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5/04/17
中研院蔡明道團隊運用 XFEL 技術,以原子解析度拍攝酵素修復紫外線 DNA 損傷的過程,揭示從電子轉移到雙股黏合的細節,為酵素學與藥物研發開啟嶄新可能。
・2025/04/12
清明掃墓季節恙蟲病高發,恙蟲叮咬恐致重症。了解恙蟲病的傳染途徑、症狀與防範措施,是戶外活動健康守護的關鍵。
・2025/03/13
科學界的競爭殘酷無情,Douglas Prasher 曾是 GFP 研究的關鍵人物,卻因缺乏資源與機遇而錯失諾貝爾獎。他的人生充滿遺憾,卻也展現科學家對知識的堅持與熱情。
・2025/03/06
當年送出的基因樣本,成就了諾貝爾獎得主,而他的人生,卻被遺忘在光環之外。
・2025/02/27
道格拉斯·普拉修破解GFP基因序列,為現代生物影像技術奠基,卻因缺乏資助中斷研究,最後成為接駁車司機。2008 年,諾貝爾獎得主親邀他赴瑞典,這場遲來的榮耀,是否能彌補學術界對他的虧欠?
・2025/02/25
2024 年諾貝爾生醫獎頒給研究 microRNA 的科學家,而秀麗隱桿線蟲再度立下大功。這種模式生物已助攻多位諾貝爾獎得主,成為生物醫學的關鍵推手,影響基因調控、神經科學等多個領域。
・2025/01/30
顯微技術革新!「無限遠光學系統」讓顯微鏡擺脫固定鏡筒長度限制,提升成像精準度與光學配件擴充性。研究人員可無縫切換光學元件,無須擔心焦距與像差問題,成為現代顯微鏡的技術標準。
・2025/01/28
台灣顯微攝影金獎得主何俊達,用顯微技術展現癌細胞的致命之美,並透過研究神經細胞與樹突棘的生成,探索腦部健康的可能療法。他以基礎科學家的夢想和攝影熱忱,將科學與美學完美融合。
・2024/12/19
酸種麵包因天然酵母與乳酸菌發酵,具低升糖指數、易消化等健康優勢,適合減重及控糖人士。其製作歷史可追溯至古埃及文明,風味取決於微生物群落,從微觀結構到全球文化,展現了麵包的奇妙世界。
・2024/12/12
19 世紀顯微繪圖師韋斯特,以精湛畫技呈現微觀世界,奠定科學與藝術的跨領域基石。他的創作推動博物學與科普傳播,儘管後世名聲逐漸被科技淹沒,他的影響力卻依然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