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雅文基金會聽語科學研究中心 研究員張逸屏
2020 年全球因為 COVID-19(俗名:新冠肺炎)疫情而受到大規模的影響,人人都需採取一些措施預防疫情擴散。防疫除了保護自己,其實也是為了身邊我們關心的人們。如同知名小兒科醫師黃瑽寧提倡的「為愛防疫」,主要是為了保護家中的長輩、孩子、慢性病患者或免疫力較弱的人。就一般日常生活而言,最主要的防疫措施就是勤洗手和戴口罩了。
視聽兩盲茫,口罩造成的溝通障礙
戴口罩雖然能有效防疫,但長時間戴著可能會覺得悶熱、呼吸不順、說話較久時會覺得有點喘。講話時戴著口罩,也可能會讓別人聽不太清楚,尤其在吵雜環境中特別明顯。口罩有可能會讓人溝通不順暢,其實可從兩個面向來討論:聽覺和視覺。
先來談談視覺的部份:平常我們在對話時,除了用聽的之外,其實還會用看的。除了我們常認知的,許多聽力受損者會用讀唇來了解對方說的話,即使是聽力正常的人,也會利用嘴形和臉部表情等線索,整合視覺與聽覺來幫助語音的理解1。當戴著口罩說話時,不只語音訊息被減弱了2,沒有視覺線索,對話接收也會更加困難。
對於聽力正常的人來說,少了視覺線索或許影響不會太大。但對聽損人士,要使用口語為主要溝通方式時,就少了重要的輔助線索。而若一位聽損者是以讀唇為主要理解口語訊息的方式,那人人戴口罩的情形下,溝通就變得相當令人受挫了!
因此,在疫情肆虐下,有不少人在防疫之餘,仍持續關心弱勢,製作了透明口罩3,4,讓聽損者與他人的溝通能更加順暢。
再來看看聽覺上,戴口罩對語音訊息的影響是什麼?
根據聲學實驗室的量測2,口罩其實是一個低通濾波器,對低頻的聲音幾乎沒有影響,但較高頻(約 2000-7000 赫茲)的語音訊息經過口罩後,振幅(音量)則會衰減。然而,高頻語音通常都帶有釐清語意的線索,所以高頻語音訊號的減弱,對於語言的理解有很大的影響。以中文來說,高頻範圍的語音大多是聲母(像是 ㄓ, ㄘ, ㄒ 等),若聽不清楚這些聲音,可能會把草地聽成掃地(ㄘ vs. ㄙ)、鞋子聽成茄子(ㄒvs. ㄑ)、褲子聽成兔子(ㄎ vs. ㄊ)、舌頭聽成額頭(ㄕ沒有聽到)。
如此,便會造成聽起來句子不合邏輯而無法回應,或是因聽錯而答非所問等情況。如果試著把一段話只保留韻母、去掉聲母來唸唸看,例如「現在都不能出國玩」就會變成「厭愛歐勿ㄥˊ巫ㄨㄛˊ玩」,是不是有一點像戴著口罩又摀著嘴巴說話,雖然都聽得到、但卻悶悶的很不清晰!
一副口罩,拉出了一點五倍的距離
而口罩對高頻聲音的影響程度,根據量測數據2,一般醫療口罩造成的衰減大約是 3-4 分貝,N95口罩則可高達 12 分貝的衰減。
聲音小 3 分貝是什麼意思呢?可以從音量和距離的關係來想像,我們都知道離得愈遠,聲音聽起來會愈小,也就是音量會隨著距離增加而減弱。更精確地說,距離變成 2 倍時,音量會變小 6 分貝5。經過換算6,音量變小 3-4 分貝,大約就是距離變成 1.5 倍的概念。研究指出7,亞洲人和熟人之間感覺舒適的距離約為 80 公分、和陌生人則是 120 公分左右(剛好 80*1.5 就是 120)。
因此,當我們戴著一般醫療口罩和好朋友聊天時,彼此的距離就像是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若是醫護人員戴上厚厚的 N95 口罩,則感覺上距離會變成 4 倍!再加上醫療場域的噪音干擾,可以想見病人──特別是可能患有重聽的長輩──聽得有多麼辛苦。
口罩遮蔽了視覺線索、也影響了聽覺訊息,也難怪在戴口罩又吵雜的公共場所中,我們會發現比較聽不清楚。這樣聆聽困難的狀況,聽常者已經有感,更不用說對聽損者的影響有多大了。其實聽損的情況比一般人想像中要來得普遍。根據衛福部的數據8,全台聽力障礙人數約有 12 萬人,佔總人口約千分之五,也就是大約每 200 人中,就有一位有著不同程度的聽力受損。
真實的比例可能更高,因為輕中度聽損的人可能並未就醫,或是尚未達身心障礙補助的標準,就不會列在衛福部的數據中。可見平常生活中,很可能會和聽力受損的人們說話,也許是家中重聽的長輩,也可能是買東西時遇到的阿伯。
戴口罩這樣做,讓溝通無障礙
那麼,當全民都戴上口罩時,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讓聽力受損的人聽得更輕鬆呢?下面提供一些策略給大家參考,這些方法對一般聽常者在戴口罩時的對話理解也是有幫助的。
最簡單的策略就是說慢一點、清楚一點,但不要大吼大叫!
因為大聲說話時,音量變大的幾乎都是韻母(如 ㄚ 和 ㄨ),反而會覆蓋掉帶有重要語意訊息的聲母(如 ㄑ 和 ㄘ)。如果能減少環境的噪音也會很有幫助,例如換個地方說話、或把電視關掉。也可以在說話前,先拍拍對方或用眼神、動作引起注意。
此外,最好一次一個人說話,避免多人同時講話,也盡量不要邊走邊說話。如果對方實在聽不清楚,與其一直重複愈講愈大聲、愈講愈生氣,不如換句話說,或是用手勢動作來輔助,甚至改用寫的、用手機打字會更有效率。還有許多友善溝通的策略,在雅文基金會的溝通新態度網站9可以找到喔!
我們最希望見到的,當然是這次全球的疫情都能趕快過去。但在目前的情形下,戴口罩仍是不能避免的。即使是沒有疫情時,人人都有感冒生病的時候,為了避免傳染他人,還是會戴上口罩。或是就醫時,醫護人員也都戴著口罩。上述的這些溝通策略,在這些情況下都會有幫助。或是沒戴口罩的情形下,遇到重聽的長輩或聽損者,也能運用這些策略讓溝通更順暢。
因此,在我們為了愛防疫的同時,也別忘了,運用簡單的溝通策略,讓人與人之間能夠溝通無礙!
參考資料
- Tye-Murray, N., Spehar, B., Myerson, J., Hale, S., & Sommers, M. (2016). Lipreading and audiovisual speech recognition across the adult lifespan: Implications for audiovisual integration. Psychology and Aging, 31(4), 380–389.
- Goldin A, Weinstein BE, & Shiman N. (2020). How do medical masks degrade speech perception? Hearing Review, 27(5):8-9.
- design boom: First fully transparent surgical mask soon to be produced on an industrial scale.
- Student Makes Masks with Plastic Panels to Help Aid Communication. Hearing Review (2020, April 3). Retrieved from https://bit.ly/3aPhZ5j
- Hamill, T.A., & Price, L.L. (2019). Ratios, logarithms, and decibels. In The Hearing Science, 3rd (pp. 13-26). San Diego, CA: Plural Publishing.
- Damping of sound level (decibel dB) vs. distance. Retrieved from http://www.sengpielaudio.com/calculator-distance.htm
- Sorokowska, A., Sorokowski, P., Hilpert, P., Cantarero, K., Frackowiak, T., Ahmadi, K., … & Blumen, S. (2017). Preferred interpersonal distances: a global comparison.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48(4), 577-592.
-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20)。身心障礙者人數按季,取自https://dep.mohw.gov.tw/DOS/cp-2976-13815-113.html
- 雅文基金會。聽損溝通小學堂,取自http://communicate.chfn.org.tw/main/lesson
___________
你是國中生或家有國中生或正在教國中生?
科學生跟著課程進度每週更新科學文章並搭配測驗。來科學生陪你一起唸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