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環境生態
1541 篇文章・ 4343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熱門文章

・2016/05/22
科學家從一組恐龍的腳抓痕化石來判斷,恐龍有可能像牠們的近代親戚鳥類一樣有跳求偶舞的行為。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古生物學家Darren Naish表示,說不定許多現生鳥類的行為其實是源自牠們的恐龍祖先。
・2020/10/13
隨著糧食安全、環保與健康意識的抬頭,現在研發出了全素者也能吃的「植物基替代肉」,被譽為「未來食物」的它,成為近年來最夯的食品話題之一,並登上美國食品連鎖超市全食市場公布的 2020 年最新食品趨勢預測清單。
・2021/01/16
塑膠的發明給現代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發展與便利,但隨著塑膠製品的大量使用,人們生活的環境也充斥著許多塑膠微粒。雖然塑膠微粒對人體的影響還沒有太多研究,但現在一個讓人擔憂的發現,或許會讓這方面的研究腳步加快。來自義大利的研究團隊近期發表在 期刊上的研究顯示,塑膠微粒也會出現在胎盤內
・2021/03/15
新冠肺炎席捲全球,各國紛紛祭出的嚴格手段,封城、禁足、邊境管制。但這類政策宛如雙面刃,控制人流接觸、傳播疫情,也可能同時衝擊經濟。性命要顧,生計也不能不管,政府該如何擬定政策才能兼顧兩者?當 Covid-19 可能趨向常態化,從嚴防守零容忍是長期最好政策嗎?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團隊建構出一套經濟學運算模型,在健康與經濟權衡間,找出適合各國的最佳防疫政策。
・2021/02/20
環境的壓力,迫使有些苔蘚選擇生產大量微小的孢子,讓他們可己藉由多樣的方式散落到各處,期望有機會遷移到更好的環境。 與其說苔蘚是生了不養,倒應該算是另類的孟母三遷。
・2021/02/13
新年來到, 2021年的台灣真的能「風調雨順」嗎?回顧2020 年,會發現夏天只有少數颱風掠過台灣外海。少了颱風降雨的挹注,去年秋天部分農田被迫停灌。日前一波接一波的寒流侵襲,氣象局罕見地對台灣全島發佈低溫特報。加上逐漸增強的反聖嬰,今年春雨可能會比往年少。處在受氣候變遷影響下的台灣,我們該怎麽關注人類活動如何影響自然氣候變化以及影響的程度?
・2021/07/26
當我們覺得熱的時候,只想整天躲在冷氣房吃冰或喝涼快的飲料消暑。不過人類覺得熱可以往涼快的地方跑,想喝水就有水可以喝,但沒有移動能力的植物,尤其是怕熱的高山植物,又該怎麽辦?
・2021/08/03
我們都曾是獵人,以弓箭奴役百獸萬物。 儘管在空間上相距數萬光年、在時間上相距數億年,忽略指頭數量等細微差異的話,我們可說十分相像。因此,接下來我要說的事,會盡量以你們人類熟悉的詞彙來比喻。
・2021/08/23
海底大陸長年被廣闊大海所淹蓋,也因為海水的覆蓋,使我們難以窺探海底地形,有什麼方法可以測得水深與海底地形?不同於傳統的聲納探測儀,透過「多光譜光學衛星影像」不只能透視海底、反演水深、算出海底地形,也能找出稻田分布!究竟福衛五號是怎麼做到這些技術的呢?
・2021/09/25
偏側蛇蟲草菌會操控受感染的巨山蟻,讓牠爬到最有利孢子散播的環境。這番精準的操控甚至不需要入侵腦部,僅利用藥理機制就達到了 98% 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