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牛奶萬能?-《食品黑手黨》

商周出版_96
・2015/11/23 ・2299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78 ・九年級

鈣質是牛奶的重要成分,也是多數人看到牛奶馬上就會聯想到的組成物質。事實上,鈣質也確實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素。鈣質和磷酸鹽是組成骨骼的必要條件,缺少了鈣質,骨骼就會彎曲,並且容易斷裂─常見的就是人體老化容易出現的骨質疏鬆症。此外,鈣質也具凝血作用,能在受傷時起到保護作用,並且在細胞內發揮肌肉的機能和刺激神經系統發展。在鈣質的各種功能中,鈣還能與糖原(Glykogenstoff)作用,以維持神經系統的協調,並且能活化體內酵素和荷爾蒙。

人體對鈣質的每日攝取量並不是固定值,下方表格僅是約略標準值:

鈣質每日建議攝取量
成人:八百至一千毫克。
更年期女性/六十五歲以上年長女性:一千三百毫克。
孕婦及哺乳期女性:一千二百毫克。
十五至十九歲青少年:一千二百毫克。
十五歲以下兒童:六百至一千毫克。
骨質疏鬆症患者:一千五百毫克。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牛奶,PanSci
除了牛奶,其他食物也可能含有鈣質,而且有些鈣質含量可能比牛奶或乳製品還高,或是這些食物中的鈣質更容易被人體所吸收。Source: flickr/ Denis-Carl Robidoux

一般人需要的鈣質其實完全可以經由日常飲食足量攝取,但是在乳業協會,或一些營養學學者以及政策多年來的宣導下,對營養知識下過功夫的消費者,總是會重複遇到某些其他建議(雖然通常很偏頗)。其實每天飲用兩百毫升牛奶、每片五十到六十公克的起司切片兩片和兩杯各一百五十公克的優格,又或者以上全部這些以一公升牛奶代替。但是這些建議都刻意掩蓋了某些事實:除了牛奶,其他食物也可能含有鈣質,而且有些鈣質含量可能比牛奶或乳製品還高,或是這些食物中的鈣質更容易被人體所吸收。而人體機能如何儲存鈣質,其實也和攝取的其他食物以及個別物理因素息息相關。

被掩蓋的事實還有,如果無法同時攝取足量的維他命D,鈣質其實也無法獨力滿足身體機能的需求。而人類如何取得維他命D,其實就如同多數其他的哺乳類動物一樣─經由日照。懶得動的人,或有些人因為年紀或其他病症的因素,無法每天到戶外晒至少十到十五分鐘太陽,這些人往往因此增加感染疾病的機率,如病毒感染、佝僂病、肌肉萎縮和高血壓等。除了維他命D的狀態會影響鈣的作用,在懷孕和哺乳期間,鈣的使用量也會有所變化。

曬太陽,PanSci
透過日照可以攝取維他命D。Source: flickr/ 沐川

成人可以在日常混合性飲食中吸收大約二○%到四○%的鈣質,嬰兒則會吸收七五%。而年長者對鈣質的吸收能力會持續下降。此外,食物中其他特定成分也會影響鈣質的吸收。比如肌醇六磷酸(Phytinsäure)、草酸(Oxalsäure),還有如果膠和纖維素等膳食纖維,這些成分使得鈣不容易分解,當然也會影響人體對鈣質的吸收。這也是為什麼有些素食者嚴重缺乏鈣質的原因,因為他們無法以其他方式在營養上取得平衡。但是另一方面,大自然也為這些人準備了許多替代方案。

當牛奶和乳製品只有大約三○%的鈣質可以被人體吸收時,大白菜、綠色花椰菜或羽衣甘藍,這些草酸鹽較少的蔬菜種類都含有比牛奶多五○%至六○%可被人體吸收的鈣質。還有豆類植物,如四季豆、豌豆,或榛果和芝麻也可提供高達二五%的可吸收鈣質。除此之外,每公升礦泉水含有高過十五毫克的鈣質,因此礦泉水也是很好的鈣質來源;另外,與牛奶鈣質可被人體利用率相當的還有豆奶的豐富鈣質含量。

其實對於鈣質,需要考量的不僅只是能吸收多少,更關鍵的是有多少鈣質可被人體利用,還有鈣質流失的問題。現在我們知道,動物性蛋白質會加速鈣質的流失:人類攝取一公克的蛋白質時,就會導致十毫克鈣質流失。這是因為動物性蛋白質含有含硫胺基酸,如半胱胺酸與甲硫胺酸,這些物質會轉化成硫酸,使得鈣質隨著尿液流失。

Digital StillCamera
除了牛奶外,蔬菜也是良好的鈣質來源。Source: wiki/ Hans Hillewaert

即使西方國家的飲食堪稱均衡,但是營養學家仍將鈣質視為較具爭議性的營養成分。根據研究調查顯示,西方國家仍然有四六%的男性與五五%的女性鈣質攝取無法達到每日建議量。純理論上來說,解決方法可能非常簡單:如果我們每天將動物性蛋白攝取量從六十公克降到二十公克,鈣質流失也會相對減少。另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告,一個健康成人每天對鈣質的需求量可以降到六百毫克,但是相對於每公斤體重的建議攝取量為○.八公克,這代表我們終究還是吃進太多動物性蛋白質,甚至超過五○%之多。

德國營養協會(Deutscher Gesellschaft für Ernährung, DGE)也宣稱,一個星期最多二至三餐中有肉食或二至三次食用到香腸火腿類肉類製品,就足以提供人體足夠的蛋白質,但是德國人對肉食的依賴,卻遠遠超過這個建議量。只是到底多少蛋白質對人體才是有益的,並沒有定論。動物性蛋白質營養價值高,而且較容易被人體吸收,固然是好消息,但是動物性蛋白質在食物中出現時,通常也同時伴隨著大量的脂肪和膽固醇。相較於植物性蛋白質,這些物質的出現對動物性蛋白質來說,顯然是很不利的條件。拿兩者來比較:一百公克白豆含有的蛋白質約二十二公克,相當於同等份量的義式雞肉燻火腿、塞福勒香腸(Cervelat)或豬肉。再回頭來看乳製品:一小杯優格含有約五公克蛋白質,與兩百五十公克馬鈴薯的蛋白質含量相當。

食品黑手黨,PanSci

本文摘自《食品黑手黨》,由商周出版 出版。

延伸閱讀:

文章難易度
商周出版_96
117 篇文章 ・ 354 位粉絲
閱讀商周,一手掌握趨勢,感受愜意生活!商周出版為專業的商業書籍出版公司,期望為社會推動基礎商業知識和教育。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動物移動方式大不同!獵豹為什麼跑這麼快?——《鴿子為什麼要邊走邊搖頭?》
晨星出版
・2023/10/23 ・1560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動物的移動方式及進化

動物會使用肌肉骨骼系統來進行各種運動,有時是只動身體的一部分,有時則是移動整個身體,讓自己移往其他地方的情況。理所當然的是,動物將自己整個身體移動到其他地方,會比只有動一部分身體需要更多的能量。所以移動時會特別需要注重效率。

動物們在進化過程中獲得各種生活形態,以及適合該生活形態的移動方法。只要看看動物們的走路方式,就能理解這個進化過程。

像山椒魚等兩棲類動物,以及蜥蜴、壁虎等爬蟲類,都是從軀幹伸出四肢來撐起身體,並扭動身軀,一一藉著四肢的支點往前方移動(圖一)。扭動軀體的運動跟魚在游泳時的軀幹動作很類似。兩棲類和爬蟲類是脊椎動物進化過程中最初上陸的動物們,本來就擁有類似魚那樣扭動身軀的身體構造,要善用這種構造在陸地上運動,就演化出了這樣的走路方式吧。

圖一、壁虎的步行姿勢。隨著步伐,脊骨(白線)會左右大大彎曲。

後來兩棲類中有一部分軀幹變短、後肢也變得發達,那就是蛙類(圖二)。長長的後肢可以產生強大的跳躍力。說到彈跳,身體要是扭來扭去的穩定性就不好,要是身體變短,就不會扭來扭去的了。因為獲得了短身軀跟長後肢,使得蛙類可以進行大幅度跳躍。

圖二、青蛙的骨骼標本。長腳可以進行強力跳躍,短短的軀幹則讓跳躍時可以保持身軀穩定。

一部分的爬蟲類(恐龍類)和哺乳類的四肢又更加發達,可以進行多樣化的運動。他們的四肢不只是變長,還跟兩棲類或蜥蜴等爬蟲類不一樣,四肢不是生長在身體兩側,而是下方。往下生長的四肢可以高高舉起軀幹,只要前後擺動四肢就能移動了。

比起移動整個身體,只有四肢動作的效率會比較好。另外,體幹如果可以不激烈動作,身體就可以比較安定,而且更容易控制。結果就能實現高速運動。另外,像鹿或是馬等擅長跑步的動物,牠們的四肢,特別是末端部分會很長(圖三)。腳變長的話,跨一步的距離也就會變長,可以跑得比較快。

圖三、馬(左)和人(右)的骨骼,馬的掌骨跟肱骨差不多是同樣長度,人的骨骼圖為臼田隆行作畫。

本來哺乳類也不是軀幹就保持不動,而是軀幹跟四肢經常一起協調地動作,但是方向跟魚或蜥蜴的橫向運動不同,是身體往腹背方向彎曲再伸直,像是為人熟知的貓科動物跑步時的動作。例如,獵豹跑步時,身體會大大彎曲再伸直,用全身力氣來有力地跳躍並讓步伐加大,創造出陸地上最快生物才有的跑步速度。(圖四)

圖四、跑步中的獵豹。跑步時脊骨(白線)會往腹背方向大大彎曲再伸直,讓每一步的步伐距離變長。

所有哺乳類雖有程度差別,但似乎都有像這樣身體往腹部方向屈伸的動作。前面所述的馬跟鹿等動物,雖然看起來軀幹動作沒這麼大,但脊骨還是會反覆進行彎曲再伸直的動作。只是活動程度比貓科動物少得多了。

稍微離題一下,從陸地再度回到水中的哺乳類也不例外,海豹或海狗、鯨魚等動物,游泳時的脊椎也是往腹背方向屈伸的。魚類一般是身體往兩側扭動來游泳,所以我們可以說水棲哺乳類的身體往腹背方向屈伸,是因為從腳配置在軀幹下方的哺乳類演化而來,可以說水棲哺乳類才有這樣的特性吧!

——本文摘自《鴿子為什麼要邊走邊搖頭?》,2023 年 8 月,晨星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晨星出版
12 篇文章 ・ 3 位粉絲

0

2
2

文字

分享

0
2
2
澳洲乳牛吃巧克力?!
胡中行_96
・2023/06/08 ・1939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成立於 1824 年的英國品牌吉百利(Cadbury),以製造糖果和巧克力聞名全球。1881 年他們首次接到來自澳大利亞的訂單,從此當地人也能嚐到其產品甜美的滋味。多年後,吉百利先是看上那裏優質豐沛的牛乳,而在塔斯馬尼亞設廠;後來又併購位於墨爾本的公司,擴大營運。[1]2023 年某些南澳的乳牛,也開始吃吉百利的零食。[2]

2022 年吉百利慶祝於澳洲建廠一世紀的特別報導。影/Sky News Australia on YouTube

乳牛的飲食

畜養乳牛是一門講究營養調配的科學,需要充足的碳水化合物、胺基酸、脂肪酸、礦物質、維生素和水份等,來確保牛乳的品質與產量。碳水化合物是乳牛能量的主要來源,佔泌乳期 70% 的飲食,可以從草、糖、飼料與穀物等食物中攝取。[3]以天然食材來說,碳水化合物大致分為纖維素半纖維素等,組成植物細胞壁的結構性碳水化合物;以及澱粉等,存在植物細胞質裡的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牛瘤胃(rumen)內的微生物,會將碳水化合物發酵。其中非結構性的比較容易進行,而且以糖最為快速。[4]

牛的消化系統,③ 是瘤胃(rumen)。圖/‘Ruminant digestive system’ by Australian Good Meat(CC BY-SA 4.0)

乳牛吃糖

具 30 多年畜牧經驗,擔任全國性產業公會澳洲乳品(Dairy Australia)理事長的 James Mann,在南澳有超過 4,000 頭乳牛。[2, 5]以往除了放牛吃草,Mann 理事長就像許多同業,也會給牛嚐點甜頭。[2]基於發酵難易度的差別,多種碳水化合物混著吃,能讓瘤胃裡的微生物,隨時都有得忙,一直幫乳牛補充能量。拿適量的糖,取代乳牛飲食中的澱粉,既可以促進泌乳;又不太會影響瘤胃內的 pH 值,而害牛乳的脂肪比例下降。[4]

唯一的問題是,2023 年全球糖價上漲。[2, 6]

全球糖價飆升

2 年前全球糖價疲軟時,每噸曾經連澳幣 400 元都不到。然而北半球糖業出口國,例如:印度、泰國和中國等,2023 年的產量都不如預期。地處南半球的巴西,則遭逢大量降雨,擾亂物流。於是就在澳洲的甘蔗進入採收季前,4 月的全球糖價竟衝破每噸 800 元。當地蔗農遇上幾十年未見的榮景,喜孜孜地打算大賺一波;[6][註]同時卻也苦了需要用糖的產業。

眼見成本飆升,腦筋動得快的 Mann 理事長,決定調整自家乳牛的菜單。他跨州從墨爾本運來一般巧克力、櫻桃巧克力、蜂巢巧克力、蛇軟糖和牛軋糖等。反正吉百利不要的,他家的牛全包。巧克力含有糖和油。[1]脂肪類食物提供的能量,是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的 2.25 倍,而且跟糖一樣,也能增加牛乳的產量。[2, 3]總之,一箭雙鵰。Mann 理事長在 6 月初,因為這個大膽嘗試,接受媒體專訪,分享創意飼育的心得。[2]

食品加工與環保

他家乳牛所吃的糖果和巧克力,不如市售的吉百利產品,裹著包裝,還印上原料與營養成份。儘管部份造型跟人類吃的還算接近,更多是輾得粉碎或不可名狀。有時甚至整塊沒剁,以半成品的形式出現。幸好乳牛並不挑嘴,來者不拒,又似乎沒有偏好特定口味。[2]

理事長表示,若不是乳牛幫忙消耗,這些廢料原本大概會被工廠丟掉,所以他的作法對畜牧和環保都好。的確,避免食物浪費雖然最好從源頭做起,但是當製造商無法減少廢料時,再利用也是不錯的補救辦法。[2]

至於生產出來的鮮乳如何?Mann 理事長開玩笑道:「既然巧克力牛奶由我們生產了;我希望草莓牛奶有別人負責。」不過,他家鮮乳的味道其實沒有特別不同,最終還是得與其他牧場的混和,經過工廠加工才能製成調味乳。[2]

圖/The Simpsons on Giphy

  

備註

多數澳洲蔗農早在 2022 年談好 2023 年 4 月的大盤售價,所以不會馬上受惠於全球糖價飆漲。然而,他們還是可以喊價 2023 年後續每噸澳幣 756 元,以及 2024 年 651 元。[6]

參考資料

  1. Cadbury and Mondelez Australia Pty Ltd. ‘Our History’. Cadbury. (Accessed on 01 JUN 2023)
  2. Boisvert E, Adamo E. (01 JUN 2023) ‘Dairy cows munch on reject chocolate and lollies that would have gone to landfill’. ABC News, Australia.
  3. Erickson PS, Kalscheur KF. (2020) ‘Nutrition and feeding of dairy cattle’. Animal Agriculture, 157–180.
  4. Ravelo AD, Vyas D, Ferraretto LF. (2022) ‘Effects of sucrose and lactose as partial replacement to corn in lactating dairy cow diets: a review’. Translational Animal Science, 6(2):txac044.
  5. James Mann appointed Chair of Dairy Australia’. (31 JUL 2020) Dairy Australia.
  6. Brann M, Cooper L. (20 APR 2023) ‘Sugar prices skyrocket after lower-than-expected output overseas in good news for Australian growers’. ABC News, Australia.
胡中行_96
169 篇文章 ・ 60 位粉絲
曾任澳洲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以及臺、澳劇場工作者。 西澳大學護理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士(主修編劇)。邀稿請洽臉書「荒誕遊牧」,謝謝。

0

3
2

文字

分享

0
3
2
姿勢不良影響全身——檢查這十點,拒絕當懶骨頭!
careonline_96
・2023/02/16 ・2141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天你怎麼看起來無精打采的模樣?」開會的時候,王副問了小奧一句。

「報告王副,我很有精神喔。」小奧連忙換上了笑容,打直身軀,坐得直挺挺的。

你平常的姿勢好嗎?姿勢是我們身體語言的一部分,萬一姿勢不良,很可能就會被視為一個懶骨頭,或是沒有精神活力,很難給人好印象。然而,保持好姿勢,不僅是為了做做樣子,還影響著長期的身體健康。如果你長期姿勢不良,脊椎更容易磨損,神經更容易受到壓迫,引發肩頸與背部的疼痛。各種疼痛會讓你的姿勢更不好,部分肌肉更為緊繃,影響到肌力平衡,進而增加跌倒的風險。

而且,姿勢不良除了影響到肌肉骨骼的狀況,其實也會影響到胸腔和腹腔。當胸腔的空間變化或侷限,呼吸就會受到影響;而腹腔的狀況也影響體內器官的運作,尤其影響到腸胃活動和消化,都會帶來更多的麻煩。

怎樣算是好姿勢?

「姿勢」就是你如何擺放你的身體,如何 hold 住你的身體,包含了走路、跑步等「動態姿勢」,也包含坐著、站著、睡覺的「靜態姿勢」。沒錯,即使你現在正進行著網路追劇馬拉松,我們也需要放點心思,注意姿勢。

基本上,好的姿勢就是讓身體重量平均分布於地面或椅子上,而脊椎維持正確自然的弧度,沒有過度前傾或後彎,也沒有往一側傾斜,讓骨架、肌肉、筋膜不緊繃,也不過度伸展。

我們先來看最基本的站姿和坐姿:

  • 站姿:

練習站姿站直的時候,可以先靠著牆站好,像要量身高那樣。背部打直並維持自然的弧度,下巴微收,肩膀往後,雙手自然垂放,收進肚子,膝蓋打直,注意重量平均分布於兩腳,且不要翹出臀部。

  • 坐姿:

椅子不要太低。良好坐姿通常代表椅子坐到底,維持脊柱自然的彎曲弧度,在背部中段可以用一捲毛巾或買個椅子靠背墊來輔助。雙腳放在地上,膝蓋九十度,最重要就是不要翹腳,要讓臀部平均分配重量。不要坐太久,每個小時要記得變換姿勢、站起來走一走。

保持好姿勢,還要這幾招

開車的時候不要坐太低,讓膝蓋和髖部約在同一個高度。方向盤高度約在胸口,不要在臉的高度。椅背不要往後倒太多,盡量讓身體一樣是坐直的,屁股坐到底。當然,盡量不要長時間開車。

不要太常低頭看手機,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反覆看著訊息與閱讀網頁,加諸在頸椎的壓力可是不小,已經是現代人頸椎快速退化的主因了。要有意識地注意自己使用手機時的姿勢,盡量抬頭、挺胸、縮下巴使用。不要低頭使用手機,要把手機拿高,讓手機上方高度約與鼻子同高。坐著的時候要靠著椅背,調整好螢幕高度,減少駝背或低頭的機會。

延伸閱讀:
脖子緊,頭好暈,站不穩 — 可能是「頸因性眩暈」

少穿高跟鞋!穿高跟鞋的時候,會讓背部弧度太過彎曲,容易引發背痛。而且對膝蓋來說,負擔也會比較大。平常還是多穿著舒適,腳底有軟墊的低跟鞋子吧!

不要選擇太軟的床墊,硬一點的反而能讓脊椎維持正常的彎曲弧度。仰睡的話,枕頭不要選太大,低低的就可以。如果要側睡的話,膝蓋稍微彎曲,並在頭部墊個枕頭,才能保持脊椎的自然弧度。

平常多運動,各種運動對姿勢都有幫助,像是多做背部肌群的訓練,姿勢通常會好一些。而多做瑜珈、皮拉提斯、或芭蕾雕塑類型的練習,也是特別讓你會注意自己的動作與姿勢,並有很大一部分會鍛鍊到背肌和核心,讓你在平時都有好姿勢。

每天至少花十分鐘做伸展拉筋,改善肌筋膜和肌肉張力平衡。如果比較沒有時間,可以做帶有有氧運動效果的動態伸展。

如果需要久坐或久站的時候,可以稍微緩慢地動一下脖子,轉向左邊,再轉向右側,反覆做個幾次來舒緩緊繃的頸部肌肉。

持之以恆保持著「維持好姿勢」的概念,多多檢查自己的姿勢,是為了健康很棒的投資。

careonline_96
433 篇文章 ・ 266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