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偷個夢來看看,不是不可能!–《有一天會成真!》

PanSci_96
・2015/07/30 ・2684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470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全面啟動電影海報。
《全面啟動》電影海報。

《全面啟動》Inception/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

文/尢又

「最具有可塑性的寄生生物是什麼?是人的想法。人類一個簡單的念頭可以創造城市,一個念頭可以改變世界,重寫一切遊戲規則。這就是為什麼我要從夢中把它盜取出來。」電影《全面啟動》中,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扮演的盜夢賊多姆.柯布如是說。

偷竊或窺探別人的想法念頭,這樣的創意在以往的小說和影視作品中並不鮮見。可是,從來沒有一部電影像《全面啟動》這樣讓人津津樂道,甚至引起眾多科學工作者尤其是神經生物學者的興趣和關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沒有不幸遭電擊後獲得特異功能的神奇經歷,不是傳說中吉普賽人祖傳的神祕讀心術,僅僅是憑藉先進的儀器設備,外加嚴密靠譜的劇情邏輯設計,一夥人,只需一小會兒,就可以趁著別人睡夢放鬆警惕時,隨意地進入別人的夢中竊取資訊,甚至能將他們的思想植入被侵入者的夢境——好吧,這只是一部科幻電影,但不可否認,它讓我感到害怕!

 我們可以讀取別人的夢境嗎?

作為一個缺乏編劇能力卻渴望生活中多些故事的情節饑渴症患者,我一直對我們擁有做夢的能力這件事心存感激。

在夢中,所有現實生活中的記憶碎片都可能被編排重組,各種意念想法會天馬行空地任意跳躍、切換、碰撞出火花,然後, 這些炫彩斑斕的夢境會成為我們生活和記憶的一部分,給那樸實無華的人生畫布添上一抹跳躍的油彩。這種恩賜,簡直不亞於給熊貓拍了張彩色照片。然而和我一樣喜歡做夢的人,多少都會有這樣的苦惱:醒來以後明明記得晚上做了一個光怪陸離、跌宕起伏、有想像力的夢,卻記不起到底夢見了些什麼。

——如果有個「錄夢機」就好了!我時常這樣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著對認知過程瞭解的深入、儀器以及設備的發展,科學家們設計開發出了各種「讀腦器」,他們的初衷是希望可以幫助那些癱瘓或者有語言障礙的人,如果他們願意交流,我們就可以直接讀取他們的想法。這些星星之火般的科技進步使我們感到一陣樂觀:「錄夢機」的出現也許指日可待。

 我看見你夢了什麼

2008年,美國和日本的科學家分別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e, fMRI)的方法記錄了大腦視皮層的活動,並成功地將這些信號還原為被試看到的物體。由於神經細胞的活動會引起血流與血氧的改變,而 fMRI可以通過檢驗血流進入細胞的磁場變化實現腦功能成像,從而顯現出結構與功能關係——利用這一點,研究者將被試者肉眼所見的不同圖樣與視皮層各區域的不同活躍狀態聯繫起來,找到了大腦對各種特定圖樣的編碼方式,這樣,當被試再看新的圖片時,我們就可以通過 fMRI 掃描到的大腦信號破譯出其肉眼所見的圖片了。

上排為受試者看到的圖像,下排是科學家還原的圖像。
上排為受試者看到的圖像,下排是科學家還原的圖像。

基於同樣的原理,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科學家們設計了一種裝有 128 個電子感應器的頭盔,並試圖利用採集到的腦電波來解碼大腦的活動。較之 fMRI,這種方法顯然更易操作。iPad 應用 XWave 就是這種技術的簡單應用,利用所配的頭盔識別腦波模式進而控制遊戲。

美國軍方也早就看中了此項研究的價值和潛力。據《時代週刊》報導,他們為此支付了400萬美元,希望有朝一日能利用某種軟體將腦電波翻譯成聲音信號,這樣就可以通過無線廣播在軍隊內部實現資訊傳遞而不被外界察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道路漫長

即便如此,「錄夢」的夢想仍然任重而道遠。

首先,我們現有的技術仍很粗糙,fMRI 生成的圖像只能算是印象派作品,利用腦電波翻譯出的大腦工作密碼也只是有限的幾條簡單指令,並且現有的計算模型尚不能分析記憶和意圖等複雜的思維活動。

其次,這些研究的結果都是被試者在清醒的狀態下獲得的, 若想「錄夢」,科學家們必須在睡眠狀態下加以驗證。

再者,大腦的編碼方式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2010年美國科學家莫蘭.塞爾夫(Moran Cerf)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論文顯示,大腦中每一個單獨的神經元的活動可能都與特定的物體和概念相關聯,例如,他發現當他的被試者想起夢露時,就只有某一個特殊的神經元會興奮。要知道我們的腦中約有1,000億個神經元,需建立起怎樣龐大的資料庫,我們才可以趁著別人熟睡時,給他下個「套兒」,然後只輕描淡寫地瞄一眼哪些神經元在哪些特定時間興奮了,就羽扇綸巾談笑間把他的創意想法,以及那些埋藏在心底的邪惡的小念頭統統偷窺了?——盜,果然是個技術工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source:deviantart
source:deviantart

 我們可以控制夢境嗎?

比讀取夢境更高級的是控制夢境。《全面啟動》虛幻了一種叫做Somnacin的藥物和一臺叫做可攜式自動 Somnacin 靜脈注射器(簡稱PASIV)的盜夢機器,通過與它連接,相關人物可以一起進入事先預設好的夢境,從而對目標人物進行操控。

《全面啟動》劇照。
《全面啟動》劇照。

一般而言,我們能夢到些什麼完全無法預料、不受干涉, 但亞桑那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提供了一種可以控制夢境的有效途徑,他們發現脈衝超聲波可以遠端調控腦環路的活動,而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改變人的記憶,甚至創造人工記憶。

當然,在科技真發展到如此恐怖之前,若真想夢到點什麼特別的人或事,我們甚至不需要什麼複雜的儀器。很多人都有過清醒夢的經歷,在這種狀態下我們意識清醒,知道自己身處夢中, 而潛意識又足以讓我們直接控制夢的內容,打造屬於我們自己的夢想劇場。

此外,控制別人的夢境也並非難事。哈佛大學的丹尼爾. 威格納(Daniel Wegner)和他的同事們早在1987年就注意到,當他們告訴人們不要去想某個特定的事物時,例如北極熊,人們會因為刻意壓抑這種想法反而使北極熊這個念頭在腦中久久揮之不去,這種效應被稱為反彈效應,又叫北極熊效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利用這一點, 威格納嘗試讓人們在夢中夢見某個特定的人。他們讓被試者回想一個他們暗戀或者只是欣賞的人,然後在睡前告訴其中一些被試者不要去想這個人,而讓另一些繼續想像或者不作要求。結果發現:哪裡有鎮壓哪裡就有反抗,你越是希望遺忘的東西反而越容易出現在你的夢裡。有點諷刺是吧?進入一個人夢鄉最好的方法竟然是告訴他:今夜請將我遺忘!

 

getImage (3)

本文摘自《有一天會成真!科學松鼠的電影科技教室》,華滋出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PanSci_96
1238 篇文章 ・ 2375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2
1

文字

分享

0
2
1
臺灣的水真的沒辦法生飲嗎?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9/13 ・6474字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 Amway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根據衛福部建議,我國成人每天應該飲用約1500至2000 c.c. 的水,但在日本與歐美許多國家,只要一打開水龍頭,就能馬上擁有一杯能喝下肚的水。臺灣自詡為科技大國,為什麼卻無法擁有讓人安心的 Tap water?

冤有頭債有主,造成我們不敢生飲水的最大原因,其實不在自來水廠。從自來水廠出來的自來水,早已去除水源中的化學有機污染物、有害重金屬及致病性微生物,完全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在非常嚴密的檢驗和監控下,照理來說,你我都能夠非常安心的直接飲用這些自來水。然而,就連對水質信心滿滿的自來水廠,也大力呼籲民眾「不要直接飲用自來水」,這是怎麼一回事?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從水廠到家裡的自來水會經過哪些污染源?

首先,是管線老舊。不只是老舊管線內壁會積聚沉澱物和生物膜,管線本身若有生鏽、腐蝕的情形,還會在水中增加的鐵鏽和金屬離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臺灣管線老舊的程度到底有多嚴重呢?根據台水公司108年的資料顯示,我國自來水管線長度超過6萬3千公里,其中超過48%的管線已經超過使用年限。再加上施工、地震、車輛超載等原因,使得管線容易破裂、漏水,進而影響水質。

除了管線品質外,蓄水池與水塔的清潔和維護也是影響自來水品質的重要因素。根據環境部指出,有高達7成以上的自來水污染事件,都是因為住戶疏忽清洗水塔的重要性,導致細菌和泥沙在儲水設施中繁衍和沉積。然而,超過45%的台灣民眾沒有定期清洗蓄水池和水塔的習慣。

這邊也要特別提醒,管線破損與蓄水池的污染,不只會讓飲用水再次受到重金屬與細菌的污染,更讓我們需要當心「新興污染物」的威脅。

什麼是「新興污染物」?

所謂新興污染物,指的是那些對環境有潛在威脅,但還沒有受到國家或國際法律廣泛監管的化學物質總稱。他們來自各種日常化工用品,並且透過城市、工業、家庭廢水進入河川與水體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聯合國環境署的說明,「符合新興污染物資格的化合物清單很長,而且越來越長」。這些污染物其實離我們並不遠,是我們周遭常見的物質,例如抗生素、止痛藥、消炎藥、類固醇和荷爾蒙等藥物類,驅蟲劑、微塑膠、防腐劑、殺蟲劑、除草劑等環境荷爾蒙類,還有工業化學類的界面活性劑、火焰阻燃劑、工業添加劑、汽油添加劑、PFAS、鐵氟龍等等。

其中的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PFAS,因為耐腐蝕、抗高溫,在自然環境中幾乎無法分解,又被稱為「永久性化學物質」。容易在環境及人體內累積,具有生物累積和生物放大性。而且PFAS衍伸的化合物超過一萬種,在防水、防油的紙袋、紡織品、化妝品中都很常看到。

PFAS成員全氟辛酸PFOA在2023年,被聯合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從2B級「可能對人類致癌」提升為一級「充分證據顯示對人類致癌」。另一個成員全氟辛烷磺酸PFOS則列為2B級致癌物。而環境部也在2024年,更針對PFOA、PFOS訂定飲用水濃度指引值。

PFOA 已被列入 IARC 第1類致癌物質,圖:Wikipedia

麻煩的是,這些新興污染物在都市中大多還未納入常規監測項目,我們對於他們對環境與人體的影響也還未全盤了解。甚至很多污染物,可能是十年前都還沒出現的。我們也不知道十年後,新興污染物的名單上,還會增加哪些名字。我們能做的事,就是盡量避免再避免。而徹底解決管線破損,與城市污水滲入蓄水池的可能性,我們才能避免這些新興污染物,進入到我們的飲用水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使用淨水器過濾,會是淨化水質更好的方法嗎?

淨水器比起單純加熱煮沸,裡面包含了許多科技結晶,確實可以一口氣解決所有問題。但相對的,材料的選用與設計,就會更直接影響水質的好壞。

例如今天要介紹的eSpring益之源淨水器Pro,裡面用的濾材,是很常聽見的「活性碳」。

活性碳的作用是「過濾」,就像麵粉通過篩網,可以篩掉較大的顆粒。活性碳的製備,很多來自木材、椰子殼等高碳含量的原料。在經過高溫碳化,並通過活化劑或化學藥劑處理之後,會形成多孔結構,這些不規則的微小孔隙可以有效過濾水中的污染物。然而,活性碳的作用遠不止如此!其實,活性碳的過濾原理是「吸附」雜質。

活性碳是常見的濾材,圖:Wikipedia

有研究透過光譜和密度泛函理論(DFT)分析顯示,活性碳表面的含氧官能團,如羧基(carboxyl groups)和酚基(phenol groups),能夠與鉛離子(Pb(II))形成穩定的化合物,達到淨水的效果。這意味著活性碳能有效吸附和去除水中的重金屬,如鉛、銅、汞等重金屬,從而保證飲用水的安全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也就是說,活性碳不僅通過物理吸附去除水中的懸浮物和大分子,還可以通過化學吸附來處理更複雜的污染物。除了重金屬以外,眾多的有機物、臭味分子甚至是餘氯,也都在活性碳的守備範圍內。一篇發表在《Review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的論文也指出,面對日益增加的新興污染物,活性碳也正是一種具有前景的選擇之一,尤其農藥、個人保健與衛生藥(PPCPs)以及內分泌干擾物質(EDC)與活性碳有很強的吸附性,能有效的過濾這些新興污染物。

更進一步,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各種農業廢棄物和不同的活化方式。他們發現,透過不同的原料和活化方式,活性碳表面官能基和結構的差異可以提高對不同污染物的吸附能力。例如,當使用鷹嘴豆、甜菜甘蔗渣或咖啡渣作為前驅物時,這些活性碳材料展現出對銅離子、鉻離子、染料及其他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的優異吸附能力。

接下來,如果你的淨水器功能只有過濾,能確保的只有有機物與重金屬的去除,細菌可能還是存在。

當我們談論淨水器的功能時,許多人誤以為只要經過過濾就能確保水質的安全。實際上,這樣的理解並不全面。如果淨水器的功能僅限於過濾,它能確保的只有去除水中的有機物質和重金屬,然而,過濾並不能消除所有細菌,因此水中的微生物仍然可能殘留。這就是為什麼,即便過濾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之外,還需要強效殺菌來進一步保證水質。

紫外線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且高效的殺菌工具,從居家用的烘碗機到手術室、圖書館的空氣或表面消毒,紫外線技術的應用無所不在。在淨水系統中,特別是UV-C 紫外線(波長範圍100-280nm)被證明能夠有效殺滅水中的微生物。許多先進的淨水器配備 UV-C LED ,這種燈能夠針對細菌、病毒進行消毒。

圖片來源:Amway

怎樣算是一個合格的淨水器?

美國國家衛生基金會(NSF)制定了一系列針對淨水器的性能、安全性和耐用性的標準,稱為NSF/ANSI標準。

針對台灣飲用水可能遇到的問題:細菌、重金屬、新興污染物、餘氯,各有專門的訂定標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NSF/ANSI 標準指的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下美國國家標準協會的所訂定的標準,

eSpring益之源淨水器Pro通過的第一跟二項標準是NSF/ANSI 53和401標準,53項針對的是健康相關的污染物,包含重金屬如鉛、銅、汞等有害金屬離子,還包括一些有機污染物如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401項則是針對來自農藥、藥物等新興的有機污染物,因為在傳統的水處理過程中難以去除,因此特別訂定。

第三項,則是針對UV-C LED紫外線滅菌艙殺菌效果的NSF/ANSI 55標準。這個標準不僅規定了紫外線強度,還包括了水流量和微生物減少效果的測試與持久性,確保淨水器具有足夠的殺菌消毒能力。根據實驗數據,UV-C  LED紫外線能夠有效消滅高達99.9999% 的細菌,99.99% 的病毒,以及99.9% 的囊胞菌,為飲用水提供極高的安全保障。

最後一項標準是NSF/ANSI 42,他針對的餘氯和其他會影響味道與氣味的雜質。也就是像eSpring益之源淨水器Pro有通過第42項標準的,在確保飲用安全的標準之上,還能讓你的水更好喝哦。

這邊也要補充,除了第42、53、以及401項規定的標準,eSpring益之源淨水器Pro還請NSF做了標準之外的各項過濾性能檢測,總共有超過170種污染物的過濾符合標準,包含各種化學物質、重金屬、生物性、農藥、藥物、甚至是近年大家關注的石綿、氡氣與塑膠微粒,都在可被有效過濾的列表之中。這真的很重要,如同一開始我們講的,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新興污染物的名單只會越來越長而不會減少,多做幾項檢測,絕對是更安心的。如果你的淨水器已經用了很久,但擔心新興污染物沒有在獵捕名單內,可以考慮換成有通過更高標準的淨水器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一些品牌雖然也有NSF認證,但很多都只有零件認證。eSpring益之源淨水器Pro不只針對濾心,還通過「全機認證」,確保從淨水器流出來的每一滴水都符合標準。

進一步了解商品: eSpring益之源淨水器Pro

參考資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6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2
1

文字

分享

0
2
1
電影《全面啟動》初階真實版:「互動式做夢」
胡中行_96
・2023/03/09 ・3874字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正在做夢?」「妳其實是在進行中的工作坊睡覺,這是共享夢境的第一課。保持冷靜。」[1]電影《全面啟動》(Inception)於夢裡互動的概念,被美、德、法和荷蘭的科學家,以非常初階的形式實現。2021 年 4 月《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期刊的論文,稱之為「互動式做夢」(interactive dreaming)。[2]

電影《全面啟動》的預告片說:「在夢裡,我們覺得真實;醒來後,才明白事有蹊蹺。」圖/Inception (2010) on IMDB

清醒夢

一個人睡醒後,描述的夢境記憶,多半相當殘破。要是做夢時,能與科學家雙向對談,勢必有利研究。然而,人們易於接受夢裡的經歷,鮮少在當下檢視批判,根本沉迷其中。[2]就像電影預告片所言:「在夢裡,我們覺得真實;醒來後,才明白事有蹊蹺。」[1]唯獨於睡眠的快速動眼期(rapid eye movement sleep),某些人會有罕見的清醒夢(lucid dreams),意識到自己正在夢境之中。這種情形似乎提供了科學家即時訪談的契機。無奈清醒夢一般為自然發生,時機難以掌控。[2]倘若能將任何夢境,轉換為清醒夢,那就方便得多。

電影《全面啟動》的主角靠陀螺是否持續旋轉,分別夢境和現實。圖/Inception (2010) on IMDB

標的清醒再活化

電影畫面上,陀螺不合理地無止盡旋轉,主角提醒他的雇主:「這個世界不是真的。」[1]陀螺是否會停止並倒下,為《全面啟動》中判定虛實的經典線索。換句話說,也是由做普通的夢,轉變為做清醒夢的關鍵。臨床試驗中,進行標的清醒再活化(targeted lucidity reactivation)時,這類線索就是聲音光線等感官刺激。受試者先認識設定來代表清醒的線索,並於即將入睡前加強此連結;睡著且進入快速動眼期後,科學家再次給出的線索,會暗示正在做夢的受試者保持清醒。[2]

就拿此研究裡,美國組的流程為例:首先,科學家設定短促輕柔(650 ms;40-45 dB),音調漸升(400、600和800 Hz)的「嗶、嗶、嗶」三個音,作為線索。訓練受試者將之與清醒的狀態連結。再告訴他們這個線索會出現在睡覺時,以促成清醒夢。接下來的 15 分鐘內,反覆播放 15 次。前 4 次搭配語音指示:「當你聽到線索,你就會清醒。專注於你的思考,並注意心思的流向…(停頓)現在觀察你的身體、知覺和感受…(停頓)觀察你的呼吸…(停頓)維持清醒,保有批判的意識,注意此經驗在哪方面與你平常清醒時不同。」[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受試者通常會在 15 次「嗶、嗶、嗶」結束前睡著。科學家一旦偵測到他們進入快速動眼期,就會以 30 秒為間隔,再度重複播放。當受試者以事前約定好的眼球運動,通知外界他正在做清醒夢,或是在 10 次「嗶、嗶、嗶」後,仍然毫無動靜,互動測試便開始進行。[2][註]

互動式做夢

美、德、法和荷蘭的科學家,總共招募了 36 名志願者。他們涵蓋下列 3 種類型:[2]

  1. 數名具清醒夢經驗的人[2]
  2. 幾個雖無經驗,但訓練後能做清醒夢的健康人士[2]
  3. 白天睡眠過多,容易突然進入快速動眼期,又常做清醒夢的猝睡症(亦稱「嗜睡症」;narcolepsy)患者1名。[2]

他們在做夢時答覆提問;醒來後立即報告夢境與感受。期刊論文中,列舉了下面幾個例子。[2]

互動式做夢示意圖。圖/參考資料 2,Figure 1(CC BY 4.0)

美國組:計算

曾有過 2 次清醒夢的 19 歲美國受試者,在 90 分鐘的白天睡眠過程中,回答簡單的計算問題。首先,他以 3 次連續的眼球左右運動,表達自己進入了清醒夢。於是,科學家就問他「8 減掉 6」等於多少。約莫 3 秒內,他做了 2 次上述的眼球運動。科學家馬上又重複問題,他也再度用相同的方式,給予正確答案。[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醒來之後,這名美國男子分享其經歷:「本來是夜間,於一處停車場。…然後是白晝,我在電玩裡。…我想,好,大概是在做夢。接著很怪…我失去對全身肌肉的控制。有一陣血流洶湧的浪濤聲,朝我的耳朵襲來。」此外,他依稀記得當時的題目與答案。[2]

美國組:右下的 2 個小橙框,圈出快速動眼期(REM)作答時,眼電圖(EOG)的波動。圖/參考資料 2,Figure 2(CC BY 4.0)

德國組:計算

在德國,也有曾做過清醒夢的受試者。這名 35 歲的男子,在夜間睡眠的快速動眼期,以眼球運動表示自己進入了清醒夢。科學家就用 LED 燈改變房間的光線,來發出摩斯密碼。那串訊號的意思是「4 減去 0」,事前受過訓練的男子,則以 4 次左右交替的眼球運動答覆。看起來是答對了,但是他醒來後說,以為題目是「4 加上 0」。[2]

德國男子覺得夢裡的場景,可能是物理治療診所。四周無人,只有架子、櫥櫃和醫師的座椅。當診間的燈光忽明忽滅,他「意識到閃爍的訊號來自外面」,便運動眼球作答。之後,男子尋找發光工具,弄到一只碗。裏頭盛滿的水,竟像魚缸燈管般發出明滅光芒。他知道,又是訊號。偏偏無法判讀,還不小心在解碼時把碗摔破。[2]
  
他離開診間,看室外有無發光工具,卻在抬頭時見到雲彩變化多端:黃澄澄的陽光,灑在淺灰的烏雲上。亮度多元,飄移迅速。他明知是計算題的訊號,卻再度錯失解碼的時機。[2]

德國組:小橙框圈出快速動眼期(REM)作答時,眼電圖(EOG)的波動。圖/參考資料2,Figure 3(CC BY 4.0)

荷蘭組:計算

26 歲的荷蘭受試者,因為記得夢中的細節,並正確回答「1 加上 2」等於「3」,而感到自豪。可惜她在 134 分鐘晨眠的清醒夢起始點,沒有通知科學家,所以儘管 5 題對了 2 題,數據並未允予採計。[2]

「我必須記得事情」,她在夢裡這麼想著,並聽到科學家的聲音。「我坐進車裡…」,那些題目「感覺像是某種車上的廣播」。[2]

荷蘭組:小橙框圈出快速動眼期(REM)作答時,眼電圖(EOG)的波動。圖/參考資料2,Figure 5(CC BY 4.0)

法國組:是非題

法國組招募到 1 名 20 歲的猝睡症患者,他於 16 歲確診,每天平均做 4 次清醒夢。論文形容他「做清醒夢的能力卓越」,能輕易控制夢境。在 20 分鐘白天小睡的第 1 分鐘,他就火速進入快速動眼期,並且於 5 分鐘後開始做清醒夢。科學家問是非題,請他收縮臉部肌肉作答:顴肌(zygomatic muscle)代表「是」;而皺眉肌corrugator muscle)則為「非」。[2]

收縮臉部肌肉:(藍)顴肌代表「是」;而(紅)皺眉肌則為「非」。圖/參考資料2,Figure S6(CC BY 4.0)

「我聽到你的聲音,你簡直像上帝。」猝睡症患者回憶夢裡的派對上,出現猶如電影旁白,來自外面的幾個問題,例如:愛不愛吃巧克力;是否唸生物學;還有會不會講西班牙語。「最後一題我不確定,因為我的西班牙語不流利…終究我決定答『否』,然後回到派對裡去。」[2]

法國組:小紫框圈出快速動眼期(REM),針對「是否看足球賽」,用皺眉肌(corrugator muscle),回答「否」的肌電圖(EMG)波動。圖/參考資料2,Figure 4(CC BY 4.0)

法國組:觸覺

這名法國的猝睡症患者,還有參與觸覺等其他測試。他在清醒夢的過程中,以收縮皺眉肌的次數,來表達自己的手被科學家輕觸了幾下。其答案有時正確,有時錯誤,還有的模稜兩可。[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法國組:小框框圈出用皺眉肌(corrugator muscle),做正確(綠)、錯誤(橙),以及模糊(藍)答案時,肌電圖(EMG)的波動。圖/參考資料 2,Figure S4(CC BY 4.0)

雖然沒有全部答對,但能有此成績,說來也頗不簡單。畢竟他當時正在清醒夢中打怪,並且對自己「能一心這麼多用」,感到吃驚。[2]

互動式做夢的成功率

「這或許可行。」《全面啟動》裡,討論任務計劃時,不意外地下一句台詞就是:「或許?我們需要比『或許』更肯定。」[1]在此研究中,四個國家的團隊,總共做了 57 場互動式做夢的嘗試:26% 的場次裡,受試者依照指示,告知科學家自己進入了清醒夢;而這些成功案例中的 47%,至少答對 1 個題目。整個臨床試驗的答題正確率,僅約 18.4%;多數則是連反應也沒有,其比例高達 60.1%。[2]

目前互動式做夢,仍有一些技術侷限,比方說:外界的提問在夢裡走樣;夢境描述依然仰賴事後回顧;受試者在清醒夢與沉睡的狀態間擺盪;或是標的清醒再活化的聲光,把人叫醒等。不過無論如何,科學家已經得知提問的聲音,如何在夢中呈現:有些像天外之音;有的則會合理化地融入夢境。而且研究結果不僅證實做夢者與外界互動的可能,更展現睡夢中的認知能力。有別於以往,只能在人醒著的各種狀態下試驗;將來科學家應該有機會,比較包含清醒夢在內,不同清醒程度的認知表現,甚至影響夢境內容,來治療心靈創傷或增強學習效果。[2]

  

備註

美國與荷蘭兩組,皆採取標的清醒再活化,但細節稍有差異;法國的猝睡症患者天賦異稟,無須借助外力;而德國組則是睡著後被叫醒,然後又回去睡覺,並在之間做自我暗示的夢境辨識等練習。[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1. Inception (2010) – Quotes’. IMDB. (Accessed on 15 FEB 2023)
  2. Konkoly KR, Appel K, Chabani E, et al. (2021) ‘Real-time dialogue between experimenters and dreamers during REM sleep’. Current Biology, 31 (7): 1417-1427, e6.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胡中行_96
169 篇文章 ・ 66 位粉絲
曾任澳洲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以及臺、澳劇場工作者。 西澳大學護理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士(主修編劇)。邀稿請洽臉書「荒誕遊牧」,謝謝。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解析《你的名字》:在另一個世界,你會和誰遇見?
海苔熊
・2016/10/18 ・6246字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SR值 528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每首詩都是詩人的雙生火焰,

兩個靈魂同一顆心

是靈魂共振的兩個獨立個體。

他們的精神開始流浪,去尋找宇宙中懂得它頻率的。」──孤獨雙生火焰[2]

 

「你滿意現在的生活嗎?」、「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一遍,你會希望和現在過差不多的生活嗎?還是一個截然不同的人生?」這是我們在測量生活滿意度的時候習慣用的幾個題目(Diener、Emmons、Larsen與Griffin,1985),大部分覺得過得還不錯的人,都會選擇「和現在差不多的生活」。

但我相信有些人,過的沒有特別好,也沒有特別糟,可是總是覺得生命之中好像缺少了一點什麼,每天過著差不多的生活,上課上下班,滑手機吃飯,如果你有機會過得不一樣,你會希望那是什麼模樣?(建議你在這裡停一下,閉起眼睛花10秒鐘想一想。)

source:電影宣傳海報
source:你的名字電影宣傳海報

你的名字》男女主角瀧與三葉,也在每天早上醒來時,問自己類似的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誰?」

「我為什麼在這裡?」

榮格認為這個問題需要花一輩子來追尋答案,而往往探索這個答案的起點,就是對於現狀的不滿。

穿越時空,其實是為了……

也許以後
不會再見面了
相遇的時候
做彼此生命中的好人

」——林婉瑜《相遇的時候》

(以下小雷)

《你的名字》描述一對高中生穿越時空的相遇,在東京某一所藝術高中讀書的男主角瀧(たちばな たき,Taki)在某一天早上醒來之後,發現自己和鄉間小鎮糸守女主角三葉(みやみず みつは,Mitsuha)交換了身體,透過一顆彗星的穿越、白天和黑夜交織的黃昏魔幻時刻、各種信物象徵,不斷錯過又不斷想要和對方相遇的故事。你以為只有這樣而已嗎?

 

 

 

——————————爆雷警告:以下涉及劇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個純愛的奇幻故事,但如果從榮格的原型觀點,或許瀧拚了命想要追尋的並不是在糸守鎮的三葉,而是那個原先就已經認識,但卻遺失了的自己。

pic source http://ppt.cc/WSoA7
pic source http://ppt.cc/WSoA7

「已經發生過的事情不會忘記,只是暫時想不起來而已。」——白龍《神隱少女》

 「我的真名是:恬哈弩(Tehanu)!」——瑟魯《地海戰記》

在許多動畫裡面,我們都可以看到那個「追尋自己」的影子,榮格認為,每個人一出生就是完整的,只是隨著社會化和生活的洗禮摧殘,我們漸漸忘記什麼是自己原本的樣子(吳光遠,2010)。

「我現在這樣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我的下半輩子難道就只有這樣了嗎?」你有沒有曾經有一天早上爬起來,看著自己的手掌發呆,嘆一口氣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如果從存在主義大師Frankl的觀點,當你在詰問並探尋自己人生意義的問題的時候,才是你真正活著的時候Frankl,20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看見你的「第二人格」

等等,你說這個不是廢話嗎?很多心靈成長的書都會用這種看起來很有道理的話來騙錢不是嗎?的確,如果只說愛自己、認識自己,那就跟沒講一樣,所以這裡的問題就變成:要如何認識自己?

qpmYn6GakaSYsKQ
pic source http://ppt.cc/O3Bc4

其中一個方法,就是看到自己所渴望、排斥、或和自己個性完全相反的部分。榮格認為,我們心裡都有兩個原型:Anima與Animus(申荷永,2004長尾剛,2008)。根據Murray Stein的說法,它們是「連結『自我』與『深層經驗』的重要結構」。看不懂嗎?沒關係榮格學說本來就深似海(榮格:「幸好我是榮格,不是榮格學家」覺得-鬆一口氣!),我試著結合研究所入學考試聖經版辭典的說法(樊雪春,2009):

  • Anima:陰性的原型(柔軟、照顧、滋養的、刻板印象女性化的特徵),一種陰性的原型意象。例如,一個生理男性內在的Anima原型,就是那個在太太不舒服時,讓他可以幫太太按摩,可以去體貼、理解太太的一種柔軟。
  • Animus:陽性的原型(堅強、勇敢、獨立、刻板印象男性化的特徵),一種陽性的原型意象。例如,一個生理女性內在的Animus原型,就是那個在老公工作失意時,讓他撐起家庭生計、堅強起來的一種勇敢。

母親缺席的瀧一直以來都覺得生活中好像缺乏些什麼,很早就開始練習獨立、打工、自己打理自己的所有生活;巫女繼承人的三葉(Stevens(2006)指出,通常巫女代表陰性特質的一種象徵),一直希望有機會可以脫離窮鄉僻壤小鎮,去東京看看、在咖啡廳裡面坐著喝下午茶,雖然同樣母親早逝,父親缺席,感受到奶奶的關愛,她在村莊裡面也是一個核心人物。兩個看似不相干的人,卻都有彼此嚮往的部分,而透過交換身體、寫下日記,他們嘗試進入另外一種生活、戴上彼此的面具(persona)過日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source:立花 瀧 ‏@taki_fake
source:立花 瀧 ‏@taki_fake

如果從榮格取向治療師Robert H. Hopcke2002)的觀點,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男孩和女孩[1],他們互相補償、互相平衡,讓你的人格更為完整。我的想法是,《我的名字》裡的瀧和三葉,其實就是彼此的第二人格,在夢裡呼喚,在清醒時惦念,在終於看見對方的存在時,奮力奔跑,不想忘記,為得就是一種相遇、連結和碰觸。

在交換身體的過程當中,他們的人際關係有了戲劇地改變。瀧因為三葉「附身」,顯得溫柔體貼、受到學姊的喜愛,三葉因為瀧附身,在課堂上很勇敢、願意為自己發聲不甘再被欺負。看起來這些改變都只是附身的效果,倘若劇本只走到這,那就和一般美國交換身體的喜劇片沒麼兩樣──沒想到新海誠似乎還藏了一個更深的東西。

如果你仔細看會發現,到了片末,冷淡的瀧在人際關係上更柔軟了,從不知道怎麼和女生互動,變成願意主動叫住三葉;三葉也從「覺得在大家面前做口嚼酒很丟臉」的怯生生個性,成為一個願意冒險、願意為村子的危機,而和疏離的父親溝通的女孩──這就是傳說中的自性化歷程(individualization process)(李宗憲,2015)。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那個你渴望的、默默引導你的、甚至讓你不安於現狀、焦躁的、在你心裡的小聲音,就是你的「第二人格」(sub-personalities)(阪本未明,1900)。

當你願意靠近那個你所嚮往的、不熟悉的自己,也就現在「更了解自己」的路途當中。

因此,當你遇見你的第二人格,改變也跟著發生。

pic source http://ppt.cc/O3Bc4
pic source http://ppt.cc/O3Bc4

「結」:那些牽起我們的羈絆

我們一生都在追尋那個遺失的自己,不論是《追逐繁星的孩子》裡的明日菜、《神隱少女》裡的千尋,而在新海誠或宮崎駿動畫裡面,開啟這條追尋之路的,往往不是自然動植物(例如魔法公主裡的山獸神、風之谷的小松鼠迪多、本片的隕石、追逐繁星的孩子裡的亞得利科),就是古文明和人類建築的痕跡(天空之城、《神隱少女》的湯屋、《追逐繁星的孩子》的地下世界雅戈泰、本片隕石坑中的宮水神社遺跡等等)。當我們開始願意進入自然和古文明,也開始一條尋「根」之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三葉、四葉阿……你們知道『產靈(結)』嗎?是一個土地神,古語叫做產靈(結)。連接繩線、連接人與人、時間的流動,全部都是神的力量,都是產靈(結)。我們做的繩結也是,聚在一起成形、扭曲纏繞、有時又還原斷裂、再次連接……水、米、酒,進入身體和靈魂連結,都是時間都是產靈(結)。所有的連結和羈絆都是產靈」三葉的奶奶在去宮水神社的路上說,我的理解是,或許在潛意識裡面的某一塊我們是互相連結在一起的,這就是傳說中的集體潛意識(collective unconscious)。

「我夢見我的家裡是一個富麗堂皇的宮殿,然後有一個往下的石階。在通道的最末端,有一個很像是拉環的東西,拉開以後,裏面是兩具頭蓋骨。」這是一個榮格自己的經典夢境(吳光遠,2010)。

source 電影劇照
source 電影劇照

「我夢到一個很漂亮的宮殿,金碧輝煌,很想在裡面待很久的那種古希臘宮殿;可是大家卻叫我趕快走,我一直跑一直跑,跌倒了,卻發現自己掉進了一個湖裡面⋯⋯」這是我朋友的一個夢境,這兩個夢共同的地方都是,作夢的人(夢者)看見了不屬於自己時代的東西,不論是骨骸或是宮殿,那種深藏在記憶裡面的一種遙遠,成為。隕石、神社、動植物、口嚼酒等等,穿越了時空,透過夢境將我們串連起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現在與過去,男孩與女孩,瀧與三葉,彗星劃破的這邊與那邊,在無形當中有一條又一條隱形的繩結絲線在羈絆、守候著我們。

ㄟㄟㄟ等等,你飛太遠了吧(這樣太危險~)!這不科學阿!?沒錯,當年佛洛伊德跟榮格鬧翻臉,就是因為佛洛伊德覺得榮格的理論有太多無法解釋的神秘學(彼得.克拉瑪,2010),不過,我在Stevens(2006)《大夢兩千天》一書當中看到一個有趣的觀點,來說明或許我們腦中有某一塊可能是「享有共同記憶」的。美國神經科學家MacLean(1990)認為人類的大腦可以分成三塊,就是著名的大腦三體(Triune brain):

Photo credit: MediaSauce
Photo credit: MediaSauce

  • 爬蟲類大腦(primitive brain):腦幹,掌管呼吸心跳意識與速眼動睡眠,這些都是與記憶做夢相關的部位,可能和不自主的、強迫性制約行為有關。
  • 史前哺乳類動物大腦(intermidate brain):邊緣系統,掌管情緒,許多原始行為(依戀父母、求偶、愛情)都脫不了它的影響。
  • 新哺乳類動物的大腦(Rational Brain):大腦新皮質,主司高階得思考和理性的工作等等(你現在看得懂這篇文章都是因為它)。

我們和原始文明、上古文化、過往時空、動植物連結的部份就是第一個最古老的爬蟲腦。你一定也夢過被追趕、打架、從高處墜落、空中飛翔或是性愛相關的夢境,如果說我們的記憶沒有羈絆,又要如何解釋幾乎所有人都做過類似的夢(Wallace,2016)?

不過,MacLean(1990)的說法有點牽強,仍不足以說明「我們記憶裡面有一塊是共享的」,而共同的夢境特徵究竟如何而來,或許也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探索;事實上Stevens(2006)也承認有一派的學者認為夢境只是細胞隨機的活動和呈現,但我們仍舊可以把這個問題放在心裡,去思考:我們的夢究竟如何而來?

source http://i.imgur.com/Q2tq10j.jpg
source http://i.imgur.com/Q2tq10j.jpg

英雄原型:每個故事與夢境,都隱喻著一種追尋

可是,為什麼瀧和三葉如此費力去記了,卻還是忘記對方的名字?

如果夢如此重要,為什麼我們醒來之後通常不記得?Stevens(2006)認為,這是因要讓我們區分想像與現實。「夢做過就忘」有兩個功能:

  • 夢才不會和現實混淆,搞得我們精神錯亂
  • 但是在夢裡面發生的事情,通常有重要的警覺功能,可能是對生存的預演。例如小孩藉由做夢,在夢裡練習逃跑;學生夢見考試考糟,驚覺到應該要念書了。黃士鈞(2015)認為,夢通常是自己渴望達成,或害怕發生的事,不論夢裡面的事情會不會發生,這個夢出現一定有他的意義。

你最不敢踏足的洞穴中,藏著你所尋找的寶藏(The cave you fear to enter holds the treasure you seek.)──Joseph Campbell

我們在夢裡探索未知與發現勇敢。

其實不只是夢與神話,我們熟知的童話、動畫、遊戲與電影,往往都隱喻著許多原型,就連瀧在繪製糸守鎮的鐘塔擦了好幾次,都有一個深刻的隱喻──「塔」是自我內在的原型,也是家的原型象徵(Frick、Tardini與Cantoni,2013Kristiansen、Rasmussen,2014)。

mid_c191e6bf96689c0

 

一定要找到一點星光
我們跟原始人共有的寂寞

沒生過柴火,也夢過
火焰包裹住自己
你懷念你不曾經歷的事情

我們各自殞落的週期不同
有人是星星,有人是魚
每一天,你演化成不同的事物
出生然後再死去

——選自 莊瑞琳詩集《神祕的季節》[2]

 

榮格最後死去的地方是塔、也在夢中自己家的地下室發現骨骸,這讓我聯想到很多人著迷於地下城的遊戲動畫(迷宮塔在地下城尋求邂逅是否搞錯了什麼)或奇幻文學等等,是不是也是一種自性化過程?或許,在片中瀧不斷地擦拭、重繪糸守鎮的過程中,他對自己的模樣也越清楚,曾經的迷惘也在追尋三葉的旅程中,像是撥開迷霧一般逐漸逸散。在追尋的過程裡,他們一方面成了解救了大家的英雄,另一方面也找到了他們所遺忘的自己。

英雄的原型,往往是孤兒。像是是本片的瀧或三葉、屍速列車的碩宇、仙劍奇俠傳的李逍遙、自殺突擊隊的小丑女、魔戒的Frodo、哈利波特等等。

    其實也不只是瀧,在看這部片的你也是一樣。你,就是你自己的英雄。Matthew Winkler認為,我們透過看見、認同這些原型,跟隨著主角走一段「英雄之旅」(強烈推薦此四分鐘短片,要開字幕喔!)[2]。

 

有一天你可能會發現,那些遺忘的夢境、那些錯過的相遇都是一種追尋的動力,它們默默地推動你,讓你不甘於只有現在的你,讓你在揮汗淋漓之後更喜歡自己。就像不斷奔跑、不斷跌倒、又重新爬起來的三葉,打開手掌之後看到的那三個字,或許真正重要的並不是記得那個遺忘的自己的名字,而是去練習喜歡上自己的影子。

註解

  • [1]為方便理解所以這樣寫。一些書籍會解釋成「男人的女性特質」或「女性的男性特質」,但若以榮格晚期理論結合東方陰陽的觀點,比較恰當的理解可能是「男人的陰性特質」或「女性的陽性特質」。
  • [2]感謝系上型男學弟Nai提供許多美而有深度的參考資料!
  • [3]其實,榮格的觀點與其說是科學,不如說是一種哲學或觀點,所以大家可以把它當成觀看世界的其中一副眼鏡,不必然為絕對真理。另外,本文謹以「正在修習《榮格與夢境》的迷惘研究生」角度撰文成的淺見,或許也有了解不深之處,還請各方前輩多多指教意見。對夢境心理學有興趣的朋友,可參閱台大開放式課程《夢的心理學

mid_ef1128aab9a3242

延伸閱讀

  • Diener, E.、Emmons, R. A.、Larsen, R. J.、Griffin, S. (1985)。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49(1),頁 71-75。
  • Frankl, V. E.(2012)。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趙可式與沈錦惠譯)。台北:光啟。
  • Frick, E.、Tardini, S.、Cantoni, L. (2013)。 LEGO® SERIOUS PLAY®。Università della Svizzera italiana, Lugano, Switzerland
  • Hopcke, R. H.(2002)。Jung, Jungians and homosexuality。Eugene:Wipf and Stock Publishers。
  • Kristiansen, P.、Rasmussen, R.(2014)。Building a better business using the Lego Serious Play method。:John Wiley & Sons。
  • MacLean, P. D.(1990)。The triune brain in evolution: Role in paleocerebral functions。: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 Stevens, A.(2006)。大夢兩千天 :一個人一輩子能做多少夢?(Private Myths:Dreams and Dreaming)(薛絢譯)。台灣:立緒。
  • Wallace, I.(2016)。改變人生的100個夢境:運用夢中訊息,活出你人生精彩的創造能量(The Top 100 Dreams: The Dreams That We All Have And What They Really Mean(陳重亨譯)。台灣:新星球。
  • 申荷永(2004)。 榮格分析心理學。載於 心理分析入門: 我的理解與體験。(頁 143-183):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公司。
  • 吳光遠(2010)。現代人,越來越不會作夢:閱讀榮格。台灣:海鴿。
  • 李宗憲(2015)。生命的認識與整合──試論榮格個體化哲學。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哲學與生命教育,台灣。
  • 阪本未明(1900)。漫畫榮格:心靈體驗和深層心理學(簡美娟與廖舜茹譯)。台灣:台灣先智。
  • 彼得.克拉瑪(2010)。佛洛伊德:幽微的心靈世界(Freud: Inventor of Modern Mind)(連芯譯)。台灣:左岸文化。
  • 長尾剛(2008)。圖解榮格心理學(蕭雲菁譯)。台灣:易博士。
  • 黃士鈞(2015)。你的夢,你的力量:潛意識工作者哈克的解夢書。台灣:方智。
  • 樊雪春(2009)。諮商輔導學辭典。台灣:五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海苔熊
70 篇文章 ・ 472 位粉絲
在多次受傷之後,我們數度懷疑自己是否失去了愛人的能力,殊不知我們真正失去的,是重新認識與接納自己的勇氣。 經歷了幾段感情,念了一些書籍,發現了解與頓悟總在分手後,希望藉由這個平台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與閱讀心得整理,幫助(?)一些跟我一樣曾經或正在感情世界迷網的夥伴,用更健康的觀點看待愛情,學著從喜歡自己開始,到敏感於周遭的重要他人,最後能用自己的雙手溫暖世界。 研究領域主要在親密關係,包括愛情風格相似性,遠距離戀愛的可能性,與不安全依戀者在網誌或書寫中所透露出的訊息。 P.s.照片中是我的設計師好友Joy et Josép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