友的網頁嗎?」等等。假如你的內容能夠確實且良好地回答這些問題,正符合了「優質」的標準。
總結
多虧了熊貓演算法,比起 2010 年代初,內容農場出現在搜尋結果的頻率已減少許多、確實提升了整體搜尋體驗。
時至今日,熊貓演算法仍持續更新,以因應不斷變化的網路世界與層出不窮的低品質網頁。事實上,2016年時熊貓演算法被整合為Google核心演算法 (Core Algorithm)的一部分,雖然熊貓演算法不再是獨立存在的演算法,但其「打擊低品質內容」的精神仍被保留於核心演算法中。
無論演算法如何演變,打造優質內容都是遠離懲罰、經營 SEO 和爭取排名的不二法門;瞭解了熊貓演算法的來龍去脈和運作規則後,更有助於你往創造高品質內容的路上邁進!
資料來源
- Google’s Search Algorithm Has Been Ruined, Time To Move Back To Curation
- Finding more high-quality sites in search – Google Official Blog
- TED 2011: The ‘Panda’ That Hates Farms: A Q&A With Google’s Top Search Engineers
- Demand Media posts $6.4-million loss in fourth quarter – Los Angeles Times
- Google Panda Update Costs Demand Media $6.4 Million In 4th Quarter?
- Google Panda – Moz
- Google 官方說明
- How to Create 10x Content — Best of Whiteboard Friday – Moz
- Google 搜尋中心
- Google’s Panda Now Part of Its Core Ranking Algorit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