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生態
1523 篇文章・ 4140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7/05/04
植物也被證實有學習力!植物可能是利用類似神經網絡的組織來進行記憶及學習能力的建構。這項研究使我們得反思,我們應更加重視環境的破壞問題,因為這可能會加速植物朝著有利於生存的目標繁衍,並大大改變未來的環境生態樣貌。
・2017/05/03
在一個星期的時間裡,世界已經獲得了三個重要的新法人:紐西蘭的旺加努伊河,印度的甘加(Ganga)和亞穆納(Yamuna)河。在紐西蘭,政府立法通過,承認旺加努伊河流域為法人。這一重大的法律改革源於長期的懷唐伊(Waitangi)條約談判,是正式承認當地毛利人與河流有特殊關係的一種方式。
・2017/05/01
說到臺灣神話傳說密度最高的地方,筆者立刻就會想到日月潭。不只是日月潭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其複雜的族群關係,或許也是原因之一。在興建水力發電廠之前的日月潭與現在有何不同?居住在日月潭邊的邵族,流傳已久的歷史傳說又有哪些?
・2017/04/26
有一群居住在福島第一核電廠附近的 65,000 名日本公民,他們沒有選擇撤離,而是開始測量並紀錄自己的輻射暴露劑量。科學家在分析這成千上萬的公民數據後,得到一個驚人的結論:當初的預估值其實是實際值的四倍之多!伊達市雖然距離福島第一核電廠 60 公里遠,但是當地的輻射劑量跟附近其他進行撤離城市是類似的水平。伊達市的仁志田昇司市長做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決定,他選擇不要撤離,然後發放輻射劑量配章給市民。
・2017/04/24
有些入侵種是強大的獵食者,靠著捕食原生種,直接把原生種的身體變成自己的;有時則由於它們引進原生種無法應付的疾病;另一常見的情況是資源有限下,入侵種在獲取資源的競爭中勝出。最近發表的研究卻指出,或許還有一種沒那麼直接的方式:「性騷擾」。
・2017/04/22
纖細完臼龍的外表看起來就像典型的大型爬行動物,以四肢著地行走,纖細的體態看起來有點像現存的巨蜥。但如果細看那些四肢的骨骼結構就能夠發現纖細完臼龍其實是比較接近恐龍和鳥類的鳥蹠類主龍!這個形象完全顛覆了過往多數古生物學家對於鳥蹠類主龍的想像─以後肢二足直立行走的動物。因此隱蜥類的創建,藉此容納特徵上呈現過度型態的進階主龍類成員
・2017/04/14
高等教育的專門化和務實化,讓博物學家(naturalists)成為稀有學者,有能力認識地球各種生物的生物學家愈來愈少。面對前所未有的艱難保育挑戰,我們必須在傳統的高等教育課程中另闢蹊徑,整合跨領域的知識、教育及研究,讓學生有機會接觸更多元的資源,從博物館、動植物園、種源庫、課堂及田野實習,瞭解地球生物的多樣性、物種間的互動、動植物的照護、保育議題的多面向,培養紮實的研究能力基礎。「未來地球生態學程」因此孕育而生,為培育拯救未來地球的保育人才。
・2017/04/11
王中茹與博士班學生李頂華及團隊成員發現影響玉米染色體 DNA 交換的關鍵之一: DSY2 蛋白質。這個蛋白質參與生殖過程中減數分裂的「染色體互換」,讓基因有機會透過「天然洗牌」的方式,使玉米的下一代有更多變異,有機會長得更好、更能適應環境。
・2017/04/10
可以即時追查 PM2.5 濃度的「空氣盒子」,因需求而誕生,更因父愛而堅持,現在他的空氣盒子已經遍布全台,下一步就是有一天要讓全世界講到空氣盒子,就想到台灣!
・2017/04/08
卡斯丁的模型可以推估出適居範圍,也就是推測出是否為可居住的行星,然而實際上太多其他些微的因素就可能影響整個行星,金星就是一個例子,它原本也是一個適合居住的星球,原因就是在水霧平流層的機制下喪失了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