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04/07
自從十六世紀末顯微鏡問世以來,人們才驚訝地發現,原來在生活周遭潛藏著肉眼看不見的大千世界。虎克看見排列整齊的植物細胞,雷文霍克發現水中充滿微生物;隨著顯微鏡不斷地改善,我們也一直往萬物的內部深入,但這樣的進程終於撞上了一堵牆,一堵無法翻越的牆──可見光的波長限制。
・2015/04/06
今日我們都已知道發現 DNA 構造在人類歷史上是多麼重要的里程碑,從生物到人類學的研究、從基因醫療到基改作物、從追溯過往到改變未來,各種無限可能正是從 1953 年 4 月 25 日這一天,美國分子生物學家華生與英國物理學家克里克共同發表 DNA 的雙螺旋結構開始。不過很多人可能不曉得,發現者之一的華生,他的一生就跟雙螺旋的發現過程一樣,充滿曲折與爭議。
・2015/03/27
侖琴發現 X 射線之後,居禮夫婦與愛迪生接連研究,讓 X 射線隨即造福了一戰戰場上的醫療團隊,成為受傷士兵的新救星。歷史上沒有其他科學新發現像 X 射線這樣,迅速地產生重大影響並且馬上付諸實際應用。這一切,其實來自於侖琴對陰極射線的求知欲。
・2015/03/24
自古早以前即給人類帶來巨大的致命威脅肺結核,雖然肺結核不像瘟疫那般來勢洶洶,卻更令人防不勝防,以致於到了十九世紀,大部分罹病的人仍只能聽天由命。這一切,直到 1882 年的今天,才由德國生物學家柯霍揭開謎底,宣布找到病原體──結核桿菌。
・2015/03/22
1908 年,出生於 1868 年 3 月 22 日、邁入不惑之年的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Robert Millikan)望著窗外的校園,檢視目前還算令人稱羨的生活:美滿的婚姻、三個小孩、在芝加哥大學任教,而且還是個頗有名聲的教科書作家。然而,有件事他始終耿耿於懷,那就是他還沒有足以名留青史的研究成果。仔細思考後,他決定挑戰至今眾人仍束手無策的難題:測定電子的基本電荷。只是他沒料到,當名聲如願以償時,伴隨而來的,卻是難以抹平的陰影⋯⋯
・2015/03/17
瑞士的瓦特.赫斯(Walter R. Hess)醫師的實驗發現對間腦的不同部位施予刺激,會讓這個「人」產生不同的行為。這不是真正的「人」,而是一隻貓......
・2015/03/08
1938 年以前,從事放射性研究的科學家都認為以中子或 α 粒子轟炸鈾元素,會使鈾原子核捕獲這些粒子而形成更重的超鈾元素。直到哈恩率領研究小組經過一連串的嚴密實驗,確認鈾原子核反而因為中子的射擊而撕裂開來,形成較輕的元素,並釋放出能量,科學家這才認識了難以置信的核分裂現象。哈恩就是因為這個重要發現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2015/02/28
史上只有兩個人曾獲得兩個不同項目的諾貝爾獎的人,一位是眾所皆知的居禮夫人(分別獲得物理獎與化學獎),另一位就是美國化學家鮑林(Linus C. Pauling)。他先在 1954 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再於 1962 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而且兩項都是獨自獲獎,這可就是史上唯一了。
・2015/01/14
晚年愛上賞鳥的杜赫提在《鳥的命運就是人的命運》指出,鳥就像哨兵,是人類健康與地球生態的預警系統,就像過去礦工會帶著金絲雀一起進到礦坑工作,因為金絲雀對有毒氣體非常敏感,周遭空氣稍不對勁便會鳴叫甚至死亡。
・2014/10/09
艾瑞克・貝齊格(Eric Betzig),史蒂芬・海爾(Stefan W. Hell)以及威廉・莫納(William E. Moerner)等三人得到了201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這是因為他們越過了一個科學上設想的限制,也就是一個光學顯微鏡永遠無法超越0.2微米的解析度規格。利用分子的螢光,科學家現在可以監看在細胞內部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他們可以觀察與疾病相關的蛋白質之聚集,也可以在奈米的尺度裡追蹤細胞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