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疫情爆發至今,已在全世界感染將近 2.5 億人,並奪去超過 5 百萬條人命。這個不斷變異、對各地醫療體系施壓的可怕病毒,在許多人心中,卻仍只是一個「比感冒嚴重一點的小病」?
不只是輕忽病毒殺傷力,不少人甚至認為整個疫情是各國政府相約策劃出來的驚天大陰謀,目的就是要透過「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箝制人民自由,甚至連施打疫苗與住院治療等手段,都被染上「植入晶片」、「安裝奈米機器人」以侵害隱私的陰霾。
聽起來很荒謬嗎?但這些陰謀論(conspiracy theory)卻在過去一年間蓬勃發展,現在已是許多國家防疫政策不得不正視的隱憂。
不只是一個「假故事」這麼簡單
所謂的陰謀論是什麼?用比較淺白的話來說,就是一個「難以驗證」卻又帶有「明確惡意」的故事,目的在於影響社會大眾對於當前社會、族群,甚至是單一個人的觀感。
延伸閱讀:陰謀論將加深聽眾的刻板印象
不過相較於有明確「寓意」的故事,陰謀論的影響(或者說破壞)是更加全面且恐怖的,特別是當議題具有時間緊迫性,任何的耽擱都有可能造成難以預料的負面後果。
以台灣抗疫時期流竄的假消息為例,大家多少都可能在社群軟體上看過「政府隱藏疫情」、「很多人染疫被醫院私下處理掉」、「開發疫苗是在圖利藥廠」等說法。具備媒體識讀能力的我們,或許能一笑置之,甚至有餘力去導正身邊親友的觀念。但你試著想像一下,那些沒有相關資源、信以為真的人,他們會發生什麼事情?
在疫情凶猛的當下,若人民對政府與醫療院所失去信任,自然就會對「求助」產生疑慮,進而錯過寶貴的通報與治療機會。國外有不少誤信自然、甚至是宗教療法的 COVID-19 確診者,在堅信醫院「不懷好意」的前提下,對於住院治療與已被證實有限的感染控管手段極度排斥,平白讓自身症狀惡化、並將疫情擴散出去。
覺得這是危言聳聽嗎?現在有直接的研究數據了。
相信「陰謀論」者,確診率相對高
由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心理學家楊威廉・馮・普羅伊恩(Jan-Willem van Prooijen)領隊,在荷蘭當地進行三波大規模收案,試圖找出「陰謀論」與「確診比例」之間的關聯性。在分析數千人份的受訪資料後,團隊發現幾個有趣的現象:
- 相較於不採信 COVID-19 陰謀論的人,相信陰謀論的民眾顯著抵觸快篩或 PCR 等篩檢手段。而在那些已經做了篩檢的人中,相信陰謀論者的染疫比例也顯著高於不相信陰謀論者。
- 相信 COVID-19 陰謀論的人,在疫情爆發期間比較容易違反群聚指引,頻繁進出人很多的場合、與陌生人接觸(例如出席多人活動、在家舉辦派對等)。
- 相信 COVID-19 陰謀論的人,有較高比例在疫情期間失去工作,或是收入受到嚴重影響,以至於整個家庭的經濟受挫。
- 相信 COVID-19 陰謀論的人,較有可能經驗到被所處社交圈排斥的現象。亦即不相信陰謀論者傾向單方面斷開與相信者之間的聯繫,而不是相互排斥的狀況。
- 相信 COVID-19 陰謀論的人,有較高比例在疫情期間發生身心健康惡化,使得日常生活遭受影響。
綜上所述,「相信 COVID-19 陰謀論」已不只是讓執政者頭痛的社會現象,而是可能會對個人福祉產生影響的選擇。當然,如果你對科學研究有點概念,會知道上述的幾點結論都只是「相關性」,而不是具有指向性的因果。即便在相信 COVID-19 陰謀論的族群中,確實有這些現象存在,卻也不能直接將負面後果歸咎在這件事上。
然而相對的,這些關聯性卻能給我們更多想像空間,去推斷可能的脈絡與風險。
誰更容易被帶風向?「年齡」其實不是關鍵
講到容易被假消息哄騙的族群,台灣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會是不熟悉網路世界、缺乏戒心的老年族群。然而在國外針對 COVID-19 陰謀論的研究中,普遍發現年齡與相信陰謀論之間確實存在相關——只是剛好反過來,是年輕族群更常陷入這些邏輯死結中。這其實也不意外,因為在更複雜的背景變項分析中,相信陰謀論與「教育程度」、「有無穩定工作」、「識字與否」、「社經地位」皆表現出顯著相關。
要注意的是,這些相關呈現出來的推論並不是「XXX 比較好騙」之類的能力導向,更多是在提醒我們,媒體識讀能力有很大一部份建立在個人的「資源」與「背景」上。
以網路為例,習慣從舊世代接收資訊的人,在查證與資訊更新的效率上自然比不過網路原住民;但是相對的,欠缺社會歷練、思想上不夠成熟的年輕人,在面對似是而非的論述時,往往會比社會人士更難做出正確判斷。教育程度也是,雖說常理來看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具備看穿陰謀論邏輯漏洞的能力,但同樣的有可能被自身專業蒙蔽、開始鑽牛角尖。
還有一個影響程度同樣重要,卻很難被分析的背景變項,那就是生活環境的「歷史與文化」。
以歐洲來說,醫療服務雖然不像美國那樣昂貴,但卻受限於地廣人稀,醫療院所的密集程度並不像台灣「三步一診所,五步一醫院」那樣誇張,看病成本還是高上不少。因此,這些國家的人民對於醫療體系的依賴心偏低,在疫情爆發期間也不乏有「這只是個小感冒,放著就會好」的樂觀發言。在這樣先入為主的思考下,具有急迫性的防疫衛教很難普及,甚至會引發人民反感、形成讓陰謀論孳生的溫床。
醒醒吧!真的沒這麼多陰謀啦
相較於過度樂觀、輕忽 COVID-19 威力的西方世界,經歷過 SARS、對傳染病破壞力心有餘悸的台灣人,面對疫情的警惕程度自然高出不少,卻也催生與他國截然不同的陰謀論。人家都是覺得政府在誇大疫情、恐嚇人民,反而是防守成效卓越的台灣,防疫團隊得一天到晚面對「蓋牌」的指控,也算是一種扭曲的「肯定」?
這也點出另一個有趣的事實:COVID-19 陰謀論是有地域性的。特別是「台灣」vs. 「歐美」,便能直接看出國情、人文脈絡的影響力。
可惜的是,不管陰謀論背後的心理活動有多有趣,我們在這個非常時刻還是得回來面對現實:相信陰謀論的可能影響。
其實在普羅伊恩博士的研究中已經有跡可循,相信 COVID-19 陰謀論大多也會有不遵守防疫指引、輕忽自我防護的狀況,再加上不願意去做篩檢,以致於一旦確診便會迅速擴散。與其說是陰謀論害的,倒不如歸咎在人自己的疏忽與大意上,陰謀論只是剛好推了最後那一把。但是平常被推這一把,可能就只是生個小病、受點教訓,而在非常時期,代價很可能是你我都承受不起的。
參考資料:
- 2021,《Conspiracy beliefs prospectively predict health behavior and well-being during a pandemic》
- 2021,《People Who Believe COVID Conspiracies More Likely to Test Positive, Study Confi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