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2/09/12
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三位得主,研究在細胞中如何對一些不需要的蛋白質加上一種稱為泛素的多胜肽標籤,調節蛋白質的存在;他們的研究在化學知識上有重要的突破。
・2022/06/01
普朗克提出電偶極振盪子能量的背後物理,因此 1900 年 12 月 14 日被公訂為「量子理論的誕生日」,但是普朗克真的是發現量子力學嗎? 其他科學家對量子力學有什麼發現呢?
・2022/03/21
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Maria Skłodowska-Curie,1867-1934)是位物理學家、化學家,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 她在科學上的貢獻對後世影響深遠,其研究成果也造就許多發現及發明。
・2021/11/02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獎的核心概念「複雜物理系統」,背後還證實了氣候變遷的意義。這次泛泛泛科學邀請到投身在氣象學和物理學多年的許晃雄老師和林秀豪老師,替我們解說本屆得獎者的研究、「複雜系統」和「混沌」的定義與差異,並分享他們在跨領域的經驗。
・2021/10/26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開發出「不對稱有機催化劑」,不僅改善催化效率,也克服了不對稱金屬催化劑的缺點。這次泛泛泛科學請到中研院化學研究所的陳榮傑老師,來替我們解說本屆獲獎的「不對稱催化劑」到底是什麼?
・2021/10/06
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於10月6日揭曉!由德國學者李斯特(Benjamin List)和美國學者麥克米倫(David MacMillan)共同獲獎;他們的獲獎原因是推動了「不對稱有機催化劑」(asymmetric organocatalysis)的發展;諾貝爾委員會指出,他們開發出的有機催化劑不但對藥物研究產生巨大影響,也使化學合成的過程更加環保。
・2021/10/04
2021年諾貝爾生醫獎(Physiology or Medicine)得主,於台灣時間4日下午5點30分正式揭曉!本次生醫獎由美國生理學家朱里雅斯(David Julius)及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共同獲獎,他們的研究首度發現了「人類神經系統的溫度和觸覺受體」。
・2021/07/28
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被稱爲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但愛因斯坦卻不曾因相對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背後的緣由,到底是什麽?
・2020/12/30
許多科學獎項,往往只頒發給特定幾位研究者,但在這些研究人員背後,其實也都有個默默努力的團隊。而今(202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了三位發現C肝病毒的學者,其中獲獎的英國生物化學家霍頓(Michael Houghton)認為,自己能獲得此殊榮靠的是研究團隊中每位科學家的努力與幫忙,團隊中的郭勁宏與朱桂林也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