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美味的山竹,如何由禁止輸入再開放進口?談植物產品檢疫──《科學月刊》

科學月刊_96
・2019/07/22 ・2922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569 ・九年級

文/林明瑩│國立嘉義大學植物醫學系助理教授。

山竹,屬藤黃科藤黃屬,盛產於南洋熱帶地區,有「熱帶果后」的美名。可食用的白色內果皮口感特殊且鮮甜,更富含多種維生素,具營養價值。 2003 年,因擔心泰國發生的果實蠅會隨山竹進口入侵臺灣,影響農業而禁止輸入。多年後,山竹的再開放,讓人們在有機會重新憶起往日滋味之餘,也審視當年的問題是否已不復在。

甜美多汁的山竹,是許多台灣人思念不已的好滋味。圖/wikipedia

農委會在今 (2019) 年 4 月 26 日預告修正「中華民國輸入植物或植物產品檢疫規定」,在輸入植物及植物產品的檢疫條件下增加「泰國產山竹鮮果實輸入檢疫條件」。此預告的主題立刻引起媒體的關注,且添加不同層面的解讀。究竟,植物產品能順利的進出口,需要具備哪些完善的相關檢疫制度?

是什麼阻擋了植物產品跨國輸出的腳步?

臺灣於 2002 年起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依成員國間對國際公約,不能無原因或理由拒絕產品的自由進出口。所以,必須依循國際規範,在會員國間對等看待、公平處理任何植物產品的進口申請。當然,臺灣必須在受理後,著手進行後續申請與評估作業,而這項把關作業在臺灣則隸屬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會針對植物進出口做嚴峻的審查。圖/pixabay

植物產品最常見在貿易上受到的限制,無法順利透過貿易方式順利進入輸入國或外銷至輸出國,主要原因多以植物產品上夾帶有害生物或是農藥殘留等議題為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植物產品農藥的殘留,與檢疫作業較沒有直接的關聯,通常將進口的植物產品進行農藥殘留分析檢驗,即可了解是否合乎標準,出口國往往會依植物產品進口國允許使用,且有殘留標準的農藥進行生產上的管理,符合標準才會將植物產品輸銷至進口國。

然而,植物產品上若藏著有害生物,因在運輸上極易不慎夾帶,具產生有害生物入侵的風險。所以,面對此風險的管控,世界各國均非常重視,並進行有害生物風險分析之評估作業。當然,這些評估作業有相關的規範可依循,稱之為國際植物防疫檢疫措施標準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Phytosanitary Measures, ISPM) ,此訂定的國際標準是由國際植物保護公約 (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nvention, IPPC) 所制訂,相關準則是以達到調和各個國家相關植物產品的貿易,並以減少非關稅貿易障礙為目標。

泰國山竹的全身健康檢查──有害生物風險分析

因此,當泰國進行山竹進口申請,相關申請文件送達後,政府部門認定屬必須進行風險分析的貨品,便會啟動植物產品進口之有害生物風險分析。而這些工作往往是委由有害生物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協助,在風險分析的過程中,會將輸出國與貨品相關聯的有害生物進行名錄整理。這是一個繁雜但相當重要的工作,多數會以關鍵字在資料庫、研究報告、網際網路上進行搜尋,來掌握輸出國與貨品有關之有害生物的清單。接著再由清單中確認具檢疫重要性的有害生物,並試圖分析清單中最可能在貨品輸入時傳入有害生物風險分析的管制類有害生物。

有害生物領域的專家、學者一同對植物產品進行有害生物風險分析。圖/pixabay

楊桃果實蠅 (Bactrocera carambolae Drew & Hancock) 及木瓜果實蠅 (Bactrocera papaya Drew & Hancock) 便是在此分析的過程中,確定最可能隨泰國山竹的進口、具高度傳入風險的有害生物。然而,臺灣目前並沒有這兩種果實蠅,若不慎因輸入泰國山竹而導致傳入,將會嚴重影響農業的生態及農作物的管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果實蠅是什麼?台灣有嗎?

不過,在臺灣是否有其他果實蠅類呢?答案是有的,但主要是東方果實蠅 (Bactrocera dorsalis) 與瓜實蠅 (Bactrocera cucurbitae) ,且寄主植物相當多,前者危害國內所有農民種植的水果,後者則是葫蘆科瓜類作物的大害蟲。由於這類害蟲雌成蟲會將卵產在果實內部,卵孵化後的幼蟲形狀似蛆,以頭部黑色的口鉤來回搓刺果實,將組織搗碎後以其汁液為食,老熟幼蟲會跳入土中,於土壤表層縫隙中化蛹,羽化為成蟲後,體型大小及型態有點像蒼蠅,飛行能力強,在農業的環境中普遍存在著。受果實蠅產卵、幼蟲危害過的果實全無商品價值,所以,果實蠅的防治管理實屬不易,一直是國內農業生產環境的重要害蟲,也影響著臺灣水果類的生產及外銷的貿易量。

東方果實蠅。圖/wikipedia

現今東方果實蠅與瓜實蠅在臺灣持續出現,已經造成農作物相當程度的危害,也增加許多防治管理的成本。因此,當然不樂見也不願意有更多其他的果實蠅種類進入到臺灣,所以政府部門在農產品進口的把關便顯得更重要,肩負著守護臺灣農業生產環境永續的重要任務。

具有高度傳入風險的果實蠅類,目前在國際間有相關的檢疫措施標準可以參考。主要的方法就是在出口時能將鮮果進行殺蟲處理,倘若果實有夾帶檢疫害蟲時,亦能百分之百殺死,以杜絕有害生物入侵的風險。殺蟲處理多數是以高溫或低溫的條件處理,例如,此次泰國山竹進口的檢疫處理條件為「蒸熱殺蟲」處理,果實中心溫度達到攝氏 46°C 以上,相對濕度需在 90 %以上,持續處理 58 分鐘,才能包裝進口輸臺。

專家遠渡重洋,直至產地做最嚴格的把關

另外,在有害生物風險分析之作業完備後,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工作,便是派專家實地前往出口國進行產地查證的作業,確定具杜絕果實蠅問題的能力。這個工作除了前往當地產地外,也必須查看集貨包裝場的設施、作業方式及最重要的檢疫殺蟲處理設備查證。以泰國山竹為例,臺灣在前往產地查證,觀察當地山竹生產情形、集貨包裝及檢疫蒸熱殺蟲的設施後,認定已具檢疫殺蟲處理能力時,便會新增檢疫條件修正的預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專家將會至進口產地查證,確保山竹的產製、運輸和滅蟲防疫的措施均符合本國的條件。圖/pixabay

因此,臺灣所預告第十八項附件泰國產山竹鮮果實輸入檢疫條件修正草案,便是在前述作業,逐一完成後,確立泰國已具備檢疫殺蟲的設備及處理能力時,進行公告日後泰國山竹進口需遵守的條件,明訂 12 點相關規定。這些條件便是泰國政府必須進行官方指導實施,進行病蟲害防範及相關管理的措施,而且臺灣在泰國每年蒸熱處理設施開始運轉前,必須前往當地進行蒸熱處理設施測試認證作業,測試合格後,始得進行蒸熱處理作業。每批進口的山竹均需進行檢疫殺蟲的處理,以有效杜絕有害生物的夾帶入侵。

慎重的進口規範,是對臺灣環境最堅實的保護

不用出國便可品嘗到世界各國的各種水果,其背後是政府部門層層的把關與繁瑣作業,才能食用到的美味。這些作業制度不外乎希望農產品在進口時,能將疫病蟲害的檢疫工作做到滴水不漏,百分之百防止並杜絕有害生物的侵入,才能確保國內農業生產環境不受外來生物入侵的衝擊,保護並維持臺灣原有的生態系統。

〈本文轉載自《科學月刊》2019年7月號〉 一個在資訊不值錢的時代中,試圖緊握那知識餘溫的科普雜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科學月刊_96
249 篇文章 ・ 3706 位粉絲
非營利性質的《科學月刊》創刊於1970年,自創刊以來始終致力於科學普及工作;我們相信,提供一份正確而完整的科學知識,就是回饋給讀者最好的品質保證。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從認證到實踐:以智慧綠建築三大標章邁向淨零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1/15 ・4487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文由 建研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當你走進一棟建築,是否能感受到它對環境的友善?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意識到,但現今建築不只提供我們居住和工作的空間,更是肩負著重要的永續節能責任。

綠建築標準的誕生,正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遷與資源匱乏問題,確保建築設計能夠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污染,同時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然而,要成為綠建築並非易事,每一棟建築都需要通過層層關卡,才能獲得標章認證。

為推動環保永續的建築環境,政府自 1999 年起便陸續著手推動「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以及「綠建材標章」的相關政策。這些標章的設立,旨在透過標準化的建築評估系統,鼓勵建築設計融入生態友善、能源高效及健康安全的原則。並且政府在政策推動時,為鼓勵業界在規劃設計階段即導入綠建築手法,自 2003 年特別辦理優良綠建築作品評選活動。截至 2024 年為止,已有 130 件優良綠建築、31 件優良智慧建築得獎作品,涵蓋學校、醫療機構、公共住宅等各類型建築,不僅提升建築物的整體性能,也彰顯了政府對綠色、智慧建築的重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說這麼多,你可能還不明白建築要變「綠」、變「聰明」的過程,要經歷哪些標準與挑戰?

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綠建材標章
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一招:依循 EEWH 標準,打造綠建築典範

環境友善和高效率運用資源,是綠建築(green building)的核心理念,但這樣的概念不僅限於外觀或用材這麼簡單,而是涵蓋建築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也就是包括規劃、設計、施工、營運和維護階段在內,都要貼合綠建築的價值。

關於綠建築的標準,讓我們先回到 1990 年,當時英國建築研究機構(BRE)首次發布有關「建築研究發展環境評估工具(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築永續評估方法。美國則在綠建築委員會成立後,於 1998 年推出「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這套評估系統,加速推動了全球綠建築行動。

臺灣在綠建築的制訂上不落人後。由於臺灣地處亞熱帶,氣溫高,濕度也高,得要有一套我們自己的評分規則——臺灣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應運而生,四個英文字母分別為 Ecology(生態)、Energy saving(節能)、Waste reduction(減廢)以及 Health(健康),分成「合格、銅、銀、黃金和鑽石」共五個等級,設有九大評估指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就以「台江國家公園」為例,看它如何躍過一道道指標,成為「鑽石級」綠建築的國家公園!

位於臺南市四草大橋旁的「台江國家公園」是臺灣第8座國家公園,也是臺灣唯一的濕地型的國家公園。同時,還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其外觀採白色系列,從高空俯瞰,就像在一座小島上座落了許多白色建築群的聚落;從地面看則有臺南鹽山的意象。

因其地形與地理位置的特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則成了台江國家公園的首要考量。園區利用既有的魚塭結構,設計自然護岸,保留基地既有的雜木林和灌木草原,並種植原生與誘鳥誘蟲等多樣性植物,採用複層雜生混種綠化。以石籠作為擋土護坡與卵石回填增加了多孔隙,不僅強化了環境的保護力,也提供多樣的生物棲息環境,使這裡成為動植物共生的美好棲地。

台江國家公園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二招:想成綠建築,必用綠建材

要成為一幢優秀好棒棒的綠建築,使用在原料取得、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綠建材」非常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建材最早是在 1988 年國際材料科學研究會上被提出,一路到今日,國際間對此一概念的共識主要包括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廢棄物減量(reduce)和低污染(low emission materials)等特性,從而減少化學合成材料產生的生態負荷和能源消耗。同時,使用自然材料與低 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建材,亦可避免對人體產生危害。

在綠建築標章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也於 2004 年 7 月正式推行綠建材標章制度,以建材生命週期為主軸,提出「健康、生態、高性能、再生」四大方向。舉例來說,為確保室內環境品質,建材必須符合低逸散、低污染、低臭氣等條件;為了防溫室效應的影響,須使用本土材料以節省資源和能源;使用高性能與再生建材,不僅要經久耐用、具高度隔熱和防音等特性,也強調材料本身的再利用性。


在台江國家公園內,綠建材的應用是其獲得 EEWH 認證的重要部分。其不僅在設計結構上體現了生態理念,更在材料選擇上延續了對環境的關懷。園區步道以當地的蚵殼磚鋪設,並利用蚵殼作為建築格柵的填充材料,為鳥類和小生物營造棲息空間,讓「蚵殼磚」不再只是建材,而是與自然共生的橋樑。園區的內部裝修選用礦纖維天花板、矽酸鈣板、企口鋁板等符合綠建材標準的系統天花。牆面則粉刷乳膠漆,整體綠建材使用率為 52.8%。

被建築實體圍塑出的中庭廣場,牆面設計有蚵殼格柵。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日常節能方面,台江國家公園也做了相當細緻的設計。例如,引入樓板下的水面蒸散低溫外氣,屋頂下設置通風空氣層,高處設置排風窗讓熱空氣迅速排出,廊道還配備自動控制的微噴霧系統來降溫。屋頂採用蚵殼與漂流木創造生態棲地,創造空氣層及通風窗引入水面低溫外企,如此一來就能改善事內外氣溫及熱空氣的通風對流,不僅提升了隔熱效果,減少空調需求,讓建築如同「與海共舞」,在減廢與健康方面皆表現優異,展示出綠建築在地化的無限可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島式建築群分割後所形成的巷道與水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綠建材的部分,另外補充獲選為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新建工程,其採用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較低的建材,比方提高高爐水泥(具高強度、耐久、緻密等特性,重點是發熱量低)的量,並使用能提高混凝土晚期抗壓性、降低混凝土成本與建物碳足跡的「爐石粉」,還用再生透水磚做人行道鋪面。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同樣入選 2023 年綠建築的還有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首先,他們捨棄金屬建材,讓高爐水泥使用率達 100%。別具心意的是,他們也將施工開挖的土方做回填,將有高地差的荒地恢復成平坦綠地,本來還有點「工業風」的房舍告別荒蕪,無痛轉綠。

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等等,這樣看來建築夠不夠綠的命運,似乎在建材選擇跟設計環節就決定了,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建築是活的,需要持續管理–有智慧的管理。

第三招:智慧管理與科技應用

我們對生態的友善性與資源運用的效率,除了從建築設計與建材的使用等角度介入,也須適度融入「智慧建築」(intelligent buildings)的概念,即運用資通訊科技來提升建築物效能、舒適度與安全性,使空間更人性化。像是透過建築物佈建感測器,用於蒐集環境資料和使用行為,並作為空調、照明等設備、設施運轉操作之重要參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推動建築與資通訊產業的整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 2004 年建立了「智慧建築標章」制度,為消費者提供判斷建築物是否善用資通訊感知技術的標準。評估指標經多次修訂,目前是以「基礎設施、維運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智慧創新」等六大項指標作為評估基準。
以節能管理指標為例,為了掌握建築物生命週期中的能耗,需透過系統設備和技術的主動控制來達成低耗與節能的目標,評估重點包含設備效率、節能技術和能源管理三大面向。在健康舒適方面,則在空間整體環境、光環境、溫熱環境、空氣品質、水資源等物理環境,以及健康管理系統和便利服務上進行評估。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充分展現智慧建築應用綜合佈線、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及智慧創新 8 大指標先進技術,來達成兼顧環保和永續發展的理念,也是利用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打造的指標性建築,受到國際矚目。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11年優良智慧建築專輯」(新北市政府提供)

在興建階段,為了保留基地內 4 棵原有老樹,團隊透過測量儀器對老樹外觀進行精細掃描,並將大小等比例匯入 BIM 模型中,讓建築師能清晰掌握樹木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確保施工過程不影響樹木健康。此外,在大樓啟用後,BIM 技術被運用於「電子維護管理系統」,透過 3D 建築資訊模型,提供大樓內設備位置及履歷資料的即時讀取。系統可進行設備的監測和維護,包括保養計畫、異常修繕及耗材管理,讓整棟大樓的全生命週期狀況都能得到妥善管理。

智慧建築導入 BIM 技術的應用,從建造設計擴展至施工和日常管理,使建築生命周期的管理更加智慧化。以 FM 系統 ( Facility Management,簡稱 FM ) 為例,該系統可在雲端進行遠端控制,根據會議室的使用時段靈活調節空調風門,會議期間開啟通往會議室的風門以加強換氣,而非使用時段則可根據二氧化碳濃度調整外氣空調箱的運轉頻率,保持低頻運作,實現節能效果。透過智慧管理提升了節能效益、建築物的維護效率和公共安全管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結

綠建築、綠建材與智慧建築這三大標章共同構建了邁向淨零碳排、居住健康和環境永續的基礎。綠建築標章強調設計與施工的生態友善與節能表現,從源頭減少碳足跡;綠建材標章則確保建材從生產到廢棄的全生命週期中對環境影響最小,並保障居民的健康;智慧建築標章運用科技應用,實現能源的高效管理和室內環境的精準調控,增強了居住的舒適性與安全性。這些標章的綜合應用,讓建築不僅是滿足基本居住需求,更成為實現淨零、促進健康和支持永續的具體實踐。

建築物於魚塭之上,採高腳屋的構造形式,尊重自然地貌。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1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抗體檢驗」是什麼?面臨那些限制?偽陽性、抽樣與群體免疫
寒波_96
・2020/08/11 ・2307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99 ・九年級

抗體檢驗是什麼?

人體感染病原體後一段時間,免疫系統會製作針對病原體的抗體,即使痊癒後,抗體仍然存在,因此在一個人的血液中偵測到抗體,表示曾經感染過病原體,這是抗體檢驗的基礎。

但是也有可能痊癒後卻沒有抗體,或是一段時間後少到偵測不到,這就是光憑抗體檢驗無法得知的。

圖/elements.envato

感染比例很低之下,偽陽性的問題

一如所有檢驗,偵測抗體也有偽陽性與偽陰性的問題。檢驗抗體往往不如核酸靈敏,更容易誤發假警報,因此事後調查時,這類檢驗要多考慮偽陽性的問題,以免高估感染比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舉個實例,假如抗體檢驗的錯誤率為 0.1%(也就是正確率 99.9%,算很準確了),而實際感染者占 0.1%,那麼調查 10,000 人之下,可以抓到實際感染的全部 10 人,卻也會偵測到偽陽性 10 人,陽性的 20 人中只有一半是真陽性。

假如實際感染者比例更低,偽陽性所佔比例也就會更高;最極端的狀況是實際上 0 人感染,陽性通通是假警報。

以導致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的病原體 SARS-CoV-2「SARS二世冠狀病毒」來說,至少還有 4 種感染人類的感冒級冠狀病毒,所以針對 SARS二世的抗體,也可能抓到其他冠狀病毒或是病原體。檢驗有多精準是技術問題,愈好的檢驗試劑,愈能避免干擾。

只知道曾經感染過,無法判斷真正的感染時間

抗體檢驗有個限制在於,只能知道是感染過後一段時間,卻無法分辨是多久以前感染。已經知道大部分感染 SARS二世病毒的人,都只有很輕微的症狀,相當比例甚至是不知不覺沒有任何症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舉例來說,一個人可能在 3 月時感染 SARS二世卻毫無症狀,自然痊癒;6 月時嚴重感冒,症狀明顯。SARS二世輕症者往往和感冒沒什麼差別,便誤以為是在 6 月時感染 SARS二世。

這是因為在 8 月進行的抗體檢驗,無法分辨是 3 或 6 月感染。光憑抗體檢驗,無法具體判斷感染發生的時間點。

隨機抽查普通人,可以了解社區感染情況

台灣到底有多少人感染過 SARS二世,有希望以抗體檢驗釐清。台灣感染者很少,偽陽性會是需要重視的問題。若是真正的陽性,不同性質的族群又各有意義。

台灣曾經出現小規模的社區感染,在確診者之外,極可能還有些感染者沒有被注意到,人數應該不多,但是詳情不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想要了解社區感染的比例,可以從普通人中隨機抽樣。這群人的比例,是與其他特殊類群比較的基礎;假如大規模檢驗中沒有涵蓋這一群,只能說是不夠全面的設計。

調查醫療工作者、確診者、接觸者、檢疫者,各有意義

醫療相關的工作者一般感染風險較大,檢查這群人的感染機率是否比普通人高,能判斷防護的效果。假如沒有較高,表示防護有成,或是相關人士感染的風險本來就沒有比較高。

調查確診者的接觸者,可以判斷病毒傳染的狀況,有多少接觸者被傳染,能提供相當重要的應用價值。

從疫區返國等原因的檢疫者,台灣的作法是一律隔離一段時間,許多人當時沒有經過檢驗。此一「不論有無確診,通通當作有病」的隔離措施,或許是台灣防疫成功的關鍵之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外國疫情的嚴重程度,以及許多感染者沒有症狀來推論,這群沒有檢驗過的檢疫者中,很可能有些人曾經感染過(但是傳染源不在台灣本土),不過不清楚人數多少、比例多高。得知這群人感染的狀況,可以判斷當時順利守住多少威脅,提供未來防疫策略的參考

確診者是 100% 感染過病毒的人,他們有抗體是正常的;假如抓不到抗體,表示感染 SARS二世後的免疫反應持續有限,是值得重視的警訊。

防疫太好沒有群體免疫?不用擔心的問題

最後是有關天然群體免疫的問題。有人憂心台灣防疫效果極佳,只有零星感染,卻也因此沒什麼人有 SARS二世的抗體。我想這個問題完全不需要擔心。

世界其他地方的感染者已經突破 100 萬(目前全球感染人數突破 2000 萬),有大把血淚案例可以參考。比較可靠的調查中,無症狀感染者比例不明,不過肯定超過 20%,而總感染者至少 80% 不太嚴重,不到需要住院的等級;這個狀況下,感染後沒事的人,事先有沒有抗體應該少有影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儘管 SARS二世病毒對大部分感染者影響輕微,但是在感染很廣之下,仍有相對少數的人不幸猝死,或是發展為長期重症;這些感染後會出大事的人,若要靠實際感染取得抗體,風險太大。

綜合算計,透過大規模感染讓許多人擁有抗體,整體效果應該是弊大於利,應當是不得已的發展,而不該刻意為之。想達到群體免疫,還是等待疫苗實在。

本文轉載自新公民議會〈抗體檢驗:偽陽性、群體免疫、不同對象的意義〉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本文亦刊載於作者部落格《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匠》暨其 facebook 同名專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寒波_96
193 篇文章 ・ 1082 位粉絲
生命科學碩士、文學與電影愛好者、戳樂黨員,主要興趣為演化,希望把好東西介紹給大家。部落格《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同名粉絲團《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針對疫病害蟲劃下的封鎖線:「植物檢疫」如何把關進出口的農產品?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0/07/17 ・3879字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SR值 547 ・八年級

本文由 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市場裡的世界博覽會,以及來自世界的外來疫病害蟲

在果菜市場逛一圈,你看到的植物可能來自世界各地。

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們的餐桌前所未有的豐饒,跨國的食材並不稀奇:美國、日本、紐西蘭的蘋果、智利的酪梨、澳洲的櫻桃與紐西蘭的奇異果。即使是在地菜園直送的農產品,如果開啟生物地理學的眼睛,追根溯源也常常是來自他鄉:玉米、馬鈴薯與番薯源自於美洲、辣椒來自中美洲、茄子來自南亞,而胡蘿蔔則來自於歐洲。近代以前,人類跨地域的遷徙以及交流已是常態,在這個過程中也連帶將各種好吃好用的植物、動物傳布到不同的區域。

各式各樣的農產品,如果開啟生物地理學的眼睛,追根溯源許多是來自他鄉。圖/pixaba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些交流除了帶來各式各樣的農產品,許多病蟲害亦因此有機會隨行進入新的地區。外來種的病蟲害如果能適應一地的氣候風土,由於離開了原本的生態系統、告別原有的天敵,有時會變得非常難以控制,在該地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會造成生態災難、經濟損失以及健康威脅的外來種,被稱為「外來入侵種」。在臺灣,我們最熟悉的案例,莫過於來自南美洲的福壽螺 (Pomacea canaliculata) 以及入侵紅火蟻 (Solenopsisinvicta) 了。

外來入侵種對經濟生態造成的損失,可由松材線蟲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及非洲菊斑潛蠅 (Liriomyzatrifolii) 為例說明。松材線蟲被視為松樹大敵,會造成受感染的松樹快速枯死,在北美、歐洲、亞洲均是重要的防檢疫目標。原產於美國的非洲菊斑潛蠅主要危害葫蘆科、茄科及十字花科植物的葉片,其幼蟲會在葉片組織內鑽行取食,造成許多隧道狀食痕,影響植株外觀與生長,在北美洲造成菊花產業嚴重經濟損失。

因此,在享用國外進口的植物產品時,應盡可能避免潛在的外來植物疫病害蟲落地生根。

植物檢疫,防止有害生物入侵預防勝於治療

談到防範植物疫病害蟲的各種措施,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以下簡稱防檢局)鄒慧娟副局長表示:「其實病蟲害,最好是能夠『預防』,牠不要進來最好。那牠進來了就要去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而這其中最重要的預防機制,當然莫過於「植物檢疫」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植物檢疫並不僅僅是在邊境執行,其他重要工作還包括收集國外植物相關的重大疫情資料、開發及應用有害生物檢測及滅除技術等等。重點在於對國際疫情資訊保持敏感,持續更新「有害生物清單」,修正相關輸入植物檢疫規定,並由各分局隨時執行進口貨運的相關檢疫措施。

由於植物疫病害蟲的各種樣態複雜,因此需要針對輸入的植物產品、產地與相關的疫病害蟲與檢疫處置內容進行檢核。以去年(2019)經歷多年後再度開放進入臺灣的泰國山竹為例,由於泰國為楊桃果實蠅 (Bactrocera carambolae) 及木瓜果實蠅 (Bactrocera papaya) 的疫區,山竹需要在泰國進行「蒸熱殺蟲」檢疫處理,並且經過我方檢疫人員會同對方檢疫官取樣確認後,才能封櫃運送來臺。而來到臺灣後,也會再度取樣檢查,確保安全無虞。註1

泰國山竹經歷多年禁止進口臺灣,直至 2019 年才又增加「泰國產山竹鮮果實輸入檢疫條件」。圖/pixabay

而一般的入境旅客,應當避免攜帶動植物產品註2,如果有攜帶就應誠實申報,相關的細節可以參考防檢局網站「植物及植物產品檢疫」資訊,或有相關問題需要確認,也可加入防檢局的 line@ ,輸入關鍵字就可以收到回覆資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宣導相關規定,防檢局當然也會對一般入境旅客進行檢疫以確保萬無一失。此部分可分為「人」、「機」、「犬」三個主要項目。「人」也就是回國入境時一定會見到的檢疫人員,入關的所有行李都會經過X光「機」檢查,有疑似動植物產品會打開進行檢查確認,現場也有檢疫「犬」協助偵測違規農畜產品。

另外,近年來各種跨國的網路購物平臺興起,如果有購買植物產品的需求,可以先至防檢局「核准輸入植物清單系統」查詢,列於清單內之植物依現行檢疫規定方可辦理輸入。如果是須檢附植物檢疫證明書的品項,郵寄前一定要事先申請輸入許可,交由寄件人黏貼於郵包外包裝(相關規定請見:郵寄輸入植物檢疫物規定及說明)。千萬不要直接下單訂購,以免物品被退運銷燬外還要遭受高額罰款,若是買到法規中禁止輸入的特定品項甚至會有觸犯刑罰的可能。註3

花卉蔬菜水果要出國好難?如何突破檢疫障礙

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的工作,除了把關入境的動植物、守護臺灣的動植物健康,還包括配合產業外銷需求、突破檢疫障礙,向各國提出臺灣水果、花卉種苗、種子等農產品市場開放申請。要突破這些檢疫障礙往往需要國內許多單位的配合,並需經過與他國的諮商談判及書面資料往返,可謂相當不易。

檢疫規範一般由進口國視狀況自行訂定,主要基於各種有害生物疫情資訊及風險評估等科學證據,來設定對於該類農產品進出口檢疫規定。為了促使各國採取合理的檢疫措施並避免貿易障礙,許多國際規範如世界貿易組織/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 (WTO/SPS) 協定、國際植物保護公約 (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nvention, IPPC) 、以及國際植物防疫檢疫措施標準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Phytosanitary Measures, ISPM),都是訂定檢疫條件時需遵守的準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輸出檢疫可概略分成三種狀況:

1.無須檢疫:

倘輸入對方國家時,無要求提供我國輸出檢疫證明者,得免申請輸出檢疫。如臺灣目前輸往香港及新加坡的鮮果、蔬菜及切花,未實施植物檢疫。

2.須經特定檢疫處理的品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輸出時依照對方國家(輸入國)要求,須進行檢疫處理以去除殺滅特定疫病害蟲。

舉例來說,因臺灣為東方果實蠅及瓜實蠅的疫區,要將其寄主鮮果實如荔枝、芒果、龍眼、棗、番石榴及鳳梨等水果輸往各國,依據各國之要求,就需先經檢疫殺蟲處理。

3.一般輸出前檢疫

除前述特定的國家及地區之檢疫條件外,輸出檢疫時,不得帶有輸入國家禁止輸入之檢疫有害生物、土壤及枝、葉等植物殘體。檢疫人員依照國際規範及輸入國要求條件執行檢疫合格後,防檢局即核發輸出植物檢疫證明書,供業者向輸入國辦理輸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享受這些豐饒植物產品的同時,也別忘了謹守各項檢疫規定,守護本地的植物健康與生態!圖/elements.envato

農業產品要突破檢疫障礙,往往需要長時間的申請與準備。舉例來說,臺灣自 2009 年就已經提出向美國輸出番石榴的申請。礙於臺灣為東方果實蠅等多種果實蠅的疫區,因此開發低溫殺蟲檢疫處理技術,兼顧番石榴的品質並確保殺滅果實蠅。在此過程中,除了提供書面審查,一系列細節包括果園生產管理、集貨包裝條件、病蟲害檢查及輸出裝櫃檢疫處理等,均須符合美方要求。

談到番石榴輸出到美國的審查過程,動植物防疫檢疫局鄒慧娟副局長表示雖然並不容易,但始終對於臺灣的專業充滿信心,曾經有一次被質疑研究報告內容被要求重作,防檢局即與美國檢疫單位召開跨時區的電話會議進行討論:「我們臺灣殺蟲檢疫處理技術其實是非常成熟了……有任何疑問我們絕對都可以說明!」在多方努力之下,臺灣終於在 2019 年獲准將番石榴輸美,為亞洲的首例。

各種千里迢迢來自遠方的農產品、他鄉的食譜與食材,在在都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享受這些豐饒植物產品的同時,也別忘了謹守各項檢疫規定,守護本地的植物健康與生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註解

  1. 由於 COVID-19 疫情,近期暫無安排檢疫官至泰國進行山竹鮮果的相關檢疫工作,要享受山竹還要再等等了。
  2. 入境旅客攜帶動植物或其產品,請事先洽詢防檢局相關檢疫規定,並於入境時誠實向海關或防檢局申請檢疫,以免受罰。另請注意,旅客(含託運行李)以下種類均不得攜帶:
    (一)鮮果實(如水果類、瓜果類、檳榔等)。
    (二)土壤、附著土壤之植物、植物產品或其他物品。
    (三)有害生物或活昆蟲:如病原微生物、蚱蜢、螞蟻、兜蟲(獨角仙)、鍬形蟲等。
    (四)列屬禁止輸入疫區之寄主植物或其產品。
    (五)列屬禁止輸入之應施檢疫動物及動物產品(例如來自近三年發生非洲豬瘟國家之豬肉及豬肉製品等)。
    有關入境旅客攜帶植物及植物產品檢疫規定,可至防檢局網站入境旅客攜帶植物及植物產品檢疫查詢。
  3. 可先至防檢局「核准輸入植物清單系統」查詢紀錄,列於清單內之植物方可依現行檢疫規定辦理。屬防檢局公告免繳驗檢疫證明書者,可直接郵寄輸入,但應於包裝上明顯標示內容物名稱。較常見的違規案例如某些境外輸入的食用種子仍具發芽活性,應符合檢疫規範方可輸入。

參考資料

  1. 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2. 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入境旅客攜帶植物及植物產品檢疫」「核准輸入植物清單系統
  3. 山竹鮮果您終於回來啦!這是種什麼樣的水果呢?
  4. 美味的山竹,如何由禁止輸入再開放進口?談植物產品檢疫──《科學月刊》
  5. 三種入侵斑潛蠅(雙翅目:斑潛蠅科)之綜述與檢疫措施,錢景秦,植物重要防疫檢疫害蟲診斷鑑定研習會(八)(Oct. 2008)

本文感謝動植物防疫檢疫局鄒慧娟副局長接受採訪並提供資料。

本文由 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