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類考古界的焦點,集中在南非新發現的古代人種納萊迪人(Homo naledi)。論文發表後世界媒體紛紛報導,然而納萊迪人的學術價值,真的值得這麼多注目?這個新人種又能如何改寫我們對人類演化的認知?
來自南非的信
2013年時,探險者在南非一個叫做「升星(Rising Star)」的岩洞系統深處,發現一些古代人類的化石,但最後的通道寬度只有20公分,無法進入更進一步挖掘。考古學家李.伯格(Lee Berger)因此向世界發出求援訊息,徵求各界協助。獲得支援後,龐大的跨國團隊在地底深處一共尋獲1550件人類遺骸,至少屬於15個個體,能拼湊出全身完整的骨架[1]。
這是至今整個非洲的單一遺址中,非智人的人類化石一次發現過的最多數目。伯格組成的團隊幾天前正式發表2篇論文[2] [3] [4],報告2年來的成果,命名了全新的人種-納萊迪人。他們還計劃陸續發表至少一打論文,詳細闡述他們的新發現[5]。
人怎麼進洞的?
遺骸不會無緣無故集中某處,為什麼它們會出現在地底深處?
扣除其他超自然因素,一個可能是自然力量,例如水流造成,然而現場並沒有水流過該有的痕跡;另一可能是被動物拖進去,這些骨頭卻毫無咬痕,相當完整,因此也不像。事實上,除了人的骨頭以外,現場只有一點點小動物的遺骸,沒有大型動物,連動物都進不去,可見真的十分難以進入;谷內也沒有石器或任何工具,意謂這些人應該不是住在裡面。
那麼剩下最可能的解釋,就是這些人是被同類運進去的屍體。可是考古學家們大費周章,好不容易才爬進通道,這些人當初又是怎麼辦到的?即使當時洞口比較寬,不用這麼費力,納萊迪人也比較矮小,但除非地形發生過劇烈變化,否則這些遺骸所在的位置,一定還是在離出口很遠的地下深處,進入洞穴後要再出來,不可能不用照明。
納萊迪人當然沒有手電筒,他們多半是配備移動式火把之類的照明器具;然而納萊迪人的腦容量跟南猿沒差多少,只有465到560 cc,他們有足夠的智力使用移動式火把嗎?更重要的是,要是這個假說為真,他們竟然懂得集中屍體!這些人是死亡以後,被他們的同類有計劃的「送進墓室安葬」嗎?目前仍不得而知。
南非新星納萊迪人
由於有好幾個個體,科學家們得以詳細研究納萊迪人的種內差異,有趣的是,這些個體之間的形態沒什麼差異,不同個體的同一部位都相當相似。形態上,納萊迪人有相當多屬於人屬(Homo)的特徵,但全身的組合方式前所未見,因此才被歸類為人屬下的一個新種,「naledi」是南非塞索托語「星」的意思。
科學家們很少有機會獲得古代人種的完整骨架,尤其是在非洲。納萊迪人雖然被歸類到人屬,卻也具備一些南猿的原始特徵。種類繁多,生存年代大部分介於200到40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屬(Australopithecus),是公認的人屬祖先,不過最早的人屬物種出現在280萬年前[6],兩者應該共存了一段時間。
比起後來出現的人屬,較早演化出的南猿,形態在定義上比較「原始」。這裡南猿的原始,對應的是人屬的「現代」特徵;原始與現代是相對的,同樣屬於人屬,智人的特徵就又比巧人這種早期人種現代得多。
混合原始與現代特徵的馬賽克人種
儘管納萊迪人的頭骨形態接近生存於150到210萬年前的3個早期人種:巧人、魯道夫人,與非洲直立人,腦容量卻是南猿等級,還裝不滿一個手搖杯,不到絕大多數人屬的標準。另外他們肩膀與骨盆的構造也很像南猿,不像人屬,換句話說,納萊迪人在身體核心部位,還是南猿。
納萊迪人的四肢都像人。一般認為四肢構造與生活形態有關,樹棲式生活時,手指以抓握樹枝優先;但改為在地面生活後,不用再像泰山一樣在樹上蕩來蕩去,用腳走路將更重要,因此手與腳的結構都會產生改變。納萊迪人的手與手腕都跟人類似,不像南猿,理論上應該較為適合使用工具,然而手指卻比人彎曲,依然適合抓握樹枝。
納萊迪人過著樹棲生活嗎?他們的腿及腳構造卻跟我們相當相似,是適合走路的形態,長腿也讓他們的身高遠比1公尺左右的南猿高大,可達150多公分,跟比較矮的智人,例如凱莉.米洛不相上下。由於幾乎沒有納萊迪人除了骨架以外的其他資訊,因此很難推斷他們實際的生活方式,不過猜測碰到危險時他們能爬上樹避難,倒不會太過分。
年代未知,地位成謎
目前仍無法定出納萊迪人的年代,所以不容易推估它在人類演化史上的位置。這個人種兼具原始與現代的特徵,不論擺在任何年代都不會太奇怪。納萊迪人也許早在280萬年前就與我們的人屬直系祖先分開,獨立演化,所以仍保有這麼多南猿的特徵。
納萊迪人也可能出現在150到210萬年前,這段早期人種從原始轉型為現代形態的年代;160萬年前的非洲直立人,體型與身體各部位的比例,都已經接近現代人,也與納萊迪人類似。他們甚至有機會存活於100萬年內,甚至距今只有幾萬年,是智人的鄰居;畢竟我們已經見識過,印尼的佛洛勒斯島上,有種叫佛洛勒斯人的小腦袋人種,也具有少數南猿的形態特徵,卻直到2萬年內才滅絕[7]。
納萊迪人會是我們的祖先嗎?機會不大,至少在得知確切的年代之前,任何推論都只是猜測。不論納萊迪人生存在多久之前,都將重整我們對人類演化的認知,只能說,每多一筆新發現,都再一次提醒我們,人類的演化史相當複雜,而我們所知仍相當有限。
參考文獻:
- New human species discovered
- Berger, LR et al. (2015). Homo naledi,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Homo from the Dinaledi Chamber, South Africa. eLife
- Dirks, PHGM et al. (2015) Geological and taphonomic evidence for deliberate body disposal by the primitive hominin species Homo naledi from the Dinaledi Chamber, South Africa. eLife
- This Face Changes the Human Story. But How?
- Crowdsourcing digs up an early human species
- Villmoare, B et al. (2015) Early Homo at 2.8 Ma from Ledi-Geraru, Afar, Ethiopia. Science
- Human evolution: Small remains still pose big problems
本文亦刊載於作者部落格《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匠》暨其 facebook 同名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