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自古早以前即給人類帶來巨大的致命威脅,科學家在五、六千年前的埃及木乃伊身上就發現了結核菌,而歷史上更是有許多名人死於肺結核,包括音樂家蕭邦,文學家歌德、拜倫、卡夫卡,數學家黎曼、拉馬努金⋯⋯等等。雖然肺結核不像瘟疫那般來勢洶洶,卻更令人防不勝防,以致於到了十九世紀,大部分人仍以為它是種先天性的疾病,而且得病之後也只能到陽光充足、空氣清新的地方調養身體、聽天由命。這一切,直到 1882 年的今天,才由德國生物學家柯霍 (Heinrich H. R. Koch, 1843-1910) 揭開謎底,宣布找到病原體──結核桿菌。
離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普拉修在美國農業部轄下獲得分子生物學技師職位。在政府機構經歷職場摩擦、調職搬遷,使緊繃難熬的氣氛瀰漫普拉修全家之後,他前往亨茨維應徵 NASA 承包商的工程師職缺。在火箭城研發太空診斷器是讓普拉修覺得相對有趣的任務,經費短缺卻再次扼殺了他的期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NASA 在 2006 年裁減生命科學研究經費,普拉修因此被裁員,轉而成為接駁車司機。他在駕駛座上友善健談,意外發現自己其實喜歡工作中和陌生人互動的部分。但是 8.5 美元的時薪讓他入不敷出,連他和查菲共享的 GFP 專利金都在幾年內消耗殆盡。
1994 年 2 月 11 日發行的《科學》採用查菲團隊的 GFP 線蟲做為期刊封面,象徵螢光蛋白普照分子生物學的光明時代開端。此圖片也收錄在查菲的 GFP 回憶錄《點亮生命》(Lightung Up Life)中。相反的是,普拉修的生涯似乎始終不被綠色螢光照耀。Courtesy of M. Chalf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