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27
0

文字

分享

5
27
0

謠言大破解!新冠病毒疾病 (COVID-19) 疫苗的 Q & A(更新日:02/27)

miss9_96
・2021/02/23 ・4254字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SR值 555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Q 01:打了疫苗還是會感染?

(點此看謠言)

“提醒一下,真實的事件:打過針並非是不會得 Covid-19, 只是得到了之後沒有反應,不發燒、不咳嗽

A:正確。「打了疫苗就一定不會感染」是對疫苗的錯誤理解。疫苗是以「預防重症」和「降低有症狀感染」為目標。因此打了疫苗不代表吃了無敵星星,口罩、洗手、社交距離是保護自己和身邊的親友最好的方法之一![1,2]

Q 02:打疫苗前後喝一大杯水可降低不良反應?

(點此看謠言)

A:查無此說法。但曾對藥物、食物、昆蟲叮咬等發生過敏,或有其他疑問,都建議先和醫護同仁溝通。同時接種疫苗後,務必在原施打處(醫院)停留休息30分鐘後才離開。接種後若有任何不適,皆可向醫院尋求協助。 [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無法查證再施打疫苗前後喝水是否可以降低不良反應。圖/Pexels

Q 03:輝瑞疫苗對亞裔保護力只有 74%?

(點此看謠言)(相似謠言)(相似謠言)

“洛杉磯時報揭露 Moderna 疫苗,對亞裔 100% 有效,Pfizer 疫苗,對亞裔只有 74.4%…”

A:不正確。惡意曲解數據。先說結論:現行各疫苗對亞裔的數據都太少,皆沒有特定對亞裔族群做出保護力推論。而謠言提及的數字,在報告裡雖有出現,但因亞裔的受試者、確診人數都過少,無法做出推論。[4,5]

Q 04:嬌生疫苗是最強的疫苗?

(點此看謠言)(相似謠言)

“只需 1針,強生疫苗結果超預期,或成最強新冠疫苗?”

A:不正確。強生/嬌生(Johnson & Johnson)疫苗在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02/26之會議資料中顯示,該疫苗對避免中/重症的保護力為66.9 %,避免整體感染(包含輕症)的保護力為66.9 %。保護力遜於輝瑞-BNT、莫德納等疫苗,但優勢為單劑即可,和保存條件友善(2-8℃)。[6]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COVID-19 疫情影響全球,許多有關疫苗施打的謠言開始傳播。圖/Pexels

Q 05:注射疫苗前的六個必知?

(點此看謠言)

A:大致正確。僅有一點略需調整:輝瑞疫苗可對 16-18 歲青少年施打。(註:本文僅針對科學性進行說明,此言論是否為陳筱芬所提出,則不予評論)[7]

Q 06:COVID-19 疫苗這麼快推出,有漏掉什麼步驟嗎?

A:沒漏步驟。主要是因為全人類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投入不可計數的決心和資源。

資源面而言,各國的人力、資金快速地轉到對抗疫情。行政面上,臨床試驗每階段銜接緊密、同時滾動式審查(過往是試驗結束後再整理數據、提交審查且通過後,再進入下一階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一點是本次疫情太嚴重,試驗的受試者、被感染者人數都迅速達標(三期臨床的試驗終點是累積到設定的被感染人數,才能結束試驗)[8]。

Q 07:疫苗是藥廠和比爾蓋茲的邪惡計畫?

(點此看謠言)

“比爾·蓋茲:「利用疫苗,我們可以令人口銳減疫苗包含多種有毒物質,為疫苗公司帶來巨額收入

A:不正確。疫苗經過萬人以上、長期的追蹤實驗,經專家認可安全後才會上市。惡意擷取、曲解內容是極大的邪惡。

謠言認為疫苗是藥廠和比爾蓋茲的邪惡計畫,但實際上則是謠言惡意的曲解。圖/Pixabay

Q 08:挪威施打輝瑞、莫德納疫苗後,造成23人死亡?

(點此看謠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挪威日前施打新冠疫苗後有 23 人死亡…中國官媒隨即呼籲挪威等國暫停施打輝瑞、莫德納等使用 mRNA 技術的疫苗…”

A:不正確。惡意誤導。經路透社(Reuter)事實查核,截至 01/18,挪威已調查其中 13 名死亡病因,並未查出和疫苗有關;且挪威未改變疫苗施打策略。[9,10]

Q 09:中國疫苗使用較成熟技術,比較好?

(點此看謠言)(類似謠言)(類似謠言)

“新技術疫苗可能會生成有毒物質,難以確保安全。中國使用滅活疫苗較成熟,不會有這類問題

A:不正確。去活化(或稱滅活)疫苗是較傳統的技術,使用整顆原始病毒製成。此技術雖然古老,但仍有缺點,因此科學界才持續開發新型技術。

1955 年,曾發生小兒麻痺疫苗內容物裡,仍有活病毒的嚴重失誤,導致 200 名兒童癱瘓、10 名兒童死亡的「卡特事件(Cutter Incident)」;因此科學界也逐漸研發更新的技術,避免使用高毒性的整顆原始病毒做為疫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同時,去活化疫苗引發的免疫力較低,通常需注射多劑。且去活化疫苗只能引起體液型免疫,無法抵禦已在細胞內的病毒。上述的缺點皆是開發新技術的原因。COVID-19 瘟疫奪去太多生命,各家藥廠皆以擅長的技術盡力克制病毒。我們應以科學數據討論疫苗的優劣,而非單以技術的新舊來貶抑他國疫苗。[11,12]

因小兒麻痺而右腳萎縮的男性。圖/Wikimedia Commons

Q 10:疫苗用晶片追蹤接種者?

(點此看謠言)(相似謠言)

“每个预装注射器上都有一个 RFID 芯片试想若以后强制要求每个人注射疫苗,并启用数据追踪系统

A:不正確。想監看你不必用到晶片,跟 FB、Google 下廣告就可以了。

Q 11:疫苗裡有撒旦?

(點此看謠言)(相似謠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疫苗裡還蘊涵稱為 Luciferase(路西弗瑞斯)技術…路西弗就是撒但的名字…”

A:不正確。Luciferase 是會發光的蛋白質。科學家並不想讓每個人變螢火蟲,疫苗裡沒那玩意。

Q 12:RNA 疫苗會插入人體基因、玷污人體?

(點此看謠言)(相似謠言)

“RNA 疫苗有遺傳毒性和插入人體基因組致癌的作用,甚至能玷污、污染到人自身基因,使人的基因不再純淨…”

A:不正確。不可能塞了一段 DNA 或 RNA,人體就會自動地把它們融入基因裡。不然就會看到超多人試著把蜘蛛血打到自己身上了。附帶一提,RNA 療法、疫苗已發展了約 30 年,如果我們能做出蜘蛛人,科學家會搶著讓全世界知道 [13]。

人體不會自動將外來的一段DNA或RNA融入基因。圖/Pixabay

Q 13:輝瑞、莫德納的 RNA 疫苗對來自英國、南非的變種病毒仍有效?

(點此看謠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A:正確。科學家用受試者的血清,觀察抗體是否能對抗來自英國(B.1.1.7)、南非(B.1.351)的突變病毒。實驗顯示疫苗仍可提供保護,但莫德納疫苗面對來自南非的突變病毒時,效力下降,因此已展開新疫苗的研究 [14]。

Q 14:外星人贊助 COVID-19 疫苗?

(點此看謠言)

“疫苗是黑暗勢力的一重要部分,也有外星人參與疫苗注入人體後,會逐步改變人類的 DNA,侵入大腦系統,將人類不知不覺中變成生物電子人

A:不正確。如果有外星人贊助,科學家會搶著讓全世界知道。

保持冷靜,繼續前進。Keep Calm and Carry On.

參考文獻

  1. 蔣維倫 (2021) COVID-19 疫苗試驗解讀:輝瑞、莫德納與牛津疫苗解析。科技報導
  2. 蔣維倫 (2020) 讓免疫系統再次偉大!mRNA疫苗會是COVID-19的救世主嗎?科學月刊
  3. 蔣維倫 (2021) 什麼?RNA疫苗的過敏機率是流感疫苗的十倍?泛科學
  4. US FDA (2020) Vaccines and Related Biological Products Advisory Committee Meeting December 10, 2020_Pfizer-BioNTech COVID-19 Vaccine.
  5. Lindsey R. Baden, M.D., Hana M. El Sahly, M.D., Brandon Essink, M.D., Karen Kotloff, M.D., Sharon Frey, M.D., Rick Novak, M.D., David Diemert, M.D., Stephen A. Spector, M.D., Nadine Rouphael, M.D., C. Buddy Creech, M.D., John McGettigan, M.D., Shishir Khetan, M.D., et al. for the COVE Study Group (2020)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mRNA-1273 SARS-CoV-2 Vaccin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DOI: 10.1056/NEJMoa2035389
  6. Janssen Ad26.COV2.S Vacci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COVID-19. Vaccines and Related Biological Products Advisory Committee Meeting. 2021/02/26.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7. Interim Clinical Considerations for Use of mRNA COVID-19 Vaccines Currently Authorized in the United States. 2021/01/21.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8. 新冠疫苗為何能一年內研發完成並推出市場?- BBC News 中文
  9. Fact check: Discussion of deaths in elderly vaccine recipients in Norway lacks context. 2021/01/21. Reuters
  10. Norway says advice on use of Pfizer vaccine is unchanged. 2021/01/18. Reuters
  11. 林宜玲。人體疫苗之發展。中央研究院
  12. 美國歷史系列147:卡特疫苗事件。美國在台協會
  13. J. Saenz‐Badillos, S. P. Amin, R. D. Granstein (2001) RNA as a tumor vaccine: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
  14. 蔣維倫 (2021) 今晚,你想打那支?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們的保護力。泛科學

核可疫苗知多少?疫苗類型、保護力與施打風險,一次告訴你!

*勘誤,0:44 AZ疫苗是轉錄轉譯整條棘蛋白,並非修飾的棘蛋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5
miss9_96
170 篇文章 ・ 1077 位粉絲
蔣維倫。很喜歡貓貓。曾意外地收集到台、清、交三間學校的畢業證書。泛科學作家、科學月刊作家、故事作家、udn鳴人堂作家、前國衛院衛生福利政策研究學者。 商業邀稿:miss9ch@gmail.com 文章作品:http://pansci.asia/archives/author/miss9

1

20
0

文字

分享

1
20
0
不抽菸也會得肺癌?PM2.5 如何「叫醒」沉睡的癌細胞?
PanSci_96
・2024/06/25 ・4403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好意思,你很可能會得這種癌症。其實,我也是。

它就是台灣十大癌症榜首,肺癌。

現在,根據 2023 年 11 月衛福部發布的最新統計數字,肺癌一年的新增病人數已經超越大腸直腸癌,成為台灣每年癌症發生人數之最,堪稱臺灣人的「國民病」。

可怕的是,肺癌在癌症之中有三個之最:死亡率最高、發現時已經是晚期的比例最高、醫藥費也最高。現在再加上發生人數最高,堪稱從癌症四冠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說肺癌是抽菸的人的事?錯!台灣抽菸人口比例在全球排名 30,比日本、韓國、中國和多數歐洲國家都還低!顯然抽菸並不是肺癌的唯一主因!那難道是二手菸?還是空污惹的禍?還是台灣人的基因天生脆弱?我們到底要怎麼做才能遠離肺癌?

臺灣人的肺癌特別在哪?癌症和基因有關嗎?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說法,肺癌人數的增加,其實與 2022 年 7 月開始推動肺癌篩檢的政策有關。

隨著篩檢量的上升,近年內肺癌的確診人數預期還會再往上。

原來是因為篩檢量啊,那就不用擔心了。但換個角度想,這才是肺癌最可怕的地方,它可能已經存在在很多人身體裡,而我們卻沒能發現它。肺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高達 50% 的患者發現時已經是第 4 期。屆時不只肺部遍布腫瘤,癌細胞可能還轉移到大腦、骨頭等器官,讓治療變得加倍困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付肺癌,最關鍵點是愈早發現愈好。按照國健署統計,如果第 1 期就發現,5 年存活率可達九成以上,第 2 期發現降為六成,第 3 期存活率大約三成,一旦到第 4 期,僅僅剩下一成。

當然,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預防,打從一開始就不讓癌細胞誕生。

那麼我們就要先了解問題到底是出在環境,還是你、我身體中的基因? 過去關於肺癌的遺傳研究,多半以歐美國家為主,套用到我們身上總有些牛頭不對馬嘴。幸好,我這裡一份以臺灣人為主角的大規模研究報告,將為我們揭露答案。

這份研究是由中央研究院團隊主導,結合臺灣大學、臺北醫學大學、臺中榮總等單位的研究,還登上生物領域頂尖期刊《Cell》2020 年 7 月的封面故事。非常具有權威性,不能不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同時,這也是全球第一次完整剖析東亞地區肺癌的成因。他們的主題很明確:「為什麼不吸菸也會得肺癌?」

在西方,肺癌病人裡面只有 20% 左右的人不吸菸。但是在臺灣,卻有超過一半的肺癌病人都不抽菸,顯示有其他致癌要素潛伏在基因裡作怪。另外,臺灣肺癌病人的男女比例和西方人也大不同,臺灣女性通常更容易罹患肺癌。 為了瞭解肺癌,研究團隊取得肺癌病人的腫瘤和正常組織,解讀 DNA 序列和蛋白質表現量,最後鑑定出 5 種和西方人明顯不同的變異特徵。

其中最受關注的,是一種 APOBEC 變異,因為它有可能是臺灣女性為什麼容易罹患肺癌的關鍵。

這種變異特徵屬於內生性的,也就是人體機制自然產生的 bug。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APOBEC 不是指單一基因,它是細胞內負責編輯 mRNA 的一組酵素,包含 11 個成員。主要功用是把胞嘧啶核苷酸(C)轉變尿嘧啶核苷酸(U)。簡單來說,APOBEC 原本是細胞正常活動的一環。但因為它有改寫核酸序列的能力,在 DNA 修復過程同時活躍時,就很有可能出事。這就像是一個創意豐富的阿嬤,看到破損的古畫,就在沒和別人討論的情況下上去東湊西補,用自己的方式重新修復了這件藝術。一個與原本不同的突變細胞可能就這樣產生了。

APOBEC 變異在臺灣女性病人身上特別明顯,舉例來說,60 歲以下沒有吸菸的女性患者,就有高達四分之三有這種變異特徵。研究團隊認為,APOBEC 出錯造成的基因變異可能是導致女性肺癌的關鍵。 除了內生性變異,另外一個容易導致肺癌發生的,就是周遭環境中的致癌物。

致癌物有哪些?

研究團隊總結出 5 種肺癌危險物質:烷化劑、輻射線、亞硝胺(Nitrosamine)、多環芳香烴(PAHs),還有硝基多環芳香烴(Nitro-PAHs)。

其中,亞硝胺類化合物主要來自食品添加物和防腐劑,多環芳香烴大多來自抽菸和二手菸,硝基多環芳香烴則是透過汽機車廢氣和 PM2.5 等毒害肺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unsplash

他們進一步分析,大略來說,女性在不同年紀,致癌因素也有差異。60 歲以下的女性肺癌病人,APOBEC 特徵的影響比較明顯;70 歲以上的女性患者,和環境致癌物的相關度比較高。 既然找到致癌原因,我們該如何著手預防呢?你知道肺癌,其實有疫苗可打!?

空氣污染和肺癌有關嗎?有沒有癌症疫苗?

想預防肺癌,有 2 種對策,一種是「打疫苗」,一種是「抗發炎」。

是的,你沒聽錯,英國牛津大學、跟佛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還有倫敦大學學院在 2024 年 3 月下旬公布,他們正在研發一款預防性的肺癌疫苗,就叫 LungVax。它所使用的技術,和過往牛津大學協同阿斯特捷利康藥廠製造 COVID-19 AZ 疫苗時的方法相似。

他們已經募到一筆 170 萬英鎊的經費,預計未來兩年資金陸續全數到位,第一批打算先試生產 3000 劑。不過,關於這款肺癌疫苗,目前透露的消息還不多,我們挺健康會持續追蹤這方面研究的進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疫苗出來之前,我們還有第二個對策:抗發炎。發炎和肺癌有什麼關係呢?這就要先回到一個問題:為什麼空污會提高得肺癌的機率呢?

一個很直觀又有力的推測是,空污會導致肺部細胞 DNA 突變,因此而催生出腫瘤。

圖/unsplash

但是修但幾勒,科學要嚴謹,不能只看結果。科學史上發生過很多次表象和真實截然不同的事件,空污和肺癌會不會也是這樣?

2023 年 4 月《Nature》的一篇封面故事,明確地說:Yes!肺癌真的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早在 1947 年,就有以色列生化學家貝倫布魯姆(Isaac Berenblum)質疑主流觀點,他提出的新假設是:除了 DNA 突變以外,癌細胞還需要其他條件才能坐大。用白話說,就是肺癌是個會兩段變身的遊戲副本頭目,正常細胞先發生變異,接著再由某個條件「扣下扳機」,突變細胞才會壯大成腫瘤。

也就是説,只要攔住任一個階段,就有機會能防範肺癌。假如這論點正確,全球肺癌防治的方向將會直角轉彎。

《Nature》的研究支持這個假說,扭轉了過去 70 多年來的看法。在這項里程碑研究中,臺灣也是要角。

時間回到 2020 年,《Nature Genetics》上發表了一份針對 20 種致癌物質的研究報告,包括鈷、三氯丙烷和異丙苯等,但注意,這研究指出這些致癌物大多沒有增加實驗鼠的 DNA 變異量。

這個現象實在太違反直覺,過了 3 年,疑團還是懸而未決。直到《Nature》的跨國研究出爐,才解開部分謎底。

英國倫敦佛朗西斯.克利克研究所主導 2023 年的一項研究,他們鎖定對象為肺腺癌。肺腺癌是典型「不吸菸的肺癌」,台灣每 4 個肺癌病人就有 3 人是肺腺癌,尤其是女性肺腺癌患者有高達九成不抽菸。 為了抽絲剝繭探明空污和肺癌的關係,研究團隊聚焦在肺腺癌患者常發生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變異,縮寫 EGFR。他們收集英國、加拿大、韓國和臺灣四國大約 3 萬 3 千名帶有 EGFR 突變的病人資料,進行深入分析,並且發現 PM2.5 和肺腺癌發生率有顯著關聯。研究團隊進一步用小鼠做試驗,把小鼠分成吸入和未吸入 PM2.5 兩組,結果發現吸入組更容易長出惡性腫瘤。

圖/pexels

到目前為止都還不算太意外,然而,團隊切下肺部細胞、分析 DNA 以後發現,DNA 的突變量居然沒有明顯增加!但是有另一件事發生了:堆積在肺的 PM2.5 顆粒會吸引免疫細胞從身體各處聚集過來,並分泌一種叫做 IL-1β 的發炎因子,導致肺組織發炎。

這下子有趣了,根據克利克研究所團隊的檢驗結果,估計每 60 萬個肺部細胞有 1 個帶有 EGFR 突變,這些細胞在發炎環境裡會快馬加鞭生長。相反的,當他們給小鼠注射抑制 IL-1β 的抗體,肺癌發病率就跟著下降。 《Nature》一篇評論引述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分子腫瘤學專家波曼(Allan Balmain)的看法。他總結說,空污致癌的主要機制,可能不是因為空污誘發了新突變,而是持續發炎會刺激原本已帶有突變的細胞生長。換句話說,本來在熟睡的壞細胞會被發炎反應「叫醒」。

這會給肺癌防治帶來巨大衝擊,這樣一來,問題就從「用公衛或醫療方法防止 DNA 變異」變成了「如何抑制發炎」。

人體的細胞每天不斷分裂,用新細胞替換老舊細胞。但是這就像工廠生產線,良率無法百分百,組裝幾十萬產品難免會做出幾件瑕疵品,也就是帶有基因突變的細胞。換句話說,從自然界角度來看,DNA 變異是一種自發現象,醫療手段實際上幾乎不可能阻止。

但是,降低發炎卻是有可能做到的,例如注射抑制 IL-1β 因子的抗體。不過,就公共衛生來說,要給幾千萬人施打抗發炎因子藥物根本不切實際,因為太花錢,而且也可能造成其他的副作用。 波曼在《Nature》評論裡建議,透過簡易可行的飲食方式來降低體內發炎,或許有機會減少某些癌症的風險。這也就是說,科學家應該重新回來審視,怎樣把每天的生活點滴點石成金變成防癌手段。

圖/unsplash

這也等於預告了肺癌的下一階段研究方向,除了內科、外科醫療科技持續精進,尋求預防惡性疾病的最佳飲食要素,也成為聚焦重點。

也想問問你,關於肺癌,你最看好的下一個突破是什麼呢?

  1. 希望有篩檢技術 2.0,不但百發百中,如果連X光都不必照,只要抽血就能順便驗出有沒有癌細胞,那該多好。
  2. 當然是癌症疫苗,最好是能一勞永逸。
  3. 科學證實有效的抗發炎防癌食物組合,我一定立刻加入菜單,不過還是希望味道要好吃啦。

留言告訴我們你的想法吧,如果你覺得這集的內容特別實用,記得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

歡迎訂閱 Pansci Youtube 頻道 獲取更多深入淺出的科學知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1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流感合併肺炎鏈球菌感染恐致命?如何預防?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方式介紹!
careonline_96
・2024/06/14 ・2739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千萬不可小看肺炎鏈球菌!歷史及醫學文獻上告訴我們,即使青壯年感染流行性感冒,合併肺炎鏈球菌感染,可能病程進展快速,短短 48 小時就過世,相當可怕!」台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教授兼科主任陳宜君醫師指出,「如果肺炎鏈球菌由上呼吸道黏膜進入血液,可能侵襲各個器官,演變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患者的狀況可能兵敗如山倒,而住進加護病房;可能因而器官衰竭,如肝腎功能受損,嚴重甚至導致洗腎。這些情況都讓家屬很難過、無法接受。」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確診數,在 2023 年底有明顯上升的趨勢,且感染案例數創三年新高1,民眾務必提高警覺。根據疾病管制署的統計,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患者中,65 歲以上民眾佔了 44.5 %2。陳宜君醫師提醒,換言之有 55.5 % 是 65 歲以下民眾,比例超過一半。肺炎鏈球菌對各個年齡層都有影響,所以不是只有老年人,各年齡層都要注意。

不可輕忽!肺炎鏈球菌潛伏體內,流感合併肺鏈重症高四倍!

除了 5 歲以下嬰幼兒、65 歲以上老年人之外,還有許多族群屬於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高危險族群,包括慢性病患(如慢性腎病變、慢性心臟疾病、慢性肺臟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酒癮者、菸癮者、脾臟功能缺損或脾臟切除、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者、腦脊髓液滲漏者、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者或器官移植者3

此外,原本健康民眾在感染流行性感冒、新冠肺炎等病毒後,呼吸道黏膜免疫會受到影響,續發性細菌感染的機會上升。陳宜君醫師說,台大醫院兒科團隊發表過一個很重要的研究,發現單純得到流感的患童約有 5 % 會住加護病房,而流感合併肺鏈的患童約有 20 % 會住加護病房4,顯示流感合併肺鏈比一般流感的重症風險高出四倍之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肺炎鏈球菌主要存在鼻腔黏膜,當免疫力正常時不會產生問題,但當黏膜免疫力下降時,便可能侵入組織,造成中耳炎、鼻竇炎、肺炎等感染;而免疫力低下患者,便可能發展成重症。陳宜君醫師說,患者會出現發燒、咳嗽、氣喘、噁心、胸痛、頭痛、呼吸急促等症狀,可能進展為肺炎、腦膜炎、關節炎、骨髓炎、心包膜炎、溶血性尿毒症、腹膜炎、敗血症等,危及性命5

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預防勝於治療

面對肺炎鏈球菌感染,預防永遠勝於治療!陳宜君醫師說,肺炎鏈球菌經由飛沫散播,所以可以透過戴口罩、勤洗手、避開擁擠密閉的空間,更積極的做法就是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肺炎鏈球菌可分為 92 種以上血清型,其中約有 30 種血清型會造成人類的感染,所以會針對較常見的血清型製作肺炎鏈球菌疫苗6。目前台灣有結合型疫苗(PCV)與多醣體疫苗(PPV)。

多醣體疫苗(PPV),通常不具備長期免疫記憶。陳宜君醫師解釋,結合型疫苗(PCV)可以誘發 T 細胞免疫,有助產生免疫記憶,提供較長時間的保護力7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顯示,接種一劑結合型疫苗(PCV)後,再接種一劑多醣體疫苗(PPV),有助提升免疫記憶,提供較長時間的保護力,並使保護範圍更廣,能有效降低感染肺炎鏈球菌導致嚴重併發症或死亡的風險8。因此,疾病管制署針對 65 歲以上民眾提供公費疫苗政策:接種 1 劑 13 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及 1 劑 23 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以保護年長者免於重症威脅9

不過,一般年輕族群亦不可輕忽。陳宜君醫師提到,因為肺炎鏈球菌疫苗是準備讓健康民眾施打,所以在研發疫苗時,對安全的要求非常高。結合型疫苗(PCV)與多醣體疫苗(PPV)皆為不活化疫苗,免疫不全者皆可接種,且能夠與流感疫苗同時接種。國際建議在左手臂接種流感疫苗,在右手臂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關於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接種方式,疾病管制署建議:

  • 從未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民眾,可先接種 1 劑結合型疫苗(PCV),間隔至少 1 年後再接種 1 劑多醣體疫苗(PPV)。若是高風險對象,可先接種 1 劑結合型疫苗(PCV)後,間隔至少 8 週後再接種多醣體疫苗(PPV)。
  • 曾接種過 1 劑結合型疫苗(PCV)的民眾,可於間隔至少 1 年後再接種 1 劑多醣體疫苗(PPV)。若是高風險對象,可於接種結合型疫苗(PCV)後,間隔至少 8 週後再接種多醣體疫苗(PPV)。
  • 曾接種過多醣體疫苗(PPV)的民眾,可於間隔至少 1 年後再接種 1 劑結合型疫苗(PCV)10

「肺炎鏈球菌感染不只造成肺炎!」陳宜君醫師叮嚀,「狀況許可時,建議及早接種疫苗,做好預防措施,才能保護自己、保護身邊的人。」

註解

  1.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65 歲以上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三階段開打,呼籲長者接種(access date 2024/3/8)
    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hr4M-Qmi3Fu2KPC3En2a6Q?typeid=9 ↩︎
  2.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肺炎鏈球菌疫苗 (Pneumococcal Vaccine)(accessed date 2023/12/15)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ORBnRmMgImeUqPApKawmwA ↩︎
  3. Hsing, T. Y., Lu, C. Y., Chang, L. Y., Liu, Y. C., Lin, H. C., Chen, L. L., Liu, Y. C., Yen, T. Y., Chen, J. M., Lee, P. I., Huang, L. M., & Lai, F. P. (2022).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fluenza with or withou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co-infection in children.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 Taiwan yi zhi121(5), 950–957. https://doi.org/10.1016/j.jfma.2021.07.012 ↩︎
  4.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accessed date 2024/03/08)
    https://www.cdc.gov.tw/Disease/SubIndex/oAznsrFTsYK-p12_juf0kw
    ↩︎
  5.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 疾病介紹(accessed date 2024/03/08)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MEYvHLbHiWOcLfQKKF6dpw
    ↩︎
  6. Pollard, A. J., Perrett, K. P., & Beverley, P. C. (2009). Maintaining protection against invasive bacteria with protein-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vaccines.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9(3), 213–220. https://doi.org/10.1038/nri2494 ↩︎
  7. Intervals Between PCV13 and PPSV23 Vaccines: Recommendations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 (cdc.gov) (accessed date 2023/12/15) https://www.cdc.gov/mmwr/preview/mmwrhtml/mm6434a4.htm ↩︎
  8.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為提升民眾免疫保護力,10月2日起分三階段擴大65歲以上民眾公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accessed date 2024/03/08) 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q9_r5mAOvcpIPSUvrjGFpw?typeid=9 ↩︎
  9.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肺炎鏈球菌疫苗 (Pneumococcal Vaccine) (accessed date 2023/12/15)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ORBnRmMgImeUqPApKawmwA ↩︎
  10.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肺炎鏈球菌疫苗 (Pneumococcal Vaccine) (accessed date 2023/12/15)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ORBnRmMgImeUqPApKawmwA ↩︎

本衛教文章由台灣輝瑞協助刊登(PP-PRV-TWN-0166-202404)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5

27
0

文字

分享

5
27
0
謠言大破解!新冠病毒疾病 (COVID-19) 疫苗的 Q & A(更新日:02/27)
miss9_96
・2021/02/23 ・4254字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SR值 555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Q 01:打了疫苗還是會感染?

(點此看謠言)

“提醒一下,真實的事件:打過針並非是不會得 Covid-19, 只是得到了之後沒有反應,不發燒、不咳嗽

A:正確。「打了疫苗就一定不會感染」是對疫苗的錯誤理解。疫苗是以「預防重症」和「降低有症狀感染」為目標。因此打了疫苗不代表吃了無敵星星,口罩、洗手、社交距離是保護自己和身邊的親友最好的方法之一![1,2]

Q 02:打疫苗前後喝一大杯水可降低不良反應?

(點此看謠言)

A:查無此說法。但曾對藥物、食物、昆蟲叮咬等發生過敏,或有其他疑問,都建議先和醫護同仁溝通。同時接種疫苗後,務必在原施打處(醫院)停留休息30分鐘後才離開。接種後若有任何不適,皆可向醫院尋求協助。 [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無法查證再施打疫苗前後喝水是否可以降低不良反應。圖/Pexels

Q 03:輝瑞疫苗對亞裔保護力只有 74%?

(點此看謠言)(相似謠言)(相似謠言)

“洛杉磯時報揭露 Moderna 疫苗,對亞裔 100% 有效,Pfizer 疫苗,對亞裔只有 74.4%…”

A:不正確。惡意曲解數據。先說結論:現行各疫苗對亞裔的數據都太少,皆沒有特定對亞裔族群做出保護力推論。而謠言提及的數字,在報告裡雖有出現,但因亞裔的受試者、確診人數都過少,無法做出推論。[4,5]

Q 04:嬌生疫苗是最強的疫苗?

(點此看謠言)(相似謠言)

“只需 1針,強生疫苗結果超預期,或成最強新冠疫苗?”

A:不正確。強生/嬌生(Johnson & Johnson)疫苗在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02/26之會議資料中顯示,該疫苗對避免中/重症的保護力為66.9 %,避免整體感染(包含輕症)的保護力為66.9 %。保護力遜於輝瑞-BNT、莫德納等疫苗,但優勢為單劑即可,和保存條件友善(2-8℃)。[6]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COVID-19 疫情影響全球,許多有關疫苗施打的謠言開始傳播。圖/Pexels

Q 05:注射疫苗前的六個必知?

(點此看謠言)

A:大致正確。僅有一點略需調整:輝瑞疫苗可對 16-18 歲青少年施打。(註:本文僅針對科學性進行說明,此言論是否為陳筱芬所提出,則不予評論)[7]

Q 06:COVID-19 疫苗這麼快推出,有漏掉什麼步驟嗎?

A:沒漏步驟。主要是因為全人類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投入不可計數的決心和資源。

資源面而言,各國的人力、資金快速地轉到對抗疫情。行政面上,臨床試驗每階段銜接緊密、同時滾動式審查(過往是試驗結束後再整理數據、提交審查且通過後,再進入下一階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一點是本次疫情太嚴重,試驗的受試者、被感染者人數都迅速達標(三期臨床的試驗終點是累積到設定的被感染人數,才能結束試驗)[8]。

Q 07:疫苗是藥廠和比爾蓋茲的邪惡計畫?

(點此看謠言)

“比爾·蓋茲:「利用疫苗,我們可以令人口銳減疫苗包含多種有毒物質,為疫苗公司帶來巨額收入

A:不正確。疫苗經過萬人以上、長期的追蹤實驗,經專家認可安全後才會上市。惡意擷取、曲解內容是極大的邪惡。

謠言認為疫苗是藥廠和比爾蓋茲的邪惡計畫,但實際上則是謠言惡意的曲解。圖/Pixabay

Q 08:挪威施打輝瑞、莫德納疫苗後,造成23人死亡?

(點此看謠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挪威日前施打新冠疫苗後有 23 人死亡…中國官媒隨即呼籲挪威等國暫停施打輝瑞、莫德納等使用 mRNA 技術的疫苗…”

A:不正確。惡意誤導。經路透社(Reuter)事實查核,截至 01/18,挪威已調查其中 13 名死亡病因,並未查出和疫苗有關;且挪威未改變疫苗施打策略。[9,10]

Q 09:中國疫苗使用較成熟技術,比較好?

(點此看謠言)(類似謠言)(類似謠言)

“新技術疫苗可能會生成有毒物質,難以確保安全。中國使用滅活疫苗較成熟,不會有這類問題

A:不正確。去活化(或稱滅活)疫苗是較傳統的技術,使用整顆原始病毒製成。此技術雖然古老,但仍有缺點,因此科學界才持續開發新型技術。

1955 年,曾發生小兒麻痺疫苗內容物裡,仍有活病毒的嚴重失誤,導致 200 名兒童癱瘓、10 名兒童死亡的「卡特事件(Cutter Incident)」;因此科學界也逐漸研發更新的技術,避免使用高毒性的整顆原始病毒做為疫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同時,去活化疫苗引發的免疫力較低,通常需注射多劑。且去活化疫苗只能引起體液型免疫,無法抵禦已在細胞內的病毒。上述的缺點皆是開發新技術的原因。COVID-19 瘟疫奪去太多生命,各家藥廠皆以擅長的技術盡力克制病毒。我們應以科學數據討論疫苗的優劣,而非單以技術的新舊來貶抑他國疫苗。[11,12]

因小兒麻痺而右腳萎縮的男性。圖/Wikimedia Commons

Q 10:疫苗用晶片追蹤接種者?

(點此看謠言)(相似謠言)

“每个预装注射器上都有一个 RFID 芯片试想若以后强制要求每个人注射疫苗,并启用数据追踪系统

A:不正確。想監看你不必用到晶片,跟 FB、Google 下廣告就可以了。

Q 11:疫苗裡有撒旦?

(點此看謠言)(相似謠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疫苗裡還蘊涵稱為 Luciferase(路西弗瑞斯)技術…路西弗就是撒但的名字…”

A:不正確。Luciferase 是會發光的蛋白質。科學家並不想讓每個人變螢火蟲,疫苗裡沒那玩意。

Q 12:RNA 疫苗會插入人體基因、玷污人體?

(點此看謠言)(相似謠言)

“RNA 疫苗有遺傳毒性和插入人體基因組致癌的作用,甚至能玷污、污染到人自身基因,使人的基因不再純淨…”

A:不正確。不可能塞了一段 DNA 或 RNA,人體就會自動地把它們融入基因裡。不然就會看到超多人試著把蜘蛛血打到自己身上了。附帶一提,RNA 療法、疫苗已發展了約 30 年,如果我們能做出蜘蛛人,科學家會搶著讓全世界知道 [13]。

人體不會自動將外來的一段DNA或RNA融入基因。圖/Pixabay

Q 13:輝瑞、莫德納的 RNA 疫苗對來自英國、南非的變種病毒仍有效?

(點此看謠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A:正確。科學家用受試者的血清,觀察抗體是否能對抗來自英國(B.1.1.7)、南非(B.1.351)的突變病毒。實驗顯示疫苗仍可提供保護,但莫德納疫苗面對來自南非的突變病毒時,效力下降,因此已展開新疫苗的研究 [14]。

Q 14:外星人贊助 COVID-19 疫苗?

(點此看謠言)

“疫苗是黑暗勢力的一重要部分,也有外星人參與疫苗注入人體後,會逐步改變人類的 DNA,侵入大腦系統,將人類不知不覺中變成生物電子人

A:不正確。如果有外星人贊助,科學家會搶著讓全世界知道。

保持冷靜,繼續前進。Keep Calm and Carry On.

參考文獻

  1. 蔣維倫 (2021) COVID-19 疫苗試驗解讀:輝瑞、莫德納與牛津疫苗解析。科技報導
  2. 蔣維倫 (2020) 讓免疫系統再次偉大!mRNA疫苗會是COVID-19的救世主嗎?科學月刊
  3. 蔣維倫 (2021) 什麼?RNA疫苗的過敏機率是流感疫苗的十倍?泛科學
  4. US FDA (2020) Vaccines and Related Biological Products Advisory Committee Meeting December 10, 2020_Pfizer-BioNTech COVID-19 Vaccine.
  5. Lindsey R. Baden, M.D., Hana M. El Sahly, M.D., Brandon Essink, M.D., Karen Kotloff, M.D., Sharon Frey, M.D., Rick Novak, M.D., David Diemert, M.D., Stephen A. Spector, M.D., Nadine Rouphael, M.D., C. Buddy Creech, M.D., John McGettigan, M.D., Shishir Khetan, M.D., et al. for the COVE Study Group (2020)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mRNA-1273 SARS-CoV-2 Vaccin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DOI: 10.1056/NEJMoa2035389
  6. Janssen Ad26.COV2.S Vacci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COVID-19. Vaccines and Related Biological Products Advisory Committee Meeting. 2021/02/26.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7. Interim Clinical Considerations for Use of mRNA COVID-19 Vaccines Currently Authorized in the United States. 2021/01/21.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8. 新冠疫苗為何能一年內研發完成並推出市場?- BBC News 中文
  9. Fact check: Discussion of deaths in elderly vaccine recipients in Norway lacks context. 2021/01/21. Reuters
  10. Norway says advice on use of Pfizer vaccine is unchanged. 2021/01/18. Reuters
  11. 林宜玲。人體疫苗之發展。中央研究院
  12. 美國歷史系列147:卡特疫苗事件。美國在台協會
  13. J. Saenz‐Badillos, S. P. Amin, R. D. Granstein (2001) RNA as a tumor vaccine: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
  14. 蔣維倫 (2021) 今晚,你想打那支?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們的保護力。泛科學

核可疫苗知多少?疫苗類型、保護力與施打風險,一次告訴你!

*勘誤,0:44 AZ疫苗是轉錄轉譯整條棘蛋白,並非修飾的棘蛋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5
miss9_96
170 篇文章 ・ 1077 位粉絲
蔣維倫。很喜歡貓貓。曾意外地收集到台、清、交三間學校的畢業證書。泛科學作家、科學月刊作家、故事作家、udn鳴人堂作家、前國衛院衛生福利政策研究學者。 商業邀稿:miss9ch@gmail.com 文章作品:http://pansci.asia/archives/author/miss9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找回擁有食物的主導權?從零開始「菇類採集」!——《真菌大未來》
積木文化
・2024/02/25 ・4266字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菇類採集

在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裡的食品與安全在眾目睽睽下被抽離出來,變成後疫情時代最重要的兩個元素。對食物的焦慮點燃人們大腦中所有生存意志,於是大家開始恐慌性地購買,讓原本就已經脆弱、易受攻擊的現代糧食系統更岌岌可危。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的祖先以前就經歷過這一切,留下來的經驗值得借鏡。菇類採集的興趣在艱難時期達到顛峰,這反映了人類本能上對未來產生的恐懼。1 無論是否有意,我們意識到需要找回擁有食物的主導權,循著古老能力的引導來找尋、準備我們自己的食物,如此才能應付食物短缺所產生的焦慮。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裡的食品與安全在眾目睽睽下被抽離出來,變成後疫情時代最重要的兩個元素。圖/pexels

我們看見越來越多人以城市採集者的身分對野生菇類有了新的品味,進而找到安全感並與大自然建立起連結。這並不是說菇類採集將成為主要的生存方式,而是找回重新獲得自給自足能力的安全感。此外,菇類採集的快感就足以讓任何人不斷回歸嘗試。

在這個數位時代,菇類採集是讓我們能與自然重新連結的獨特活動。我們早已遺忘,身體和本能,就是遺傳自世世代代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菇類採集者。走出現代牢籠、進入大自然從而獲得的心理和心靈滋養不容小不容小覷。森林和其他自然空間提醒著我們,這裡還存在另一個宇宙,且和那些由金錢、商業、政治與媒體統治的宇宙同樣重要(或更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這個數位時代,菇類採集是讓我們能與自然重新連結的獨特活動。圖/unsplash

只有願意撥開遮蓋的落葉並專注尋找,才能體認到菇類的多樣性和廣泛分布。一趟森林之旅能讓人與廣大的生態系統重新建立連結,另一方面也提醒我們,自己永遠屬於生命之網的一部分,從未被排除在外。

腐爛的樹幹不再讓人看了難受,而是一個充滿機遇的地方:多孔菌(Bracket Fungi)──這個外觀看起來像貨架的木材分解者,就在腐爛的樹幹上茁壯成長,規模雖小卻很常見。此外,枯葉中、倒下的樹上、草地裡或牛糞上,也都是菇類生長的地方。

菇類採集是一種社會的「反學習」(遺忘先前所學)。你不是被動地吸收資訊,而是主動且專注地在森林的每個角落尋找真菌。不過度採集、只拿自身所需,把剩下的留給別人。你不再感覺遲鈍,而是磨練出注意的技巧,只注意菇類、泥土的香氣,以及醒目的形狀、質地和顏色。

只有願意撥開遮蓋的落葉並專注尋找,才能體認到菇類的多樣性和廣泛分布。圖/unsplash

菇類採集喚醒身體的感官感受,讓心靈與身體重新建立連結。這是一種可以從中瞭解自然世界的感人冥想,每次的發現都振奮人心,運氣好的話還可以帶一些免費、美味又營養的食物回家。祝您採集愉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計畫

菇類採集就像在生活中摸索一樣,很難照既定計畫執行,而且以前的經歷完全派不上用場。最好的方法就是放棄「非採集到什麼不可」的念頭,持開放心態走出戶外執行這項工作。菇類採集不僅是享受找到菇的滿足感,更重要的是體驗走過鬆脆的樹葉、聞著森林潮濕的有機氣味,並與手持手杖和柳條筐的友善採菇人相遇的過程。

菇類採集很難照既定計畫執行,最好的方法就是放棄「非採集到什麼不可」的念頭。採集過程幾乎就像玩捉迷藏,只不過你根本不確定自己在找什麼,甚至根本不知道要找的東西是否存在。圖/unsplash

你很快就會明白為什麼真菌會有「神秘的生物界」的稱號。真菌無所不在但又難以捉摸,採集過程幾乎就像玩捉迷藏,只不過你根本不確定自己在找什麼,甚至根本不知道要找的東西是否存在。但還是要有信心,只要循著樹木走、翻動一下原木、看看有落葉的地方,這個過程就會為你指路。一點點的計畫,將大大增加你獲得健康收益的機會。所以,讓我們開始吧。

去哪裡找?

林地和草原,是你將開始探索的兩個主要所在。林地底層提供真菌所需的有機物質,也為樹木提供菌根關係。橡樹、松樹、山毛櫸和白樺樹都是長期的菌根夥伴,所以循著樹種,就離找到目標菇類更近了。

林地底層提供真菌所需的有機物質,也為樹木提供菌根關係。圖/pexels

草原上也會有大量菇類,但由於這裡的樹木多樣性和環境條件不足,所以菇類種類會比林地少許多。如果這些地點選項對你來說都太遠了,那麼可以試著在自家花園或在地公園綠地當中尋找看看。這些也都是尋菇的好地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澳洲新南威爾斯州奧伯倫

澳洲可以說是真菌天堂。與其他大陸隔絕的歷史、不斷變化的氣候以及營養豐富的森林,讓澳洲真菌擁有廣大的多樣性。澳洲新南威爾斯州(New South Wales)的奧伯倫(Oberon)就有一座超過四萬公頃的松樹林,是採集菇類的最佳地點之一。

在那裡,有廣受歡迎的可食用菌松乳菇(又稱紅松菌),據說這種真菌的菌絲體附著在一棵歐洲進口樹的根部,而意外被引進澳洲。 1821 年,英國真菌學家塞繆爾・弗里德里克・格雷(Samuel Frederick Gray)將這種胡蘿蔔色的菇命名為美味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這的確名符其實,因為「Deliciosus」在拉丁語中意為「美味」。如果想要在奧伯倫找到這些菇類,秋天時就要開始計劃,在隔年二月下旬至五月的產季到訪。

位於澳洲新南威爾斯州的奧伯倫就有一座超過四萬公頃的松樹林,是採集菇類的絕佳地點。圖/unsplash

英國漢普郡新森林國家公園

在英國,漢普郡的新森林國家公園(Hampshire’s New Forest)距離倫敦有九十分鐘的火車車程。它由林地和草原組成,當中有種類繁多的植物群、動物群和真菌可供遊客觀賞,甚至還有野生馬匹在園區裡四處遊蕩。

這片森林擁有兩千五百多種真菌,其中包括會散發惡臭的臭角菌(Phallus impudicus),它的外觀和結構就如圖鑑中描述般,與男性生殖器相似且不常見。還有喜好生長於橡樹上,外觀像架子一樣層層堆疊的硫色絢孔菌(Laetiporus sulphureus ,又稱林中雞)。該國家公園不允許遊客採收這裡的菇,所以請把時間花在搜尋、鑑別與欣賞真菌上。如果幸運的話,該地區可能會有採集團體可以加入,但能做的也僅限於採集圖像鑑別菇類,而非採集食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英國,漢普郡的新森林國家公園由林地和草原組成,當中有種類繁多的植物群、動物群和真菌可供遊客觀賞。該國家公園不允許遊客採收這裡的菇,所以請把時間花在搜尋、鑑別與欣賞真菌上。圖/unsplash

美國紐約市中央公園

甚至紐約市的中央公園也有採集菇類的可能性。雖然在 1850 年代公園建造之時並未刻意引進菇類物種,但這個占地八百四十英畝的公園現已登錄了四百多種菇類,足以證明真菌孢子的影響之深遠。

加里・林科夫(Gary Lincoff)是一位自學成才、被稱作「菇類吹笛人」2 的真菌學家,他住在中央公園附近,並以紐約真菌學會的名義會定期舉辦菇類採集活動。林科夫是該學會的早期成員之一,該學會於 1962 年由前衛作曲家約翰・凱吉(John Cage)重新恢復運作。凱吉也是一位自學成才的業餘真菌學家,並靠自己的能力成為專家。

甚至紐約市的中央公園也有採集菇類的可能性。雖然在 1850 年代公園建造之時並未刻意引進菇類物種,但這個占地八百四十英畝的公園現已登錄了四百多種菇類。圖/wikipedia

進行菇類採集時,找瞭解特定物種及其棲息地的在地專家結伴同行,總是有幫助的。如果你需要一個採集嚮導,求助於所在地的真菌學會會是一個正確方向。

何時去找?

在適當的環境條件下(例如溫度、光照、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菌絲體全年皆可生長。某些物種對環境條件較敏感,但平均理想溫度介於 15~24 ℃ 之間,通常是正要進入冬季或冬季剛過期間,因此秋季和春季會是為採集菇類作計畫的好季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秋季和春季是為採集菇類作計畫的好季節,但因為菇類受溫度變化模式和降雨量的影響很大,所以每年採菇的旺季時間會略有不同。圖/unsplash

當菌絲體從周圍吸收水分時,會產生一股破裂性的力量,讓細胞充滿水分並開始出菇。這就是菇類通常會出現在雨後和一年中最潮濕月份的原因。牢記這些條件,就可以引導你找到寶藏。但也要記得,因為菇類受溫度變化模式和降雨量的影響很大,所以每年採菇的旺季時間會略有不同。

註解

  1. Sonya Sachdeva, Marla R Emery and Patrick T Hurley, ‘Depiction of wild food foraging practices in the media: Impact of the great recession’, Society & Natural Resources, vol. 31, issue 8, 2018, <doi.org/10.1080/08941920.2 018.1450914>. ↩︎
  2. 譯注:民間傳說人物。吹笛人消除了哈梅林鎮的所有老鼠,但鎮上官員拒絕給予承諾的報酬,於是他就吹奏著美麗的音樂,把所有孩子帶出哈梅林鎮。 ↩︎

——本文摘自《真菌大未來:不斷改變世界樣貌的全能生物,從食品、醫藥、建築、環保到迷幻》,2023 年 12 月,積木文化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