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託夢幫助破案?夢境預言真的有可能嗎?—《怪咖心理學3》

azothbooks_96
・2017/02/10 ・2801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542 ・八年級

  • 【科科愛看書】《怪咖心理學》的作者、心理學博士李察.韋斯曼,在第三集中要帶著讀者挑戰與破解種種超自然現象。不管是心電感應、預知夢、撞鬼,還是靈魂出竅,這些難以解釋的神秘現象可能發生在你身上,或你曾聽別人說過,但這一次科學家們用實驗結果告訴你,到底這是怎麼回事?

從萬眾矚目的林白之子綁架案中,科學家的推論是「無法證明夢境和事件之間有因果關連」。雖然我們可能夢到未來,那些夢並非洞悉未來的神奇遠見。

圖/Max Pixel, CC0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亨利.莫瑞(Henry Murray)畢生致力於揭開人性的奧祕。1930 年代末期,他開發出知名的心理工具「主題統覺測試」(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簡稱 TAT。做 TAT 測試時,實驗人員會讓受試者看各種模糊的圖片,例如一名神祕女子從某個男子的肩頭看過去,然後請他們描述圖中發生什麼事情。這套測試的愛用者指出,訓練有素的治療師可以從這些描述中洞悉某人內心深處的想法,例如可以發現殺人、暴力、謀殺等值得關注的動機。

TAT 測試時,心理學家可藉由受試者描述圖片內容的方向,來推測他們內心的想法。圖/deviantart
TAT 測試會使用情境不明的圖片,來觀察受試者對故事的想法和反應,並藉此洞悉他們的內心。圖/deviantart

莫瑞之所以出名,不只是發明 TAT 而已,二次大戰接近尾聲時,美國政府延攬他來幫忙彙整希特勒的心理狀況。由於莫瑞不可能面對面接觸希特勒,只能用其他的資源來推論,例如希特勒的在校成績、筆跡、演講等等。莫瑞的結論是:希特勒看似外向,其實性格靦腆,有併吞德捷邊境蘇台德地區的深度需求——抱歉,這是我瞎掰的。其實,莫瑞覺得希特勒是「反自戀狂」的典型例子,他會記仇,有強烈的表現欲,喜歡貶低他人,開不起玩笑。

備受矚目的林白之子綁架案

除了研發 TAT 及評估希特勒以外,莫瑞也以一項特別的測試探索夢境預言。

1927 年,美國航空郵件的飛行員查爾斯.林白年僅 25 歲,獨自一人完成飛越大西洋的不間斷航程,因此享譽國際。兩年後林白與女作家安.史賓塞.莫洛(Anne Spencer Morrow)結婚,夫妻倆創下很多飛行紀錄,因此持續受到大眾媒體的關注,例如首次從非洲飛往南美洲、率先探索從北美洲經極地航線飛往亞洲的航程。1930 年,林白夫婦生下第一個孩子,取名小查理斯.林白,舉家搬遷到紐澤西州荷普威爾的一座隱蔽大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932 年 3 月 1 日,林白一家人的生活從此徹底地改變了。上午十點左右,林白家的護士衝去找老查爾斯,說小查爾斯從房間裡被綁架了,綁匪留下紙條,要求五萬美元的贖金。林白迅速抓起槍枝,四處巡視,發現綁匪用自製的梯子,爬上二樓的孩子房間,完全看不到孩子的蹤影。林白馬上報警,諾曼.施瓦茨科普夫上校( Norman Schwarzkopf,他是曾在沙漠之盾行動中率領聯軍的施瓦茨科普夫將軍的父親)負責承辦此案,並展開大規模的搜索。林白的知名度使本案備受大眾的關注,一位記者還說這是「耶穌復活以來最重大的事件」。

林白綁架案當時的尋人海報。圖/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綁架事件發生幾天後,莫瑞決定以這起備受各界關注的案件來研究夢境預言的準確度。他說服一家全國性的大報,向讀者募集夢見這起案件的個案。經過各大報紙的宣傳後,莫瑞收到一千三百多份回覆,為了妥善評估這些資訊,莫瑞等兩年宣告破案後才開始研究。

小查爾斯失蹤後的那幾天,林白多次在公開場合要求綁匪和他談判,但始終得不到回應。不過,當退休教師約翰.康頓(John Condon)登報表示他願意當中介協調者,也願意額外多支付一千美元的贖金時,他收到自稱綁匪的人多次傳來紙條。4 月 2 日,紙條指示康頓到布朗克斯墓園見面,並交出價值五萬美元的黃金券,以交換孩子的下落。康頓從林白那裡取得黃金券,赴約時交出黃金券,得知孩子在停靠於麻州海岸的一艘船上,林白在那個地區飛了好幾天,都沒找到綁匪說的那艘船。

1932 年 5 月 12 日,一位卡車司機把車子停在離林白家幾英里的路邊,走進樹林裡想放鬆一下,卻意外發現倉促掩埋小查爾斯的小墳,孩子的頭部有嚴重的骨折,左腿和雙手都不見了。驗屍結果顯示,孩子兩個月前已經死亡,死因是頭顱遭受重擊所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兩年多來,警方努力偵查案件。1934 年 9 月,一位加油站的服務員碰到客人以十美元的黃金券支付五加侖的汽油,起了疑心。那服務人員記下客人的車牌號碼,交給警方。警方找出車主是布魯諾.理查.豪夫曼( Bruno Richard Hauptmann),是非法的德國移民,當時的職業是木工。警方搜查豪夫曼的家,發現一萬四千美元的贖金,當場將他逮捕。豪夫曼受審期間,檢方顯示他的筆跡和康頓收到的紙條一樣,他家地板的木材和綁架案中發現的梯子木材也一樣。陪審團經過十一小時的審議後,認定豪夫曼的罪名成立,判處死刑。

夢境預言有助於破案嗎?

案子宣告偵破,莫瑞開始進行研究。他先從收集到的預言中找出三個可能幫警方破案的重要資訊:孩子已經死了、孩子被掩埋、掩埋的地方有樹。在莫瑞收到的一千三百多份資訊中,只有 5% 預言孩子已經死亡,只有四人預言孩子被埋在有樹的地方。此外,沒人提到梯子、勒索的紙條或贖金。就像主張「夢境預言是正常、而非超能力」的人所料,這些回覆者的預言可說是五花八門,其中只有極少數包含後來證實為真的資訊,莫瑞不得不推論,他的研究結果「無法證明夢境和事件之間有因果關連」。雖然我們可能夢到未來,那些夢並非洞悉未來的神奇遠見。

儘管收到一千多份夢境預言的回覆,卻沒有一人真正包含案件結果相關的所有關鍵元素。圖/Zlatko Vickovic @ Flickr
儘管收到一千多份夢境預言的回覆,卻沒有一人真正包含案件結果相關的所有關鍵元素。圖/Zlatko Vickovic @ Flickr

可惜,似乎沒人告訴社會大眾這點。2009 年,卡內基美隆大學的心理學家凱瑞.莫維奇( Cary Morewedge)和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邁克.諾頓( Michael Norton)做了一個實驗,以了解現代人是否還相信夢境預言。

研究人員在波士頓火車站隨機抽問近兩百位通勤者,請他們想像自己訂好了機票,但出發前一天,發生了下面四種情況中的一種:政府發出恐怖攻擊的警告、他們突然有墜機的預感、同一航線上發生過墜機事件、夢見自己碰到墜機事件。受試者想像各種情境後,研究人員請他們評估,各種情況下取消搭機計畫的可能性。令人驚訝的是,最可能讓人取消搭機的竟然是夢見墜機,那情況比政府發布恐怖攻擊的警訊,或實際發生的墜機事件,引發更多的焦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睡眠科學不僅推翻「夢境預言」的可信度,也幫忙解開了最匪夷所思的做夢問題:我們為什麼會做夢?


《怪咖心理學3》書封

 

本文摘自《怪咖心理學(3):明明沒有,為什麼看得見?當超自然現象遇上心理學》漫遊者文化出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azothbooks_96
55 篇文章 ・ 21 位粉絲
漫遊也許有原因,卻沒有目的。 漫遊者的原因就是自由。文學、人文、藝術、商業、學習、生活雜學,以及問題解決的實用學,這些都是「漫遊者」的範疇,「漫遊者」希望在其中找到未來的閱讀形式,尋找新的面貌,為出版文化找尋新風景。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從認證到實踐:以智慧綠建築三大標章邁向淨零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1/15 ・4487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文由 建研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當你走進一棟建築,是否能感受到它對環境的友善?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意識到,但現今建築不只提供我們居住和工作的空間,更是肩負著重要的永續節能責任。

綠建築標準的誕生,正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遷與資源匱乏問題,確保建築設計能夠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污染,同時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然而,要成為綠建築並非易事,每一棟建築都需要通過層層關卡,才能獲得標章認證。

為推動環保永續的建築環境,政府自 1999 年起便陸續著手推動「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以及「綠建材標章」的相關政策。這些標章的設立,旨在透過標準化的建築評估系統,鼓勵建築設計融入生態友善、能源高效及健康安全的原則。並且政府在政策推動時,為鼓勵業界在規劃設計階段即導入綠建築手法,自 2003 年特別辦理優良綠建築作品評選活動。截至 2024 年為止,已有 130 件優良綠建築、31 件優良智慧建築得獎作品,涵蓋學校、醫療機構、公共住宅等各類型建築,不僅提升建築物的整體性能,也彰顯了政府對綠色、智慧建築的重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說這麼多,你可能還不明白建築要變「綠」、變「聰明」的過程,要經歷哪些標準與挑戰?

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綠建材標章
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一招:依循 EEWH 標準,打造綠建築典範

環境友善和高效率運用資源,是綠建築(green building)的核心理念,但這樣的概念不僅限於外觀或用材這麼簡單,而是涵蓋建築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也就是包括規劃、設計、施工、營運和維護階段在內,都要貼合綠建築的價值。

關於綠建築的標準,讓我們先回到 1990 年,當時英國建築研究機構(BRE)首次發布有關「建築研究發展環境評估工具(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築永續評估方法。美國則在綠建築委員會成立後,於 1998 年推出「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這套評估系統,加速推動了全球綠建築行動。

臺灣在綠建築的制訂上不落人後。由於臺灣地處亞熱帶,氣溫高,濕度也高,得要有一套我們自己的評分規則——臺灣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應運而生,四個英文字母分別為 Ecology(生態)、Energy saving(節能)、Waste reduction(減廢)以及 Health(健康),分成「合格、銅、銀、黃金和鑽石」共五個等級,設有九大評估指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就以「台江國家公園」為例,看它如何躍過一道道指標,成為「鑽石級」綠建築的國家公園!

位於臺南市四草大橋旁的「台江國家公園」是臺灣第8座國家公園,也是臺灣唯一的濕地型的國家公園。同時,還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其外觀採白色系列,從高空俯瞰,就像在一座小島上座落了許多白色建築群的聚落;從地面看則有臺南鹽山的意象。

因其地形與地理位置的特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則成了台江國家公園的首要考量。園區利用既有的魚塭結構,設計自然護岸,保留基地既有的雜木林和灌木草原,並種植原生與誘鳥誘蟲等多樣性植物,採用複層雜生混種綠化。以石籠作為擋土護坡與卵石回填增加了多孔隙,不僅強化了環境的保護力,也提供多樣的生物棲息環境,使這裡成為動植物共生的美好棲地。

台江國家公園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二招:想成綠建築,必用綠建材

要成為一幢優秀好棒棒的綠建築,使用在原料取得、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綠建材」非常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建材最早是在 1988 年國際材料科學研究會上被提出,一路到今日,國際間對此一概念的共識主要包括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廢棄物減量(reduce)和低污染(low emission materials)等特性,從而減少化學合成材料產生的生態負荷和能源消耗。同時,使用自然材料與低 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建材,亦可避免對人體產生危害。

在綠建築標章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也於 2004 年 7 月正式推行綠建材標章制度,以建材生命週期為主軸,提出「健康、生態、高性能、再生」四大方向。舉例來說,為確保室內環境品質,建材必須符合低逸散、低污染、低臭氣等條件;為了防溫室效應的影響,須使用本土材料以節省資源和能源;使用高性能與再生建材,不僅要經久耐用、具高度隔熱和防音等特性,也強調材料本身的再利用性。


在台江國家公園內,綠建材的應用是其獲得 EEWH 認證的重要部分。其不僅在設計結構上體現了生態理念,更在材料選擇上延續了對環境的關懷。園區步道以當地的蚵殼磚鋪設,並利用蚵殼作為建築格柵的填充材料,為鳥類和小生物營造棲息空間,讓「蚵殼磚」不再只是建材,而是與自然共生的橋樑。園區的內部裝修選用礦纖維天花板、矽酸鈣板、企口鋁板等符合綠建材標準的系統天花。牆面則粉刷乳膠漆,整體綠建材使用率為 52.8%。

被建築實體圍塑出的中庭廣場,牆面設計有蚵殼格柵。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日常節能方面,台江國家公園也做了相當細緻的設計。例如,引入樓板下的水面蒸散低溫外氣,屋頂下設置通風空氣層,高處設置排風窗讓熱空氣迅速排出,廊道還配備自動控制的微噴霧系統來降溫。屋頂採用蚵殼與漂流木創造生態棲地,創造空氣層及通風窗引入水面低溫外企,如此一來就能改善事內外氣溫及熱空氣的通風對流,不僅提升了隔熱效果,減少空調需求,讓建築如同「與海共舞」,在減廢與健康方面皆表現優異,展示出綠建築在地化的無限可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島式建築群分割後所形成的巷道與水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綠建材的部分,另外補充獲選為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新建工程,其採用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較低的建材,比方提高高爐水泥(具高強度、耐久、緻密等特性,重點是發熱量低)的量,並使用能提高混凝土晚期抗壓性、降低混凝土成本與建物碳足跡的「爐石粉」,還用再生透水磚做人行道鋪面。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同樣入選 2023 年綠建築的還有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首先,他們捨棄金屬建材,讓高爐水泥使用率達 100%。別具心意的是,他們也將施工開挖的土方做回填,將有高地差的荒地恢復成平坦綠地,本來還有點「工業風」的房舍告別荒蕪,無痛轉綠。

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等等,這樣看來建築夠不夠綠的命運,似乎在建材選擇跟設計環節就決定了,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建築是活的,需要持續管理–有智慧的管理。

第三招:智慧管理與科技應用

我們對生態的友善性與資源運用的效率,除了從建築設計與建材的使用等角度介入,也須適度融入「智慧建築」(intelligent buildings)的概念,即運用資通訊科技來提升建築物效能、舒適度與安全性,使空間更人性化。像是透過建築物佈建感測器,用於蒐集環境資料和使用行為,並作為空調、照明等設備、設施運轉操作之重要參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推動建築與資通訊產業的整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 2004 年建立了「智慧建築標章」制度,為消費者提供判斷建築物是否善用資通訊感知技術的標準。評估指標經多次修訂,目前是以「基礎設施、維運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智慧創新」等六大項指標作為評估基準。
以節能管理指標為例,為了掌握建築物生命週期中的能耗,需透過系統設備和技術的主動控制來達成低耗與節能的目標,評估重點包含設備效率、節能技術和能源管理三大面向。在健康舒適方面,則在空間整體環境、光環境、溫熱環境、空氣品質、水資源等物理環境,以及健康管理系統和便利服務上進行評估。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充分展現智慧建築應用綜合佈線、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及智慧創新 8 大指標先進技術,來達成兼顧環保和永續發展的理念,也是利用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打造的指標性建築,受到國際矚目。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11年優良智慧建築專輯」(新北市政府提供)

在興建階段,為了保留基地內 4 棵原有老樹,團隊透過測量儀器對老樹外觀進行精細掃描,並將大小等比例匯入 BIM 模型中,讓建築師能清晰掌握樹木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確保施工過程不影響樹木健康。此外,在大樓啟用後,BIM 技術被運用於「電子維護管理系統」,透過 3D 建築資訊模型,提供大樓內設備位置及履歷資料的即時讀取。系統可進行設備的監測和維護,包括保養計畫、異常修繕及耗材管理,讓整棟大樓的全生命週期狀況都能得到妥善管理。

智慧建築導入 BIM 技術的應用,從建造設計擴展至施工和日常管理,使建築生命周期的管理更加智慧化。以 FM 系統 ( Facility Management,簡稱 FM ) 為例,該系統可在雲端進行遠端控制,根據會議室的使用時段靈活調節空調風門,會議期間開啟通往會議室的風門以加強換氣,而非使用時段則可根據二氧化碳濃度調整外氣空調箱的運轉頻率,保持低頻運作,實現節能效果。透過智慧管理提升了節能效益、建築物的維護效率和公共安全管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結

綠建築、綠建材與智慧建築這三大標章共同構建了邁向淨零碳排、居住健康和環境永續的基礎。綠建築標章強調設計與施工的生態友善與節能表現,從源頭減少碳足跡;綠建材標章則確保建材從生產到廢棄的全生命週期中對環境影響最小,並保障居民的健康;智慧建築標章運用科技應用,實現能源的高效管理和室內環境的精準調控,增強了居住的舒適性與安全性。這些標章的綜合應用,讓建築不僅是滿足基本居住需求,更成為實現淨零、促進健康和支持永續的具體實踐。

建築物於魚塭之上,採高腳屋的構造形式,尊重自然地貌。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1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普朗克會見希特勒—《為第三帝國服務》
PanSci_96
・2017/02/14 ・3424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SR值 561 ・九年級

  • 【科科愛看書之本月選書】當科學家面對納粹統治,應該共謀還是抵抗?在《為第三帝國服務:希特勒與科學家的拉鋸戰》中以三位諾貝爾獎得主:彼得.德拜、馬克斯.普朗克和華納.海森堡為主角,敘述他們在納粹統治時期如何面對科學、面對政治。德拜是個局外人,雖然在德國擁有傑出的職業生涯,卻堅持拒絕入籍德國。面對國家社會主義者的干擾和要求,普朗克的反應是苦惱且支吾。海森堡尋求官方的認同,卻又拒絕承認自己的妥協所帶來的後果。

威廉皇帝學會主席會見國家的新領導者是慣例。因此,普朗克於 1933 年 5 月 16 日在柏林會見希特勒。

在希特勒的政權下,科學家與他展開了一個拉鋸戰。圖/Bundesarchiv,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

想要了解納粹德國統治下的物理學家的行為,不能只是簡單的整理文件證據和加總順從或反抗的事件。大部分的故事都隱藏於表面之下,藏在沒有說出的話中,藏在對於顯然平淡的禮節和公式所做的模糊隻字片語和隱晦解釋中,藏在逃避和矛盾和指責中,主要人物甚至在私人信件中都無法表達他們的情緒和動機。人們試圖解讀經過編碼的語言,尋找關於真實意義的暗示和線索。關鍵事件和轉折點都變成羅生門般的敘述,讓人們在其中以多重觀點絕望的不斷推論誰做了或說了什麼以及為什麼。結果,人們幾乎可以自己選擇要訴說什麼故事,而他們也這麼做了。在所有相矛盾的描述中,人們往往別無選擇,只能依傍主觀評價,尋找性格的一致和矛盾。

普朗克和希特勒會面,發生了什麼事?

威廉皇帝學會主席會見國家的新領導者是慣例,因此普朗克會見了希特勒,然而這背後有沒有什麼目的?圖/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普朗克和希特勒的會面就是這些多重敘事角度中的其中一個。沒有人知道兩人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連這場會面是怎麼發生的,都有不同的說法:是拘於禮節不得不會面,還是普朗克為了追求特定的議題,所精心策劃的?如果是這樣,議題是什麼?他的主要目的是對解雇猶太人提出反對訴求?無論如何,他這樣做了。

一些文章中指出,面對普朗克的懇求,希特勒勃然大怒,而物理學家則溫順的逃離。愛因斯坦甚至聲稱他聽說希特勒曾威脅要把這位年老的化學家送進集中營。另有報導暗示,整場會議都很友好,普朗克在以屈從且自願接受的一體化為代價之下,獲得了德國物理界的(相對)自治和安全而感到滿意。普朗克與納粹黨對於德國社會各方面所要求的信條做了結盟。

我們先看看普朗克自己怎麼描述該事件。1947 年 5 月,就在他去世前幾週,他在德國物理學會的期刊《物理學報》(Physikalische Blätter)中發表一篇名為〈我拜訪希特勒〉的文章。「希特勒上台之後,」他寫道:

身為威廉皇家學會的主席,我有拜訪這位領袖的任務。我想借那個機會稱讚我的猶太同事哈柏,沒有他們從大氣中的氮製造氨的過程,第一次世界大戰將從一開始就戰敗。希特勒回答我這句話:「我並不反對猶太人。但是,猶太人都是共產黨人,所以他們是我的敵人,我為了對抗他們發起戰爭。」

普朗克提出,但是肯定有「各式各樣的猶太人,一些對人類很珍貴,有些則沒有價值,而在擁有最好德國文化的最高地位老式家族之中,必須做出這樣的區分」。對此希特勒回答說:「這是不對的。一個猶太人是猶太人。所有的猶太人聚在一起就像水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是,普朗克繼續說:「讓珍貴的猶太人移民會是一種自我傷害,畢竟我們需要他們的科學成就。」 希特勒並未直接回應這句話 ,而只是「說些老生常談」 ,然後就陷入一種令人不安的傾向。「人們說我有神經衰弱的問題,」 他告訴普朗克,「這是誹謗。我有鋼鐵般的意志。」於是希特勒用手掌拍打自己的膝蓋,說話愈來愈快,「並且拍打自己到極度激動的狀態,讓我別無選擇,只能安靜的離開」。

很多問題出現。普朗克對於猶太人的真實感覺是什麼?希特勒真的如此不顧他的種族政策對科學所做的肆意破壞?普朗克真的別無選擇,只能「安靜的離開」,並且得出結論,他所能做到最好的狀況,就是盡量溫和的執行新的法律?在這種情況下,對於普朗克和他的同事還能夠有什麼現實的期待?

了解普朗克這篇文章如何產生很重要。這篇文章是由《物理學報》的主編恩斯特.布如赫(Ernst Brüche)所邀稿,一部分是為了努力解釋(一部分是為了開脫)德國物理學家在戰前與戰爭期間的行為。普朗克當時身體非常虛弱,而這篇文章是在他的妻子瑪珈的協助、編輯而成,以便保護她的丈夫不受到批評。

有些猶太人珍貴,有些則沒有價值?

我們應該怎麼理解普朗克所說一些猶太人「對人類很珍貴,有些則沒有價值」?當時普朗克是否表明一些猶太人特別是「毫無價值的人類」,或暗示這是泛指所有人類,包括猶太人?如果在任何情況下,他同意有些猶太人沒有價值,這是否反映出他個人的意見,還是說這只是為了安撫希特勒,並獲得認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為普朗克本人顯然沒有就特定的詞語好好解釋這個事件,所以問題變得複雜。他沒有區分「珍貴」和「沒有價值」,反而區別了「西方」和「東方」的猶太人,那是當時劃分同化和未同化猶太人的一種標準公式:也就是已經融入德國社會和保持「外國人」身分的猶太人。在任何情況下,這是一個經常性的問題:在評論非納粹分子被迫配合他們的領袖從事工作時,要如何評估他們所發出含有偏見的言論。他們只是因為妥協(如果有的話,是否合理)才這麼說的嗎?或者這些話代表雙方都接受的想法?

普朗克的敘述中有一個很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希特勒宣稱「不反對猶太人」,這一點由生化學家華寶的妹妹在描述 1933 年 7 月薛丁格的妻子安妮來訪的文章中證實。薛丁格夫人告訴招待她的主人:

希特勒對普朗克說,他並不如人們所貼的標籤,是個反猶太主義者。他只是反對共產主義,但猶太人都變成共產主義者。這是對抗他們的唯一原因。普朗克的印象是希特勒現在已經受不了所有的猶太事業,但他無法阻止。

當然,對於一個精神病患者所做的發言,我們必須非常小心的詮釋。然而,可以想像希特勒可能會巧妙的阻止這樣的討論。如果普朗克已經準備好針對反猶太主義的歧視提出訴請,當希特勒宣稱其實他並不反對猶太人時,他能怎麼說?

德國科學家團結支持希特勒?

普朗克在這次會議中的主要意圖究竟為何?正如我們所看到的,海森堡在會議後兩星期寫信給玻恩,說他明白希特勒答應普朗克,除了〈公務員法〉,沒有什麼會傷害德國科學。這導致歷史學家赫爾穆特.阿爾布雷希特(Helmuth Albrecht)認定普朗克基本上促成了一項協議:如果我們遵循這些法律,你就會讓我們維持現狀。阿爾布雷希特說,這種解釋顯然和國家後來增加威廉皇帝學會的資助達成一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普朗克後來的行動表明,他感到有些安排已達成,即使那不是他私心最想達成的安排:他寫信給希特勒,婉轉的同意威廉皇帝學會已經準備好「對建設我們的祖國的積極貢獻,做好可用力量的整合」。或者,正如《紐約時報》在 1933 年 5 月所見:「德國科學家團結支持希特勒。」

但是普朗克可能還沒有真的覺得自己達成了任何有價值的目標。猶太小說家雅各布.瓦塞爾曼(Jakob Wassermann)告訴他在瑞士的朋友湯瑪斯.曼(Thomas Mann),普朗克已經被那場會議「徹底粉碎」,而那場會議已經讓他了解新的統治者粗野的煽動行為:正如瓦塞爾曼所說,「訓練有素的思想必須注意到令人作嘔的消遣所吐出的傲慢和獨斷,鞠躬,然後退出」 。

然而,阿爾布雷希特將普朗克和希特勒的會議看成獲得某種自主的和解會議,讓科學保持「非政治化」,這種觀點似乎和除了海森堡之外的其他人相同。很顯然,這樣的結果不過是幻想:這是一個刻意的誤會,讓他們得以無所作為。納粹政府無意讓科學家從一體化的政策中豁免。也許正如羅斯包德所說,他們唯一的喘息是,「納粹領導人裡,沒有人知道科學可以怎麼利用」 。

儘管如此,他們對待科學家如同其他學者,這代表堅持他們以空虛而幼稚的方式展現忠誠,讓學生像軍事閱兵一樣遊行。當時間到了,把他們全都送到前線作戰。科學看來能夠完成領導者的命令,例如化學(製作武器)或人類學(制定粗野、反猶太人的種族學說)。實驗與經典物理學在航空、彈道和建立軍事手段和武器上很有價值。但一直到即將開戰之前,新的量子理論、相對論和核子物理看來都沒有為任何人帶來多大用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摘自《為第三帝國服務:希特勒與科學家的拉鋸戰》,麥田出版。本書為泛科學 2017 年 2 月選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PanSci_96
1259 篇文章 ・ 2383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從優生學到大屠殺 │ 科學史上的今天:07/14
張瑞棋_96
・2015/07/14 ・1080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558 ・八年級

1933 年 7 月 14 日,德國內閣通過「遺傳病病患後代防止法」(Law for the Prevention of Hereditarily Diseased Offspring),針對罹患遺傳性疾病並可能遺傳給下一代的病患,強制實施絕育手術。其中包括:天生智障、精神分裂症、躁鬱精神病、遺傳性癲癇、遺傳性杭丁頓舞蹈症、遺傳性眼盲或耳聾、嚴重的遺傳性身體缺陷以及嚴重酗酒者。

雖然這是半年前才接任德國總理的希特勒力推之下,才毫無異議地迅速通過,但法律公布後,社會輿論也沒出現反對的聲浪,似乎公認此乃必要之舉。沒想到高舉優生學大旗的強身健國之路就此歪斜,最後竟演變為種族清洗的大屠殺。

先是當年十一月,妓女與罪犯也被納入絕育手術對象,結果自 1934 年開始實行後,兩年內就有十三萬四千人被迫接受絕育手術。1935 年 10 月進一步規定此等遺傳病病患不得結婚,同年並立法嚴禁猶太人與德國人通婚;1939 年 9 月德國入侵波蘭引爆二次世界大戰後,為了騰出醫療資源給前線受傷的士兵,開始秘密展開「T4 行動」,直接對前述法律所指的遺傳病病患時實施安樂死。沒多久,「T4 行動」擴及所有猶太病人,再來,即使是健康的猶太人也被送入集中營,成為安樂死的對象,六百萬猶太人因此慘遭屠殺。

我們當然可以指責希特勒的喪心病狂,但是納粹實施種族清洗卻是有其歷史脈絡,更值得我們審視與省思。「優生」一詞最早是由英國遺傳學家高頓(Francis Galton)於 1883 年所提出,他過度演繹表哥達爾文的演化論,主張人類可以超越自然演化,透過有計畫的篩選與操控,使人類基因擇優汰劣,形塑更優良的後代。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高頓的主張很快得到各國認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十九世紀中期以後,受惠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各種發明與技術革新,生活條件大幅改善,造成人口快速成長,而社會底層的人口成長速度尤甚。於是馬爾薩斯「人口論」的糧食短缺預言更令人憂慮,而另一方面,列強在爭奪海外資源時的相互衝突,又加深了提升國力的迫切性,於是在內部與外部的雙重壓力下,優生學成了一帖有效的良藥;在政府與學者的倡導之下,也成為社會共識。

因此,德國國會才會順利通過「遺傳病病患後代防止法」,而德國民眾也認為理所當然。可不要以為德國是個特例,事實上,在此之前,美國與丹麥、瑞士就都通過類似的絕育法案,只不過他們沒出現希特勒這樣集大權於一身的狂人,才沒有演變成安樂死的大屠殺。我們從此事件可知道,被不當詮釋的科學並不科學,必須時時從更長遠、更全面性的角度來思考,才能避免自己為邪惡的共犯。

本文同時收錄於《科學史上的今天:歷史的瞬間,改變世界的起點》,由究竟出版社出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瑞棋_96
423 篇文章 ・ 1016 位粉絲
1987年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畢業,1992年取得美國西北大學工業工程碩士。浮沉科技業近二十載後,退休賦閒在家,當了中年大叔才開始寫作,成為泛科學專欄作者。著有《科學史上的今天》一書;個人臉書粉絲頁《科學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