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台女愛白男?跨國戀情的多種可能

海苔熊
・2013/07/10 ・5297字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SR值 532 ・七年級

上週我跟Z編去花蓮女中科學營,他花了很長的時間講解如何踢爆假新聞、對於電視報導的科學食品安全,我們應該用什麼態度來面對,並舉了西瓜打針童話伊波拉病毒、為什麼傳說刮腋毛會得乳癌但禿頭不會得腦癌等例子,小高一們聽得津津有味。Z在演講的最後問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偽科學巨人這麼多,我們調查兵團要如何自處呢?」

Z熟練地將刀刃收好,繼續說:「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好奇心、替自己認同的觀點發聲、以及抱著一顆開放的心胸。」

科學傳播初心者可以做什麼?

我不知道在場的花女學生的感覺是什麼,但至少,這三句話影響我很多。我自己覺得,科學最珍貴的地方在於它是「可錯的」,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可以維護自己的觀點、反駁對方的論點──只要言之有理,憑之有據。

在回程的車上,我一直在想著之前爭議不斷的文章「跨國戀情的真面目」,真的有自己自圓其說的地方嗎?經過大家的討論和新資料的分析之後,發現真的跟我想的不一樣,而且,必須接受這樣的答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你默默無名的時候,沒有人會聽你說話;但當越來越多人關注你的時候,你隨便說的話,都會有人覺得好棒!」前幾天我和一位長輩聊天,聊到最近的一些時事,他悠悠地說,我聽了五味雜陳。當我看到大家的回應和批評,其實在情緒之外(畢竟多少會有情緒),我更開心的是,我發現這是一個可以反思的社群,而不是只靠「讚」的數目決定文章品質的社群。其實我自己覺得滿慶幸大家能有不同的看法,這表示Pansci並不是一個「只有一個聲音」的地方。

正因為可被挑戰,正因為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選擇的方法,替自己的觀點發聲,這個網站才可以持續進步,才是科學。

我想先謝謝大家針對該文章花很多心思回應,事實上,關於發文前的評審作業*,我跟Z討論過幾次(也被退了幾次),也在書寫的時候也花很多時間斟酌用語與文獻,我們一直在找一個好的切入點,希望能盡量在客觀的前提下,表達出對跨國戀的另一種看法。但還是有未臻完整的地方,的確也有寫不好之處,或多少以自己想要的結論解讀*,在此先跟大家致歉,因為這並不能推託於人力不足或忙碌(實際上後面的分析結果,也跟我的推論不同)。

也因為大家的觀點都很棒,我覺得還是要針對大家提到的觀點做回應,也將先前收集的資料分析一段落,一併與大家陳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關於「跨國戀情一文的諸多討論

(1)不論你怎麼說,夜店裡就是有一群西餐妹的台女專門找洋男*

這篇文章並沒有否定此命題,此命題仍可能為真,我只是希望將「跨國戀情」做更進一步的討論。廣義的跨國戀情(transnational romantic relationship),其實應該只是「一對情侶中的雙方,來自兩個不同的種族、文化或國家」[1, 2],這裡面包括各種類型的組合,台男白女、台女白男、印女加拿大男、新加坡男西班牙女等等,許多人在回應中提到的CCR,或是大家印象中的「台女白男配對ㄈㄈ尺」,只是其中的一種。

在跨國戀情中,有些人是因為留學、唸書認識了外國人,也有些是從夜店、工作認識的,當然還有其他種可能,所以(a)「夜店裡就是有一群西餐妹的台女專門找洋男」*或(b)「特殊社交場合裏面ㄈㄈ尺的情況非常嚴重」*的確可以為真,而且此一命題也不會跟下列各種偏稱命題有所牴觸(也就是下面的命題也可同時為真):

(c)有些跨國戀情,並非台女白男的配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d)在台女白男的配對中,有些跨國情侶「並不是」透過夜店認識

(e)在台女白男的配對中,有些台女並非「有目的性」地刻意找白人認識

總而言之,包括質性研究的比例計算(計算的方式真的是我的疏失,我並沒有考慮母群的比例),我想說的都只是:「台女愛白男的確是一種可能的配對,但在跨國戀情中,還有更多的可能」。那些跟白人在一起的台女,也可能(或曾經)喜歡上台灣男生,我們也沒有理由用全稱的命題(所有的台灣女生都愛白男、所有的跨國戀,台女都愛白男……)來概括全部的台灣女性,甚至是身處跨國戀情中的女性,這對他們是很不公平的。

(2)六個刻板印象,是真的嗎?怎麼都引一些外國文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手中擁有、能找到的台灣直接相關的研究真的很有限,這些是我所能找到比較貼近此議題的文獻(也歡迎大家提供)。雖然該文[3]是一篇質性研究,在分析、詮釋、說明這些台灣女生面臨的汙名化與背後的殖民觀點部分,仍是非常可讀。單就整理出這些項目、並說明該印象形成的背景因素、個案的心理狀態,勢必也反映出現狀的一塊(所以我並不覺得「點」出這些刻板印象本身是錯的)。

事實上,的確可以進一步操做更精確的實驗來驗證作者這些歸納出的刻板印象是否為真。

(3)其實我們找不到證據支持台女(或者至少是亞洲女性)特別「哈」白種洋人=其實我們找不到證據支持台女(或者至少是亞洲女性)並不會特別「哈」白種洋人*

後來回頭看了看,原文真的沒有辦法下任何結論。台女真的愛白男嗎?如果可以選擇,大家會如何挑選伴侶?該文提及,其實我們真的是資料不足,所以能下的結論有限。有鑑於此,下面是我們透過這篇文章收集的研究(感謝大家願意花時間填寫),雖然礙於經費於時間,本調查有諸多限制(請務必看文末限制,也歡迎各方高手操作更精準的實驗)<1>,也未經過嚴格審查,但由於在收集資料時有跟大家說會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所以先將初步的結果提供給大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單以這份資料看來,我真的想錯了,但也台灣男生也沒有那麼慘、沒人要

性別與一夜情偏好

我們透過迫選的方式問參與者<1>,如果有機會發生一夜情,會希望找亞洲人或者白人,並將參與者的反應分類如下:

(1)不做答:不願發生一夜情

(2)選擇4:沒有特別偏好,亞洲人或白人都差不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3)選擇123:偏好亞洲人

(4)選擇567:偏好白人

卡方檢定獨立性檢定顯示,性別與一夜情偏好有關(Φ=.35, app Sig =.00)。此調查中, 35.1%的女性與14.1%的男性不願發生一夜情,27.6%女性與36.6%的男性無特別偏好,但剩下「有做出一夜情偏好選擇」的人(37.4%的女性與49.3%的男性),女性偏好白人(n=40)的比例多於亞洲人(n=25),男性則反之(26個選亞洲人,6個選白人)。

我自己對這結果的解釋是(當然你也可以有不同的解釋),我們對於問題的討論應該切割開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男或女,誰比較能接受一夜情?

(2)在「願意發生一夜情的人」當中,男女的種族偏好是否有不同?

至少在這個問項的脈絡下,女性比較不願意發生一夜情(這點與過去的研究也相仿);但在願意發生一夜情的人(而且有特別種族偏好)的人中,女性相對較偏好白人,男性則反之。

台灣男性,別太傷心

所以真正的結論(至少在這筆資料中)或許是:不是所有人都想要一夜情,但願意嘗試的女性比較偏好白人,願意嘗試的男性較偏好亞洲人。

對台灣男性來說,聽起來這樣的結果好像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我們就可以指著女性的鼻子說:你看,如果女性有機會(也願意)發生一夜情的話,還是會選白男,而不是亞洲人吧!憂的是,可能會嘆嘆氣跟自己說:「哀,我們果然沒有競爭力阿……」

但事實不是這樣的,首先,這調查本身在方法與樣本上就有諸多限制<1>,不宜做過度推論;另外,並不是「所有」女生都喜歡和白男發生一夜情;最後,如果把「長期穩定交往」考量進來的話,情況可能會有些不同。

在另一題的分析中,我們呈現10張不同國家的男女平均臉<2>,讓參與者迫選出他最想要的一個「一夜情伴侶」,以及一個「穩定交往伴侶」(可以是同一人),結果發現:

(1)一夜情伴侶的選擇:與先前的分析結果相仿,41%的女性與20%的男性偏好英、法、美的白人,<3>

(2)長期交往的伴侶:過半的人(62%的女性與56%的男性)還是會選擇台灣、中國大陸、日本或韓國人,而且台灣人仍為首選。

(3)下面為前幾名的人氣分布(括弧內為選擇該照片的人數):

(A)一夜情對象偏好

(a)台女(n=174)選擇男伴:阿根廷(40)、英格蘭(26)、法國(26)、台灣(24)

(b)台男(n=71)選擇女伴:日本(18)、土耳其(17)、以色列(10)

(B)穩定交往對象偏好

(a)台女(n=174)選擇男伴:台灣(59)、中國大陸(31)、阿根廷(18)

(b)台男(n=71)選擇女伴:台灣(20)、日本(16)、美國白人(13)

整體來說,一夜情裡雖然台女愛白男,台男愛亞女(相對而言),但在長期的戀愛關係裡,大家還是會選擇同種族的人。為什麼會這樣呢?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沒有任何確定的答案,不過有個觀點到是可以參考看看(哈洋的女人,會有一種想法,就是這個外國人,我在其他公眾社交場合遇到的機率小,就算不喜歡或不合了,他纏著你的機會小外,如果真的出問題,還可以利用「遣返」這個前提,徹底甩掉……綜觀的角度來看,的確是同種族之間要相處上和習慣上會比較相契合)*

在背景、性別與種族之外

其實我一開始的初衷,只是希望大家在「以一夜情為主的台女白男搭配」之外,思考更多種跨國戀情的可能,聽聽另外一種聲音。當我看完大家的回應,又重新分析這筆資料之後,才發現自己寫歪,把兩件事情混淆了,應該要分開問「哪種性別比較能接受一夜情」,以及「接受的人當中,對伴侶的種族偏好是否有性別差異」。這點是我的思慮不周延,但我仍想保留該篇文章,因為下面的回應都很有可看性。

我記得當年第一次提論文研究方向時,在實驗室台上被打得千瘡百孔,因為以性別做為主要變項之一,讓大家聽得很不舒服──性別,是一個相對難以改變的變項,就算我們發現了性別差異,很難靠「改變性別」來「改變現狀」。

所以,我覺得更為重要的應該不是種族、不是性別,而是在這些差異背後,是什麼影響我們的決定?或許對自己所處文化感到厭倦/煩惱/被束縛的人, 更傾向從另一文化尋找伴侶/朋友*?

是什麼讓我們能維繫這段關係?如果可能,我們可以在認知、行為上做怎麼樣的調整,讓現況變得有所不同?

[註解]

  1. 本研究資料尚未經過正式審查發表,在詮釋與引用上要更加謹慎,但畢竟是PanSci收的資料,我還是希望能在這裡呈現一些結果。因為時間與資源有限(因為是無償請參與者幫忙填寫),本調查有諸多限制。在研究方法限制上,包括只用臉部照片沒有考慮其他部分(例如身材、個性)、沒有隨機呈現不同國籍的臉、單向度測量對於亞洲人與白人的一夜情偏好、問卷可能造假等等。樣本的限制包括有89%來自PanSci的讀者(其餘11%來自PTT夜生活版、異國戀情版、朋友分享等等)、網路問卷的真實性、匿名性、可重複填寫性等等,如果可以「在特殊社交場合(如酒吧 Pub)和正式社交場合(如工作場合 餐廳)」進行抽樣,進行實地的觀察紀錄被搭訕、搭訕成功等比例,或許也是一種更貼近事實的選擇*。
  2. 之所以用平均臉,是因為我想找相對能代表該國(地區)的臉。不過當然有些臉的吸引力較高,有些較低,在這裡並無平衡與調整,還待後續研究補強。
  3. 臉蛋、國籍選取的部分,其實很難定義白人/亞洲人究竟包含哪些國家的人,所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僅挑選了美國白人、英國、法國等較無爭議的分類為一群,和台灣相近的陸、日、韓分類為一群,剩下歸於其他。當然,你可以不認同這樣分類,或覺得有更精細、誤差較小的選擇/分類方式。
  4. 本研究也簡單地調查了大五人格特質[4]與一夜情經驗之關聯。外向的人(52%)較其他人(24%,包括謹慎、開放、和善、情緒型)更可能「與台灣人有過一夜情經驗」,但在「與白人發生一夜情經驗」上,外向者有此經驗佔14%,其他人為9%,沒有明顯差異。此外,外向者逃避依戀分數較低、戀愛經驗較豐富,平均交過4位男/女朋友(SD=4),其他特質的人,平均交過2.5個男/女朋友(SD=2.5),至於「外向的女性」是否較「其他女性」更容易發生一夜情?是否更偏好白人而非亞洲人?受限於人格特質測量過於粗糙(以迫選方式),沒有再進一步分析,不過想玩這筆資料的人仍可嘗試分析看看。
  5. 這裡是「沒有任何個人資訊」的資料載點(SPSS的sav檔),請勿用於營利用途(畢竟這是Pansci大家辛苦填的),若對此資料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對分析結果或方法有其他看法,也歡迎一起討論!

*引用上一篇文章中大家的回應

圖片引自這裡與Z的演講投影片

[延伸閱讀]

  1. 郭玲均, 跨國婚姻下越南新住民女性人際衝突處理型態之研究:以新北市三重區、蘆洲區為例, in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學位論文2012, 臺北大學. p. 1-138.
  2. Merolla, A.J., Relational Maintenance and Noncopresence Reconsidered: Conceptualizing Geographic Separation in Close Relationships. Communication Theory, 2010. 20(2): p. 169-+.
  3. 張德瑩, “White”男人惹人愛?後殖民觀點的台灣女性主體經驗, in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學位論文2009, 高雄醫學大學. p. 1-123.
  4. McCrae, R.R. and P.T. Costa, VALIDATION OF THE 5-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CROSS INSTRUMENTS AND OBSERVE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7. 52(1): p. 81-90.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海苔熊
70 篇文章 ・ 472 位粉絲
在多次受傷之後,我們數度懷疑自己是否失去了愛人的能力,殊不知我們真正失去的,是重新認識與接納自己的勇氣。 經歷了幾段感情,念了一些書籍,發現了解與頓悟總在分手後,希望藉由這個平台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與閱讀心得整理,幫助(?)一些跟我一樣曾經或正在感情世界迷網的夥伴,用更健康的觀點看待愛情,學著從喜歡自己開始,到敏感於周遭的重要他人,最後能用自己的雙手溫暖世界。 研究領域主要在親密關係,包括愛情風格相似性,遠距離戀愛的可能性,與不安全依戀者在網誌或書寫中所透露出的訊息。 P.s.照片中是我的設計師好友Joy et Joséphine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從認證到實踐:以智慧綠建築三大標章邁向淨零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1/15 ・4487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文由 建研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當你走進一棟建築,是否能感受到它對環境的友善?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意識到,但現今建築不只提供我們居住和工作的空間,更是肩負著重要的永續節能責任。

綠建築標準的誕生,正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遷與資源匱乏問題,確保建築設計能夠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污染,同時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然而,要成為綠建築並非易事,每一棟建築都需要通過層層關卡,才能獲得標章認證。

為推動環保永續的建築環境,政府自 1999 年起便陸續著手推動「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以及「綠建材標章」的相關政策。這些標章的設立,旨在透過標準化的建築評估系統,鼓勵建築設計融入生態友善、能源高效及健康安全的原則。並且政府在政策推動時,為鼓勵業界在規劃設計階段即導入綠建築手法,自 2003 年特別辦理優良綠建築作品評選活動。截至 2024 年為止,已有 130 件優良綠建築、31 件優良智慧建築得獎作品,涵蓋學校、醫療機構、公共住宅等各類型建築,不僅提升建築物的整體性能,也彰顯了政府對綠色、智慧建築的重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說這麼多,你可能還不明白建築要變「綠」、變「聰明」的過程,要經歷哪些標準與挑戰?

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綠建材標章
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一招:依循 EEWH 標準,打造綠建築典範

環境友善和高效率運用資源,是綠建築(green building)的核心理念,但這樣的概念不僅限於外觀或用材這麼簡單,而是涵蓋建築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也就是包括規劃、設計、施工、營運和維護階段在內,都要貼合綠建築的價值。

關於綠建築的標準,讓我們先回到 1990 年,當時英國建築研究機構(BRE)首次發布有關「建築研究發展環境評估工具(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築永續評估方法。美國則在綠建築委員會成立後,於 1998 年推出「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這套評估系統,加速推動了全球綠建築行動。

臺灣在綠建築的制訂上不落人後。由於臺灣地處亞熱帶,氣溫高,濕度也高,得要有一套我們自己的評分規則——臺灣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應運而生,四個英文字母分別為 Ecology(生態)、Energy saving(節能)、Waste reduction(減廢)以及 Health(健康),分成「合格、銅、銀、黃金和鑽石」共五個等級,設有九大評估指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就以「台江國家公園」為例,看它如何躍過一道道指標,成為「鑽石級」綠建築的國家公園!

位於臺南市四草大橋旁的「台江國家公園」是臺灣第8座國家公園,也是臺灣唯一的濕地型的國家公園。同時,還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其外觀採白色系列,從高空俯瞰,就像在一座小島上座落了許多白色建築群的聚落;從地面看則有臺南鹽山的意象。

因其地形與地理位置的特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則成了台江國家公園的首要考量。園區利用既有的魚塭結構,設計自然護岸,保留基地既有的雜木林和灌木草原,並種植原生與誘鳥誘蟲等多樣性植物,採用複層雜生混種綠化。以石籠作為擋土護坡與卵石回填增加了多孔隙,不僅強化了環境的保護力,也提供多樣的生物棲息環境,使這裡成為動植物共生的美好棲地。

台江國家公園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二招:想成綠建築,必用綠建材

要成為一幢優秀好棒棒的綠建築,使用在原料取得、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綠建材」非常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建材最早是在 1988 年國際材料科學研究會上被提出,一路到今日,國際間對此一概念的共識主要包括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廢棄物減量(reduce)和低污染(low emission materials)等特性,從而減少化學合成材料產生的生態負荷和能源消耗。同時,使用自然材料與低 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建材,亦可避免對人體產生危害。

在綠建築標章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也於 2004 年 7 月正式推行綠建材標章制度,以建材生命週期為主軸,提出「健康、生態、高性能、再生」四大方向。舉例來說,為確保室內環境品質,建材必須符合低逸散、低污染、低臭氣等條件;為了防溫室效應的影響,須使用本土材料以節省資源和能源;使用高性能與再生建材,不僅要經久耐用、具高度隔熱和防音等特性,也強調材料本身的再利用性。


在台江國家公園內,綠建材的應用是其獲得 EEWH 認證的重要部分。其不僅在設計結構上體現了生態理念,更在材料選擇上延續了對環境的關懷。園區步道以當地的蚵殼磚鋪設,並利用蚵殼作為建築格柵的填充材料,為鳥類和小生物營造棲息空間,讓「蚵殼磚」不再只是建材,而是與自然共生的橋樑。園區的內部裝修選用礦纖維天花板、矽酸鈣板、企口鋁板等符合綠建材標準的系統天花。牆面則粉刷乳膠漆,整體綠建材使用率為 52.8%。

被建築實體圍塑出的中庭廣場,牆面設計有蚵殼格柵。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日常節能方面,台江國家公園也做了相當細緻的設計。例如,引入樓板下的水面蒸散低溫外氣,屋頂下設置通風空氣層,高處設置排風窗讓熱空氣迅速排出,廊道還配備自動控制的微噴霧系統來降溫。屋頂採用蚵殼與漂流木創造生態棲地,創造空氣層及通風窗引入水面低溫外企,如此一來就能改善事內外氣溫及熱空氣的通風對流,不僅提升了隔熱效果,減少空調需求,讓建築如同「與海共舞」,在減廢與健康方面皆表現優異,展示出綠建築在地化的無限可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島式建築群分割後所形成的巷道與水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綠建材的部分,另外補充獲選為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新建工程,其採用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較低的建材,比方提高高爐水泥(具高強度、耐久、緻密等特性,重點是發熱量低)的量,並使用能提高混凝土晚期抗壓性、降低混凝土成本與建物碳足跡的「爐石粉」,還用再生透水磚做人行道鋪面。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同樣入選 2023 年綠建築的還有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首先,他們捨棄金屬建材,讓高爐水泥使用率達 100%。別具心意的是,他們也將施工開挖的土方做回填,將有高地差的荒地恢復成平坦綠地,本來還有點「工業風」的房舍告別荒蕪,無痛轉綠。

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等等,這樣看來建築夠不夠綠的命運,似乎在建材選擇跟設計環節就決定了,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建築是活的,需要持續管理–有智慧的管理。

第三招:智慧管理與科技應用

我們對生態的友善性與資源運用的效率,除了從建築設計與建材的使用等角度介入,也須適度融入「智慧建築」(intelligent buildings)的概念,即運用資通訊科技來提升建築物效能、舒適度與安全性,使空間更人性化。像是透過建築物佈建感測器,用於蒐集環境資料和使用行為,並作為空調、照明等設備、設施運轉操作之重要參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推動建築與資通訊產業的整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 2004 年建立了「智慧建築標章」制度,為消費者提供判斷建築物是否善用資通訊感知技術的標準。評估指標經多次修訂,目前是以「基礎設施、維運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智慧創新」等六大項指標作為評估基準。
以節能管理指標為例,為了掌握建築物生命週期中的能耗,需透過系統設備和技術的主動控制來達成低耗與節能的目標,評估重點包含設備效率、節能技術和能源管理三大面向。在健康舒適方面,則在空間整體環境、光環境、溫熱環境、空氣品質、水資源等物理環境,以及健康管理系統和便利服務上進行評估。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充分展現智慧建築應用綜合佈線、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及智慧創新 8 大指標先進技術,來達成兼顧環保和永續發展的理念,也是利用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打造的指標性建築,受到國際矚目。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11年優良智慧建築專輯」(新北市政府提供)

在興建階段,為了保留基地內 4 棵原有老樹,團隊透過測量儀器對老樹外觀進行精細掃描,並將大小等比例匯入 BIM 模型中,讓建築師能清晰掌握樹木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確保施工過程不影響樹木健康。此外,在大樓啟用後,BIM 技術被運用於「電子維護管理系統」,透過 3D 建築資訊模型,提供大樓內設備位置及履歷資料的即時讀取。系統可進行設備的監測和維護,包括保養計畫、異常修繕及耗材管理,讓整棟大樓的全生命週期狀況都能得到妥善管理。

智慧建築導入 BIM 技術的應用,從建造設計擴展至施工和日常管理,使建築生命周期的管理更加智慧化。以 FM 系統 ( Facility Management,簡稱 FM ) 為例,該系統可在雲端進行遠端控制,根據會議室的使用時段靈活調節空調風門,會議期間開啟通往會議室的風門以加強換氣,而非使用時段則可根據二氧化碳濃度調整外氣空調箱的運轉頻率,保持低頻運作,實現節能效果。透過智慧管理提升了節能效益、建築物的維護效率和公共安全管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結

綠建築、綠建材與智慧建築這三大標章共同構建了邁向淨零碳排、居住健康和環境永續的基礎。綠建築標章強調設計與施工的生態友善與節能表現,從源頭減少碳足跡;綠建材標章則確保建材從生產到廢棄的全生命週期中對環境影響最小,並保障居民的健康;智慧建築標章運用科技應用,實現能源的高效管理和室內環境的精準調控,增強了居住的舒適性與安全性。這些標章的綜合應用,讓建築不僅是滿足基本居住需求,更成為實現淨零、促進健康和支持永續的具體實踐。

建築物於魚塭之上,採高腳屋的構造形式,尊重自然地貌。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1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2013年十大性學研究
果殼網_96
・2014/02/09 ・2366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文/IvyWP

科學研究總是乏味古板而又過於複雜?那不過是不值一提的刻板印象。其實科學很多時候比人們想像中更沒節操。從窺探床笫之歡到詢查私密幻想, 性學研究更是從來都不無聊。

2013年有哪些最讓人臉紅心跳的性學研究結果?馬上揭曉。

1. 多做家務不性福?

今年二月在《美國社會學評論》(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男女在承擔家務方面的平等化似乎並不能讓他們在床上更轟烈火熱。研究者們發現。做「女性化」家務如煮飯、洗衣服的男性與不做這些家務的男性相比,性生活次數反而更少。不過,這個研究只呈現了相關性,因此做家務可能不是導致性生活減少的直接原因。雖然研究者指出在家務上平等的關係可能會小兩口沒那麼激情四射,但也有研究結果表明這種平等關係會讓人幸福感更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相關果殼報導:做愛還是做家務?這是一個問題

2. 小寶寶誕生,做愛先等等

醫生通常認為新媽媽們在生產完6周以後可以開始性生活,但大多數女性會選擇等待更長的時間,至少對於陰道性交而言是這樣。《英國婦產科學雜誌》(BJOG)的一項研究發現,在產後6周內,有41%的女性恢復陰道性交,到8周內這一比例升至65%。而產後12周內,恢復性生活的女性達到78%,直到6個月內,該比例才升到為94%。然而,超過半數(53%)的女性在產後六週內都進行過某些性活動。

NgapcBC8Cb4ojcGzw-p1vrzUcLFn3ZAV2QWgiutUihb0AQAAVQEAAEpQ
寶寶出生,媽媽很忙,爸爸得等等哈。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3. 新爸爸們也不急

寶寶們的出生並不止會使媽媽們的性生活發生改變,爸爸們的生活也會經歷高潮和低潮。根據今年八月在《性醫學雜誌》(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上的研究結果,疲勞、壓力以及夜間哭鬧的寶寶是導致初為人父的男人們性慾下降的主要因素。而女性的哺乳行為和陰道出血則對丈夫的性慾沒有太大影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4. 性愛緩解頭痛

根據今年三月發表在《頭痛》(Cephalagia)中的一項研究結果,約有三分之一的偏頭痛患者在性生活過後疼痛有所緩解。「親愛的,我頭疼」聽起來也許更像是挑逗性的邀請而非推搪性愛的藉口了。雖然性愛緩解偏頭痛的機制尚不清楚,但研究者表示,在性交時大腦分泌的內啡肽可能具有鎮痛作用。

ZRvidABXkDpEaGmcK5X3t2LSUo3K8oeZftaVgMnIWuTcAgAACgIAAEpQ_645x459
愛情果真是靈藥?圖片來源:hoyquehay.net

5. 蝙蝠也會口交

顯然,人類並不是唯一一個會在性方面妙想聯翩的物種。在今年三月,《PLOS ONE》上的一項研究指出,一種叫印度狐蝠(Pteropus giganteus)的蝙蝠也很有情趣——雄性蝙蝠會在插入前對雌性進行口交。研究者表示,這一做法可能會延長交配時間,也許能提高受孕幾率。此外,它們這樣做也有可能是為了將競爭者的精液從雌性蝙蝠陰道中除去。

相關果殼報導:【無節操向】情趣蝙蝠之 昔有深喉,今有品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6. 一夜情沒那麼流行

大眾媒體眼中的現代大學生們似乎是遊走於床榻間的一夜情愛好者。然而,研究者在美國社會學協會(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年會上指出,這種描述顯然被過分誇大了。研究者比較了2002-2010和1988-1996兩段時間內對18-25歲人群的全國代表性調查結果,發現在兩組被訪人群中,約31%的人表示他們在過去一年中只有過1個性伴侶;只有一半的人表示在18歲後有過兩個以上的性伴侶。也就是說,與上一輩的同齡人相比,現代大學生在性生活方面並沒有變得更加隨便。

相關果殼報導: 大學生進入「勾搭時代」了?

7. 做愛也是鍛鍊?

如果上條中所說的是真的,那麼那些大學生們可能錯過了一些燃燒卡路里的機會。在十月發表在《PLOS ONE》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者讓情侶們在日常性生活時使用便攜式監測器,發現男性在性交中平均每分鐘能消耗4.2卡路里熱量,女性則平均每分鐘消耗3.1卡路里——這比走路消耗的卡路里高,但不如慢跑。研究者表示,雖然性交可能不是最高效的減肥鍛鍊方式,但如果適量進行,它可以算作一個人日常運動的一部分。

相關果殼報導:減肥,做愛比跑步更高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8. 性愛太隨便,高潮會不見?

十一月,有研究者針對對600名大學生做了一個研究,發現對女性來說,隨便的一夜情多數時候都虎頭蛇尾,和跟固定伴侶做愛的女性相比,一夜情的女性達到高潮的可能性低了一半。研究者表示,由於戀愛伴侶瞭解她的喜好,並且關心她的需求,所以處在穩定關係中的女性更容易獲得性高潮。另一則關於高潮的報導發現,高潮可能從腳上發生。《性醫學雜誌》報導了一位55歲的女性的神奇體驗,一股猶如性高潮的快感會從她的左腳開始,沿著腿向上到達陰道。

相關果殼報導:隨意勾搭,女性難高潮

9. 激素如何影響性生活

要揭示激素對女性性慾的影響是很困難的,一部分原因是許多戀愛中的女性做愛時其實心裡並不太想做。但在十月的《性醫學雜誌》的一篇論文中,研究者仔細探究了與排卵相關的激素是如何影響女性性慾的。結果表明單身女性在排卵期會進行較多性行為,說明排卵期可能提高女性性慾,然而研究發現非單身女性的性慾受生理影響較小。

相關果殼報導:排卵期愛性幻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0. 男性避孕

今年,人們繼續在尋找除安全套以外高效安全的男用避孕方式。一項囓齒動物研究或許為人們帶來希望:這種方法利用一系列藥物,能在不干擾精子產生的情況下,阻斷精子從輸精管中通過並自尿道口射出這一過程。雖然從動物實驗到人類藥物試驗中間還有很長一段路,但研究者仍然充滿希望——儘管這個問題還很棘手。「射出物減少,男人可能會感到困惑不安。」 研究者們在發表於《PNAS》上的文章中寫道。

Fgn7ZypEWFmfA7DRw2R3NbTAwVsVxpeQEnMrVyX5NcppAgAAoAEAAEpQ
安全高效的男用避孕藥何時問世?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PS: 科研如果無趣,怎麼會有人搞科研。

資料來源:

Stephanie Pappas. Sex Studies: Blushworthy Headlines of 2013. Live Science.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轉載自果殼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果殼網_96
108 篇文章 ・ 9 位粉絲
果殼傳媒是一家致力於面向公眾倡導科技理念、傳播科技內容的企業。2010年11月,公司推出果殼網(Guokr.com) 。在創始人兼CEO姬十三帶領的專業團隊努力下,果殼傳媒已成為中國領先的科技傳媒機構,還致力於為企業量身打造面向公眾的科技品牌傳播方案。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台灣女孩愛白男?跨國戀情的真面目!
海苔熊
・2013/06/27 ・6249字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SR值 569 ・九年級

(警告:本文因行文需要,有輕微裸露、性暗示字眼,未成年者請斟酌之。另,強烈建議參考最新的分析結果:http://pansci.asia/archives/45112)

最近洋版李宗瑞鬧得沸沸揚揚,就連前幾天我吃飯時,阿爸都一邊咬著雞腿問我:「現在的台灣女孩,真的都崇洋媚外厚?」

在Yahoo Answer有人問過這問題,但下面的回應大多是否定的;也有人在八卦版做了實驗──當他在文中分享他用洋男照在SKOUT上「釣」到的女性照片,並黯黯地說這是我們「一輩子也要不到的照片」時<1>,有些人竟然有種「被同理到」的感覺(OS:T^T對,你說的沒錯……)。

為什麼會這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女生真「哈」白人男生嗎?這麼偏頗的論述,為什麼還會有人相信?如果不是,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男生推文說中肯?

真正的事實是:台灣女性的偏好可能因人而異,但此現象著實掀起台灣男性的焦慮

 

崇洋的西餐妹,花心的西洋男?六個典型的刻板印象

多年前就有人曾經對這些問題,進行一項質性研究[1]。他訪談了26位平均26歲、有跨國戀情經驗的女性,與五位與台女交往的洋男(泛指歐裔白人男子(Caucasian),不是這個)。

研究中指出「台女白男」的配對,在PTT有被汙名化的現象。下面是幾個典型的刻板印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表一:台女白男的刻板印象與汙名化
 刻板印象 針對台灣女性(下稱台女) 針對白種男性(下稱洋男)
 外貌打扮 典型東方臉:鳳眼、黑長髮
穿著曝露
典型西方臉:金髮碧眼
 性 哈洋屌
性慾強
性器又長又軟
性能力強
 特質 外向、主動 浪漫、紳士
交往對象 非洋男不愛,好吃西餐 不專情,腳踏多條船
 社經地位 (較少提及) 多金、出手大方、在國外混不下去
 認識場合 大多在夜店認識
 (取自:《”White”男人惹人愛?後殖民觀點的台灣女性主體經驗》表2-1)[1]

1.台灣女性崇洋? 

相較於台灣男生,台灣女生真的對國外男生比較有興趣嗎? 首先,這是一個以偏概全的論述,其實只要舉出任何一個反例就可反駁之。再者,以此研究訪談的26位台女為例,平均交往過2.23個台灣男友(或伴侶),1.46個國外男友<2>,可見得這些女生並非都「只愛洋人」,甚至大部分(77%)都有交過台灣男友;最後,如果以修成正果步入禮堂的配偶數來看,雙方都是台灣人的結婚對數還是大勝外籍配偶(這其中有一大部分還是由對岸貢獻,洋男台女的配對,相較之下真的是少之又少)。對於「台女崇洋」一假設,可能還要重新審視。

2.台女只是想要錢?洋男跨海來撒錢?   

至於撒錢的部分,可能剛好跟你想像的相反。研究者在後續的分析中指出,洋男友的戀愛觀念反而比較「平等」。相較一些於「幫女生提包包」、「吃飯請客」、「照顧」女友的台灣男性,洋男友傾向給彼此留更多自由的空間,以「支持」(supportive)取代「讓我照顧你」(take care of you)──當然,這和部分女性想像中的「洋男都比較體貼浪漫」(也是刻板印象之一)相反,的確使得有些台灣女性在和洋男交往時感到不習慣,但大多漸漸學會獨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3.台灣女性比較隨便?

台灣女生真的比較隨便嗎(Taiwanese girls are easy)?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先定義「隨便」一詞。姑且把「比較標準」定為台灣男性。

  1. 如果「隨便」=常發生一夜情。 台灣女性比較容易有一夜情嗎?結果恰恰相反,一項研究顯示,3.20%的網路使用者有一夜情的經驗<3>,其中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網路一夜情經驗、更多性伴侶、更短的交往時間[2]。所以,恩……。
  2. 如果「隨便」=愛劈腿。 一般來說,習慣有「多重伴侶」的人,比較偏向「游移手段」型,隨時有備胎。而在全台一千八百四十七名樣本的分析中,男性這項得分(2.75)顯著高於女性(2.56)[3]。所以,恩……。
  3. 如果「隨便」=看到白人男性就想貼上去、想認識。 這或許是最貼近部分酸民口中對「隨便」的定義,不過卻沒什麼道理,也很遺憾沒有研究探討這個問題。畢竟我們沒有理由相信「想認識台灣男性」比「想認識洋男」更不隨便,而且,為什麼只把焦點放在女性身上呢?

所以,我想修改一下這個問題:什麼樣的人會有「習慣性行為」(Casual sexual behavior)<4>?

John Marshall Townsend與他的夥伴調查了333位男大生與363位女大生發現,不論男女,性態度開放(permissiveness)的人有較多的一夜情;不過在各項性態度上,女性都比較保守、比較無法「有性無愛」(Sex without love)、比較擔心性行為之後會動真感情、較少「習慣性行為」等等(Worry-vulnerability)[4]<5>。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整體來說,真正隨便的反而不是女性。而且,雖然男性在各項指標上都比較「高分」,但做這樣性別差異的結論其實是沒什麼意義的。真正重要的應該是:性態度越開放、追求性刺激的人越有習慣性行為[5]。

4.你願意跟誰一夜情?

其實這篇文章早就會跟大家見面了,只是我將稿子給Z編看的時候,他問了一個致命性(?)的問題:「台灣女跟台灣男發生一夜情的比例」與「台灣女跟洋男發生一夜情的比例」,誰比較高?

所以我只好翻山越嶺、三顧茅廬、六出邔山地找了好多天文獻,無奈並沒有找到相關的調查報告(所以,請協助我們調查,本匿名問卷共計10題)。雖然如此,我們還是可以將這個問題修改成這樣:我們究竟喜歡跟誰發生一夜情? Li等人曾針對男女的「伴侶偏好」(包括一夜情與婚姻伴侶的偏好)進行調查[6],結果如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表二:不同性別在不同擇偶目標下所強調的特質
 女性優先重視(prioritized)  男性優先重視
一夜情對象
  • 外表
  • 男子氣概(Muscularity and masculinity)
  • 外表,外表,還有外表(Physical attractiveness even more than women)
  • 胸部與臀部(Breasts and buttocks)
 婚姻對象
  • 社會地位與資源
  • 善良(kindness)
  • 能力(intelligence)
  • 外表
  • 善良(kindness)
  • 能力(intelligence)
 摘自:<Sex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preferences for short-term mates: what, whether, and why>[6]

綜合這些現象來看,與其說這些「西餐妹」喜歡「白」人男子,不如說她們是受到對方的社會地位、善良、氣魄或能力吸引。換言之,如果今天一個帥氣善良又多金的台灣男子,與其貌不揚、身無分文又陰柔的洋男同時站在吧檯前,很難說她們不會選擇前者。

洋男真的有比較好嗎?Li的研究雖然沒有比較種族,但過去研究顯示,男性偏好皮膚偏淺的女性,女性反而偏好膚色較深的男性[7],在台灣的研究也獲得類似的結果[8]<6>。

5.洋男用情不專?

這要看比較的標準是什麼。如果是「洋男比洋女更不專情?」,這個問題上面已經回答過了,以美國人來說,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是「洋男比亞洲男更花心?」,我手邊沒有直接切入這個問題的資料,不過,仍然可以嘗試回答之。 在Lee的愛情風格裡,「遊戲型」(Ludus)指的是一種玩世不恭、用情不深、遊戲人生的感情觀。Sprecher等人曾調查了美國、俄羅斯與日本人的愛情風格,發現了兩件事情[9]: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在遊戲型的得分上,俄羅斯人(Ludus =2.89)比美國人(Ludus =2.17)和日本人(Ludus =2.20)高。
  2. 美國男生比美國女生更傾向遊戲型,但這個現象在俄羅斯人與日本人身上並不顯著(也就是亞洲男生和亞洲女生遊戲型得分相仿)。 可惜的是,該研究並沒有比較美國男(Ludus =2.40)、俄羅斯男(Ludus =2.92)與日本男(Ludus =2.17)遊戲型戀愛風格是否有差別。在後續研究中,也華人與洋人在此一風格也沒有差異[10]。 總而言之,從愛情風格的角度,我們沒有證據可以說明「洋男比亞洲男更花心」。

6.洋男比較大?

「真愛無國界板」(Cross Cultural Romance, CCR,曾被戲稱為ㄈㄈ尺)最常見、也最難聽的刻板印象,就是批評這些女性「哈洋屌」。有些人會問「他們比較大嗎?」、「感覺舒服嗎」等充滿攻擊性的問題。 其實,如果真的對陽具大小有興趣,去查維基百科就有了。幾位受訪者指出,洋男的陽具其實和台男差不多<7>,而且這也不是「想和洋男交往」的關鍵因素。真要說的話,洋男比較會希望在過程中讓「雙方」都舒服,而不是只顧著自己爽而已[1]。 總之,這樣的「陽具焦慮」,與其說是諷刺女性,不如說是一種「外團體貶損」(out group discrimination),動機雖出於「非我族類,其心必異」<8>,卻讓這些跨國情侶感到很受傷。

其他的刻板印象,如「典型東方美假說」洋男特愛丹鳳眼、黑長髮、溫順東方小女人)或「可慾白人特徵假說」(藍眼、金髮、浪漫、對英語的崇敬)等等,雖然的確描繪部分跨國戀情中,台女與洋男的相互期待,但這些想像與期望,在交往之後還要面對更多的困難與挑戰。

愛在他國:跨種族的戀情

縱使台灣這方面的研究甚少,但跨種族的戀情並不是台灣的專利,所以我們或許可以參考「其他國籍的亞洲人」是怎麼戀愛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一個灑狗血(?)的研究是Ayse等人做的,他們請120位平均22.2歲的歐裔與亞裔加拿大人來閱讀一個故事,內容是一個歐裔(或亞裔)加拿大青少年(女)愛上異族,但父母強烈反對之類的羅密歐茱麗葉式劇情(腦內小劇場:噢!班恩,我是不會離開你的!噢!柯莉絲提,今夜三點我在港口等妳,我們一起走!)

在他們看完故事後,問這些大學生「支持爸媽的程度」與「支持孩子的程度」。 結果發現,雖然大部分的人都比較支持孩子,但是在「支持爸媽的程度」上,亞裔學生顯著高於歐裔學生,這樣的現象在「亞裔男大生」身上更為明顯;而在後續的研究中也發現,相較於亞裔女大生,亞裔男大生更為保守、更無法接受跨種族戀情[11]!

另一個研究由Shana Levin等人在一種族混雜的學校所進行。他們針對3877位大學生進行長期追蹤,發現三件有趣的事情[12]

  1. 較不排外者,比較有可能與異族情人交往
  2. 和異族情人交往久之後,「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外團體貶抑會下降。
  3. 一般來說,大多數的人「第一順位」都會選同種族的人(符合相似性假設),而且亞裔美國人也是。94%的亞裔美國人回答他們曾和亞裔的在一起,但只有39%說他們曾跟美國白人在一起。

整合上面這些研究,不才敝熊的理解如下:

  1. 其實我們找不到證據支持台女(或者至少是亞洲女性)特別「哈」白種洋人。
  2. 相反地,大多數人還是喜歡和同種族的人交往
  3. 但是,亞洲男性的確比較不能接受跨種族戀情

真實的焦慮,偏頗的印象

因此,有些媒體對這些跨國戀者的渲染是偏頗的,但文化殖民對台灣男性所產生的焦慮卻是真實的!而且,這並不是跨國戀的全部。

整體來說,跨種族的戀情和一般同種戀情在關係品質、會面臨的衝突類型等等,並沒有太大差別[13]。只是,兩人在相處的過程中,會受到親友的不支持、要忍受路人的眼光、經歷語言文化、生活習慣與價值觀的差異等等威脅[1],這些都是更重要、更值得討論、更需要去克服的──但我們卻很少談。

一般來說,文化差異的討論越多(Open communication),就較少面臨關係裡的失落(distress) [14];這些跨種族的情侶,也在的確戀愛的過程中,一點一點,減少了對外國人的成見[12]。

下次,如果你再想對洋男台女的配對做出回應,可能要先問問自己兩個問題:

  1. 你的回應,是不是正反映了你的焦慮?
  2. 如果別人也這樣評論、檢視你的感情,你覺得舒服嗎?

最後,我想引研究中一位受訪者的經典體悟做結[1]:「人生裡不做愛的時間比做愛的時間長很多,挑個屌再大或再會做前戲的也沒有意義,還是要找個不做愛時,也能很合的比較重要!」

註解

  1. 這個實驗的精神很好,但似乎無法排除一些混淆變相。如果問題是「在SKOUT上,相較於台灣男,台灣女比較容易受到洋男的吸引,而向洋男攀談認識」,那麼要有一個台灣男性的對照組,最好連帥氣度等其他條件都能差不多,然後觀察「上鉤」的女性是否有顯著差異。不過,無論在SKOUT上做出來的實驗結果為何,依然無法類推到真實環境中,因為會使用該APP的,只是某一特定族群。
  2. 統計自該文附錄,欲知細節者可參閱原文。但本文樣本數過少,不宜作過度推論。
  3. 問人家有沒有發生過一夜情,其實是很敏感的。有項研究用改良的方式詢問,估計出台灣有一夜情經驗的男性為7.83%,女性為6.71%。不過,不論用什麼估計法,一夜情經驗的比例都是男高於女[15]。
  4. 包括前一年擁有的性伴侶、一夜情數目、想要發生無性之愛的意圖(Intentional sexual relations without emotional involvement)等等。
  5. 有趣的是,此研究發現,女性的性伴侶越多,越怕動真感情;但男性卻呈顯相反的情形。此外,此研究在美國進行,類推性還需多加考量。
  6. 或許是在男人眼裡白色象徵著溫柔純潔;在女性眼中皮膚黑的男子象徵力量與可靠。膚色與擇偶的關係,其他研究有更多討論[16];也有學者指出日本男性較看重女性的膚色,西方人則較重視女生的身材(例如腰、臀)(p.170-171)。當然,萬事都有其限度,白到嚇死人的女生或黑到看不見的男生,吸引力反而會下降[8]。
  7. 如果你不相信這些人說的,有研究者曾比較幾個國家的屌大小:美國人平均陰莖長度為8.85(軟時)~12.45(硬時)cm,周長9.71cm;韓國人平均陰莖長度為6.9(軟時)~9.6(硬時)cm,周長8.5cm[17]。至於長度對性愛滿意度的重要性,目前的研究尚未有一致看法[17-19]。
  8. 研究者指出,對台灣女性交白人男友的性污名論述,最早可追朔到1960年代的「休息復原計畫」(Rest and Recreation Program,簡稱R&R)[1]。
  9. 本文中所有性別差異均只描述平均值,尚需考量個別差異;另外,引用之質性研究[1]雖尚未發表,但非常有可讀性,非常建議一讀。
  10. 為討論此議題,本文用了很多性別歧視字眼,敬請見諒。
  11. 圖片引自金牌大風這裡這裡

延伸閱讀

  1. 張德瑩, “White”男人惹人愛?後殖民觀點的台灣女性主體經驗, in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學位論文2009, 高雄醫學大學. p. 1-123.
  2. 熊威, 網路人際關係的行為意圖:網路交友與網路一夜情, 2008, 臺北大學.
  3. 卓紋君, 臺灣人愛情風格之分析研究. 中華輔導學報, 2004. 16: p. 71-117.
  4. Townsend, J.M. and T.H. Wasserman, Sexual Hookup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Sex Differences in Emotional Reactions.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2011. 40(6): p. 1173-1181.
  5. Lu, H.Y., Sexual Sensation Seeking as a Driver of Acceptance of Cybersex, Multiple Sexual Partners and One-night Stands.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2009. 12(1): p. 96-96.
  6. Li, N.P. and D.T. Kenrick, Sex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preferences for short-term mates: what, whether, and why. Joum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6. 90(3): p. 468-89.
  7. Vandenberghe, P.L. and P. Frost, SKIN COLOR PREFERENCE, SEXUAL DIMORPHISM AND SEXUAL SELECTION – A CASE OF GENE CULTURE COEVOLUTION. 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 1986. 9(1): p. 87-113.
  8. 吳惠婷, 膚色白皙的吸引力與性別差異, in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學位論文2011, 臺北教育大學. p. 1-73.
  9. Sprecher, S., et al., LOVE – AMERICAN STYLE, RUSSIAN STYLE, AND JAPANESE-STYLE.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994. 1(4): p. 349-369.
  10. Goodwin, R. and C. Findlay, ”We were just fated together”… – Chinese love and the concept of yuan in England and Hong Kong.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997. 4(1): p. 85-92.
  11. Uskul, A.K., R.N. Lalonde, and L. Cheng, Views on interracial dating among Chinese and European Canadians: The roles of culture, gender, and mainstream cultural identity.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07. 24(6): p. 891-911.
  12. Levin, S., P.L. Taylor, and E. Caudle, Interethnic and interracial dating in college: A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07. 24(3): p. 323-341.
  13. Troy, A.B., J. Lewis-Smith, and J.P. Laurenceau, Interracial and intraracial romantic relationships: The search for differences in satisfaction, conflict, and attachment style.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06. 23(1): p. 65-80.
  14. Reiter, M.J. and C.B. Gee, Open communication and partner support in intercultural and interfaith romantic relationships: A relational maintenance approach.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08. 25(4): p. 539-559.
  15. 王智立 and 吳又親, 應用分層隨機作答模式於“一夜情”敏感性問題之實證研究. 智慧科技與應用統計學報, 2009. 7(2): p. 49-61.
  16. Madrigal, L. and W. Kelly, Human skin-color sexual dimorphism: A test of the sexual selection hypothesis. Reply to Frost (2007).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 2007. 133(1): p. 780-781.
  17. Mondaini, N. and P. Gontero, Idiopathic short penis: Myth or reality? Bju International, 2005. 95(1): p. 8-9.
  18. Stulhofer, A., How (un)important is penis size for women with heterosexual experience?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2006. 35(1): p. 5-6.
  19. Francken, A.B., et al., What importance do women attribute to the size of the penis? European Urology, 2002. 42(5): p. 426-43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海苔熊
70 篇文章 ・ 472 位粉絲
在多次受傷之後,我們數度懷疑自己是否失去了愛人的能力,殊不知我們真正失去的,是重新認識與接納自己的勇氣。 經歷了幾段感情,念了一些書籍,發現了解與頓悟總在分手後,希望藉由這個平台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與閱讀心得整理,幫助(?)一些跟我一樣曾經或正在感情世界迷網的夥伴,用更健康的觀點看待愛情,學著從喜歡自己開始,到敏感於周遭的重要他人,最後能用自己的雙手溫暖世界。 研究領域主要在親密關係,包括愛情風格相似性,遠距離戀愛的可能性,與不安全依戀者在網誌或書寫中所透露出的訊息。 P.s.照片中是我的設計師好友Joy et Josép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