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ithium
你也許曾被蘋果前CEO 賈伯斯(Steve Jobs)在史丹佛大學的演講中所鼓舞:「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浪費在重複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條束縛——那說明你活在別人設定的條條框框裡。」人們推崇創新嗎?答案似乎是肯定的。IBM商業價值研究院的一項涵蓋1500名CEO的調查顯示,他們認為在未來成功組織中最重要的領導能力,正是「創造力」[1]。
但現實卻給出了近乎矛盾的答案。許多偉大的創意,都曾遭受過同時代人的嘲笑與擯棄。相信你也曾有過費盡口舌展現創意,卻被他人無情否定的經歷。這到底是因為創意本身不靠譜,還是人們對於創新的態度,本就表裡不一?
不確定讓人們排斥創新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珍妮弗•穆勒(Jennifer Mueller)等人,發現人們有一種反創新的傾向[2]。他們設計了兩個實驗。在第一個實驗中,參與者被分為兩組,其中一組能獲得隨機的獎金。這種方式被證明能喚起這部分參與者一種不確定的感覺。而在第二個實驗中,兩組參與者首先分別撰寫一篇小短文,來支持觀點「對於每個問題,有多種正確的解決方式」或「只有一種正確的解決方式」。研究者認為,第二種觀點能激發參與者去主動減少不確定的感受。
在兩個實驗中,研究者除了直接詢問參與者對於創新和實用的態度,還採用了一種「內隱聯想測驗」的方法,挖掘參與者自己可能也沒有察覺到的潛在想法。參與者要按要求將表示創新(如新奇的、原創的)、實用(如有用的、建設性的)、好(如彩虹、陽光)、壞(如嘔吐、醜陋)的這四種詞分到屏幕上呈現的詞對中。通過比較他們將詞分到「創新/好」、「創新/壞」、「實用/好」、「實用/壞」這四種詞對的反應速度,就可判斷他們對於創新和實用的潛在態度。
創新,抵不過實用
在心理學研究中,創新常常在實用面前敗下陣來。在格羅寧根大學的一項研究中[3],參與者既要從原創性和可行性兩方面對50條改進心理系教學的建議做出評價,還要從中選出四個「最具創意」或是「最好」的主意。分析發現,那些考慮「最具創意」的參與者,其選擇遵循著原創性的標準。但需要選擇「最好的」建議的人,卻更加關注主意的可行性。所以,當在實際做決定時,人們還是著眼在計劃的實用價值,而並未將創意作為考核標準。
這種對於創新的偏見,甚至在一向標榜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課堂中也不例外。美國聯邦學院的一項調查讓老師們評價他們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學生品質[4]。結果那些被認為代表創造力的特點,諸如「堅決的」「愛冒險的」「個人主義的」,並不受老師歡迎。相反,代表著實際傾向的品質,如「實際的」「容忍的」「善解人意的」,卻是老師心目中的理想學生。俄勒岡大學的一項研究也發現,在課堂討論中,教師更喜歡那些與主題有關,而不是獨特的回答[5]。
創新,和挑戰共舞
當然,這樣的研究並沒有否認創新無可替代的價值。知道創新與生俱來的劣勢,踐行者反而更有可能武裝自己,說服他人接受自己的想法。當你在老闆或同事面前展現自己絞盡腦汁的創意卻得不到積極反饋,或在風險投資人面前口若懸河卻換來一個冷眼,也許情況沒那麼糟糕。聽眾可能只是沒有理解你的想法(1999年新浪在摩根斯坦利面前談到未來的戰略是建設「門戶網站」時,一位高層卻嘀咕:「他們要個門幹嗎」),他們排斥的僅僅是創新本身。既然創新常常抵不過實用,那麼詳實的計劃、可行的措施和具體的實踐,一定能為創意增分不少。
正如一位特立獨行的美國導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所說:「如果你不是經常遇到挫折,這表明你做的事情沒有很大的創新性。」所以說,當你選擇創新的時候,也就選擇了一條充滿挑戰、險象環生的道路。創新不僅需要創造者的靈光乍現和奇思妙想,還需要他們運用毅力和技巧,去挑戰人們蘊含在潛意識中對創新的抗拒。
參考文獻
[1] What Chief Executives Really Want
[2] Mueller J S, Melwani S, Goncalo J A. (2011). The bias against creativity: Why people desire but reject creative ideas. From Cornell University,
[3] Rietzschel E, Nijstad B, Stroebe W. (2009). The selection of creative ideas after individual idea generation: Choosing between creativity and impact.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0(1-23).
[4] Westby E L, Dawson V L. (1995). Creativity: Asset or burden in the classroom?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8(1), 1-10.
[5] Beghetto R A. (2007). Does creativity have a place in classroom discussions? Prospective teachers’ response preferences. 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 2(1), 1-9.
原文發表於科學松鼠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