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環境生態
1163 篇文章・ 306 位粉絲
+追蹤
內容包含:天然災害、農業發展、能源(電力)、廢棄物、污染、環保、氣候變遷、暖化、人為擾動、開發
常用關鍵字
SMC
平衡報導
曲棍球棒曲線
氣候變遷
英國科學媒體中心
儲菌器
共生真菌
昆蟲
菌蠹蟲
農業
2020搞笑諾貝爾獎
人類學
伊努特人
傳統文化
冰刀
切割
加拿大
北極
印地安人
因紐特人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長評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時間篩選:9月
重設
專欄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
・2020/09/28
全球暖化是假的?盲目追求平衡報導恐放大證據薄弱的推測│科學家與媒體的橋樑(七)
氣候變遷的問題有不同說法,但透過媒體轉述後,一些未經深思的平衡報導反而容易讓大眾錯認「科學界的共識」。當媒體錯誤報導,就要即時發布正確消息;面對科學不確定性也不要回避。一旦科學家與媒體的管道暢通,才有機會真正扭轉偏見與錯誤。
SMC
平衡報導
曲棍球棒曲線
氣候變遷
英國科學媒體中心
0
0
動物世界
活躍星系核
・2020/09/25
世上最早的「小農」在這裡!菌蠹蟲與真菌缺一不可的共生農業
相較於其他生物,其實人類在「農業遊戲」中是很晚才加入的玩家。約一億年前,一群住在樹皮以下、身形不到一公分的小甲蟲就已經開始種植他們的真菌作物。菌蠹蟲和菌蠹蟲真菌之間是一種絕對 (obligate)、互利 (mutualistic) 的共生關係,兩者相依相存、缺一不可。
儲菌器
共生真菌
昆蟲
菌蠹蟲
農業
1
1
文明足跡
寒波
・2020/09/24
北極流言終結者:大便冰刀不太好用──2020搞笑諾貝爾材料科學獎
搞笑諾貝爾獎每年都是新的開始,2020 年也不例外。今年「第 30 次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的材料科學獎頒給 7 位科學家,得獎理由是發現「冰凍人類大便做成的刀不好用(knives manufactured from frozen human feces do not work well)」。
2020搞笑諾貝爾獎
人類學
伊努特人
傳統文化
冰刀
切割
加拿大
北極
印地安人
因紐特人
大便
工具
搞笑諾貝爾
搞笑諾貝爾獎
材料科學
極區
永不孤獨
流言終結者
美豬
考古學
肌腱
融化
豬皮
豬肉
0
0
專欄
活躍星系核
・2020/09/23
鬆餅好朋友!你知道甜滋滋楓糖漿怎麼來的嗎?
楓糖漿不只擁有甜而不膩的好滋味,更是富含維生素以及胺基酸等養分,且具有高營養價值,有益於身體健康;此外,相較於其他糖類,楓糖漿的熱量也較低,因此食用時較不會為身體帶來過多的負擔。 那麼,楓糖漿究竟是如何製成的?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maple syrup
印地安人
楓樹
楓糖
科學生
0
1
環境生態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
・2020/09/21
為戲劇效果犧牲科學事實,基改科幻電影再引恐慌│科學家與媒體的橋樑(六)
英國廣播公司(BBC)在 2002 年製作了《金色麥田》(Fields of Gold),但影片中對於基因改造作物的敘述,卻引起了社會上一陣討論。媒體到底該為了吸引觀眾而放棄正確的知識傳遞嗎?
BBC
SMC
基因改造作物
戲劇中的科學
英國科學媒體中心
0
0
環境生態
柏諺
・2020/09/15
最後一筆紀錄是兩百年前:「光滑手魚」單翼合鰭躄魚正式宣告滅絕
單翼合鰭躄魚曾經是相當普遍、豐富的物種,但在 2020 年 3 月,卻被 IUCN 正式宣布為滅種。這隻在近代文明丈量世界時初遇的生物之一,卻也成了近代文明在擴張被摧毀的生物之一,這一切或許和我們一點也脫不了關係。
IUCN
單翼合鰭躄魚
粗體臂勾躄魚
臂鉤躄魚
1
0
人體解析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
・2020/09/14
看過這張腫瘤照嗎?經不起驗證的基改研究,成功用恐懼搏版面│科學家與媒體的橋樑(五)
2012 年一篇研究宣稱食用基改作物的大鼠,因食用「耐年年春除草劑基因改造玉米」而長出較多腫瘤且多重器官衰竭。作者席哈理倪用聳動的方式呈現研究,意有所指某個事件內含著不公義,再包裹著科學糖衣來宣傳自我意識形態。這場辯解最後道出,我們不僅需要公眾辯論,更需要正反方支持者願意理解與溝通。
GMO
SMC
基因改造
基因改造作物
孟山都
英國科學媒體中心
0
0
地球脈動
科學月刊
・2020/09/11
沒有颱風的七月!颱風為何銷聲匿跡?——《科學月刊》
夏季是颱風出現的季節,往年的 7 月平均會有 3~4 個颱風生成。但今(2020)年 7 月卻罕見地無颱風生成,主要原因是季風槽受太平洋高壓,以及較大的垂直風切所導致。
地球科學
夏天
夏季
海
海洋
颱風
0
0
環境生態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
・2020/09/10
HOW TO 一直玩一直玩還能智慧省電?@宜蘭傳藝園區
將傳統紅磚街屋、廟宇完整復原,重現台灣過去生活精髓的宜蘭傳藝園區,腹地廣大,讓遊客能盡情來場穿越之旅。但你是否曾想過,占地 24 公頃的園區要如何控制所有的電源呢?過去對於電源的管理,只能以人工巡園的方式,一個個手動開關,耗時耗力。為了改善效率及節能,負責營運傳藝園區的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自 2017 年起陸續規畫更新。如今傳藝園區完成「能源管理系統」(EMS)的建置,將電燈、冷氣等電力設備全都連上光纖網路,再傳送到中央管理系統,讓工作人員只需在辦公室內遠端遙控,不但大幅減少作業時間,更能有效節電,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
EMS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LED
宜蘭傳藝園區
智慧省電系統
省電
節能
能源管理系統
0
0
環境生態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
・2020/09/07
與海為伍的「海上工程師」!離岸風場運維工程師工作大揭密
「只要你懂海,海就會幫助你。」出自海龍王彼得的金句,對於海島國家台灣的發展一言蔽之。(誰是海龍王彼得不重要,重要的是:你 懂 海 嗎 ?) 身為海島子民,卻不怎麼親海,是不少現代台灣人的尷尬處境;但翻開台灣歷史,一路以來都與海洋有著緊密連結,從以海為生的漁業,到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興盛港口貿易,啟動了地方以及台灣經濟貿易發展。時至今日,台灣期望透過再生能源邁向綠色永續未來的道路上,同樣少不了海洋的奧援。
海上工程師
綠能
離岸風場運維工程師
離岸風電
風力發電
0
0
1
2
...
10
下一頁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