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環境生態
1163 篇文章・ 306 位粉絲
+追蹤
內容包含:天然災害、農業發展、能源(電力)、廢棄物、污染、環保、氣候變遷、暖化、人為擾動、開發
常用關鍵字
Typhoon Haiyan
海燕颱風
風暴潮
北極圓蛤
明
氣候
氣象觀測
氣象預報
蝴蝶效應
回復力
災害
災後重建
社區
社會生態韌性
需求層次理論
韌性
馬斯洛
懸浮顆粒
污染防治
環保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長評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時間篩選:2013年
重設
地球脈動
李柏昱
・2013/12/30
風暴潮:隱身於颱風下的未知威脅
超級颱風海燕在菲律賓造成的損害中,超乎預期規模的風暴潮是釀災主因。然而風暴潮的威脅始終被無法準確預警,亦無法像風力與降水量有明確的數值預報,如何找出影響風暴潮高度的環境條件,已經成為下一階段颱風災害預防的重要課題。
Typhoon Haiyan
海燕颱風
風暴潮
0
0
動物世界
科學松鼠會
・2013/12/25
「明」死了,是科學家在亂搞嗎?
拜著名不靠譜小報《每日郵報》所賜,這只叫「明」的北極圓蛤(Arctica islandica,不是我們日常吃的北極貝)又火了。所以,有幾件事情有必要開篇澄清一下。
北極圓蛤
明
氣候
0
0
專欄
陳 慈忻
・2013/12/25
為什麼氣象預報老是不準?
氣象局早已承認氣象預報從來就不可能100%精準。事實上,當社會各界一次又一次的抱怨氣象預報不準時,早已突顯台灣的防災溝通不夠充分,民眾對於氣象預報的科學原理理解不足,以至於無法接受氣象預報測不準的事實。到底為什麼氣象預報會不準?
氣象觀測
氣象預報
蝴蝶效應
0
0
來自台灣
陳 慈忻
・2013/12/18
災難,然後(五):社會的韌性
人會成為犯罪事件中的受害者,背後有很多的條件因素,如果去除其中的幾項因素,就能抑制犯罪發生,比起犯罪後實施嚴厲刑罰的效果更好。災害預防有類似的邏輯,災後重建的工作,其實正是在提升社會的「韌性」,預防下一次災害的轉機。李宗勳教授於1999年開始擔任從事中央警察大學的教職,就恰逢921大地震,開始從事災後重建相關的研究計畫。身為警政體系的教師,時常分析由上而下的體系編制,也從事行動參與式的研究,由下而上感受在地。在這些年雙向的反省與研究歷程中,他的體悟是什麼?本專題將與各位分享。
回復力
災害
災後重建
社區
社會生態韌性
需求層次理論
韌性
馬斯洛
0
0
環境生態
果殼網
・2013/12/18
空氣污染在這兒,防治標準在哪兒?
每當霧霾又一次籠罩京滬穗等各大城市,或是「外企員工因為無法忍受糟糕的空氣而逃離北京」等新聞見諸媒體,對空氣污染的擔憂就再次成為大陸民眾的集體焦慮。
懸浮顆粒
污染防治
環保
空氣汙染
0
0
來自台灣
陳 慈忻
・2013/12/17
災難,然後(四):媒體的角色
生活在台灣,媒體與我們之間的關係如影隨形,摸不到,成為習慣。如果將媒體視為一個動詞,這個過程會對哪些人造成影響呢?其實是多層次的,我們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被採訪的人」,尤其媒體拍攝受訪者流淚、煽情的畫面,容易引起民眾質疑「會不會傷害到當事者?」;但再想一想,我們自己所相信的社會面貌,不也是媒體形塑的嗎?因此「接收媒體的大眾」也是受影響的對象;最後,最容易被忽略的影響對象是「記者」,他們從事第一線採訪和報導的過程,貼近社會寫實的面貌,思考如何轉譯為新聞,這同時是自我內化的過程。
PTSD
再經驗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媒體
救災
防救災資訊
防災
0
0
來自台灣
阿樹
・2013/12/17
災難,然後(三):遷村的思維
台灣屬於天災頻仍的國家,諸多天災使許多人民流離失所,雖然暫時的收容所或是組合屋可以提供臨時、即時的幫助,長遠之計還是需要永久住宅。但是,經過災害洗禮的重災區,像是莫拉克風災的小林村、921大地震時住在斷層帶附近的居民,還有山崩、土石流經常襲擊的地區,就有可能需要大規模的遷村,否則就會處於急迫的風險下。而遷村執行時,存在極大的挑戰,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教授李咸亨,從過去參與重建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告訴我們台灣目前災後重建與遷村的現況,並提供政府中肯的建議。
災害潛勢
災害潛勢圖
防救災資訊
0
0
來自台灣
陳 慈忻
・2013/12/17
災難,然後(二):社工的價值
實踐社會價值的各種工作形式有很多,社會工作者是站在第一線,他們在長期的實務參與中一再學習新的人、事、物,社工及非營利組織的運作不單憑價值理想支撐,從實務洗鍊出的理論和專業是綜融性的。究竟在災後重建的工作中,社工扮演什麼角色?他們的價值理念及運作邏輯是什麼?台灣的災後重建的情境出了什麼結構性的問題?本專題邀請到實務經驗豐富、兼具管理及社工專業的陸宛蘋老師,提出她的見解。
案主自決
災害
災後重建
生態系統理論
社工
防救災體系
陸宛蘋
0
0
來自台灣
阿樹
・2013/12/17
災難,然後(一):心理的創傷
災難發生過後,除了身體的復原、居住環境等硬體的重建,還需要撫平心中留下的傷痕,創傷後心理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是一種災後可能會發生的心理症狀。PTSD問題的重要性,在於它是一種一旦進入其疾病狀態就不易復原,並且會對自己與周遭的人形成負擔,不過,專家能夠提出一些方式在初期的時候給予協助,以避免症狀惡化,因而有必要更深入認識PTSD。我們透過台大心理系陳淑惠老師的分享,了解PTSD是什麼,與災後的心理重建議題。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Re-experience
再經歷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防救災資訊
0
0
環境生態
thisbigcity城事
・2013/12/12
IKEA推出家用太陽能套裝組合
IKEA宜家家居在英國推出現成太陽能套裝組合,可望讓家用太陽能系統進一步普及,也領先其他大型零售商,率先提供完整的家庭太陽能安裝服務,合作對象則是薄膜太陽能供應商Hanergy。
ikea
太陽能
0
0
1
2
...
14
下一頁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