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寧創星家競賽當中,從生活經驗中「創新發想」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吳承恩在自己曾受傷而來往醫院半年復健的經驗中,深刻體會到除了身體上的傷痛外,醫院中嘈雜的環境、刺激的藥水味、及病床布簾所隔絕的壓抑空間,帶給他許多心理上的壓力。病患心理狀況不像傷痛可透過物理治療得到改善,常因為環境產生的負面情緒被忽略,反倒降低復健的效率。這樣的經驗讓他了解到:在醫院中缺乏心靈上的照顧,將對病患的復原狀況產生惡性循環。 Outside in 的設計正是為了改善住在一般病房的傷患者在病床區所遇到的不舒適體驗,讓未來的患者不需要再經歷一樣的苦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希望能給予病人良好的恢復環境,暫時彌補他們身體目前所欠缺的機能」吳承恩表示,Outside in 玻璃屏幕的設計主軸便是想改善自己當初的住院經驗──由能播放不同影音的玻璃屏幕隔間取代傳統間隔相鄰病床的布簾,隔絕讓病患不適的噪音、氣味。屏幕上可以依患者需求,或播放與親友即時互動的影音通訊、戶外的風景、人性化的太陽時鐘,或藉由觸碰螢幕感受戶外溫度、甚至是共同飼養虛擬寵物等,帶給住院者正向的力量,進一步改善長期待在病房的心理壓迫感。
單槍匹馬不是件輕鬆的事情, 但其中獲得的經驗與磨練便更顯深刻,「像是評審、老師給予回饋的時候,我會發現自己思考的角度太單一了」,吳承恩如是說。舉例來說,複賽時評審提醒他,作為產品設計者,應考量顧客的購置成本,設置 Outside in 對於醫院負擔太大,若是以企業捐贈的形式,可以降低醫院負擔、又能企業社會責任 CSR結合,會是這類裝置的可能出路之一。這也是吳承恩在賽前沒想過的新角度。
一路參加康寧創星家競賽至此,同時扛著系上畢業專題與競賽的時間壓力,度過了無數個沉思 Outside in 更多可能性的夜晚,並重複與師友討論及精進自己的想法,半年多的努力換來了冠軍獎座。吳承恩說:「這次康寧與奧美合作,將競賽辦得十分完善,導師工作坊的回饋讓參與其中的學生受益良多,也讓我學了不少!」相信這樣的競賽,也幫助了無數其他的參賽同學,為自己的創意思路再加分!
關於綠建築的標準,讓我們先回到 1990 年,當時英國建築研究機構(BRE)首次發布有關「建築研究發展環境評估工具(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築永續評估方法。美國則在綠建築委員會成立後,於 1998 年推出「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這套評估系統,加速推動了全球綠建築行動。
筆者曾於 2013~2015 年間服務於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猛禽中心 (The Raptor Center, University of Minnesota),當時聽聞明尼亞波利斯 (Minneapolis) 市中心將興建美國合眾銀行體育場 (U.S. Bank Stadium),並計畫採用大面積的玻璃作為建築設計。
筆者在當地工作期間曾數次路過該體育館改建前的休伯特‧漢弗萊體育場 (Hubert H. Humphrey Metrodome),由於當時對窗殺涉入不深,是無意間與一名猛禽中心的志工聊天而討論到此事,他表示很擔心這棟建築未來對於當地鳥類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