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7/11/24
1911~1912 年間,維克爾·海斯(Victor Hess)從數次的高空氣球飛行發現了來自地球以外的輻射源,初期海斯仍不了解此種輻射的本質是粒子還是伽瑪射線--現代則通稱其為宇宙線(cosmic ray)。名稱從電磁波的輻射變換成粒子的輻射,這就涉及到三十年代在物理學史上的一場有關宇宙射線的本質的精彩大辯論。羅伯特·密立根認為宇宙射線是來自宇宙,而非起源於地球或低層大氣,是由光子組成;另一方是亞瑟·康普頓,他所組織的遠征隊,到世界各地的高山、赤道附近低緯度區等進行了廣泛測量,並經由所觀察到的緯度效應對宇宙射線的影響,認定宇宙射線是由帶電粒子組成。1932 年 12 月底,美國物理學會在新澤西州大西洋城(Atlantic City)召開會議,密立根和康普頓進行了激烈的爭論。這個宇宙線本質的大辯論時代直到 1934 年6月的美國物理學會第 193 屆大會上,這個大辯論的結論由第一位發表者畫下句點。發表者就是華裔學者熊子璥--第一位華裔宇宙線物理學家。
・2015/03/22
1908 年,出生於 1868 年 3 月 22 日、邁入不惑之年的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Robert Millikan)望著窗外的校園,檢視目前還算令人稱羨的生活:美滿的婚姻、三個小孩、在芝加哥大學任教,而且還是個頗有名聲的教科書作家。然而,有件事他始終耿耿於懷,那就是他還沒有足以名留青史的研究成果。仔細思考後,他決定挑戰至今眾人仍束手無策的難題:測定電子的基本電荷。只是他沒料到,當名聲如願以償時,伴隨而來的,卻是難以抹平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