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分類
37 篇文章・ 8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12/23
多數人一生中都曾經為失眠所苦,儘管有很多入睡的機會,但某些時候就是很難睡著或持續睡眠。造成失眠的原因通常包括壓力與焦慮,但你知道電子裝置也要為你的失眠負點責任嗎?
・2015/12/23
1822年九月,三十出頭的商博良興奮地自家中飛奔而出,眼神狂亂,懷中抱著一堆筆記、圖畫,穿越巴黎街道跑進二百公尺外的法蘭西研究院。他直衝哥哥的辦公室,上氣不接下氣的對哥哥喊道:「我找到了!」隨即昏厥過去,不省人事。
・2015/12/22
1934年,已經67歲的數學大師哈代面對年輕數學家艾狄胥的提問:「您自認對數學的最大貢獻是什麼?」哈代腦海中浮現的不是任何數學公式或定理,而是一張永難忘懷的面孔,於是他毫不猶豫的回答:「發現拉馬努金!」隨即再補上:「與他的合作是我人生中的一個浪漫的意外。」哈代不禁嘴角上揚,思緒已飄向從前……。
・2015/12/22
這種古菌長得四四方方,生活在鹹死人的鹽田裡,靠著照光就能得到生存所需的能量。它到底有什麼秘密武器呢?
・2015/12/22
在 IODP Expedition 360 計畫裡有 8 個預期要完成的科學目標,其中第 7 項便是瞭解在這麼深的地方到底有沒有微生物在這裡生活,它們是誰及為什麼它們在這種地方還活得下來。在有海底熱泉的地方,細菌把地底來的能量轉化成養份來供養龐大的海底動物族群。在過去我們早就知道原核生物們(細菌和古菌)無所不在,海底熱泉裡也有菌,那再往下鑽,應該還是會有細菌存在吧?
・2015/12/22
海底,是個我們到不了看不到,只能想像的世界。而且就算你到了那裡,也還是看不到四周的景物,因為陽光照不到那樣的深度,只能依靠深海潛艇的微弱燈光觀察鏡頭前的那一點小世界。不過在累積了這些年的研究成果,我們現在知道在深海,即使不像陸地或珊瑚礁那麼熱鬧,也還是有著豐富的生命現象。而在大陸板塊的交界處(例如印度洋洋脊),比較容易有地熱活動,而在這些地區的生命活動更是活躍,在死寂的海底世界裡倒像是個綠洲一樣。
・2015/12/22
由於每處的海洋地殼的板塊運動狀況都不同,因此每次鑽探出來的結果可能差異很大,甚至和過去科學家對於海洋地殼的認知大相逕庭,但每經過一次的鑽探,科學家們才有機會更了解對我們來說既陌生又熟悉的海底、地底深處。
・2015/12/21
1926年,穆勒發現經X射線照射過的果蠅所生的下一代,有很高的比例會產生性狀改變。經過多次實驗後,他於1927年發表論文,公開X射線會造成遺傳基因突變的實驗結果。論文一出立即造成轟動,因為這代表從此就能視實驗需要,以人工的方式產生大量突變,不用再被動地苦等自然突變。
・2015/12/21
要知道地球內部的構造,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鑽進地底下看看地底下長什麼樣!講是很容易,但實際起來操作可不簡單。5~6公里感覺不長,但請想像往地底下挖幾千倍的長頸鹿脖子的長度……呃不對,想像101大樓高的10倍長金屬管子往地下一插,超難的啊!!!
・2015/12/21
人與人之間的競爭與合作是很難拿捏的事。很多時候,雙方合作比不合作能給各自帶來更大的好處,但是一廂情願地合作的人,卻有可能被對方視為「潘仔」或「傻瓜」(Sucker)而予取予奪。於是,在各自的利害考量下,沒有人願意合作,寧可兩輸也不願意當「潘仔」。這種困境,可以存在於人際關係,經濟交易,政治角力,國際關係,甚至自然環境的維護,在人生及社會上,可說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