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羅紹桀
科幻電影之所以吸引我們,除了看到精密的科技、睿智的烏托邦制度和上天下海穿越時空的偉大發明,與科技結合的的生活體驗也讓我們這些「現代人」稱羨不已,巴不得技術奇異點趕快來臨。
科技的進步與研發有科學家的努力,但科技與生活的結合呢?智活聯盟以交大為中心,結合了6校多位教授,深入台灣城市、發現需求,以教學和實務為手段,推廣智慧生活。
揪竟智活聯盟新的一年有什麼最新動態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謝明德:區域活化與在地服務創新方法論
首先和我們分享的謝明德老師,除了和我們講解在地創新的方法論之外,今年更是將智活的概念推廣到學校課程,實際帶領學生進行鳳山地區的計畫。
在地創新方法論
本著科技融入常民生活的精神,謝老師簡化資策會的SEE方法論,成為實行起來更為效率的在地創新九個步驟:
Step 1:在地特色元素盤點
Step 2:現行特色服務分析
Step 3:價值創新缺口分析
Step 4:核心消費族群設定
Step 5:創新服務概念發想
Step 6:概念驗證
Step 7:服務設計
Step 8:試行修正
Step 9:商業模式發展計劃
簡單來說,就是先分析在地「自然」、「人文」、「產品」等資源,把價值缺口與客群分析出來,接著概念發想,試驗與修正,最後形成商業模式。
舉過去謝老師實際實行過的「新北市淡水鎮」為例,當時盤點淡水的「馬偕醫師」具有豐富的文化價值,在盤點階段他們找到資源與店家營運狀況之後,再找專家來評析,而方法論進入實作階段的核心時,謝老師特別強調「工作坊」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和在地人民以互動的方式媒合意見並共同提出計畫的一種過程。
在淡水他們共辦了四次的工作坊,第一次主要凝聚共識,第二次針對主要商品與流程去做企劃,後來就把客群(香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自由行或背包客)導進去RUN過一次之後詢問他們:「你覺得這樣的流程哪些可以改善?」獲得反饋意見後再進行修正,最後就做了一個流程的展演。
去年在新竹縣的計劃則是針對十三個鄉鎮作資源的盤點,然後一一到十三個鄉鎮的區公所開會,和居民實際討論,則有六次的工作坊。
鳳山在地智活
上一學期謝老師領導的課程「鳳山在地智活與服務創新方法論應用」,偏重與理論與規劃,這學期則要針對計畫開始進行科技的導入及應用。
為什麼選擇鳳山呢?本來在高雄縣是位合併之前,鳳山是很有特色的市區,但合併之後,場域的活化有待加強,因此選擇這個地區作為教學計劃的主題。
為了讓學生在一學期有限的時間完成一個具體的計畫,方法論從九個步驟簡化成五個步驟:
Step 1:在地特色元素盤點(自然、人文、產品)
Step 2:代表廠商現行特色服務盤點(項目、亮點)
Step 3:服務亮點在地元素對應分析(高中低)
Step 4:GAP分析(常用用不好的、不常用沒看見的)
Step 5:在地元素組合「加值服務」
學生親自盤點鳳山資源與在地廠商,並評比在地目前的廠商,重點更要找出產品的「背景與故事」。學生盤點出「兵仔市」、「民俗文化街」、「老嫁妝」、「蕃薯街」等文化亮點,接著各組把主題型塑出來,並設定目標族群,如「午後遊五甲」主題的客群為「年輕男女」;「鳳山玩不累」主題針對老外。
結論1:組織重組與強化
智造城市計畫,一開始推淡水,人潮很多,需要改變的地方也很多,之後推集集,都是比較偏鄉的地方,到那些地方去要做得好,第一個就是要有一個創意街區的工作團隊,例如南投小鎮已經做得很好,各種領域的參與讓小鎮的發展非常蓬勃。
再來就是協會或地方業者(工藝、美食、旅遊)的加入,我們稱它為「生態系統」他們就可以自己運作。
結論2:形塑街區主題創新
除了在地元素的盤點,轉化策略裡很重要的是要知道「族群生活的風格」,例如科技的應用必須導入「常民生活的科技」(當地人民使用什麼科技),再者,轉化策略裡使用「故事策略」才能把城市做形象翻轉,留住文化資產,用另外一種角度呈現。
【關於智活星期二】
智活星期二是Pansci與CRE@TAIWAN智活聯盟共同舉辦的小規模聚會,旨在推廣「智慧科技導入常民生活」的教學理念與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形式是找三、四位各大專院校不同領域的講者針對同一主題,各自在15分鐘內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教學方法論與實踐經驗,並讓所有人都能參與討論,推廣智慧生活與創新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