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我跟Z編去花蓮女中科學營,他花了很長的時間講解如何踢爆假新聞、對於電視報導的科學食品安全,我們應該用什麼態度來面對,並舉了西瓜打針童話、伊波拉病毒、為什麼傳說刮腋毛會得乳癌但禿頭不會得腦癌等例子,小高一們聽得津津有味。Z在演講的最後問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偽科學巨人這麼多,我們調查兵團要如何自處呢?」
Z熟練地將刀刃收好,繼續說:「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好奇心、替自己認同的觀點發聲、以及抱著一顆開放的心胸。」
我不知道在場的花女學生的感覺是什麼,但至少,這三句話影響我很多。我自己覺得,科學最珍貴的地方在於它是「可錯的」,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可以維護自己的觀點、反駁對方的論點──只要言之有理,憑之有據。
在回程的車上,我一直在想著之前爭議不斷的文章「跨國戀情的真面目」,真的有自己自圓其說的地方嗎?經過大家的討論和新資料的分析之後,發現真的跟我想的不一樣,而且,必須接受這樣的答案!
「當你默默無名的時候,沒有人會聽你說話;但當越來越多人關注你的時候,你隨便說的話,都會有人覺得好棒!」前幾天我和一位長輩聊天,聊到最近的一些時事,他悠悠地說,我聽了五味雜陳。當我看到大家的回應和批評,其實在情緒之外(畢竟多少會有情緒),我更開心的是,我發現這是一個可以反思的社群,而不是只靠「讚」的數目決定文章品質的社群。其實我自己覺得滿慶幸大家能有不同的看法,這表示Pansci並不是一個「只有一個聲音」的地方。
正因為可被挑戰,正因為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選擇的方法,替自己的觀點發聲,這個網站才可以持續進步,才是科學。
我想先謝謝大家針對該文章花很多心思回應,事實上,關於發文前的評審作業*,我跟Z討論過幾次(也被退了幾次),也在書寫的時候也花很多時間斟酌用語與文獻,我們一直在找一個好的切入點,希望能盡量在客觀的前提下,表達出對跨國戀的另一種看法。但還是有未臻完整的地方,的確也有寫不好之處,或多少以自己想要的結論解讀*,在此先跟大家致歉,因為這並不能推託於人力不足或忙碌(實際上後面的分析結果,也跟我的推論不同)。
也因為大家的觀點都很棒,我覺得還是要針對大家提到的觀點做回應,也將先前收集的資料分析一段落,一併與大家陳述。
關於「跨國戀情一文的諸多討論
(1)不論你怎麼說,夜店裡就是有一群西餐妹的台女專門找洋男*
這篇文章並沒有否定此命題,此命題仍可能為真,我只是希望將「跨國戀情」做更進一步的討論。廣義的跨國戀情(transnational romantic relationship),其實應該只是「一對情侶中的雙方,來自兩個不同的種族、文化或國家」[1, 2],這裡面包括各種類型的組合,台男白女、台女白男、印女加拿大男、新加坡男西班牙女等等,許多人在回應中提到的CCR,或是大家印象中的「台女白男配對ㄈㄈ尺」,只是其中的一種。
在跨國戀情中,有些人是因為留學、唸書認識了外國人,也有些是從夜店、工作認識的,當然還有其他種可能,所以(a)「夜店裡就是有一群西餐妹的台女專門找洋男」*或(b)「特殊社交場合裏面ㄈㄈ尺的情況非常嚴重」*的確可以為真,而且此一命題也不會跟下列各種偏稱命題有所牴觸(也就是下面的命題也可同時為真):
(c)有些跨國戀情,並非台女白男的配對
(d)在台女白男的配對中,有些跨國情侶「並不是」透過夜店認識
(e)在台女白男的配對中,有些台女並非「有目的性」地刻意找白人認識
總而言之,包括質性研究的比例計算(計算的方式真的是我的疏失,我並沒有考慮母群的比例),我想說的都只是:「台女愛白男的確是一種可能的配對,但在跨國戀情中,還有更多的可能」。那些跟白人在一起的台女,也可能(或曾經)喜歡上台灣男生,我們也沒有理由用全稱的命題(所有的台灣女生都愛白男、所有的跨國戀,台女都愛白男……)來概括全部的台灣女性,甚至是身處跨國戀情中的女性,這對他們是很不公平的。
(2)六個刻板印象,是真的嗎?怎麼都引一些外國文獻?
手中擁有、能找到的台灣直接相關的研究真的很有限,這些是我所能找到比較貼近此議題的文獻(也歡迎大家提供)。雖然該文[3]是一篇質性研究,在分析、詮釋、說明這些台灣女生面臨的汙名化與背後的殖民觀點部分,仍是非常可讀。單就整理出這些項目、並說明該印象形成的背景因素、個案的心理狀態,勢必也反映出現狀的一塊(所以我並不覺得「點」出這些刻板印象本身是錯的)。
事實上,的確可以進一步操做更精確的實驗來驗證作者這些歸納出的刻板印象是否為真。
(3)其實我們找不到證據支持台女(或者至少是亞洲女性)特別「哈」白種洋人=其實我們找不到證據支持台女(或者至少是亞洲女性)並不會特別「哈」白種洋人*
後來回頭看了看,原文真的沒有辦法下任何結論。台女真的愛白男嗎?如果可以選擇,大家會如何挑選伴侶?該文提及,其實我們真的是資料不足,所以能下的結論有限。有鑑於此,下面是我們透過這篇文章收集的研究(感謝大家願意花時間填寫),雖然礙於經費於時間,本調查有諸多限制(請務必看文末限制,也歡迎各方高手操作更精準的實驗)<1>,也未經過嚴格審查,但由於在收集資料時有跟大家說會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所以先將初步的結果提供給大家。
單以這份資料看來,我真的想錯了,但也台灣男生也沒有那麼慘、沒人要。
性別與一夜情偏好
我們透過迫選的方式問參與者<1>,如果有機會發生一夜情,會希望找亞洲人或者白人,並將參與者的反應分類如下:
(1)不做答:不願發生一夜情
(2)選擇4:沒有特別偏好,亞洲人或白人都差不多
(3)選擇123:偏好亞洲人
(4)選擇567:偏好白人
卡方檢定獨立性檢定顯示,性別與一夜情偏好有關(Φ=.35, app Sig =.00)。此調查中, 35.1%的女性與14.1%的男性不願發生一夜情,27.6%女性與36.6%的男性無特別偏好,但剩下「有做出一夜情偏好選擇」的人(37.4%的女性與49.3%的男性),女性偏好白人(n=40)的比例多於亞洲人(n=25),男性則反之(26個選亞洲人,6個選白人)。
我自己對這結果的解釋是(當然你也可以有不同的解釋),我們對於問題的討論應該切割開來:
(1)男或女,誰比較能接受一夜情?
(2)在「願意發生一夜情的人」當中,男女的種族偏好是否有不同?
至少在這個問項的脈絡下,女性比較不願意發生一夜情(這點與過去的研究也相仿);但在願意發生一夜情的人(而且有特別種族偏好)的人中,女性相對較偏好白人,男性則反之。
台灣男性,別太傷心
所以真正的結論(至少在這筆資料中)或許是:不是所有人都想要一夜情,但願意嘗試的女性比較偏好白人,願意嘗試的男性較偏好亞洲人。
對台灣男性來說,聽起來這樣的結果好像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我們就可以指著女性的鼻子說:你看,如果女性有機會(也願意)發生一夜情的話,還是會選白男,而不是亞洲人吧!憂的是,可能會嘆嘆氣跟自己說:「哀,我們果然沒有競爭力阿……」
但事實不是這樣的,首先,這調查本身在方法與樣本上就有諸多限制<1>,不宜做過度推論;另外,並不是「所有」女生都喜歡和白男發生一夜情;最後,如果把「長期穩定交往」考量進來的話,情況可能會有些不同。
在另一題的分析中,我們呈現10張不同國家的男女平均臉<2>,讓參與者迫選出他最想要的一個「一夜情伴侶」,以及一個「穩定交往伴侶」(可以是同一人),結果發現:
(1)一夜情伴侶的選擇:與先前的分析結果相仿,41%的女性與20%的男性偏好英、法、美的白人,<3>
(2)長期交往的伴侶:過半的人(62%的女性與56%的男性)還是會選擇台灣、中國大陸、日本或韓國人,而且台灣人仍為首選。
(3)下面為前幾名的人氣分布(括弧內為選擇該照片的人數):
(A)一夜情對象偏好
(a)台女(n=174)選擇男伴:阿根廷(40)、英格蘭(26)、法國(26)、台灣(24)
(b)台男(n=71)選擇女伴:日本(18)、土耳其(17)、以色列(10)
(B)穩定交往對象偏好
(a)台女(n=174)選擇男伴:台灣(59)、中國大陸(31)、阿根廷(18)
(b)台男(n=71)選擇女伴:台灣(20)、日本(16)、美國白人(13)
整體來說,一夜情裡雖然台女愛白男,台男愛亞女(相對而言),但在長期的戀愛關係裡,大家還是會選擇同種族的人。為什麼會這樣呢?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沒有任何確定的答案,不過有個觀點到是可以參考看看(哈洋的女人,會有一種想法,就是這個外國人,我在其他公眾社交場合遇到的機率小,就算不喜歡或不合了,他纏著你的機會小外,如果真的出問題,還可以利用「遣返」這個前提,徹底甩掉……綜觀的角度來看,的確是同種族之間要相處上和習慣上會比較相契合)*
在背景、性別與種族之外
其實我一開始的初衷,只是希望大家在「以一夜情為主的台女白男搭配」之外,思考更多種跨國戀情的可能,聽聽另外一種聲音。當我看完大家的回應,又重新分析這筆資料之後,才發現自己寫歪,把兩件事情混淆了,應該要分開問「哪種性別比較能接受一夜情」,以及「接受的人當中,對伴侶的種族偏好是否有性別差異」。這點是我的思慮不周延,但我仍想保留該篇文章,因為下面的回應都很有可看性。
我記得當年第一次提論文研究方向時,在實驗室台上被打得千瘡百孔,因為以性別做為主要變項之一,讓大家聽得很不舒服──性別,是一個相對難以改變的變項,就算我們發現了性別差異,很難靠「改變性別」來「改變現狀」。
所以,我覺得更為重要的應該不是種族、不是性別,而是在這些差異背後,是什麼影響我們的決定?或許對自己所處文化感到厭倦/煩惱/被束縛的人, 更傾向從另一文化尋找伴侶/朋友*?
是什麼讓我們能維繫這段關係?如果可能,我們可以在認知、行為上做怎麼樣的調整,讓現況變得有所不同?
[註解]
- 本研究資料尚未經過正式審查發表,在詮釋與引用上要更加謹慎,但畢竟是PanSci收的資料,我還是希望能在這裡呈現一些結果。因為時間與資源有限(因為是無償請參與者幫忙填寫),本調查有諸多限制。在研究方法限制上,包括只用臉部照片沒有考慮其他部分(例如身材、個性)、沒有隨機呈現不同國籍的臉、單向度測量對於亞洲人與白人的一夜情偏好、問卷可能造假等等。樣本的限制包括有89%來自PanSci的讀者(其餘11%來自PTT夜生活版、異國戀情版、朋友分享等等)、網路問卷的真實性、匿名性、可重複填寫性等等,如果可以「在特殊社交場合(如酒吧 Pub)和正式社交場合(如工作場合 餐廳)」進行抽樣,進行實地的觀察紀錄被搭訕、搭訕成功等比例,或許也是一種更貼近事實的選擇*。
- 之所以用平均臉,是因為我想找相對能代表該國(地區)的臉。不過當然有些臉的吸引力較高,有些較低,在這裡並無平衡與調整,還待後續研究補強。
- 在臉蛋、國籍選取的部分,其實很難定義白人/亞洲人究竟包含哪些國家的人,所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僅挑選了美國白人、英國、法國等較無爭議的分類為一群,和台灣相近的陸、日、韓分類為一群,剩下歸於其他。當然,你可以不認同這樣分類,或覺得有更精細、誤差較小的選擇/分類方式。
- 本研究也簡單地調查了大五人格特質[4]與一夜情經驗之關聯。外向的人(52%)較其他人(24%,包括謹慎、開放、和善、情緒型)更可能「與台灣人有過一夜情經驗」,但在「與白人發生一夜情經驗」上,外向者有此經驗佔14%,其他人為9%,沒有明顯差異。此外,外向者逃避依戀分數較低、戀愛經驗較豐富,平均交過4位男/女朋友(SD=4),其他特質的人,平均交過2.5個男/女朋友(SD=2.5),至於「外向的女性」是否較「其他女性」更容易發生一夜情?是否更偏好白人而非亞洲人?受限於人格特質測量過於粗糙(以迫選方式),沒有再進一步分析,不過想玩這筆資料的人仍可嘗試分析看看。
- 這裡是「沒有任何個人資訊」的資料載點(SPSS的sav檔),請勿用於營利用途(畢竟這是Pansci大家辛苦填的),若對此資料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對分析結果或方法有其他看法,也歡迎一起討論!
*引用上一篇文章中大家的回應
圖片引自這裡與Z的演講投影片
[延伸閱讀]
- 郭玲均, 跨國婚姻下越南新住民女性人際衝突處理型態之研究:以新北市三重區、蘆洲區為例, in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學位論文2012, 臺北大學. p. 1-138.
- Merolla, A.J., Relational Maintenance and Noncopresence Reconsidered: Conceptualizing Geographic Separation in Close Relationships. Communication Theory, 2010. 20(2): p. 169-+.
- 張德瑩, “White”男人惹人愛?後殖民觀點的台灣女性主體經驗, in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學位論文2009, 高雄醫學大學. p. 1-123.
- McCrae, R.R. and P.T. Costa, VALIDATION OF THE 5-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CROSS INSTRUMENTS AND OBSERVE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7. 52(1): p. 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