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
半導體
45 篇文章・
6 位粉絲
+追蹤
天下文化
・2015/09/28
有了貝爾實驗室的新團隊,蕭克利重拾五年前的理論,研究如何用固態物質取代真空管。他判斷,假如半導體材料旁邊有強烈的電場,電場會把某些電子吸引到半導體片的表面,並讓電流穿過半導體片。
劉珈均
・2015/04/01
中山大學材料與光電科系助理教授吳欣潔獲得「美國礦物金屬材料學會」(The Minerals, Metals & Materials Society, TMS)2015年度的「年輕領袖獎」(Young Lead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ward)」。此獎項頒發給40歲以下、學術生涯剛起步,但深具潛力成為材料與工程領域未來領袖的研究者。
張瑞棋
・2015/02/13
無可否認地,形塑現今這個數位時代的種種發明幾乎都是源自於矽谷,一直以來主宰著科技產業走向的也是矽谷的企業,令人不禁好奇這一切究竟是怎麼開始的?如果我們像回溯人類起源那樣追溯矽谷的源頭,會發現在演化樹的最底部是一家名為「蕭克利半導體實驗室」(Shockley Semiconductor Laboratory)的機構,其創辦人正是物理博士蕭克利。
科學月刊
・2012/12/18
操控光的流動一直是人類的夢想。可以預測,這一目標一旦實現,對人類帶來的影響必將不亞於微電子革命。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作為資訊載體,光子擁有電子所沒有的優勢,即速度快、帶寬大、相互間幾乎沒有影響。
NanoScience
・2012/09/01
美國科學家最近利用光學天線的構想,研發出一種新的光捕捉技術,可以大幅提升光伏材料的吸光效率,讓太陽電池變得更薄、更便宜。
NanoScience
・2012/08/16
高功率氮化鎵(GaN)電晶體因容易過熱而令人詬病,最近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一種由石墨及石墨烯製成的「排熱被」,能夠有效降溫而解決此問題。
活躍星系核
・2012/07/09
當矽製程已無法滿足摩爾定律時,下一個半導體製程的主角是誰 ? 奈米碳管 (CNTs) 呼聲頗高,但一些電學上的特性使得它無法在商業上應用,直到史丹佛大學研究團隊的突破......
國科會 國際合作簡訊網
・2012/07/09
在高速運算的時代,光子是主角。但產生光子一直是一個複雜且耗時的過程。直到現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Amr Helmy 教授領導的工程師團隊發現了新的解決方案,能夠更容易且快速地產生特殊的光子。
NanoScience
・2012/07/03
西班牙物理學家聲稱製作出「聲學版」的神奇材料石墨烯,他們在塑膠板上鑽出排列成六角形的孔洞並在此塑膠表面傳遞聲波,從測量結果觀察到「迪拉克錐」(Dirac cone)。雖然「聲學版石墨烯」目前尚未有實際應用,但未來可望用來改良聲學系統或者用來對模擬石墨烯進行相關研究。
only-perception
・2012/06/05
紅光、綠光以及藍光雷射已變得夠小、夠便宜,從藍光 DVD 播放器到造型筆(fancy pens)都能看見它們的蹤跡,但每種顏色都使用不一樣的半導體材料並透過精巧的結晶生長過程製作而成。有一種新的原型技術證明,這三種顏色可來自同一種材料。這為產品的製造開啟了大門,例如同一時間使用各種雷色色彩的高效能數位顯示器。
[LOG] 04:49:50:128 MobileLogger initialized
[LOG] 04:49:50:135 [
"Breaktime au.js ver: v20250218 Copyright © 2025 Break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
[WARN] 04:49:50:823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WARN] 04:49:50:824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ERROR] 04:49:51:005 [
"getGtmTags error",
{}
]
[ERROR] 04:49:51:006 [
"executeGtm error:",
{}
]