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科學檢驗,誰說了算?

miss9_96
・2015/08/24 ・3350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540 ・八年級

「食用油裡有可怕的有機溶劑!」
「大學教授教你用嗅覺分辨有機蔬菜!」
「輕鬆驗出水中的氯分子」

這些似真似假的言論在網路上源源不絕,如果能將這些流量轉換成水量填進水庫,台灣大概接下來的五年內都不必擔心無水可用。讓我們姑且先將那些娛樂性十足的偽科學放下,認真來談談食品和藥品產業界中的「檢驗」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food-man-person-eating-large
食品 / 藥品的安全性已是近年來全球得要共同面對的重大難題。

怎麼知道要驗些什麼?

大部分的民眾總以為,不管橄欖油、胃藥等食品 / 藥品上市前,都應該已經通過層層檢視,確認所有的有毒物質檢驗合格後才能上市。可惜的是,政府和科學家都不是神,無法未卜先知地算出有不肖廠商用棉籽油混充橄欖油,或是百年前發明的氫化技術而產生的反式脂肪近年來被證實與心臟病有關。在真實的世界裡,通常是發生公衛事件後,才了解到需要監控某些物質(如:多氯聯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以食品和藥品為例,會受到檢測的物質略分為四種:

1. 加工製程中所需的輔助劑(如:正己烷(hexane);乙醇(ethanol))
2. 自然產生的物質(如:游離脂肪酸;細菌內毒素)
3. 特定事件而受到關注的物質(如:銅綠葉素;塑化劑)
4. 環境汙染物(如:戴奧辛;多環芳香族氫氧化合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已經現身的敵人總是比較好對付。上述前兩類都已被各國列管成冊,所以我國政府會參考他國的規定,「擇優採納」地決定那些物質需要被監控。以藥品為例,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會參照醫藥先進國的藥典(如:美國藥典(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 USP)),制訂國內的法規,而食品方面也會參考美國或歐盟等地的規定,制訂適合國內的數值和管理辦法。

那麼不禁要問,如果是連科學家都不清楚的物質呢?

最近在美國引發熱議的「反式脂肪」就是很好的例子,一百多年前,油脂的氫化技術由德國研發成功,這種氫化的油脂能有更久的保存期限與可塑性,因此被廣泛應用在人造奶油產品中。而隨著科學的發展,發現氫化不完全的反式脂肪會引發心血管疾病,因此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在2015年7月宣布,要在3年內禁止在食品內添加人工的反式脂肪。我國也隨著美國的規定,今年7月開始對反式脂肪提出更嚴格的管制措施(強制標示,尚未全面禁止)。

Argonne_lab_education
source:wikipedia

怎麼知道標準該是多少?

許多無毒專家在鏡頭前,說唱俱佳地展示食品裡的有機溶劑和農藥是多麼的恐怖,但科學檢驗並不是做出充滿靈氣的精美蓮花圖,搭配「無毒專家」四字,就能通過食藥署的把關,科學檢驗還要能回答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濃度是多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油品謠言中常見的主角-有機溶劑:正己烷作為範例。在大豆、棉籽及亞麻子等種子油的製造過程中會加入正己烷,把躲藏在種籽內的油滴趕出來,以達到徹底利用食材的目的。而後續的煉製中會進行加熱(220-250˚C),低沸點(69˚C)的正己烷會揮發殆盡,最終的食用油產品裡並不會殘留正己烷

Q1:「不會殘留」是指多少?

在我國的「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中的規定,正己烷可用於食用油之萃取,但最終產品中不得殘留。而美國FDA的規定,在除去魚類蛋白質食品中的脂肪時,可用正己烷帶走脂肪,但成品需去除殘留溶劑。(FDA,21CFR Sec.172.340)

Q2:「不得殘留」就是完全沒有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得殘留」或「零檢出」的意思是「以規定的儀器和公告方法量測,獲得的結果為未檢出標的物」。要檢測食用油中的正己烷,並不是請無毒專家用鼻子一聞就能知道正己烷的濃度,根據食藥署公布的文件,必須要用氣相層析質譜儀(gas chromatograph / mass spectrometer, GC / MS)檢測,而文件也詳載了實驗方法及計算公式等,以確保任何合格的實驗室都能以相同的方式進行檢測。(文件名稱:食用油中正己烷殘留之檢驗方法;文件編號:TFDAO0014.01)而在國家認可的實驗室中,以規定的文件進行檢測後,所得結果若小於現今儀器之偵測極限則判讀為「未檢出」。,而「零檢出」為一般民眾之口語用詞,其認知為檢體100%未檢驗出標的物。

Q3:「檢測值為零」聽起來好不親近,不能保證完全沒有嗎?

檢驗報告並不是政治家的選前支票啊。即便科技再怎麼精進,檢驗報告也不能記載「檢測值為零」,拍胸脯保證以博得消費者的信賴,這反而是不負責任的作法。因科學檢驗受限技術發展,不同檢驗方法皆有偵測極限,檢驗結果若小於其偵測極限,應標示「未檢出」,同時備註其檢驗方法偵測極限。

Q4:有使用一定會有殘留!完全不使用化學溶劑的油品才是好棒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就改用豬油吧!如同上文所述,萃取是因為油滴會殘留在植物種子中,利用合適的有機溶劑將油滴帶出,當然最終產品之溶劑殘留量仍須符合現行食品安全衛生法規「不得殘留、檢出」,如果非常擔心有機溶劑的問題,可以使用動物性油脂。而目前有實驗室在研究利用超流體二氧化碳取代正己烷(原因是正己烷可能會加重溫室效應,而非殘留的問題),也許數十年後,應用此技術的油品將有機會出現在市場上。

當然,如果對任何化學物質和農藥都非常恐懼,那除了要自行熬製豬油和種植蔬果之外,可能還要加蓋巨大的無塵室來避免外界的汙染,但如果要這麼作才能安心的吃上一餐的話,那就已經不是科學技術所能解決的問題了。

cotton
用途廣泛的棉籽油的安全問題曾在台灣引起熱議。source:wikepedia

超能力嗅覺?綠光雷射筆?論檢驗技術的特性

爆發食安事件後,食品的檢驗技術在媒體上也被熱烈報導,從極為荒謬的用嗅覺聞出農藥,到小學生利用雷射筆檢測橄欖油的真偽,似乎在媒體的標準中,任何檢驗技術,都是再簡單也不過了。

現今在產業界的檢驗實驗室中,每項檢驗技術都具備了「可被追蹤」和「全球適用」的特性。合格的實驗室必須符合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的規範,意即每一個步驟都有詳實的記錄,嚴謹的程度到甚至連取用一瓶水都需要記錄時間、容量和使用人。而儀器也經過設計,使實驗數據無法被竄改或覆蓋,如此嚴謹的GLP實驗室規定,也代表著產出的每項實驗數據,能夠被追蹤和調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全球適用」的內涵代表的是任何人、任何地點,只要參照規定的儀器和方法,都能夠得到相同的實驗值。這特性突顯了標準文件的重要性,同時也說明了雖然有快篩產品(如:油品酸價試紙),最終仍需要將樣品送到合格的實驗室進行檢驗,得到的數值才有公信力。

LASER
運用雷射筆雖然可以辨識出葉綠素色素,但仍無法分辨是色素是人工或是天然的。source:Public Lab

科學檢驗無法解決的事

在藥廠工作的人有這麼一說:「在廠房裡,研發和檢驗的比重大概是1比4」。研發尋求的是創新,而檢驗著重在穩定性,因為在消費市場上,必須要「每次」都做出合格的產品,讓消費者不論何時何地都能購買到安全的產品,從此可見檢驗工作的重要性。

科學檢驗發展至今已經非常成熟,即便是面對未曾處理過的物質,都能在短時間內開發出檢驗方法。但檢驗最大的障礙並不是科學本身,而是不肖的廠商及所謂的「無毒專家。在政府的介入和民眾發起退貨、拒買運動之下,不肖業者也許已經漸漸減少,但隨著食安風暴盤旋起舞的無毒專家卻是越來越多。要如何挽回民眾對食品的信心,避免偽科學的介入,只能靠教育界和媒體人的共同努力了。

參考文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中華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
  •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
  • Riya Ganguly, Grant N. Pierce (2015) The toxicity of dietary trans fats.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78, 170-176
  • Beatrice Alexandra Golomb, Alexis K. Bui (2015) A Fat to Forget: Trans Fat Consumption and Memory, PLoS ONE, DOI: 10.1371/journal.pone.0128129

延伸閱讀

文章難易度
miss9_96
170 篇文章 ・ 1003 位粉絲
蔣維倫。很喜歡貓貓。曾意外地收集到台、清、交三間學校的畢業證書。泛科學作家、科學月刊作家、故事作家、udn鳴人堂作家、前國衛院衛生福利政策研究學者。 商業邀稿:miss9ch@gmail.com 文章作品:http://pansci.asia/archives/author/miss9

0

8
2

文字

分享

0
8
2
快!還要更快!讓國家級地震警報更好用的「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1/21 ・2584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 文/陳儀珈

從地震儀感應到地震的震動,到我們的手機響起國家級警報,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臺灣從 1991 年開始大量增建地震測站;1999 年臺灣爆發了 921 大地震,當時的地震速報系統約在震後 102 秒完成地震定位;2014 年正式對公眾推播強震即時警報;到了 2020 年 4 月,隨著技術不斷革新,當時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以下簡稱為地震中心)僅需 10 秒,就可以發出地震預警訊息!

然而,地震中心並未因此而自滿,而是持續擴建地震觀測網,開發新技術。近年來,地震中心執行前瞻基礎建設 2.0「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預計讓臺灣的地震預警系統邁入下一個新紀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連上網路吧!用建設與技術,換取獲得地震資料的時間

「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起源於「民生公共物聯網數據應用及產業開展計畫」,該計畫致力於跨部會、跨單位合作,由 11 個執行單位共同策畫,致力於優化我國環境與防災治理,並建置資料開放平台。

看到這裡,或許你還沒反應過來地震預警系統跟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有什麼關係,嘿嘿,那可大有關係啦!

當我們將各種實體物品透過網路連結起來,建立彼此與裝置的通訊後,成為了所謂的物聯網。在我國的地震預警系統中,即是透過將地震儀的資料即時傳輸到聯網系統,並進行運算,實現了對地震活動的即時監測和預警。

地震中心在臺灣架設了 700 多個強震監測站,但能夠和地震中心即時連線的,只有其中 500 個,藉由這項計畫,地震中心將致力增加可連線的強震監測站數量,並優化原有強震監測站的聯網品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地震中心的評估中,可以連線的強震監測站大約可在 113 年時,從原有的 500 個增加至 600 個,並且更新現有監測站的軟體與硬體設備,藉此提升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

由此可知,倘若地震儀沒有了聯網的功能,我們也形同完全失去了地震預警系統的一切。

把地震儀放到井下後,有什麼好處?

除了加強地震儀的聯網功能外,把地震儀「放到地下」,也是提升地震預警系統效能的關鍵做法。

為什麼要把地震儀放到地底下?用日常生活來比喻的話,就像是買屋子時,要選擇鬧中取靜的社區,才不會讓吵雜的環境影響自己在房間聆聽優美的音樂;看星星時,要選擇光害比較不嚴重的山區,才能看清楚一閃又一閃的美麗星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表有太多、太多的環境雜訊了,因此當地震儀被安裝在地表時,想要從混亂的「噪音」之中找出關鍵的地震波,就像是在搖滾演唱會裡聽電話一樣困難,無論是電腦或研究人員,都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才能判讀來自地震的波形。

這些環境雜訊都是從哪裡來的?基本上,只要是你想得到的人為震動,對地震儀來說,都有可能是「噪音」!

當地震儀靠近工地或馬路時,一輛輛大卡車框啷、框啷地經過測站,是噪音;大稻埕夏日節放起絢麗的煙火,隨著煙花在天空上一個一個的炸開,也是噪音;台北捷運行經軌道的摩擦與震動,那也是噪音;有好奇的路人經過測站,推了推踢了下測站時,那也是不可忽視的噪音。

因此,井下地震儀(Borehole seismometer)的主要目的,就是盡量讓地震儀「遠離塵囂」,記錄到更清楚、雜訊更少的地震波!​無論是微震、強震,還是來自遠方的地震,井下地震儀都能提供遠比地表地震儀更高品質的訊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於 2008 年展開建置井下地震儀觀測站的行動,根據不同測站底下的地質條件,​將井下地震儀放置在深達 30~500 公尺的乾井深處。​除了地震儀外,站房內也會備有資料收錄器、網路傳輸設備、不斷電設備與電池,讓測站可以儲存、傳送資料。

既然井下地震儀這麼強大,為什麼無法大規模建造測站呢?簡單來說,這一切可以歸咎於技術和成本問題。

安裝井下地震儀需要鑽井,然而鑽井的深度、難度均會提高時間、技術與金錢成本,因此,即使井下地震儀的訊號再好,若非有國家建設計畫的支援,也難以大量建置。

人口聚集,震災好嚴重?建立「客製化」的地震預警系統!

臺灣人口主要聚集於西半部,然而此區的震源深度較淺,再加上密集的人口與建築,容易造成相當重大的災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多都會區的建築老舊且密集,當屋齡超過 50 歲時,它很有可能是在沒有耐震規範的背景下建造而成的的,若是超過 25 年左右的房屋,也有可能不符合最新的耐震規範,並未具備現今標準下足夠的耐震能力。 

延伸閱讀:

在地震界有句名言「地震不會殺人,但建築物會」,因此,若建築物的結構不符合地震規範,地震發生時,在同一面積下越密集的老屋,有可能造成越多的傷亡。

因此,對於發生在都會區的直下型地震,預警時間的要求更高,需求也更迫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著手於人口密集之都會區開發「客製化」的強震預警系統,目標針對都會區直下型淺層地震,可以在「震後 7 秒內」發布地震警報,將地震預警盲區縮小為 25 公里。

111 年起,地震中心已先後完成大臺北地區、桃園市客製化作業模組,並開始上線測試,當前正致力於臺南市的模組,未來的目標為高雄市與臺中市。

永不停歇的防災宣導行動、地震預警技術研發

地震預警系統僅能在地震來臨時警示民眾避難,無法主動保護民眾的生命安全,若人民沒有搭配正確的防震防災觀念,即使地震警報再快,也無法達到有效的防災效果。

因此除了不斷革新地震預警系統的技術,地震中心也積極投入於地震的宣導活動和教育管道,經營 Facebook 粉絲專頁「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跨部會舉辦《地震島大冒險》特展、《震守家園 — 民生公共物聯網主題展》,讓民眾了解正確的避難行為與應變作為,充分發揮地震警報的效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雖然地震中心預計於 114 年將都會區的預警費時縮減為 7 秒,研發新技術的腳步不會停止;未來,他們將應用 AI 技術,持續強化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降低地震對臺灣人民的威脅程度,保障你我生命財產安全。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6 篇文章 ・ 300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5

38
4

文字

分享

5
38
4
How To 正確乾燥食物保留最高營養?乾燥法大解析!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0/12/04 ・2336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12 ・六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 安麗紐崔萊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 作者/陳亭瑋

在農業大規模革命、跨國貿易興起之前,夏秋季豐收的農產品經常為人們帶來另一種煩惱:該怎麼將新鮮的蔬菜水果保存到天寒地凍的冬天享用呢?

利用各種方式將食物中的水份減少,防止微生物或酵素所造成的腐敗變質,是人類很早期就會使用的食物保存方法。時至今日,乾燥技術除了用於保存食物,也用於減小體積、減輕重量方便食品包裝與運輸,而由此也發展出許多便利的食品,如咖啡粉、泡麵等,攜帶方便、沖泡熱水就能夠食用。

而乾燥的方式有分許多種,可被分為兩大類:自然乾燥與人工乾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自然乾燥法:利用環境的陽光與風

自然乾燥法利用環境中的陽光、風來替食物乾燥,主要包括日曬風乾陰乾。常見柿餅、蘿蔔乾、香菇、筍乾、葡萄乾等就是以日曬來製成;傳統新竹米粉則是以風乾來乾燥。

既然是利用環境能量,優點就是不耗能、最為經濟、操作簡單,也不需什麼技術或設備就可以進行。但主要的缺點就是「天有不測風雲」,需要依賴環境氣候,有太陽或大風才方便進行。由於自然環境不易控制,難以掌握乾燥速率、衛生條件、場地需求大、需要人工輔助整理等,因此不利於大量生產。

人工乾燥法:人工提供熱源,利用空氣加熱乾燥

自然乾燥需要依賴自然環境的條件,而人工乾燥當然就是人工以各種技術,提供想要加工的食品適合的乾燥環境囉,一般會有不同的壓力環境,以傳導、對流、輻射,或以電磁波加熱的方式乾燥食品。這裡的技術種類非常多,受限於篇幅,本篇主要介紹在常壓下,以空氣為媒介的乾燥技術,其他如加壓乾燥、減壓乾燥、電磁波乾燥就暫不介紹了。

最古老的人工乾燥法被稱為「窯式乾燥法」。簡單來說,就是設置一個密閉空間,分成上下兩層,上層是待乾燥的食物,下面擺放爐火熱源,經由熱空氣將食品慢慢地烘烤至全乾。這個乾燥法常見於乾燥水果等食品。現在也有用同樣原理推出的小家電「食物乾燥機」,讓你在家裡就可以自製果乾或是肉乾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興乾燥技術:噴霧乾燥與折射窗乾燥

前面介紹的乾燥法,主要處理的成品是屬於顆粒體積較大者,大如蔬菜乾、水果乾,小如肉丁、砂糖等。如果要處理相對液態或糊狀等產品又該怎麼辦呢?以下要介紹兩種常應用於液狀食品的乾燥技術。

噴霧乾燥法(Spray Drying)

「噴霧乾燥法」(spray drying)的特性就是由噴霧器擔當了重要角色。機器內的噴霧器會將液狀或糊狀的原料噴出為小液滴,藉由熱空氣作用,在幾秒鐘的時間內將小液滴乾燥為細粉狀。噴霧乾燥機主要分為空氣加熱與循環系統、噴霧裝置、乾燥倉本體以及產品回收裝置。

因為液滴表面積大、乾燥速度很快,實際上食品本身的溫度不會升到很高,對於保存食品原有的營養有很大的幫助,常用於食品、飲料、保健食品和藥品的製作。這個方法製作的常見產品有奶粉、咖啡粉、豆漿粉、蛋白粉等,只要加水就可以飲用的粉末。

折射窗乾燥法(Refractance Window Drying)

另外一種更嶄新的食品乾燥方法則是「折射窗乾燥法」(Refractance window drying),將想乾燥的材料放在透明聚脂膜的「折射窗」上,折射窗下有使用 95-97℃ 的熱水作為熱源,同時會抽風去除多餘水分,最後把薄膜和材料分離就完成乾燥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 安麗紐崔萊

雖然步驟有點多,但實際上因為同時有傳導、對流、輻射三種導熱模式介入,所以進行乾燥的速度相當快;又以熱水做為熱源,產品溫度也不會升到太高,因此適合使用於對溫度敏感、需要保存更多營養成分的產品。有研究指出,可藉由「折射窗乾燥法」保留植物蔬果類產品容易流失的天然色素分子,也能保留植物蔬果中較多的營養價值。此乾燥技術不止應用於食品工業,亦可見於保健食品、製藥、化妝品等各方面的應用。

食品科學中的乾燥方法非常多種多樣,不同的乾燥方式亦有不同的適用對象、與成本考量。如何選擇適合的乾燥方法,應用於加工品,其中也牽涉到許多專業。而隨著食品科學的進展,過往天然食品經過加工後,必然會損失許多營養元素的情況,已經越來越能夠避免。

請與我們一同期待新興的萃取與乾燥技術,能夠帶來哪些更健康、更營養的食品吧!


秉持科學嚴謹精神,安麗紐崔萊研究植物營養的科學家們持續革新技術,為了從植物蔬果中萃取最多的營養價值,從原物料篩選到萃取生產,每道程序皆嚴格把關。在萃取階段,安麗紐崔萊以獨家萃取技術——「噴霧劑乾燥法」「折射窗乾燥法」,保留植物蔬果中最多的營養素,提供消費者營養充足、純淨安全的保健食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 安麗紐崔萊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參考資料

  1. 施明智、蕭思玉、蔡敏郎(2017 年 9 月)。食品加工學,188-213。
  2. Refractance window drying of foods: A review
  3. Refractance window drying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A Review
所有討論 5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6 篇文章 ・ 300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狗狗因為食物過敏而搔癢不舒服,為什麼做「過敏原檢測」沒什麼用?
活躍星系核_96
・2020/09/02 ・1413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442 ・四年級

沒有共識的過敏研究

研究竟然沒有共識嗎?圖/giphy

獸醫皮膚期刊曾經發表一篇研究,將 10 隻經過診斷異位性皮膚炎狗兒的血清送往美國四間不同的實驗室,針對各種抗原的血清抗體(IgE)進行檢測(分別是 ACTT®, VARL Liquid Gold, ALLERCEPT® and Greer® 以及 Aller-g-complete® 這四家大型實驗室)。

結果得到四份完全不同的結果,綜合來看沒有任何兩間實驗室的結果具有一致性,悲劇。

同樣的期刊發表的研究,抽取 8 隻確診罹患食物過敏狗、22 隻非食物誘發過敏的狗、30 隻無法區分的過敏狗、12 隻罹患其他皮膚病的狗和 9 隻完全健康狗的血清送到兩間不同的實驗室,進行食物特異性的抗體 (IgE 和 IgG)力價檢測。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但兩間實驗室的結果不具一致性,而且檢測結果也沒辦法與疾病分組相符合,慘上加慘。

圖/Lisa Tsai

去年獸醫期刊發表的研究,檢驗三組狗兒(第一組:11 隻吃水解蛋白與過敏原再刺激試驗、診斷為食物過敏的狗,第二組:15 隻非食物引起、但仍有皮膚過敏的狗,以及第三組:健康的狗)血清與唾液中針對食物特異性的抗體(包含 IgA 和 IgM)。

發現無論是檢測唾液的 IgM 或 IgA ,還是血清的 IgE 都沒辦法區分是不是有食物不良反應或是過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麼寵物食物過敏該怎麼辦?

我的!我的!都我的!吃下去就對了(?)圖/giphy

好多文獻都顯示過敏原檢測的再現性有夠差,要診斷食物過敏,還是得執行食物再刺激試驗

也就是當你排除了各種感染、接觸史,懷疑是食物過敏的話,就讓狗狗只吃水解蛋白等低過敏的飼料,是只吃哦,意思是其他零食什麼的都不能吃到或沾到,維持長達 8 週以上。直到皮膚狀況改善,再讓牠吃疑似過敏的食物(再刺激)來診斷。

我記得我曾經跟會例行做過敏原檢測的獸醫聊過,他表示抽血就能做這個檢查是 Do no harm,也就是反正抽個血就能驗,又不會少塊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若是飼主遵從過敏原檢查的結果,往錯誤的方向進行治療,反而導致皮膚病越來越嚴重怎麼辦?如果飼主因為花了很多錢做了檢驗,導致不再有信心去做抗原再刺激試驗這種真的有用的測試,導致寵物得吃大半輩子的藥、過敏反反覆覆,那還叫 Do no harm 嗎?

過敏原檢測的用處,是針對環境過敏原減敏治療(檢測正確的前提下)作為一種治療方式。所以假使你帶著你的狗到動物醫院,獸醫懷疑過敏就馬上跟你說:「哦哦那可以來驗一下過敏原哦,這樣才知道要避開什麼食物哦」。那麼請你先抱起你的狗,小步、小步地後退,直到完全退出動物醫院的大門。

參考資料

  1. Plant, J. D., Neradelik, M. B., Polissar, N. L., Fadok, V. A., & Scott, B. A. (2014). Agreement between allergen‐specific IgE assays and ensuing immunotherapy recommendations from four commercial laboratories in the USA. Veterinary dermatology25(1), 15-e6.
  2. Hardy, J. I., Hendricks, A., Loeffler, A., Chang, Y. M., Verheyen, K. L., Garden, O. A., & Bond, R. (2014). Food‐specific serum I g E and I g G reactivity in dogs with and without skin disease: lack of correlation between laboratories. Veterinary dermatology25(5), 447-e70.
  3. Vovk, L. U., Watson, A., Dodds, W. J., Klinger, C. J., Classen, J., & Mueller, R. S. (2019). Testing for food-specific antibodies in saliva and blood of food allergic and healthy dogs. The Veterinary Journal245, 1-6.
  4. Mueller, R. S., & Olivry, T. (2017). Critically appraised topic on adverse food reactions of companion animals (4): can we diagnose adverse food reactions in dogs and cats with in vivo or in vitro tests?BMC veterinary research13(1), 275.

本文轉載自 FB專頁 獸醫好想告訴你

  • 編按:原本標題有所誤植,已修改(2020/9/3)
活躍星系核_96
752 篇文章 ・ 120 位粉絲
活躍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 AGN)是一類中央核區活動性很強的河外星系。這些星系比普通星系活躍,在從無線電波到伽瑪射線的全波段裡都發出很強的電磁輻射。 本帳號發表來自各方的投稿。附有資料出處的科學好文,都歡迎你來投稿喔。 Email: contact@pansci.asia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科學檢驗,誰說了算?
miss9_96
・2015/08/24 ・3350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540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食用油裡有可怕的有機溶劑!」
「大學教授教你用嗅覺分辨有機蔬菜!」
「輕鬆驗出水中的氯分子」

這些似真似假的言論在網路上源源不絕,如果能將這些流量轉換成水量填進水庫,台灣大概接下來的五年內都不必擔心無水可用。讓我們姑且先將那些娛樂性十足的偽科學放下,認真來談談食品和藥品產業界中的「檢驗」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food-man-person-eating-large
食品 / 藥品的安全性已是近年來全球得要共同面對的重大難題。

怎麼知道要驗些什麼?

大部分的民眾總以為,不管橄欖油、胃藥等食品 / 藥品上市前,都應該已經通過層層檢視,確認所有的有毒物質檢驗合格後才能上市。可惜的是,政府和科學家都不是神,無法未卜先知地算出有不肖廠商用棉籽油混充橄欖油,或是百年前發明的氫化技術而產生的反式脂肪近年來被證實與心臟病有關。在真實的世界裡,通常是發生公衛事件後,才了解到需要監控某些物質(如:多氯聯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以食品和藥品為例,會受到檢測的物質略分為四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加工製程中所需的輔助劑(如:正己烷(hexane);乙醇(ethanol))
2. 自然產生的物質(如:游離脂肪酸;細菌內毒素)
3. 特定事件而受到關注的物質(如:銅綠葉素;塑化劑)
4. 環境汙染物(如:戴奧辛;多環芳香族氫氧化合物)

已經現身的敵人總是比較好對付。上述前兩類都已被各國列管成冊,所以我國政府會參考他國的規定,「擇優採納」地決定那些物質需要被監控。以藥品為例,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會參照醫藥先進國的藥典(如:美國藥典(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 USP)),制訂國內的法規,而食品方面也會參考美國或歐盟等地的規定,制訂適合國內的數值和管理辦法。

那麼不禁要問,如果是連科學家都不清楚的物質呢?

最近在美國引發熱議的「反式脂肪」就是很好的例子,一百多年前,油脂的氫化技術由德國研發成功,這種氫化的油脂能有更久的保存期限與可塑性,因此被廣泛應用在人造奶油產品中。而隨著科學的發展,發現氫化不完全的反式脂肪會引發心血管疾病,因此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在2015年7月宣布,要在3年內禁止在食品內添加人工的反式脂肪。我國也隨著美國的規定,今年7月開始對反式脂肪提出更嚴格的管制措施(強制標示,尚未全面禁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Argonne_lab_education
source:wikipedia

怎麼知道標準該是多少?

許多無毒專家在鏡頭前,說唱俱佳地展示食品裡的有機溶劑和農藥是多麼的恐怖,但科學檢驗並不是做出充滿靈氣的精美蓮花圖,搭配「無毒專家」四字,就能通過食藥署的把關,科學檢驗還要能回答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濃度是多少?」。

以油品謠言中常見的主角-有機溶劑:正己烷作為範例。在大豆、棉籽及亞麻子等種子油的製造過程中會加入正己烷,把躲藏在種籽內的油滴趕出來,以達到徹底利用食材的目的。而後續的煉製中會進行加熱(220-250˚C),低沸點(69˚C)的正己烷會揮發殆盡,最終的食用油產品裡並不會殘留正己烷

Q1:「不會殘留」是指多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我國的「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中的規定,正己烷可用於食用油之萃取,但最終產品中不得殘留。而美國FDA的規定,在除去魚類蛋白質食品中的脂肪時,可用正己烷帶走脂肪,但成品需去除殘留溶劑。(FDA,21CFR Sec.172.340)

Q2:「不得殘留」就是完全沒有嗎?

「不得殘留」或「零檢出」的意思是「以規定的儀器和公告方法量測,獲得的結果為未檢出標的物」。要檢測食用油中的正己烷,並不是請無毒專家用鼻子一聞就能知道正己烷的濃度,根據食藥署公布的文件,必須要用氣相層析質譜儀(gas chromatograph / mass spectrometer, GC / MS)檢測,而文件也詳載了實驗方法及計算公式等,以確保任何合格的實驗室都能以相同的方式進行檢測。(文件名稱:食用油中正己烷殘留之檢驗方法;文件編號:TFDAO0014.01)而在國家認可的實驗室中,以規定的文件進行檢測後,所得結果若小於現今儀器之偵測極限則判讀為「未檢出」。,而「零檢出」為一般民眾之口語用詞,其認知為檢體100%未檢驗出標的物。

Q3:「檢測值為零」聽起來好不親近,不能保證完全沒有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檢驗報告並不是政治家的選前支票啊。即便科技再怎麼精進,檢驗報告也不能記載「檢測值為零」,拍胸脯保證以博得消費者的信賴,這反而是不負責任的作法。因科學檢驗受限技術發展,不同檢驗方法皆有偵測極限,檢驗結果若小於其偵測極限,應標示「未檢出」,同時備註其檢驗方法偵測極限。

Q4:有使用一定會有殘留!完全不使用化學溶劑的油品才是好棒棒!

那就改用豬油吧!如同上文所述,萃取是因為油滴會殘留在植物種子中,利用合適的有機溶劑將油滴帶出,當然最終產品之溶劑殘留量仍須符合現行食品安全衛生法規「不得殘留、檢出」,如果非常擔心有機溶劑的問題,可以使用動物性油脂。而目前有實驗室在研究利用超流體二氧化碳取代正己烷(原因是正己烷可能會加重溫室效應,而非殘留的問題),也許數十年後,應用此技術的油品將有機會出現在市場上。

當然,如果對任何化學物質和農藥都非常恐懼,那除了要自行熬製豬油和種植蔬果之外,可能還要加蓋巨大的無塵室來避免外界的汙染,但如果要這麼作才能安心的吃上一餐的話,那就已經不是科學技術所能解決的問題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cotton
用途廣泛的棉籽油的安全問題曾在台灣引起熱議。source:wikepedia

超能力嗅覺?綠光雷射筆?論檢驗技術的特性

爆發食安事件後,食品的檢驗技術在媒體上也被熱烈報導,從極為荒謬的用嗅覺聞出農藥,到小學生利用雷射筆檢測橄欖油的真偽,似乎在媒體的標準中,任何檢驗技術,都是再簡單也不過了。

現今在產業界的檢驗實驗室中,每項檢驗技術都具備了「可被追蹤」和「全球適用」的特性。合格的實驗室必須符合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的規範,意即每一個步驟都有詳實的記錄,嚴謹的程度到甚至連取用一瓶水都需要記錄時間、容量和使用人。而儀器也經過設計,使實驗數據無法被竄改或覆蓋,如此嚴謹的GLP實驗室規定,也代表著產出的每項實驗數據,能夠被追蹤和調查。

而「全球適用」的內涵代表的是任何人、任何地點,只要參照規定的儀器和方法,都能夠得到相同的實驗值。這特性突顯了標準文件的重要性,同時也說明了雖然有快篩產品(如:油品酸價試紙),最終仍需要將樣品送到合格的實驗室進行檢驗,得到的數值才有公信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LASER
運用雷射筆雖然可以辨識出葉綠素色素,但仍無法分辨是色素是人工或是天然的。source:Public Lab

科學檢驗無法解決的事

在藥廠工作的人有這麼一說:「在廠房裡,研發和檢驗的比重大概是1比4」。研發尋求的是創新,而檢驗著重在穩定性,因為在消費市場上,必須要「每次」都做出合格的產品,讓消費者不論何時何地都能購買到安全的產品,從此可見檢驗工作的重要性。

科學檢驗發展至今已經非常成熟,即便是面對未曾處理過的物質,都能在短時間內開發出檢驗方法。但檢驗最大的障礙並不是科學本身,而是不肖的廠商及所謂的「無毒專家。在政府的介入和民眾發起退貨、拒買運動之下,不肖業者也許已經漸漸減少,但隨著食安風暴盤旋起舞的無毒專家卻是越來越多。要如何挽回民眾對食品的信心,避免偽科學的介入,只能靠教育界和媒體人的共同努力了。

參考文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中華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
  •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
  • Riya Ganguly, Grant N. Pierce (2015) The toxicity of dietary trans fats.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78, 170-176
  • Beatrice Alexandra Golomb, Alexis K. Bui (2015) A Fat to Forget: Trans Fat Consumption and Memory, PLoS ONE, DOI: 10.1371/journal.pone.0128129

延伸閱讀

文章難易度
miss9_96
170 篇文章 ・ 1003 位粉絲
蔣維倫。很喜歡貓貓。曾意外地收集到台、清、交三間學校的畢業證書。泛科學作家、科學月刊作家、故事作家、udn鳴人堂作家、前國衛院衛生福利政策研究學者。 商業邀稿:miss9ch@gmail.com 文章作品:http://pansci.asia/archives/author/miss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